首页 百科知识 河北省区域特质分析

河北省区域特质分析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专家学者对创新驱动已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如创新驱动的一般理论、发达国家创新驱动的路径、经验,我国创新驱动的分析等等。

国内专家学者对创新驱动已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如创新驱动的一般理论、发达国家创新驱动的路径、经验,我国创新驱动的分析等等。然而,对于河北省的创新驱动模式与路径来讲,有其与众不同的难点:河北省作为一个特定区域,如何利用河北省的特色资源和条件,探索适合河北实际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正是本章旨在研究探索的关键问题。河北省虽然不是一个独立经济体,但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产业体系较完备,将河北省创新驱动基础条件、环境等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独特的影响因素。

一、河北省区域特质分析

(一)人口众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面临众多难题

2013年河北省人口7332万,在全国排名第6位,属人口大省。全省土地面积18.7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德国面积的一半,英国面积的3/4,瑞士、荷兰、葡萄牙面积的总和,比一般的欧洲国家土地面积还大。如果与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工业化时人口相比(见表1-1),河北省就是一个“大国经济”。所以,河北省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一大特色是人口过多,而且一般劳动力资源丰富但高层次人才短缺,带来了一系列相应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河北省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及工业化的目标与对策。

表1-1 世界先进国家工业化初期人口总量

其一,对人均收入影响。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处于什么阶段和完成程度,一个重要维度是人均收入。工业化实现与否,既表现为一个国家经济的腾飞,更表现为每个人的富足。由于人口多,所以,人均指标的提高较慢,这是河北省工业化过程中的最大特殊性。目前河北省的总量指标、人均指标与先进省份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如表1-2所示。

表1-2 2013年河北省经济发展总量、人均指标与全国先进省市的比较

其二,对城市化影响。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是沿着两条路径展开的:一条是产业上的演进与升级,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第三产业为主转变,这是工业化过程,相应的发展阶段由工业化前到工业化阶段,再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另一条路径是空间上的聚集,既城镇化过程,由古代的城郭到古代城市,再到近现代城市。这两条路径是驱动一个国家和区域现代化的两个轮子。一般来讲,伴随着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加快。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大量人口转移到中心城市,城市的首位度也很高,如英国的伦敦、日本的东京、韩国的首尔等。但由于河北人口过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除了总体上的障碍外,还有结构性障碍:是向一个两个大城市转移,还是向中小城市转移?是转移,还是就地城镇化?这与先发国家显然不同,那些国家没有遇到这一矛盾。

其三,对产业选择的影响。人口多意味着就业人口多,需要提供的就业岗位多。在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的选择不仅要选择那些技术水平高、竞争力强、有机构成高的产业,还要照顾就业问题,选择那些技术水平不太高,有一定竞争力、但就业容量大的产业。从目前河北省就业状况来看,截至2013年底,河北省就业人口为4183.93万人,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为:1404.49万、1438.07万和1341.37万人,其实,第一产业没有如此大的劳动力需求,因为目前第二、三次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足,才潜藏在第一产业中,这也是河北省应当通过工业化解决的问题。

其四,对消费需求影响。人口多的积极效应也有,人口多就意味着消费需求基数大,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着持续较长时间的住房、汽车、家用电器、教育等消费,这些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这与早期工业化的英国主要依靠对外贸易不同,与日本、韩国的出口导向型增长也不同,河北省主要依靠内需就可为经济增长提供较长时期的增长动力,这一点是河北省在战略选择上要着重考虑的。

(二)空间地理独特

从空间地理上观察,河北省外环渤海,内环京津,11个设区市全部与外省市相邻;深山、坝上、丘岭、平原、近海兼备,在一个省域内出现了“东、中、西”部。这意味着:

(1)河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在更大地域范围中定位,主要是在环渤海区域中合理定位,在京津冀区域中明确分工。包括产业发展定位、城市布局、资源的合理开发等,而河北省整体产业层次低,与京津没有处在同一层次,双方对接难度大,这对河北省的创新驱动路径选择有重大影响。

(2)河北省11个设区市全部与外省市相邻,在各市的产业发展与布局中要考虑相邻省市的情况,如何借力发展、凸显优势,提高中心城市的吸纳辐射能力,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上配置资源,是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问题。

(3)内环京津造成了河北省不是一个完整的区域,区域的分割造成河北省天然无法形成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更重要的是,人才、信息、技术等高层次要素向京津流动,从地理特征上决定了河北省的产业层次、城市等级,这对河北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产业处于低端

河北省产业层次处于低端。目前呈第二产业主导型结构,即第二产业在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中占有较高比例,与其他省市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也较高,产出结构为“二三一”,就业结构为“一二三”。2013年,河北省主要工业品产量居全国前10位的是原油、天然气、发电量、原盐、化纤、纱、布、水泥、生铁、粗钢、钢材,其产量排名和市场占有率如表1-3所示。而石化产品乙烯产量、集成电路、移动通信手机、电子计算机等产品尚处于空白。依据2013年数据对河北省主要产业(钢铁、装备制造、化工、纺织、医药、食品、建材)、产品(统计年鉴上列出的产品)进行市场占有率、单位GDP能耗分析,得出结论:河北省属于能源、资源、原材料、初级产品大省,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较少,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表1-3 2013年河北省主要产品产量占全国比重

续表

这种低端的产业结构,对创新驱动路径选择影响较大:

(1)选择由低端产业、低端产品向上游发展的路径非常关键。因为,一个较大的经济体,如果仅靠低端产业来支撑,不可能实现持续增长。由低端产业、低端产品向上游发展既包括产业的升级——由初级产业向上游产业的移动,也包括产业的优化——同层次产业提高配置效率和附加值。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要少而精。因为,在一个以初级产品为主的产业体系下提高产业层级,又面临着区域竞争、国际竞争加剧的环境,同时面临着省级政府的调控能力有限,河北省的财政支付能力、支持产业的能力不强,不可能全面开花,只能选择容易突破、而又有带动性的产业、产品强力支持,实现产业的现代化。

(3)推进产品优质化、名牌化也很重要。河北省的区位、环京津都市圈中的分工,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业层次总体上不可能太高。所以,在现实条件下如何提高产品的优质化、名牌化,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来增加产业竞争力,是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一大任务。

(四)市场化程度低

与英国、美国等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相比,河北省是在计划体制下开始推进工业化的。虽然经过改革开放的30年努力,已经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体制障碍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政府在工业化过程中仍然过多依赖计划体制的手段、方法来推进,与新形势不适应;区域的宏观调控目标、调控方式与手段处于变动之中,对工业化的路径选择有一定影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力量还不够强大,非市场因素对企业发展还有重要影响,等等。这些直接影响着工业化进程与路径的选择。

还有一个特点是河北省的行政成本过高。表1-4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河北省的发展环境。目前河北省政府行政成本较高,2013年河北省机关和社会团体增加值比重达到9.7%,而江苏为2.9%,山东为2.37%,全国平均为7.18%。过高的行政成本意味着对经济发展是一种成本,这对工业化有一定影响。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在政府系统内含着非政府功能,将这些非政府功能社会化,既可以做大市场主体,又可降低行政成本,还可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

表1-4 2013年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值占GDP比重

体制不顺畅、行政成本过高直接影响着创新驱动路径选择:

一是河北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仅面临着产业演进、加快推进城市化等重任,还面临着体制改革深化与体制完善的重任,而体制是工业化的重要环境,通过体制改革为工业化提供良好环境,是要先行解决的问题。所以,河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政府效率。

二是体制改革也是一种发展动力,而且是低成本、高效能的动力。如何在推进创新发展进程中,加快体制改革,提高宏观调控能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当关注的重大问题。

(五)经济体相对独立

虽然从人口、空间地理、产业体系完备性等方面分析河北省属“大国经济”,但因为是次国家层面的一个区域,在经济上不是封闭和独立的经济体,是相对独立的,“相对独立”的程度是随着我国的体制而变动的,这在发达国家比较和借鉴中是应当重点考虑的。

相对独立的影响在于:

一是河北省的创新战略不仅要面向国际市场进行贸易,而且还要面向其他省市进行分工与交换,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国际贸易是工业化的重要动力,而由省内到省外的国内贸易,也非常重要。因为从量上讲,更多地是与外省市交换,在交换中提高竞争力。

二是河北省的创新发展环境优劣,至关重要。因为,河北省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而是一个行政边界清晰、但要素和商品流动没有障碍的区域,生产要素在国内各省市间是自由流动的。因为生产要素总是流到获得高而成本低的区域,所以,获得发展资源的最优方法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发展要素流向本区域。在一个省域层面,没有控制生产要素流动的措施,这与一个国家是不同的。

二、河北省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压力

(一)创新驱动:国际竞争的焦点,解决矛盾的根本出路

一是创新成为国际竞争、区域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都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出路,纷纷出台政策促进技术研发和企业的技术进步,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产业组织、企业组织形式,以适应消费市场的需求,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是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孕育着一场伟大的产业革命,并将经济推入一个全新的、更高的境界。历史经验表明,全球经济大危机之后,都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突破和科技革命。1929~1933年的大危机引发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电子、汽车等工业迅速崛起,在基于货币体系创新、福特制管理创新、美国凯恩斯经济理论与政策创新基础上,才步入20世纪60年代的增长繁荣;而1973~1975年和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之后,航天、电子计算机等行业成为新经济亮点;1997~1998年的危机之后是在IT技术创新基础上才引来了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时代。本次全球经济危机,必然催生制度或技术的创新:主要是金融体制、新能源等,美国已经在加快速度,这对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是一次良好机遇。

(二)双重压力:先发国家技术优势和先进省市先发优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以智力潜能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本源等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出现,发达国家站在了竞争的制高点,高技术成为发达国家竞争的突出优势。后发国家产业升级既面临着发达国家技术优势压力。同时,作为以能源、原材料、重化工业为主的河北省,与先进省市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在产业升级、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与先进省市落差较大。所以,河北省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一方面创新发展需要的高等级要素缺乏,另一方面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增多,面临着内外两重压力。

从河北省的创新能力来看,在全国排名第22位,从长期来看,河北省的创新能力没有提高,还有下降趋势(见表1-5),技术创新难以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这使得河北省难以适应目前“技术为王”竞争的需要。

表1-5 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演变与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9~2014

(三)群体竞争:城市群和产业链成为竞争的主要载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区域竞争的加剧,我国区域竞争正在由过去的个体竞争走向群体竞争。以城市群和产业链为主体的群体竞争,已经成为当前区域竞争的新特点。其一,区域竞争表现为城市群的竞争,未来的区域竞争将是各大城市群之间的群体竞争,而并非单纯是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在参与高层次的全国竞争和国际竞争中,城市群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为特殊区位,河北省没有形成以我为主的城市群,而打造省域中心城市群任重道远,如何适应城市群竞争趋势,形成以我为主的、以中心城市带动的区域发展模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问题。

其二,区域竞争又表现为产业链的竞争。随着区域竞争的加剧和产业的链式发展,区域产业竞争出现了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走向产业链式竞争的趋势。在这种新的竞争态势下,区域竞争力取决于区域整个产业链的整体竞争优势。对河北省而言,因为产业整体上处于低端,也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链条,更没有控制产业链条的高端,这是河北省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

(四)高成本时代:高要素价格下的路径悖论

与发达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相比,河北省已经处于一个全新的时代,发展的要素与先发国家相比,成本要高得多;与先进省市相比,河北省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要素的成本与先进省市工业化成本也要高得多:土地成本、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资本使用成本都大大提高,连公共产品成本、社会保障成本等也在不断提高。

另一个成本提高的因素是环境资源。石油、煤炭、铁矿石、粮食等战略性资源价格不断攀升,而创新驱动发展转型时期正是这些资源消费大、经济增长对这些资源依赖较高的时期,不断攀升的战略性资源价格,将严重影响河北省的创新发展进程与目标。同时,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在2009年末,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聚集哥本哈根,讨论如何减少碳排放问题,欧盟由于先期投入、先期开发,握有大量新型绿色技术,提出打造成绿色知识经济体,走在了世界先例。世界银行的报告称,如果以碳关税计算,中国的产品价格平均会提高26%,中国政府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减少40%~45%。河北省属国内高消耗、高排放的区域,这对河北省创新发展有重大影响。

总而言之,河北省实施创新驱动已经处于一个高成本时代,面临着加速推进工业化需要吸引和利用更多的、层次更高的发展要素,而过高的成本又降低竞争优势,这是一个发展的悖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河北省面临的重大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