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争夺出租车

争夺出租车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财经天下》周昶帆 商思林 陈旭一个传统守旧的行业为何成为移动互联网巨头血拼的前沿阵地?快的所指的是嘀嘀打车前一天宣布启动第三轮共计10亿元的补贴,重新回到对使用微信支付的乘客和司机每天减免3单10元。赵冬透露,他们对竞争对手的下一步有充分预案,做出这个决定也并不困难。截止到2014年2月9日,嘀嘀打车在第一轮促销中补贴高达4亿元。

《财经天下》周昶帆 商思林 陈旭

一个传统守旧的行业为何成为移动互联网巨头血拼的前沿阵地?而且他们仍在加大筹码。

要一窥2014年初中国移动互联网最惨烈的战况,不妨到“快的司机之家”看看——位于北京健德门桥交通枢纽内侧,建安西路与马甸东路的交叉路口。除了绿底白字的招牌提示这里与时髦的关联外,斑驳破败的外墙、简陋到无的装饰和15平方米狭小空间里晃动的中年男性的身影,让它看起来更像城乡结合部的“彩票之家”,其前身餐馆的桌椅就随意码放在店内角落里,未及清理,一个音箱反复播放着对出租车司机的补贴政策。

门上贴着一些A4纸打印出来的告示,最新的一则来自“快的打车”的新闻稿:自2014年2月18日起快的承诺“对乘客的奖励永远比对手多1块”。告示说,调整是基于其“5亿元请全国人民打车活动大肆吃下其他参与者市场份额……逼得份额流失对手频繁调策略”,为了“巩固战果”而发出的。

快的所指的是嘀嘀打车前一天宣布启动第三轮共计10亿元的补贴,重新回到对使用微信支付的乘客和司机每天减免3单10元。在接下来的一天里,两家的补贴政策分别做出调整,间隔不超过半天。截止到2014年2月18日,嘀嘀打车每单随机12元至20元,快的打车每单13元,补贴范围也都不同程度地扩大了。

一位刚刚赶到这里的司机跟同行聊起这几天的新闻。“他们疯了。”这位受益者感慨说。

2014年2月10日,嘀嘀打车第二轮营销因补贴从每单10元降至5元,这曾被认为是烧钱大战的结束。但这种状况在两巨头较劲的关键时刻只持续了一周。嘀嘀打车联合创始人吴睿对《财经天下》周刊承认,重启10元级补贴是“根据市场情况和司机的喜好程度来决定的”。

“就是要集中火力让用户在一段时间明白,打车除了路边招手还可以手机叫车。”吴睿说,自然发展会很慢,推动用户改变习惯最好的办法是——“诱之以利”。他并不在意市场上对他们土豪行为的揶揄,“评论家始终是评论家,商业始终是商业。”

“补贴也是市场化的思路。”补贴大战的另一个主角快的打车COO赵冬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在这点上他与竞争对手观点一致。而作为北京市场的后来者,快的打车的补贴更为直接有用。“北京市场车辆数不相上下,产品体验差不多,差异就是补贴,司机不会跟钱过不去。”

快的在2014年2月17日宣布的“永远多1块”策略堪称这场战争的自动触发机制。赵冬透露,他们对竞争对手的下一步有充分预案,做出这个决定也并不困难。“阿里支付宝的中层和高层整天都在联系,决策过程非常短。”

补贴白刃战始自2014年1月10日,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发起了乘客打车立减10元、司机补贴10元的活动。2014年1月21日快的打车和支付宝跟进。对乘客和司机减免的前提都是要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线付款。在此之前,“嘀嘀”打车在2014年1月6日获得新一轮1亿美元融资,腾讯是主要投资者。而快的打车2013年12月收购了上海打车软件大黄蜂,阿里巴巴表示将联合其他财务投资者投资1亿美元。从此,两个打车软件的竞争正式成为腾讯与阿里巴巴帝国之战的一部分。

截止到2014年2月9日,嘀嘀打车在第一轮促销中补贴高达4亿元。按照估算,快的打车也应该投入了接近的费用。加上嘀嘀启动的第三轮10亿元补贴和快的高调的跟进,从2014年1月份开始的3个月内,双方可能会投入30亿元。某种程度上,这一烧钱的力度已经超过三年前大热的团购百团大战

赵冬自认“从投入产出比上是划算的”。自2014年1月10日至2月9日,快的公布的成绩单显示,其全国日均订单量增长一倍达128万,单日最高订单量突破162万,其中使用支付宝钱包付车费的日订单数最高突破60万。而嘀嘀打车也不遑多让,在活动期间,其均日微信支付订单数为70万单,总微信支付订单约为2100万单。嘀嘀打车用户突破4000万,较活动前增长了一倍,日均订单为183万单。

直接受益者则是司机和乘客。2014年2月17日晚上,出租车司机刘文勇在一个微信群里和朋友讨论新的补贴策略。这位曾连续数月排名快的打车抢单前10名的资深玩家很快得出结论:新政策将让他这样的积极分子每天最多拿到200多元的补贴——也就是说,他无需再为6000元的份子钱操心。2013年,他最多时安装了摇摇、嘀嘀、快的、打车小秘等五六种打车软件,得到很多大米食用油、手机及月度奖励,即使如此他也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某种程度上,“快的司机之家”所在的位置是2013年打车软件最具代表性的竞技场。其位于交通枢纽周边的狭窄街道,停车方便。在周边有几家类似“山西面食快餐厅”这类简易中式快餐店,它们大多售卖20元以内的套餐。北京北部的出租车司机很多在这里交班,然后乘坐9字打头的公交车回家。在2013年初,与很多司机密集的机场、医院、夜店等场所一样,这里成为所有打车软件推销员“扫街”发传单的地方,还有几家公司长期派驻人员在这里摆摊。

快的2013年9月进入北京,复制其在杭州、上海的策略,在马甸、北皋、北京南站、机场、百子湾几个地方设立线下店。在此后,大部分打车软件在这一地区逐渐退出,剩下快的和嘀嘀两家公司。

来自第三方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三季度,“快的”打车的市场份额为41.8%,“嘀嘀”打车39.1%,它们之间仅差两个百分点。但实际上二者都不能接受这种旗鼓相当的排位,两个公司在接受《财经天下》周刊采访时都坚称,远远领先对手。

互联网分析人士洪波认为,双方展开“星球大战”的逻辑是,在这个与社交媒体属性类似的市场,只有占据市场绝对地位的一方才能最终活下来。而对于其背后的腾讯与阿里巴巴而言,都希望借此确立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地位——谁也不能输。

无论是吴睿还是赵冬,在向《财经天下》周刊复盘时,都把2013年的融资作为重要分水岭。2014年5月,腾讯投资了嘀嘀打车B轮1500万美元。而快的打车则由阿米巴基金和阿里巴巴提供了天使投资,2014年4月由经纬创投与阿里巴巴投资A轮1000万美元。以这次几乎相同时间的融资为起点,双方开始甩开数十个打车软件同行,并走出了极其相似的曲线。在此之前,整个打车应用的竞争处于一个混沌的拓荒期,金钱迅速改变了一切。

从一个工程师开发出来的应用,到一个连接线上与线下、司机与乘客的平台,打车应用一开始的冷启动是最难的。2012年9月嘀嘀打车上线。要找到大量司机用户,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去找出租车公司合作,通过出租车公司来对司机师傅进行宣讲。然而他们发现自己的宣讲会被司机当作是推销甚至是骗子。在那时,智能手机在司机群体中还没有普及。而有智能手机的师傅装上了应用就会发现自己进到了一个没有多少乘客的网络中,带来不了订单,还空耗流量。嘀嘀打车等打车应用一开始就要面临这些困难。

而在乘客这头,网络里司机数量又不多,不在自己周围,为什么要装这样的应用呢?嘀嘀打车为了撬动乘客用户下载安装,在妇幼保健医院、地铁、超市等孕妇集中和人流量大的地发放传单,希望能找到有打车需求的人,但效果也不理想

相比那个时期的摇摇招车,嘀嘀打车并不占优势。摇摇招车2012年3月上线,2012年6月,其获得红杉资本的350万美元投资。

在摇摇招车找公司以渠道思维谈合作的同时,嘀嘀打车不得不下苦工夫死磕机场和火车站。嘀嘀用地推方式在机场、北京南站等司机密集的地方一个一个对司机进行讲解,手把手帮助他们安装应用。“我们在装的过程中竞争对手的压力确实很大,比如给司机送手机、送Pad。”那时候嘀嘀还未获得大额投资,并没有实力做大的市场活动。

要说服司机用自己的产品,摇摇招车想到要解决司机的手机和3G流量问题。为此,他们找到运营商合作,跟运营商谈手机和话费套餐,最终的方案是由摇摇出一部分钱来担保,运营商将手机给到摇摇,再发放到司机手中,司机实际上是办理了充3G话费送手机的特别套餐。

赠送东西确实能吸引司机,但嘀嘀打车也逐渐认识到司机真正关心的是什么——真实的订单。

吴睿喜欢用“爽不爽”来定义打车应用的用户体验。他将“爽”具体拆分为:乘客叫单后司机响应的时间、响应后车的距离、司机的爽约率;而对于司机的标准更为简单,如果司机放弃了用眼睛路边扫活儿,打车软件能不能让他增加收入。“不管到什么时候司机都是核心,就是维系这个平台的核心。”吴睿说,嘀嘀投入了更多精力放在对产品效果的提升上,这在司机中逐渐有了口碑。

按照他的分析,嘀嘀的制胜之道听上去有点简单,就是“从老板到普通的地推,不厌其烦地做说服司机的工作”,让司机体验他们带来订单的效果。“我越这样说,你可能越不信。但做这件事情,真没有很炫的历程,也没有很惊心动魄的故事,就是做到极致就ok了。”

到了2012年11月4日这一天,北京第一场大雪让嘀嘀碰到了“天时”。大雪中难打车,这时候市民想起了打车应用。这一天,嘀嘀打车订单增加了5倍,此后安装软件的的哥每天以两三百名的速度增加,乘客用户数也随之大量增加。已经用上软件的司机在车上可以对乘客讲解,带动乘客使用,成为嘀嘀的义务宣传员。

再往后,拿到A轮融资的嘀嘀采取赠送司机充电器、3G流量包等办法来吸引未加入网络的司机师傅。而摇摇招车则对每月排行榜上的司机赠送奖品,比如抢单前十名送30斤大米,2013年4月第一名送的是电视,第二名是手机,以激发司机师傅保持在线和抢单的积极性。

在乘客端和司机端,节奏的把握也很重要。如果司机进入多了,乘客少了,新进入的司机就会流失。反之,乘客多了,司机少了,司机接不过来单子叫不到车,乘客也会流失。这需要一种动态平衡能力,发展到最后,比如打车小秘是缺司机,而百米则是缺少乘客,进而没有滚动起“用户量增长的雪球”。

渐渐地,摇摇招车和嘀嘀打车走在了前头。这个新兴市场曾流淌了满地的热钱,最高峰时,北京市场最多有14家打车应用。然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除了嘀嘀外,只有打车小秘的母公司易到用车融到了新一轮资金,其他应用并未获得资本支持。一直跟嘀嘀竞争的摇摇招车也在随后的竞争中掉队了。

作为一个在杭州起家的公司,快的打车其实也遭遇了跟嘀嘀打车同样的问题。2012年8月,快的上线。在冷启动上,快的也想出了十几种办法去快速试错,像在超市门口发传单找乘客这样的方法也用过,成效不佳。

赵冬对《财经天下》周刊总结,不断试错的结果是:“要找到核心司机作为种子用户,这拨人很关键,他们会认可这个应用的价值。”当时杭州当地已经有司机师傅组成了微信车队,他们来自各个出租车公司,组成了一个近100多位师傅的微信群,用自己的规则方式来协调和分配乘客用微信叫的活。加入群的司机对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产品比较认可,他们都很极客,车里会有智能手机和WIFI、充电器等,会向乘客推荐支付宝的移动支付抽奖免车费活动。

快的就找到微信车队其中的调度来谈。微信车队这种人工利用微信的形式已经有一些地方接近于打车应用的产品形态。而这样的司机集中,且相对容易协调。他们还通过微博搜索杭州当地的新锐出租车司机,主动与其交流。

有一次,台湾地区最大的电视新闻频道TVBS到快的总部拍摄采访,让赵冬发现,媒体的放大效应让其用户得到急速上升。快的打车于是也找到杭州当地媒体寻求报道,善于利用舆论传播业成为快的的一个竞争力。

二者在本地的竞争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嘀嘀打车更侧重在传统的地面推广,在迅速提升用户体验方面颇受好评;快的的打法则有典型的轻快风格,他们利用了《引爆点》里的种子用户法则,优先找到那些对互联网更敏感的先锋出租车司机,并辅以媒体放大其效应。

在本地脱颖而出后,在2013年中前后,二者都走出大本营,来到了上海。这也是打车应用升级全国性竞争的关键。

不同于北京、杭州以及全国其他城市,上海本地的电话叫车系统发达,调度系统是全国最完善的,每天电话叫车订单就有好几万单。而上海司机多为本地人,文化程度相对高,对智能手机接受迅速。而对比起来,其他城市的司机安装应用需要花很多时间说服,而上海讲解更多的是使用技巧。其他城市是解决打车难问题,而在上海,已经是如何让大家打车更方便这个目的了。上海有虹桥和浦东两个机场,不像北京等地有一个机场,他们的机场客流集中,而且非常规范。

快的根据上海的特点逐步在司机聚集的地方设立多个线下店,跨多个时段,好几班人轮着上班。这在业内是一个创新之举。

嘀嘀于2013年4月也来到上海。在上海市场,嘀嘀打车已经是一个迟到者,不仅有大黄蜂这样的本土选手,还有先嘀嘀打车一个月进入的快的打车。嘀嘀派了一个大区经理空降到上海。吴睿回忆道:“因为当时我们也没有什么钱,连个办公室都没租,我们就给我们过去的大区经理租了一个住的地方,在虹桥那边一个很偏的地方。”大区经理背负了一个周内要开始拉起司机注册的任务。

嘀嘀在上海找到了一家叫小胡餐厅的餐馆,这才落了脚。大区经理通过筛选网上简历以及当地朋友介绍开始招人。有时负责人给应聘的人打电话,通知一圈十几个,到最后到他那面试的就一两个,有时候甚至一个都没有。嘀嘀在上海的一个主管在事后与吴睿喝酒时说,“当时你们通知我来宾馆面试,我都害怕。带着手机,手机上都输好110,如果进去有问题,立马拨出去。”面试后入职的人第二天就开始上班了,而且一上班就加班,要干到凌晨三四点。

到2013年6月份,嘀嘀打车在上海取得日均1万个订单。吴睿说,这是嘀嘀打车2013年最让他兴奋的节点之一。

从全国范围看,快的和嘀嘀用了不同的策略。由打车应用转型到家政服务行业的E家洁CEO云鹏对《财经天下》周刊说:“嘀嘀先去的一线城市,快的先去的二线城市。嘀嘀当时在二线、三线慢于快的,一线确实要快一些。二线城市沈阳、武汉、青岛,快的起得比较快。二线城市容易做得快,而一线城市你需要驻兵很久。比如在深圳的时候就打了很久。”

与嘀嘀的路径极其相似,快的2012年8月份上线后一直深耕杭州,在2013年1月22日进入上海。4月份阿里巴巴进入后,决定大量扩张城市,6、7月份扩张到20多个城市。9月份,快的正式进入北京,在中秋节前展开了第一波2000万元补贴活动,正式拉开打车应用两巨头的全面竞争。

北京对快的打车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北京是政治和媒体中心,赵冬认为:“在北京做出事来了,通过媒体扩大声音,可能就是十分。在杭州,十分的东西,媒体扩不出去,就变成了一分。”

在北京,快的也采用了之前设置线下店的方法。在“快的司机之家”,每天都有大量司机来这里解决问题,或者是作为新用户注册安装快的司机端应用。门店办公桌上则摆满一沓一沓30元面值的现金券,样式与美元相似。司机会领一些发给乘客,推荐他们下载获得支付宝与快的打车的新用户补贴规则。

同时,快的加快了在媒体上的攻势。比如在北京拥有很多受众的交通台广播,快的投放了广告:新用户打车就送30元。而司机用快的绑定支付宝,即可获得50元现金及50元支付宝余额奖励。北京的用户看到快的户外广告后,拍照并分享到微博上就能得到10元奖励。更直接的措施则是,为了提高司机响应的积极性,对于乘客一次叫单不应的快的在后台直接加10元“小费”,两次加20元,30元封顶。这些有力措施让很多人开始装上了快的,同时使用嘀嘀和快的。而这也直接引发了两大阵营在全国范围内的烧钱补贴对战。

北京约有6.7万辆出租车,近10万名司机。虽然嘀嘀和快的对自己和对方的市场份额给出了不同的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有近一半的出租车司机开始习惯了打车应用。

随着用户增加,打车应用开始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而政策风险也开始凸显出来。在这其中,腾讯这样体量公司的背书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3年5月份,深圳开始叫停打车软件,要求使用打车软件的司机卸载,否则记入驾驶员档案。而在4月,北京交通委也禁止了打车应用的小费加价行为。在杭州,交通台广播节目里也出现了打车应用以不公平的方式扰乱现有秩序需要政府监管的话题。

就在2013年5月份,嘀嘀打车拿到了腾讯的1500万美元融资,并且在深圳市场不断保持与当地政府的沟通,表达自己的诉求,引导政府监管部门理解。而摇摇招车等则退出了深圳市场,在这个时间点前后,摇摇并未拿到下一轮投资,此后发展逐渐受限。

时隔一年,在2014年1月23日深圳人大会议分组讨论上,马化腾公开表示政府部门在简政放权方面做得还不够。“比如,嘀嘀打车等手机打车软件,一出来立即就受到各地交委打车平台的反对。交委就宣布说这是违法的,司机要卸载。甚至有地方钓鱼执法,理由还很冠冕堂皇,说是涉及国家机密,我想,这手机打车软件好像没有涉及国家机密吧。”

马化腾表示,市场化的力量凸显出来,许多运营商都参与进来,政府根本无法控制。“市场化做出来的东西,绝对要比某政府部门自己做的要好。我觉得,目前最好的O2O模式,就是这种。”

现在,北京等地方政府都开始不同程度地把嘀嘀和快的等打车应用重新纳入交通调度体系,政策的系统风险正在变小。

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又因关键时刻的巨头进入,嘀嘀和快的最终成为目前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两个全国性打车软件,分别覆盖超过40个城市,其中既有北上广深,也有青岛、临沂这类二三线城市。

不难判断,腾讯及阿里的进入左右了打车应用的竞争进程。据说,腾讯CEO马化腾特别看好打车领域,2013年3月,这位新晋全国人大代表来北京参加两会之际找到嘀嘀打车创始人程维,亲自与其商谈投资。

阿里巴巴对打车应用的嗅觉也非常敏锐,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透露他们只谈了45分钟就敲定了投资。

“我们从快的打车身上看到了当年淘宝的影子,两者都是通过技术和运营从零开始培育市场,从最底层帮助一个传统行业实现信息化和电子化。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它的想象空间非常巨大。”阿里资本投资经理楼军表示,“老实说我们在快的天使轮进入时,也没有看清楚到底怎么赚钱。只是当时我们看中交通行业信息不匹配的需求在那里,而且很严重,再接着腾讯跟着投资了嘀嘀后,我们也觉得挺有成就感的。”

经纬创投从开始接触到决定投资前后只有一个月。当时所有的数据都还小,看不出来现在这样的规模。“整体上聊完,产品思路、运营思路和打法都挺系统化的,老板都挺明白。我们看的是团队执行力,能不能做出来,谁快。打车应用须要结合线下,一个一个城市推进覆盖。而谁更快,谁就更好。”经纬创投投资经理黄云刚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说。

吴睿认为,打车应用的资本需求肯定是越来越大,是因为这是移动互联网领域最能够实现O2O的一个场景。“它是绝对的标准化服务,像餐饮这类服务业每家店跟每家店口碑不一样。”

他提醒人们不要过多关注补贴,“这只是策略上的问题,没什么技术含量。这场竞争的核心是打车应用在移动互联网点了一把火,引起两大巨头的PK,就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PK。”

对阿里巴巴和腾讯来说,打车应用的最大好处就是用刚性需求带来更多的新用户。作为一个成熟的品牌,刘文勇主动绑定了支付宝,“但在微信支付一开始推广时,有的说微信支付不安全,师傅不敢用。因为有补贴,乘客用多了司机才跟着用。”刘文勇对《财经天下》周刊说。

腾讯在发布最新的策略中,有一个不太为人注意的促销:凡是每周使用10次微信支付的乘客都将获赠一架热门微信游戏“全民飞机大战”的飞机模型——据腾讯科技报道,腾讯准备了100万架,这意味着将有1000万次的微信支付使用。

“我们需要通过嘀嘀打车这样的场景让用户来体验到微信支付的便利,嘀嘀打车也非常希望借助微信支付实现用户在叫车环节,特别是叫车之后的整个增值服务的一个闭环,给用户提供一个更好的体验。”腾讯财付通嘀嘀打车项目组负责人Lilian这么解释嘀嘀的战略作用,“可以这么讲,嘀嘀打车对于微信支付的推广和未来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Lilian说,在腾讯内部,认为未来的O2O将渗透到所有用户的生活里去,无处不在。而打车应用则是这一切的开始,是一个赋予众望的标杆项目。

除了打车软件,腾讯还在想尽一切办法发展微信支付的潜在客户。春节期间,利用微信支付发微信红包席卷了大量微信群,也带动了很多人开通微信支付,绑定自己的银行卡。过去支付宝在PC互联网时代是主流支付工具,腾讯旗下的财付通难以与其竞争。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推出的微信成为国民级通讯应用,这个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平台开始搭载腾讯其他的服务,比如将财付通接入变为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这个重要战场上,一旦被对手击穿,腾讯的市值或者阿里的估值将会受到重大损失,比目前烧掉的钱还要多。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将微信支付发起的战役看作是“偷袭珍珠港”,产生了被颠覆的恐惧。

事实上,在过去的2013年里,腾讯、阿里巴巴正在发起一个围绕移动互联网和O2O的军备竞赛。腾讯收购搜狗地图,并凭借微信完成工作O2O布局关键一环。在移动端落后的阿里先后入股微博、买下高德地图、推出餐饮点评应用淘点点,并且与360不断传出“绯闻”。嘀嘀打车和快的只不过是这场大战争中的先遣部队。

巨头在O2O领域的竞争更多是采取投资体外的创业团队来实现。从打车应用到包括衣食住行等等本地生活服务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线下工作的配合。厂商需要派人走上街头与商户和消费者面对面地推广沟通,而这些正是纯互联网公司并不擅长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行业的快速变化也让巨头有被颠覆的恐惧。既然自己做不了,又必须要做,那么在有限时间内投资比较成型的外部团队进行布局则是理性的选择。

“支付宝优势在PC端,微信支付属于移动端,微信属于攻势,支付宝属于守势。你不能每天都打开支付宝吧,微信却可以每小时打开一次甚至好多次。”吴睿并不掩饰对微信的看好。

就连赵冬也承认,单从流量导入的角度看,微信比支付宝更有力。但反过来看,有如此强大流量,嘀嘀仍未取得绝对领先,“这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因为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嘀嘀和快的资本之战势必还将打下去。“基础服务在目前竞争状态下不会收什么费用,除非大家有明显差距。”赵冬说。

在吴睿看来,打车应用未来更大的竞争仍来自传统街边招手打车的习惯。按照嘀嘀的测算,北京一辆出租车要覆盖掉燃油成本和份子钱,每天至少要接30个单。按照北京6.7万辆出租车计算,每天的打车订单至少200多万。即使按照快的和嘀嘀各自公开的数据,二者也不过在北京日均拿到30万订单,只占整体的15%。

打车应用本身的演进也存在很多可能性。2013年12月,快的打车收购了上海当地市场的大黄蜂。后者业务模式除了出租车叫车以外,还有类似高端商务车的叫车服务。赵冬表示:“打车是个平台级的东西,平台上面做的事情非常多。比如出租车在高峰期依然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根本原因是供给不足。出租车辆是政府管制的,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提高供给,就是把原有的出租车提高为商务车。”

而赵冬预计快的打车的竞争对手嘀嘀打车接下来也可能会做商务车领域,到2014年年中5、6月份,商务车可能会成为第二战场。而在此领域,此前就有易到用车等公司。

目前可行的商业模式中,“商务车比较清晰,客单价相对较高,可以从中抽成。而出租车打车这块不外乎为一部分用户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赵冬说。

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则认为:“快的、大黄蜂其实是实时的订单匹配平台。有些用户叫车的时候他要的其实不是车,而是哪个司机能够帮我把一个什么东西交到另一个地方,然后来支付多少费用。这就有点像现在的快递服务的功能,甚至我觉得这不只是一个快递,而是一个全新模式。”

他所指的实际上是打车软件的开创者美国Uber正在做的事情。2013年8月份,Uber结束C轮融资,共获包括私募巨头TPGCapital、标杆资本、谷歌风投等3.612亿美元投资,估值达到35亿美元,被视为美国下一个最大科技IPO。除了高端出租车叫车服务外,Uber在去年就开拓了情人鲜花、冰激凌等类快递业务,这被视为打车软件的下一步升级。

不过相对于当下热闹的补贴大战和未来的美好想象,对于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自己,接下来还是要考虑盈利的问题。

“大家都得当活雷锋,否则活不下去。一个致命问题是向谁收钱?第二个问题是谁敢先收钱?你一收,别人不收,司机、用户全跑了。”易到用车CEO周航说。他把打车软件的现状跟音乐产业作对比——用户对音乐的需求旺盛,但没有一家公司能收到钱,整个行业陷入“囚徒”困境。

不过作为巨头的“棋子”,打车软件的商业模式反倒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巨头的O2O“棋子”

阿里巴巴:

2011年7月,投资美团

2012年11月,战略投资丁丁网

2013年4月,增持丁丁网

2013年4月,投资打车应用快的打车

2013年5月,投资数字地图服务商高德

2014年2月,收购高德

腾讯:

2011年2月,腾讯与Groupon合资的团购网站高朋上线

2013年5月,投资嘀嘀打车B轮

2013年9月,对E家洁提供天使投资

2013年10月,投资高端鲜花专卖Roseonly B轮

2014年2月,投资大众点评网

1.背靠阿里巴巴,快的打车COO赵冬就有充足的弹药来打这场营销战。

2.小小的App正在撬动一个行业及至整个移动互联网。

3.对于嘀嘀打车联合创始人吴睿来说, 2013年是不断奔跑的一年。

4.竞争的白热化让打车软件的公司氛围更像一个时刻准备战斗的军事指挥处。

ROUND 1

2015年1月10日起,嘀嘀打车为微信支付订单, 给司机补贴10元,每天5单。为乘客减免10元,乘客每天限3单。同时,嘀嘀打车将推出1万单免单的活动。

2015年1月10日起,快的打车为支付宝付车费的订单每单补贴司机15元,每天5单。补贴乘客10元,每天2单。通过支付宝直接扫码付车费,每单补贴司机15元,每天5 单。每单补贴乘客10元,每天2单。

ROUND 2

2015年2月10日,嘀嘀打车为微信支付订单乘客每单减免5元,每天3单;补贴司机每单5 元,每天5单。

快的保持不变。

ROUND 3

2015年2月17日起,嘀嘀打车再砸10亿元补贴司机和乘客。嘀嘀打车为微信支付订单的乘客每单减免10元,每天3单。而新乘客首单可立减15元。司机每天前5单每单补贴5元,后5单每单10元,所有城市的司机使用微信支付首单立奖50元。

17日下午,快的宣布“永远比同行多一元”,乘客端用快的APP打车并用支付宝付款,每单立减11元。用支付宝钱包扫码付款,返现11元到用户个人支付宝账号中,每天2单。司机端,北京每天奖10单,高峰期每单11元,每天5单,非高峰期每单5元,每天5单。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每天奖10单,高峰期每单10元,每天5单。非高峰期每单5元,每天5笔。其他城市以快的公布的方案为准。司机用二维码收款,每单奖励10元,每天5单。

18日零点,嘀嘀宣布开启“游戏补贴”模式,使用嘀嘀打车并且微信支付每次能随机获得12-20元不等高额补贴,每天3次。同时嘀嘀打车宣布与腾讯游戏联手,将对每周使用嘀嘀打车微信支付车费10次以上的用户,赠送时下最热门微信游戏“全民飞机大战”中的高端战机一架。

快的打车则遵守“永远多一元”的承诺,宣布从18日下午15点开始,用快的打车并用支付宝付款每单最少给乘客减免13元, 每天2次。此外,支付宝和快的打车把每天的免单名额提高到15000个。中奖者车费全免,而司机也将得到等额的奖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