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打造中国建材行业的“航母”

打造中国建材行业的“航母”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打造中国建材行业的“航母”——南昌大学校友熊建明的创业故事熊建明,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就这样,熊建明南下深圳,开始了新的人生。看到深圳日新月异的变化,熊建明决定创立属于自己的事业。方大集团还利用网络、猎头公司等招募优秀中高级管理人员,并报名参加了深圳的海外招聘团,积极引进出国留学人员,引起了较大反响。

打造中国建材行业的“航母”——南昌大学校友熊建明的创业故事

熊建明,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1957年出生,江西省新建县人。1980年毕业于江西工学院土建系工民建专业,后获经济学博士。广东省人大代表、南昌大学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建设创新型国家杰出人才”、中国“工业行业状元”企业家、“中国十大最聚人气企业家”“中国十大并购人物”“十大杰出赣商”“改革开放三十年影响深圳三十个经济人物”;获得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中国爱迪生杯金奖,全国科学技术成果生产力转化评价奖,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先进工作者,第二届“中华十大管理英才”,“中国十大并购人物”,深圳市优秀企业家“金牛奖”。

如果说熊建明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他的创业之初,在摸爬滚打中凭着创新敢干的精神,造就了一个知名的企业。讲他是“英雄”,是创建“方大集团”后,熊建明的行动体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所说的:“企业家是英雄。”在中国股市延续了几年的低迷之势,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1995年,熊建明勇敢地进入B股。之后,他开创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先河。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骨子里就有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可贵品质,熊建明就是这样一个人。

辞去行政领导职务,以非凡勇气投身商海

1980年,熊建明毕业于江西工学院(南昌大学前身)工民建专业,分配到江西机械设计院工作。工作8年后,31岁的他已是副处级干部。命运的转机悄然而至。上世纪80年代末,新成立的深圳特区到南昌招贤纳才,熊建明成为推荐对象。就这样,熊建明南下深圳,开始了新的人生。初来深圳,他就被深圳市政府授予重任,担任政府蛇口管理局主任工程师,负责蛇口的建设管理。

看到深圳日新月异的变化,熊建明决定创立属于自己的事业。1991年,他辞去政府职务,创建了一家新材料公司,他自筹3万元资金,开始创业之旅。1991年熊建明靠自筹3万元创办方大集团,尽管熊建明创业初拥有着国家一流技术的六项发明专利,但熊建明与所有依靠知识和技术创新创造财富的企业一样,面临着资金、人才、管理奇缺的艰难环境,风险与巨大的机遇相比,熊建明以其敏锐的眼光执著前行,靠着那种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而又创新敢干的优良作风,他造就了一个闻名遐迩的成功企业。几年的发展,方大已锋芒初露,1995年11月,方大B股在业界率先于深交所隆重上市,从此,方大如虎添翼,在资本市场运作的轨道上,获得了良性促动的大好时机。1996年4月,方大A股又在业界率先于深交所隆重上市,企业由此获得了更宽阔的融资途径,方大加大了科技投入,并创造了年增长率翻倍的奇迹。

技术创新 书写商海传奇

方大集团现有新型建材和新型半导体光电材料等两大系列的产品,拥有铝塑复合板、点式建筑幕墙、氮化镓(GaN)基半导体材料和芯片等高科技产品100多项国家专利,近年来承担了3项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火炬计划、1项国家星火计划,有近百项产品和成果通过市级以上鉴定,多项科技成果获国家重点推广,并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6月在方大集团建立了我国光电材料与器件领域唯一的工程研究中心。方大集团技术中心被评为深圳市级技术中心,设立有装饰工程技术设计院、网络信息中心、中心实验室等研究开发机构,并在全国同行业中第一个建立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现有4名在站博士后分别从事“蓝光和白光LED产业化研究”“地铁屏蔽门系统研究”等,10多名博士、100多名硕士和占员工总人数(2000名)41%以上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国外留学回国人员为企业带来了新技术的动力。

方大集团在熊建明的领导下,已经从当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从事高技术新材料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的企业,是我国同行业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销售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已从1995年起稳居全国同行第一位,被国家统计局授予“中国工业行业状元”称号,被《亚洲金融》杂志评为亚太地区最佳管理公司之一,荣获第十四届世界质量大奖——白金明星奖。荣获国家有关部委颁授“中华之最”“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中国民族优秀品牌企业”等荣誉称号。

经营观念创新 挺进光电领域

2000年,方大集团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南昌大学共同研究开发、生产以氮化镓(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蓝光LED、白光LED、蓝光激光器LD以及全彩显示屏等高科技产品。“氮化镓(GaN)基半导体材料及器件”项目是深圳市2001—2002年度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已被列入深圳市“十五”计划纲要。为了保持光通讯领域研究的先进性,方大集团聘请了三位中科院院士担任方大的高级顾问。2002年,方大集团率先在我国成功实现了该项目的产业化,填补了我国该领域中的空白,并在此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才理念创新 做强做大企业

熊建明有一个人才观:“不仅仅只是博士、硕士等高学历者才是人才,能为公司发展作贡献的人都是人才。”因此在方大集团引进人才的策略上,不唯学历,只唯能力,不任人唯亲,只任人唯贤。除采用普遍的招聘方式外,还主动出击,直接到全国各高校直接招聘应届毕业生,每年要接收一批国内著名高等院校近百名包括博士、硕士在内的应届毕业生,并加以认真培养,方大还把招聘现场搬到了中西部省市的企业中间,在下岗职工中寻找优秀的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方大集团还利用网络、猎头公司等招募优秀中高级管理人员,并报名参加了深圳的海外招聘团,积极引进出国留学人员,引起了较大反响。“请、买、租、纳、育”的多渠道方式为公司招揽了许多有用之才。

方大集团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公司努力给人才创造生存和发展的优越环境,熊建明说:“人才很重要,但关键的是领导要以人为本,使用好人才,要有识才的本领,要有惜才之心,要有容才之量,懂得优化配置,协调沟通。”方大集团有着优厚的科研条件,每年投入几千万元用于科研开发,同时给年轻人挑大梁的机会,营造一个和谐向上、团结一致的工作氛围,让他们在最前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专长。方大集团每年要派工程技术人员到国外去学习培训,或聘请国内外专家来集团讲课交流。熊建明放手让年轻人工作,所以他们也敢负责任,积极主动,大胆工作,对事业忠心耿耿,他们中,有的20多岁就担任了下属企业副总以上领导职务,手中却掌管着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元的资产。有的30多岁就主持国家863计划或集团重点科技项目的开发,成为“深圳市青年科技带头人”。

方大集团主张人才的竞争机制,不搞铁饭碗,不论资排辈,优胜劣汰,使人才有用武之地。方大的机构能撤能设,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鼓励员工之间的合理竞争,对员工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提升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使企业保持一种内在的活力,方大集团每年保持8%的合理流动率,2001年初开始实行的“定编、定岗、定员、定薪”工作,从管理部门到生产线的重要岗位全部实行员工公开竞争上岗。熊建明给有潜力人才压担子,鼓励员工一岗多能,鼓励员工内部兼职。

熊建明的人才观源于他“科技为本、创新为源”的经营理念,它以创新的观念来衡量每一位员工的价值。方大集团建立了一套较为适应企业发展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以调动员工积极性:对管理人员,实行绩效加风险制工资,通过业绩评价,对其能力进行综合考评;对技术人员,实行有效的目标责任制,根据贡献大小,实行激励加风险制工资;对一线员工,实行效率(计件或计时)加质量制工资。这种激励、绩效加风险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广大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使员工与企业共担风险,共同发展,能更好地激发他们搞好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观念创新 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熊建明倡导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他于2001年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有所创新,这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源,他一年前要求方大集团“所有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在5年内通过MBA再教育”,自此,方大集团掀起了一股学习MBA的热潮,员工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新产品、新技术知识讲座,员工自觉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方大集团一直把“科技为本,创新为源”作为企业经营理念,并将2002年作为公司的“创新年”。他们的目的是要通过在集团中层领导中营造一种学习的气氛,促使方大能够成为一个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学习型组织,这些已写入了《方大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在《方大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里,熊建明明确要求:大力倡导“学习型企业文化”,崇尚知识,学习知识,营造民主的、活跃的技术和学术氛围;把培养造就员工成才作为重要任务之一,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培训,增加软硬件设施,把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活动,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专长。

产权制度创新,开创管理层收购先河

2001年,中国企业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MBO(管理层收购),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名词与熊建明和他旗下的方大有关。

由熊建明执掌的方大开创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先河。2001年6月,方大集团原大股东将所有股份转让给邦林公司和时利公司,前者熊建明持股比例达85%,后者是方大其他主要高管、技术管理骨干发起的公司,这次收购引起媒体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我国上市公司中意义重大的产权改革尝试,被国家经贸委和多家重点大学列为MBO的成功案例,并荣幸“入围”2001年中国的十大并购案。近两年,方大集团从原来单一的建筑材料主业进入第二主业——氮化镓基半导体材料。发展新的领域,不但需要研制和开发新产品,就连生产车间的工人至少也要是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其车间主任则由本专业的博士担任。要留住这些人才,熊建明认为一个就是让他们的价值在薪酬上体现,另一个就是通过MBO让他们成为公司的股东。深不可测的MBO在熊建明的运作下,却变成了简单的“方大模式”。实施MBO以后,在公司的管理规范和自我约束方面,比以前有了明显的变化。MBO已经把公司和高层管理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仅有效解决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利益与责任、权利的不对称,而且为公司管理层和员工提供了足够的激励机制,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中国经济时报评论认为,方大能够有今天的发展,与其董事长的功劳不可分割,管理层收购低价转让包含了论功行赏的成分,也表明了熊建明董事长对跟随自己闯天下多年的兄弟们的一种态度。

(供稿:江西师范大学 张明林)

点评

1.冒险、不断的冒险,这是企业精神最可贵的品质。当年熊建明31岁,就位居副处,政治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他敢于尝试,在深圳行政管理岗位上又干出一番新天地。不安分始终是他生命中的“基因”,面对扑面而来的市场机会,他又毅然决然选择放弃,白手起家,创建自己的企业,他不怕风险,敢于承担风险的品质是造就一个优秀企业家的“灵魂”。

2.创新、永远的创新,这是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真理。从技术创新出发,立足技术创新产品,他建立一套企业持续创新的机制。然而熊建明不止于此,他在管理制度、产权制度、经营观念、人才管理等各个层面,全面地引入创新的理念,他宽容失败、倡导创新的理念为他的企业成长注入了永不竭尽的动力,创造一个个辉煌。

3.学习、不停的学习,用智慧来规避一个个风险。熊建明是一位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优秀企业家,他语言平实,办事严谨,思维敏捷,是典型的“学者型”企业家;他行事果断,能抓住机遇,是开拓型的企业家;他充分尊重下属,对下属充分授权,他每周只主持两个小时的办公会议,主要精力则用于企业的决策发展上,照他自己的话说是“轻轻松松做总裁”。超越自我不但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开辟一个新的天地,一切在于判断、在于智慧。

4.坚持、永远的坚持,用超人的意志跨越一个个难关。动物世界的法则:所有动物一睁开眼就开始起跑,追赶猎物,逃避天敌,慢一步就可能丢掉性命。它们的生存是艰辛的,一生几乎都在历险。企业也一样,从诞生的那天起,就面临着无数艰险,要在艰险中不断地超越自我,就要不停地跑,不停地穿越险阻,并永远坚持,不抛弃,不放弃。

(点评:江西省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陈文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