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就业市场的运行原理

就业市场的运行原理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市场就业要求极为迫切。这种状况下,迫切需要建立地区的、局部的乃至乡镇的劳动力市场,以掌握信息,加强管理,制订有效的措施,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市场就业问题。

第二节 就业市场的运行原理

一、就业市场构成

(一)就业市场构成要素

就业市场组成主体主要包括用工企业(雇主)、工人(大学生)和政府三方。通过对就业市场组成分析,对雇主、工人和政府三方之间的功能、作用和协调发展的分析,促进市场对工人组织(工会)、行业协会和政府(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等载体和手段的功能的认同,促进就业市场的管理和管理政策对就业市场的规范运行。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

1.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构成主体

大学生专业人才市场是指有专门的场所和人员,专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推荐、经常性举办招聘会,为大学生提供档案管理、培训测评以及其他就业指导等一条龙服务的具有明显公益性的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很明显,大学生专业人才市场的服务对象主体是大学生和招聘大学生的用人单位,因此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是高校就业市场的三大主体。

非大学毕业的其他求职者及其对应的招聘单位不是大学生专业人才市场的服务对象。大学生专业人才市场的服务内容涵盖大学生就业的一切事宜,从求职前的培训测评等就业指导到大学生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和招聘会的举办以及大学生人事代理等后续服务,甚至可以包括大学生就业派遣。大学生专业人才市场的服务性质必须具有明显的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是其区别于其他人才市场或劳动力市场的根本特征之一。为保障大学生专业人才市场公益性服务特征,其管理主体必须是教育行政部门或高校联合体。

2.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运行原则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招聘服务的。

(1)公开

所谓公开是指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有方面和环节必须对大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公开,其中包括信息公开、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等。

(2)平等

平等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供需双方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均为交易的主体,享有平等的地位;另一方面是指同一类交易主体在市场中享有同等的权利,如同一专业、同一层次的大学生在就业活动中具有同等的权利和地位,用人单位在选拔过程中,不应有诸如性别、年龄、种族、宗教等方面的歧视行为。

(3)竞争

公平、平等的竞争是市场体制存在和运行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平等竞争体现在2个方面:就用人单位而言,应依靠自身的效益、环境以及提供的发展条件吸引优秀的人才;就大学生而言,所有被理想的用人单位优先录用的人员应凭借自己的良好的素质,而不是其他。

(4)择优

所谓择优原则就是要在公开、平等、竞争的基础上,实行优胜劣汰、择优选用,包括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大学生;大学生择优选定职业岗位;高等学校重点推荐优秀大学生。

二、劳动力供给

(一)劳动力的概念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要界定失业的概念首先要明确就业的概念。就业包括充分就业和不充分就业两种类型,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社会上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不充分就业包括低度就业(隐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两种。可见失业从广义上讲,就是一种不充分就业,研究失业的原因也就等同于研究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

由于劳动者具有独立人格,劳动力归其个人所有,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费用大部分由本人及其家庭负担,劳动是谋生的唯一手段等,使劳动者天然具有选择就业的意识。又由于各个人的劳动力存在异质性,个人的兴趣不同,对就业地点、单位以及劳动条件等的选择都各有所好,因此,他们要求进入市场,自主择业,以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是一种理性行为。

(二)劳动力供给的三大主体

我国劳动力按所属地域来分主要有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两大类。城镇劳动力的供给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类:高等学校大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未能升学的初高中生、直接从农村招收的人员、农转非人员中的劳动力、复业军人以及下岗职工。据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1~9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36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0万人的94%(2007年目标任务为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09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82%;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119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119%。9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0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0%,与2007年年底持平。尽管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从2008年前三季度的就业情况看,中国能够完成全年新增就业人员100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的目标任务。

1.下岗职工

国家统计局对于下岗的解释是:“由于单位经营等原因,部分职工离开工作岗位回家,但与单位仍保留了形式上的劳动关系。”就下岗的形式来说主要有三种:第一,下岗职工仍定时从单位领取一定的生活费并能在单位报销医药费;第二,不能从单位领取生活费但能报销医药费;第三,仅有一纸劳动关系但无实质的经济关系。本书认为不论是否与原单位有一定的经济关系,下岗都属于一种失业,这种失业主要是由于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失业。

2.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的追加劳动力。但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否属于失业这个问题,国内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本书认为,从经济学意义上讲,追加的生产要素凡是不能带来产量的增加的,这些追加的生产要素都是“剩余”的,他们的投入只会降低农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应归结为以低度就业形式存在的隐蔽性失业。据农业信息中心发布的资料表明,按照现有的耕地和经济发展水平来算,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有2.7亿人。

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市场就业要求极为迫切。由于相应的市场培育滞后,使剩余劳动力纷纷自发地向外地流动。其中有组织的流动,如接受外来招工或集体劳务输出以及经过市场机构组织流动的仅占10%。这种状况下,迫切需要建立地区的、局部的乃至乡镇的劳动力市场,以掌握信息,加强管理,制订有效的措施,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市场就业问题。

3.各类学校大学生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来看,各级各类学校主要有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小学和幼儿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说,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10万,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者的市场就业在逐步扩展。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的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三结合”就业方针,使劳动者在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方面开始运用劳动者个人所有权自主择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劳动者可以与企业签订合同、续订或终止合同,从而使市场就业有了合法的手段。市场就业也使劳动者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流动率大大提高,并改变了行政调配办法,以应聘、借调、劳务承包、停薪留职、辞职等多种形式进行流动。

劳动者在市场就业方面,目前主要表现为挑剔性的择业意识较强,尤其在新成长的劳动者群体中表现明显。一些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对脏、险、苦、累、差的工作不愿干,离家远的单位不愿去,对收入不多的岗位不感兴趣。这些情况造成有的行业招工难,有的行业招工蜂拥而上,使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结构。为此,就业服务机构要负起就业指导的责任,指导和帮助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他们既根据自身的体力素质、工作能力和个人兴趣等情况,同时也考虑社会的需要,进行比较理性的职业选择。

(二)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

目前,一方面我国因为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变化导致劳动力供给处于比较丰富的阶段;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在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20世纪80年代,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而到了90年代,则只能增加70万个就业岗位。劳动力供给过剩和就业需求相对不足使得城镇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更为严峻的是,根据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的预测,这种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趋势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存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

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直接决定了企业现有外部人力资源的供给状况,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口规模、人口年龄和素质结构及现有的劳动力参与率等。

2.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

社会劳动力市场发育良好将有利于劳动力自由进入市场,由市场工资率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健全以及双轨制的就业政策,势必影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也给企业预测外部人员供给带来困难。

3.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

例如,一些城市失业人员宁愿失业也不愿从事一些苦、脏、累、险的工作。再如,应届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对职业期望过高的现象,大多数人希望进国家机关、大公司或合资企业工作,希望从事工作条件舒适、劳动报酬较高的职业,而不愿意到厂矿企业从事一般岗位的工作。

(五)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1.大学生就业结构分析

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

(1)时间结构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大学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为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大学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但是,必须说明的是,不能仅仅以大学生暂时的就业困难就去否定高等教育政策,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严格地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仅促进了教育公平,改进了个人职业发展潜力,还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提升。

(2)区域结构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的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大学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虽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而产生大量需求,但由于欠发达地区所能支付的价格(工资收入、发展机会、流动性等)不足以补偿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按照劳动力市场机制,无法实现供求结合。在我国,由于人才流动的单向性特点导致的流动成本过高进一步恶化了欠发达地区的有效需求不足。尽管国家也采取了“西部志愿者计划”等政策措施,但是无论从需求量扩大还是人力资本补偿来说都难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

与此相反,由于大城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而且这些中心大都居于高端的产业结构且对大学生有着强劲的需求,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很大。但是一些地方性的需求抑制(显性的指标限制与隐性的行政限制)与对中小企业或非正规部门的需求抑制(户口、社会保障、流动等),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人为分割,其结果要么是直接人为地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有效需求,要么是“促进”灵活就业,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与风险。

(3)能力结构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例如IBM中国区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有:第一个方面是服务意识,能不能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方面是沟通的能力;第四个方面是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职业操守和商业道德

然而,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任职资格模型”。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以及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由于大学生是作为一个“产品”在一个高等教育系统中被制造出来的,因此就业能力不足主要是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这既与传统上相对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关,也与高校本身的教育能力不足相联系。

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此外,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市场能力”———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等等。

2.从就业意愿分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个人就业意愿分析,可以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前者是指毕业生在临近毕业时自愿选择不就业,他们对去向另有选择,如准备出国留学、考研、自主创业等。

非自愿失业则是指愿意就业的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顺利就业。很明显,后者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目前大学毕业生非自愿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结构性失业。由于学习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二是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三、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区域内整个经济总量增加和社会发展引起的一定劳动力资源需要量。从数量方面,劳动力需求表现为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劳动力人数的要求,如果数量得不到满足,则会形成非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一)劳动力需求影响因素

1.经济周期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经济周期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指经济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当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周期中的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不足,因而厂商的生产规模也缩小,从而导致较为普遍的失业现象。周期性失业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越严重。

2.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是末期国民生产总值与基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它的大小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快慢。经济增长快,吸纳劳动力数量就会增加,反之,吸纳劳动力数量就会减少。

3.劳动要素的价格

当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劳动力成本相对降低。当劳动力供不应求时,劳动力成本上升。在任何一个劳动市场中,都存在着劳动者把自身拥有的劳动力交付给经营者分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以及报酬状况都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4.技术变化

原有劳动者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或者是技术进步使得劳动力需求下降。

5.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消费者对产品和劳务的偏好的改变,使得某些行业扩大而另一些行业缩小,处于规模缩小行业的劳动力因此而失去工作岗位。

(二)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

根据2008年底人才市场发布信息统计:

1.企业空缺人员构成

在需要的技术工人中,初级技工占38.9%,中级技工占33.5%,高级技工占13.5%,技师占9.6%,高级技师占4.5%。随着行业技术发展,主要岗位的技术工人构成是:技术技能型占40%,知识技能型占20%,复合技能型占25%,其他占15%。空缺需求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26.4%。调查企业认为,最急需人才的岗位依次是:营销、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中层管理、高层管理、一般技工、工程技术、科研、新产品开发、公关、财会、计算机信息技术、机器维修、文秘、翻译等。

2.企业招聘情况

企业首选招聘员工的主要依据前5位依次是:学历、工作能力、相关工作经验、专业、年龄。值得注意的是,在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中,熟人或亲朋介绍的比例相当高,特别是在个体户招聘中达到了半数以上。

3.技工短缺在全国范围普遍存在

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当前最急需的前3位人才依次是:营销、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占调查企业需求比例的14.4%、12.1%和10.9%。

4.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有:

(1)现行教育体制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是技术工人短缺的主要原因。

(2)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

(3)技工教育培训的发展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4)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

(5)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只使用不培养的做法则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工人的短缺。

(三)2008年中国各城市人才需求情况

北京:八成的劳动力需求来自于第三产业,其中需求最大的3个职业是推销员、营业员、餐饮服务人员;供不应求的前3个职业是计算机工程师、美术专业人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供过于求的前3个职业是营业员、部门经理及管理人员、饭店服务人员。

天津:超过一半的劳动力需求来自于第三产业,其中需求最大的3个职业是餐饮服务人员、电子元件制造工、推销员;供不应求的前3个职业是采购人员、保险业务员、计算机工程师;供过于求的前3个职业是机动车驾驶员、维修电工、车工。

重庆:有近八成的劳动力需求来自第三产业,其中需求最大的3个职业是营业员、推销员、勤杂工;供不应求的前3个职业是营业员、勤杂工、推销员;供过于求的前3个职业是生产运输简单体力工人、力工、会计人员。

沈阳:超过一半的劳动力需求来自于第三产业,其中需求最大的3个职业是推销员、营业员、社区家政服务人员;供不应求的前3个职业是中级以上车工、计算机技术人员、中级以上铣工;供过于求的前3个职业是初级财会人员、汽车驾驶员、营业员。

济南:近八成的劳动力需求来自于第三产业,其中需求最大的3个职业是购销人员、餐饮服务人员、经济业务员;供不应求的前3个职业是购销人员、餐厅服务人员、经济业务员;供过于求的前3个职业是机动车驾驶员、力工、治安保卫人员。

武汉:超过八成的劳动力需求来自于第三产业,其中需求最大的3个职业是餐厅服务员、推销人员、保险业务员;供不应求的前3个职业是计算机工程师、缝纫裁剪工、美工;供过于求的前3个职业是驾驶员、会计、环卫人员。

南宁:65%以上的劳动力需求来自于第三产业,其中需求最大的3个职业是营业员、推销员、专业技术人员;供不应求的前3个职业是治安保卫人员、营业员、专业技术人员;供过于求的前3个职业是收银员、机动车驾驶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

西安:近六成的劳动力需求来自于第三产业,其中需求最大的3个职业是推销展销人员、营业人员、计算机工程师;供不应求的前3个职业是通信工程师、销售和营销经理、投递员;供过于求的前3个职业是力工、保管人员、锅炉操作工。

西宁:54%的劳动力需求来自于第三产业,其中需求最大的3个职业是矿物开采工、治安保卫人员、社区和居民服务人员;供不应求的前3个职业是矿物开采工、力工、推销员;供过于求的前3个职业是社区和居民服务人员、营业员、治安保卫人员。

成都:76%的劳动力需求来自于第三产业,其中需求最大的3个职业是营业员、治安保卫人员、公关员;供不应求的前3个职业是公关员、推销员、生产或经营经理;供过于求的前3个职业是家庭服务员、保管人员、营业员。

近两年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每季度均发布了关于全国89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

89个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24亿人,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48%;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近5391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55%。

总体而言,全国89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主要表现出以下方面特征:

1.服务人员最供不应求

关于职业供求对比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缺口体现在具体工种上,缺口最大的职业主要为营业人员、推销展销人员及服务员等,而最供不应求的是餐厅服务员。据分析,这些职业出现需求缺口,并不是职业的要求太高,相反这些工种在技术方面要求较低,但由于工作强度较大、社会观念的影响,求职人员的应聘积极性容易降低。

2.单位负责人最供过于求

与上述职业相对,一些具体的岗位则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供过于求最明显的职业主要为单位负责人、行政事务人员和机动车驾驶员等,其中单位负责人职业既是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数最大、同时又是供过于求程度最严重的职业。据分析,供过于求的职业大部分都是普通型、劳务型为主的工种,当某些工种成为一种普遍的技能时更容易造成供过于求,如机动车驾驶员。

3.第三产业需求高居首位

资料显示,第三产业劳动力需求高居首位,占总需求的67.8%,其次是第二产业,占总需求的30.2%,需求份额最小的是第一产业,占总需求的2%。随着第三产业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和相应的资金投入,第三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目前乃至将来都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4.7大行业需求量最大

据统计,需求量最大的前7名行业集中于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金融保险业;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这7个行业合计占总需求的近八成。

据分析,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由于其商业、餐饮业本身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特点,导致其具备了较大的吸纳就业能力。另外,随着第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岗位需求量有所增加。

5.绝大多数求职者无职称

失业人员(含下岗职工)仍然是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主体,占求职主体的59%。在求职人员的素质结构方面,90.92%的人集中于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程度,同时高达89.72%的求职者不具备任何职业资格或职称。综合供求两方来看,高级技师供不应求,其余各等级基本上都是供过于求。

四、就业市场管理者

(一)政府在就业市场中的角色

政府并不应直接干预大学生就业工作,但并不是放任不管。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及时准确地发布就业岗位信息,预测就业环境变化与就业趋势等,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指导和帮助;二是制定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提供信息指导和帮助。政府应设立专门部门,其主要职能是在全国采集数据,收集不同时期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等数据,重点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就业环境变化的信息,每两年微调一次。统计结果通过上网和发行出版物的方式向全社会公布,作为政府决策和大学生个人择业的参考依据。

(二)就业市场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

在主体层面上,政府的适位、雇主(需求方)组织的补位和工会的正位是一个基本的观念。政府的适位姿态在三方机制中应主要表现为主导和参与并重,在宏观层次主导以推进国家产业和就业等政策,在微观层次参与以合理解决劳资纠纷。在当前经济客观环境下,真正代表企业利益的、统一的、内部协调的雇主组织远未从立法中界定和市场实践中产生。因而,在现有的企业联合会中构建不同层次的产业委员会来体现产业利益和跟进国家产业政策、设立具体的劳资纠纷解决专门委员会来保证机构专业化运行是非常必要的。《工会法》的修改为工会的正位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还有待三方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司法的逐渐专业化来维护和保障工会的合法权益。

(三)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应发挥的作用

1.必须形成政府、社会与学校良性互动的大学生就业机制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就其基本环节而言主要有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因此,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社会与学校三位一体的外部环境如何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三者紧密配合、良性互动所形成就业的体制更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因此,在我国,政府、社会与学校各司其职、准确定位,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并形成相互配合的就业体制与保障体系是解决学生就业难的关键。

2.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主导作用

政府在宏观上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1)制定大学生创业专项扶持政策。政府牵头逐步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政府专项扶持基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相互补充的创业资助体系,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保证;对自主创业所办实体要取消注册资本金限制,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与繁琐的手续,大幅度降低行政收费,保证大学生创业计划的顺利推进。

(2)尽快制定国家关于大学生到艰苦地区、行业从事艰苦工作或特殊工作的补偿政策。目前一些省份出台了对到艰苦地区和行业从事艰苦工作的大学生相应的鼓励政策,但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因此,要制定全国统一的、具有操作性的鼓励政策,包括对到上述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大学生,取消一年后转正、晋级的规定,并提高工资中政府补贴的幅度和比例;工作一定年限后,在考研、参加公务员考试中给以同等优先照顾,对其中业绩突出的优秀大学生保送读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减免大学生在校期间助学贷款,例如对到贫困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大学生,工作五年以上免除在校期间学费等。

(3)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做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预测与信息发布。政府要逐步取消户籍等有妨碍统一、有序就业市场形成的壁垒。进一步改革现有的人才管理制度,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优势;加强对劳动力市场、人才交流市场和大学生人才招聘市场的管理与整合,探索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新模式与建立有效交流平台。政府要对未来产业与就业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测,收集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分析就业市场变动趋势,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各地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联网,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用信息引导大学生合理流动,实现充分就业。

3.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发挥其在大学生就业中联系用人单位与学校、学生的桥梁作用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与帮助。这是因为随着大学生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而就业岗位的增长相对缓慢,加之大学生就业经验严重不足,所获取的就业信息往往与就业实际状况不对称,从而使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因此,在中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的建立就显得非常必要。

4.制定鼓励就业的补偿政策

这种补偿政策中最常见的做法是免除学生的贷款义务。我们可以参考美国政府对大学生助学贷款补偿政策。美国政府对大学生助学贷款分为直接贷款与联邦帕金斯贷款两类。就直接贷款而言,对于连续5年在指定的小学或中学作为全职教师从事低收入家庭学生的教学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可以享受贷款减免政策。在联邦帕金斯贷款中规定,到以下部门或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可全部免除贷款:(1)在指定的小学或中学作为全职教师从事低收入家庭学生的教学服务工作;(2)全职特殊教育教师(例如从事残疾儿童教学);(3)从事残疾人早期干预服务的全职注册专业职业;(4)在教师短缺地区全职从事数学、科学、外语、双语教育或其他领域的全职教师;(5)作为全职雇员在公共或非盈利的儿童或家庭服务机构为来自低收入社区的高风险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6)全职护士或医疗技术人员;(7)全职的法律执行官员或教养官员。另外,如果大学生成为Vista/Peace Corps志愿者,最高可免贷款70%。如果大学生参加美国军队并在敌对或高危险地区服役,最高可免贷款50%。除了联邦政府的贷款减免政策之外,各州还有不同的鼓励政策规定。此外,联邦政府还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在创业贷款、审批程序及审批费用等方面提供便利。

(四)高校必须坚持就业导向,为大学生的就业创造必要条件

1.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

在我国,经过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的外延发展已初具规模,今后必须由量的扩张转移到内涵发展与质量提高的轨道上来,提高高教质量刻不容缓。在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上,可以借鉴美国高校,他们非常强调通识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经验。

2.加强市场调查与预测,使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相一致

主动适应社会与市场是国外高等教育的特点、优点与经验。我国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观念薄弱,反应机制不够灵活,甚至迟钝,从而导致大批专业设置重复,老专业调整改造严重滞后,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过度竞争。

3.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根据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实需要,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重点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中心,尽快实现就业指导机构的专门化;加大投入,实现就业指导设施的现代化;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与学生1∶500的比例配备,实现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指导工作要贯穿大学生四年学习的全过程,实现就业指导对象的全程化;加强就业信息的发布与本校大学生的社会推介。

(五)用人单位应主动承担大学生就业的有限责任

用人单位应主动承担大学生就业的有限责任主要包括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为高校学生实践、实习提供岗位与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做好就业前的“热身”;支持和参与大学生自主创业计划,提供一定的资金投入、技术支持等,积极吸收适合本企业要求的大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