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摆地摊的主要人群

摆地摊的主要人群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城市周边农民这类人群摆地摊的特点是自产自销。他们选择摆地摊的场所主要是天桥、步行街、商业路口等夜市集中区,因为他们只有晚上才有空余时间。他们的摊位通常比较小,主要考虑到城管来了能方便地收摊。有4点因素制约了这类人摆地摊的规模。

一、城市周边农民

这类人群摆地摊的特点是自产自销。他们每天早上将自己的产品运送到城里,有蔬菜、水果、禽蛋等。他们进城非常早,一部分人选择在农贸市场租赁临时摊位,另一部分人选择在街头摆着卖,一般卖完东西就回家。有时候还不到城里人吃早饭的时间,他们的菜就卖完了。城里的老百姓大多数比较欢迎他们,因为他们的货物比摊贩卖得便宜,这也是很多老头、老太太一大早就出去买菜的原因。城市周边农民有时也会将蔬菜批发给市场里面的摊贩,他们没有太多做生意的想法,甚至算不上是生意人。比如,有时候他们把蔬菜批发一部分给商贩,价格是两元一斤,剩下一部分自己卖还是两元一斤,这也让很多职业摊贩特别苦恼。城市周边农民因为还有其他农活,所以不是一年四季都去城里卖菜,只是在自家地里的蔬菜、水果成熟的时候才会去摆地摊。看上去憨厚老实的农民其实是最精明的,城里人对农民菜的青睐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但是由于自己种的菜很少,不够卖,一部分有生意头脑的农民就在城里租了房子,去批发市场批发农产品来卖,他们卖农产品的时候仍然是农民的身份,戴着自己那顶破草帽。因为他们知道城管对农民管得比较松,而且城里人始终喜欢直接从农民手上买菜。

二、固定职业摊贩

这是地摊从业人员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固定在城市的各个农贸市场,摊位按月甚至按年长期租赁。由于他们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摊位比较规范,有市场管理人员对他们进行管理,有的还办了营业执照,因此人们很难将这类群体同地摊联系在一起。但摊位始终是摊位,它无法和铺面相提并论,在形式上毕竟和铺面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我们仍然把这类摆摊的人群归为地摊从业者。他们之中有90%以上的人经营蔬菜、水果,少部分人经营百货。这类摊位的社会价值比任何地摊都高,因为他们每天供应着整个城市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因此,他们的营业额比较稳定,每天几十元到几百元左右。他们也是摆地摊群体里工作最辛苦的一类。每天凌晨他们就去进货,然后清理蔬菜,再把菜摆放得整整齐齐,最后坐等顾客,一年到头,每天重复这样的工作。他们不会,也用不着使用销售技巧,唯一促成交易的只是产品本身。菜贩和果贩的经营风险相比卖百货的要大很多,蔬菜、水果进多了怕当天卖不出去坏掉,货进少了又怕不够卖,他们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去避免风险。有时,到下午菜还没有卖完,有的摊主会搬到街头上摆着卖,一般都会卖完,因为他们的形象像农民,所以很多买菜的人容易把他们当成农民。

固定职业摊贩中还有一个群体主要卖百货,从业者以中年女性为主,她们和上述菜贩、果贩一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摊位也是长期租赁的,数量比较少,每个市场基本上就那么几家。她们卖的都是些针头线脑等家庭日用品,单件产品的利润比较高,但是销售量很少,大部分从业者每天的营业额不足100元,但是利润率至少有50%。她们每天的摆摊时间固定,一般早上7点到市场去,不需要做什么,直接揭开自己的摊子后就开始坐等买主,晚上用塑料布盖住摊子,收拾捆绑一下就收工了。因此这个行当也特别适合一些没有技能的中年女性。

三、流动职业摊贩

流动职业摊贩以中年人为主,他们一年四季靠摆地摊为生,有的甚至摆了几十年。他们也许并不是因为无法生存而摆地摊,而是觉得摆地摊是自己最熟悉和最合适的选择。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有的甚至还在城里买了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每天的收入都不少于100元,偶尔一天甚至能达到上千元的收入。他们有成熟的货源渠道和批发人脉关系,往往能用最低的价格进到货,而且他们识货,不会出现进了货卖不掉的情况。他们的摊位规模一般比较大,有自己的交通工具,如三轮摩托、面包车。也有齐全的摆摊设施,桌子、架子、帐篷伞,样样俱全。他们了解城市里哪儿可以摆地摊,哪儿不可以摆地摊,因此他们不会选择在大街上摆,而是在农贸市场租赁临时摊位。那种摊位谁去得早就是谁的,因此他们每天进农贸市场的时间特别早,有的摊贩甚至凌晨3点就去占摊位。他们每天会选择在不同的地方摆,数日后再回到原来的地方。这类摊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摊位没有靠在一起的时候会打电话问同行今天卖了多少钱,早上会问同行哪儿还有摊位,甚至还会帮同行占摊位。若某天在一个市场摆摊,他们之间谈笑风生,好不热闹。这类摊贩有一定的市场预知能力,一般卖的都是传统货,比如中老年人的服装、家庭日用小商品等。一年四季卖的种类有一定的规律,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季节自己应该卖些什么。所以这类群体的收入比较稳定,没有太大的压力和忧虑,幸福指数比较高。他们习惯按自己的传统路线走,没有太多的创新,也没有太大的风险。其中有很多摊贩是夫妻一起摆,也有的是夫妻分开摆,选择在不同的地方摆摊,东边不亮西边亮,两口子的收入加起来还是比较可观的。

四、上班族

这类人群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上班时间比较短,有大量的业余时间,他们希望利用这些业余时间去做点什么,当然最好是有收益的事情。他们没有太多的本钱去经营其他项目,因此下班后摆地摊成了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另外一种情况是经济状况不好,月薪无法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又不敢辞掉自己稳定的工作去创业,业余摆地摊让他们既不丢工作又能获得一份额外收入的人。

他们选择摆地摊的场所主要是天桥、步行街、商业路口等夜市集中区,因为他们只有晚上才有空余时间。他们的摊位通常比较小,主要考虑到城管来了能方便地收摊。毕竟是做兼职,没有把摆地摊当成长远事业,因此也没有想过在摆地摊上下多大工夫。他们的经营项目主要有手机贴膜、袜子、小夜灯等市场新商品,还有就是服装、玩具等小物件商品。这些东西本钱少,摆摊和收摊都比较快,流动性很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每晚的营业额并不多,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如果他们兼职摆地摊的收入特别可观的话,那他们还需要上班吗?毕竟打工和做生意是两回事。有4点因素制约了这类人摆地摊的规模。

第一,不能摆太多的货,城管来了没时间收摊。

第二,风险较大,不敢投入太多资金在地摊上。

第三,缺乏商业头脑,不以市场需求去选择产品,而以主观判断去选择要卖的产品。

第四,并没有把赚钱当做摆地摊的唯一目的,在摆地摊的过程中考虑了许多其他因素。生意不好的时候不找原因、不想办法,而是在摊友之间说话谈笑,以此来消磨时间。这几点因素不是每个人都有,但绝对是大部分上班族摆地摊存在的问题。

五、货担郎

这是人们比较陌生的地摊模式,很多人小时候见过,有的人在古装剧里见过。货担郎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他们肩挑各种小百货,手里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古时货担郎主要卖些针头线脑、玩具、糖果等,后来兴起了以物换物的商业模式,如明代有“鸡毛换糖”,后来出现了“麦子换挂面”等。有些60后的朋友可能知道这种现象,听到拨浪鼓声响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围上来。那时货担郎的生意很兴隆,货担郎几乎是日用小商品的唯一销售渠道。

今天只有很少的货担郎游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我们已经很难看见他们的身影,也很少听到拨浪鼓的声音了。货担郎最大的优势在于购物便捷,而如今物质生活水平飞速发展,随处都可以买到各种商品,因此货担郎的最大优势消失了。现在从事货担郎行业的几乎全是中老年人,他们多半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挑担生活。经营的品种也少了很多,只局限在针头线脑等各种小商品,生意也非常冷清,很多人一天只能卖几十块钱,但是他们的利润是很高的,一件商品的喊价往往高于门店的价格。

虽然货担郎模式正在逐渐衰落,可是由这种模式演变而来的义乌商人,已经在义乌市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市针织市场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尊“货担郎”的雕塑,这被视为义乌人的象征。

六、汽车族

这里说的汽车族不是指把汽车当做交通工具的摆摊者,而是将汽车作为摆摊工具的人,这两者是不一样的。将汽车作为摆摊过程中的交通工具,只是用汽车来运输,而把汽车作为摆摊工具则是将货物摆放在汽车上面,或者挂放在汽车某一部位。

汽车族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一些有自己私家车的白领,他们摆摊的理由是自己的业余时间较多,于是下班后把货物放在汽车尾箱,打开汽车尾箱,将货物摆放在里面招徕顾客。但他们的目的大多不是为了摆地摊赚钱,他们这种行为,作秀的嫌疑很大。因为摆这种地摊的人少之又少,常常会成为社会新闻关注的焦点,也有一些开着高档汽车摆地摊的,这种基本上是炒作。

还有一类汽车摆摊族是以汽车作为商品信用的象征,让消费者信任从而达到赚钱的目的。他们中间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商品能卖上好价钱或者销量更大而使用汽车;另外一类是以行骗为目的。第一类的操作方式很简单,只是将货物摆放在车身上,一般比其他地摊卖得贵,放在车身上也只是为了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毕竟同样的商品摆在地上和摆在轿车上,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另一类是以行骗为目的。他们的轿车大多是临时租赁来的,这类人着装也比较讲究,脖子上往往会戴一条假黄金项链,让人们觉得他是位大老板。他们卖的商品大多是一些仿冒名牌产品,比如名牌运动鞋、品牌服装,还有一些卖假黄金项链。他们的行骗借口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自己欠了赌债来清仓甩卖,有的说自己是某某专卖店破产的老板等。比如一双正品的安踏运动鞋市场价是五百多,到了他们这里也才一百多元,但是假冒的终究是假冒的。这里给大家介绍这类人,是为了让大家对摆摊人群多一些了解。对一些不正当经营的行为,我们不仅不能做,而且一旦发现这类行骗者还应积极向工商部门举报。

七、少数民族

目前在内地从事地摊经营的少数民族很多,主要有藏族、苗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藏族人在内地摆地摊,主要卖的是民族饰品和山药;苗族人在内地摆地摊主要以拔火罐治病为主;蒙古族人在内地以卖羊毛衫、皮革制品等服装类产品为主;维吾尔族人在内地主要以从事烤羊肉串、卖核桃糕等食品类产品为主。

(一)藏族从业人员

藏族,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民族,藏族的饰品也受到很多内地人的喜爱。于是大量藏族人在内地摆地摊卖民族饰品,当然这些饰品大多不是从西藏带过来的,很多饰品是在当地批发市场进的,我每次去批发市场都看到一些藏族人在那里进货。他们的地摊模式都很统一,几乎都是在地上铺一块黄布,上面摆些货物,有的把货物用别针固定在黄布上面,这样就不用挨个摆了。他们的喊价一般很高,有时候甚至喊出高于进货价十倍的价格,他们的生意大多比较冷清,但是利润却是很可观的。

还有一些藏族人是卖山药的,因为藏药全国闻名,加上西藏的大部分地区还是原生态环境,而且西藏的很多草木内地人都没见过,也叫不出名字,于是西藏的很多草木在内地就变得很稀罕。其中有些可以治病,但有些仅仅只是我们没见过的东西而已,没有一点药用价值。卖这些“藏药”的人就是普通的藏区百姓,并没有行医经验。他们一般把地摊摆在中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地方,主要经营草药、药酒、动物的骨头等。

很多藏族人是夫妻同时从事摆地摊行业,妻子一般卖民族饰品,丈夫卖山药,毕竟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人群是不一样的,因此摆地摊的时候,妻子和丈夫一般不会结伴而行。

(二)苗族从业人员

贵州的苗药同样也很有名,苗族人在内地摆地摊从事的也是和医药有关的行当,但和藏族人不同的是,他们很少卖药,而是以治疗为主,以拔竹筒火罐最为常见。

他们摆摊的场所以农贸市场和社区为主,在一个地方通常会待半个月以上,直至生意冷清,再寻找下一个摆摊的地点。刚到一个地方,他们会免费为大家服务一两天,以后会按次收费,每人每次十元至二十元不等,他们每天的收入少则两三百元,多则上千元。当然,他们也是夫妻一起经营的,毕竟一个人忙不过来。有时候他们也会受到当地卫生部门的处罚,因为他们大都没有相关的从医资质,但由于他们比较受患者欢迎,因此每次被处罚的时候,很多患者都会为他们求情,所以一般只是对其责令停止经营和没收工具而已。

(三)蒙古族从业人员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各种牛羊毛服装深受全国人民的欢迎,除了内地的商人去内蒙古进货之外,也有很多内蒙古本地的商人携这些服装到内地卖。他们一般不会去摆街边地摊,而是几个人一起做展棚生意,他们经营的地方选在人流量比较集中的社区,也有一些参加各地的展销会,当然他们只有秋冬季节才会到内地经营。

(四)维吾尔族从业人员

新疆的羊肉串、葡萄干等食品深受内地人喜爱,在内地摆地摊烤羊肉串的维吾尔族人,大家都应该见过,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在街上推着三轮车卖核桃糕的维吾尔族人,他们一般是几个人推着三轮车分散在一条街上,糕点的上面用葡萄干、核桃仁、花生、芝麻排列成规则的几何图形,做得很美观,看起来就很好吃的样子。

(五)回族从业人员

回族家庭多以馒头、花卷、烙饼、馅饼、包子、饺子、面条等面食为主,他们制作面食的手艺也非同一般。他们也将这些餐饮特色带到了内地,其中大家最为常见的回族小吃店是兰州拉面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回族人是以摆地摊为主的,他们主要是用三轮车流动经营馒头等面食食品。

八、“佛教僧人”

摆地摊的和尚大多是冒牌的,他们买一件佛衣、一条佛珠,然后再剃个光头即可冒充。他们摆地摊有两种业务:一是为佛教信物开光,二是卖所谓的“佛家秘方”给顾客治病。这两种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他们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为佛教信物开光,门槛比较低,所以从事的人要比卖秘方的多。在地上铺一张布,上面摆放各种佛教信物,只是静静地打坐。当你挑选好喜欢的信物以后,他们会做一些你看不懂的,所谓“开光”的动作,然后一件进货价格仅一两元的信物,经过他们“开光”之后就能卖到几十至几百元。

与“开光”的和尚相比,卖“佛家秘方”的技术难度就要大一些,他们不仅要把摊子摆在那儿,还要宣传和解说,具体的卖法和卖“狗皮膏药”差不多。由于这类地摊属于非法行为,因此不作过多的介绍,只是让大家知道有这样一个群体。

九、大学生

大学校园里赚钱的方式很多,有些人到各个宿舍推销产品,但这种方式没有摆地摊赚钱来得直接。其实很多朋友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只有家庭贫困的大学生为了赚生活费才摆地摊,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不会放下面子去摆地摊。但据我了解,很多摆地摊的大学生并不是因为家庭贫困,相反其中有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还很优越,他们摆地摊的目的很少是为了赚基本生活费用,而是觉得摆地摊有意义。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找一个赚钱的机会,有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当然也有不少学生是为了赚零花钱。总之,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很少有人把地摊当成事业来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既然在上大学,将来不大可能去摆地摊。

大学生摆地摊的时间,平时是在每天下午放学以后,大概下午5点到晚上9点。而周末上午,校园里的人比较少,摆摊的时间也是在下午和晚上。摆摊的地点主要是在学校外面和宿舍楼下,以及校园内一些人流量大的地方,有的学生周末会选择去大街上或者人行天桥摆地摊。

大学生摆地摊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卖的商品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定,其实这也没错,毕竟身边的消费群体都是同龄人,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也会喜欢。大学生摆地摊的方式通常也比较简单,卖小商品的就拿一块布铺在地上,再摆放一些商品即可;卖衣服的只需要一个可以拆合的衣杆;有些卖手表、MP3的人则用一张桌子来摆放。

大学生摆地摊的成功与失败意义并不大,因为就算摆地摊能赚到钱,也很难改变他们毕业后就业的选择。如果摆地摊失败了,可能对他们的影响就是今后很难做出再去做生意的决定,会老老实实去找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

十、三轮车族

我们经常能在街上看到很多推着三轮车并在车上架着一个蜂窝煤炉的人,有卖烤红薯的,有卖煮玉米的,有卖菠萝的,有卖土豆的,有卖板栗的,有卖烤肠的……他们以“打游击”的方式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下岗职工、当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等,年龄大多在四十岁左右,平均年龄高于其他地摊类型的从业者,而且他们的性格也强悍一些,很少有城管能没收到他们的东西。

他们摆摊的地理位置全都是选择比较好的位置,比如步行街、商城门口等。如果在一个商城的出口有一个三轮车摆在那里,那么不到一会儿肯定接着会来好几辆三轮车,很有可能路都会被堵塞。这时如果有人向城管举报,等城管赶到的时候他们已经一哄而散了。由于三轮车的流动性强,远远看见城管车来了,他们马上就可以骑车溜了,所以城管很难逮到他们。如果因为跑慢了被逮到,城管也很难没收到他们的东西,他们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没收或罚款。待城管走后不到几分钟他们会重新出现接着卖。很多街道狭窄的地方,三轮车小贩给交通带来很大麻烦,他们的三轮车把交通堵塞了,却不会主动撤离,最多也就小范围挪动一下,因为同样是摆摊的三轮车,别人没撤走他也不会撤。

应该说整个地摊行业的形象就是被三轮车族中的一些人给败坏的,假设没有三轮车族摆地摊,地摊对社会是没有任何负面影响的,因为很多地摊类型都是有序地摆在市场里面的。而街边地摊,比如一个小女孩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摆一个不到一平方米的小摊对街道行人是无任何影响的。由于三轮车地摊族的出现,使城管对街边地摊采取了“一锅端”的政策。

十一、老年人

我想大家都很熟悉,我们经常能在人行天桥见到几个老太太戴着老花镜纳鞋垫,边卖边做,除此之外还有的卖一些小货。这些老年人平均年龄大约在60岁。摆地摊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唯一的生存之道,因为他们家境特别贫寒。同样也有一些老人儿孙满堂,他们不愁吃穿,摆地摊只是他们的一种乐趣,而并非为了赚生活费。举个例子,我曾亲眼见过一位老太太的家里人不准她出去卖鞋垫,把工具都给她扔了,她又把东西捡回来偷偷去摆摊。当然我也见过辛酸的一幕,儿子、儿媳和孙子在KFC里面吃着汉堡,而他们家白发苍苍的老人在KFC外面的台阶上卖鞋垫。

卖鞋垫的老太太最多,我们看到她们一边做一边卖,似乎就是自产自销,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的确有些是她们自己亲手做的,但有些是别人做了,然后交货给她们卖的。会纳鞋底的人都知道,手脚快的人一天最多做两三双,手脚慢的人一天做一双,但是这些老太太每天至少能卖几双,生意好时能卖十几双,当然这些手工鞋垫还是能卖上价的,少则几元多则十几元。当我们买鞋垫的时候会暗自赞赏老太太的手真巧,但或许你买的这双却不是她亲手做的,如此看来反而觉得这些老太太挺可爱的,小小的生意也懂得变通!

与卖鞋垫的老人相比,卖小货的老人则可怜得多,他们的摊子小得会让你觉得那不是在做买卖。就摆几个打火机,或者几个钥匙扣之类的小商品。我说他们相对可怜一些,因为他们可能守一天就卖一两块钱,他们是真正的社会弱势群体,我们见过媒体上报道的这方面的例子比较多。笔者在这里强烈地呼吁,当我们看见这些老人卖货时,不管这些东西你是否能用得上都买一个,这比捐款更有意义。

十二、社会无业青年

社会无业青年摆地摊的原因比较多。有些人因为确实找不到工作而选择摆地摊,这类人摆地摊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把经商视做人生重要的目标,将摆地摊当做自己人生事业的起点。

有些人则是因为不想去做固定的上班工作而选择自由自在的摆地摊行业。一些人摆地摊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几个摆摊的人时常聚在一起抽烟、喝酒、打牌,摆摊的时候不管有没有卖到钱,吃好喝好是少不了的。一旦见到旁边有美女在摆摊,他们宁愿不守摊也要过去搭话。不过总的来讲他们比游手好闲的人稍微好点。

总之,他们的摆摊类型和上面提到的上班族兼职摆摊很相似,因此这里就不做过多的介绍。

十三、江湖地摊人

古代社会,跑江湖的人以卖艺、杂耍、卖“狗皮膏药”为主,如今这些种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江湖地摊人把过去的地摊模式运用到了现代产品的销售中,比如“撂地”、“倒插”、“挑大票”等。当然这些是江湖行话,很多人听不懂。“撂地”是指运用各种相声等表演形式在地摊上销售,以“撂地”的方式卖货带有一些表演性质,即通过产品演示、顺口溜解说等方式销售产品。“倒插”是指先赠送产品后买,或者是先免费体验再买,还有的方式是买便宜的东西,赠送贵的东西,比如买电池送手表。“大票”类似小型会展营销,销售环节中与客户的互动比较多。

跑江湖的人几乎没有固定的生活场所,到一个城市后如果生意好就会继续在这个城市待下去,生意不好就会转移到其他城市,一般一个地方他们不会去做第二次生意,是典型的“一锤子买卖”。他们中也有很多人卖假冒伪劣产品,或者以某种欺骗手段欺骗消费者。因此目前很多跑江湖摆地摊的,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卖货的方式都带有一定的欺骗性,比如抽奖都是有托的,卖伪劣的洗发水送假玉手镯等。我们经常听老百姓说“江湖骗子”,这个词不是没有根据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江湖地摊都带有欺骗性,比如一些跑江湖卖切菜器的、卖拖把的,这些买卖虽然也用到了“撂地”的形式,但并没有带任何欺骗性。我们以各种方式卖货都可以,但绝对不能卖假冒伪劣产品,或者运用带有欺骗性的手段卖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