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明确定位,服务需求,担当“引领”重任

明确定位,服务需求,担当“引领”重任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赵居礼高职高专发展的态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最后,向中国创造转变给职业教育提出新期望。飞机和机场数量以及服务业务量的激增,使得从事航空维修、服务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将出现井喷。推进中国航空工业实现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最终实现经济规模挑

赵居礼

高职高专发展的态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即千所高职竞相发展,双百示范争创一流。面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态势,高职院校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提升理念,一定要避免:情况不明决心大,目标不明办法多,方向不明跑得快,路径不明创意新。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下连中等职业教育,上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应用性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引领作用。按照鲁部长的要求,我们要跳出职教看职教,从国际产业的发展趋势认真思考我们的工作,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国家战略,不断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模式。这“四个不断”,既提出了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思路,也对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整体发展中的重要性做了准确的表述——引领作用。这既为高职院校确定了发展的战略目标,也代表国家向高职院校下达了光荣的历史任务。

如何完成好这一历史重任,需要引起认真思考。经过学习教育部今年对高职教育发的三个文件和教育部领导的一系列讲话,使人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总地来讲,我们要吃透上情,理解下情,研究外情,熟悉内情,燃烧激情,奉献真情。

一、认清高职发展形势,为“引领”奠定坚实基础

认清形势就是要对高职院校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任务,用战略的眼光进行系统的分析,对高职院校的内外部条件、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等,进行综合的调查、评价和预测。通过分析,认清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形势,理清办学思路,准确地认识自身,从而为制订出有特色、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把握国际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了解高职院校发展的时代、社会背景,把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形势,特别是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动向,清楚地认识国家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规定,了解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重点,避免学校特色设计、战略制订中的狭隘眼光,少走弯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应从三个方面分析研究:

首先,国家《纲要》给职业教育提出新课题。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教育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科技规划纲要》也分别明确了未来10年内教育发展、人才发展、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些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其次,国家产业发展趋势给职业教育提出新思考。国家产业发展趋势和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经验,都给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许多亟待回答的新问题。

最后,向中国创造转变给职业教育提出新期望。目前,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总量大国,但必须看到的现实是,中国制造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未来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中国创造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目标,因此,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给职业教育提出新的期望。从宏观的角度清楚地认识整个国家乃至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动态和走向,对于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制订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三、了解行业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首先要服务于行业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为当地人才需求服务。高职院校只有根据自身所处的区域社会经济环境来制订学校发展战略、进行特色设计,才能切实可行、才能最大限度地争取区域在物质、人力以及精神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有利于高职院校的顺利发展。例如,中国民用航空通用航空和航空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为西安航院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我国民航运输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按照《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未来5年全行业投资规模将在1. 5万亿元以上,其中新建机场45个,新增飞机1900多架。到2015年运输总周转量99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 5亿人次,货邮运输量900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3%、11%和10%,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30个以上,包括通用航空飞机在内的机队规模将达到4500架以上,民航业服务国民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飞机和机场数量以及服务业务量的激增,使得从事航空维修、服务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将出现井喷。

(二)通用航空经济正蓄势待发

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打破了长久以来我国低空空域飞行管制的坚冰,为通用航空飞机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大幅增加,作业领域不断扩展,运营环境持续改善,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作业量和飞机数量翻番。以刚刚于2011年10月18日结束的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西安)为例,大会参展飞行器101架,航空设备及器材展位266个,参会企业481家,参会嘉宾1053人。大会总签约额106. 3亿元,其中投资项目共计35个,投资额96亿元人民币;通用飞机交易156架,交易金额达10. 3亿元。本次签约项目质量更高,涵盖领域更广,产业集中程度高,拉动性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将会更加显著,对促进通航产业跨越发展意义重大。大会通用飞机签约订单数量之多,飞机签约金额之高,也正预示着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已近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而另一方面,专业化的通用航空人才培养机构奇缺,远远不能支撑通用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大型飞机研制计划对我国航空产业的战略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我国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辖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员工约40万人,是ARJ21新支线客机的主要研制者和供应商,是大飞机重大专项的主力军。以大飞机项目为契机,中航工业提出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推进中国航空工业实现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最终实现经济规模挑战一万亿的目标。为此,推进我国航空工业的重大跨越,需要大量的飞机、飞行器动力装置、飞行器机载设备等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军用航空发展成为助推航空产业经济的重要力量

进入21世纪,中国空军正由单纯的防御力量,转变为攻防兼备的战略力量,建立战略空军,将发生以下变化:(1)机型更替加快;(2)数量持续增加;(3)训练强度加大。这些变化对现有空军航空维修行业及其人力资源产生巨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培养力度,助推我国建成“一支强大的空军”。

(五)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为学院提供了大量的合作企业和人才输送通道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依托陕西雄厚的航空产业基础,坚持“产业链构建,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大力整合省内航空资源,构建“一基地四园区”的空间发展格局,打造特色鲜明、内容丰富、配套完善、功能互补、四区联动的新型航空产业带,推动产业领域从航空装备制造向面向航空零部件、维修改装、航空新材料、飞行培训、航空旅游等方面延伸。截至2011年上半年,航空基地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2. 37亿元,产业总投资超过300亿元,注册企业近350余家。陶瓷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化基地、中国飞机强度试验基地、大型航空模锻液压机、高性能碳纤维、通用飞机、飞行模拟器、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已建成投产或开工建设,产业聚集效应初显,一条完善的特色航空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园区发展势头前所未有,发展前景令人振奋。

基于上述对我们学院所处的区域、行业的发展态势分析,我们应该勇于承担起为国家航空产业重大发展、建立一支强大空军服务的使命,大力推进与航空企业的深度合作,积极优化专业结构,使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提高专业课程的先进技术含量,将“航空报国”理念融入进我们的人才培养全程,使学院成为航空高技能人力资源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使自己成为航空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明确定位,办出特色

高职院校领导者要管理好学校,必须根据现代大学理念及大学的分类,找准自己学校的定位。只有准确定位,才能发挥自身的传统和优势,办出学校特色和水平;只有准确定位,才能使教育教学管理切合实际,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学校定位必须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历史和社会的期望,突出质量品牌意识,不盲目攀比、从而在不同的人才培养层面上,力争办出自己的特色。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广泛调研、深入探讨才能准确把握。

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目标的定位。

(2)办学类型的定位。

(3)办学层次的定位。

(4)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5)专业建设的定位。

(6)服务面向定位。

(7)是办学特色定位。

五、明确学院战略目标,为“引领”找准切入点

高职院校首先要研究国家发展战略,特别是要研究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调整和设置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要把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作为自己的使命。服务国家战略还要具体落实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上来,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分析地方行业、产业特点,培养能满足促进地方社会和行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强化培训职能、拓展服务空间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素质大幅提高,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的发展战略目标。人才资源数量的增长与我们的教育培训能力密切相关;人才素质的提高,对教育机构提出了质的要求;人才竞争优势取决于我们教育水平是否站在世界的高点。可见这些目标的实现与我们高职院校密切相关。教育绝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性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的人才分类,也为我们指示了服务路径。如果将主要精力只放在学历教育层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上,而其余各类人才不在服务视野之内,这从根本上有悖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对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对象的理解是片面的,对高等职业教育功能的建设是局限的,对高等职业教育使命的认识是狭隘的。

学院与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成立了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培训学院,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统筹学院的各类培训和成人教育,加大对入住航空产业基地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目前具有民航CCAR -147部民航维修基础执照培训资格、德国IHK证书培训资格,拥有职业技能鉴定站。学院与航空行业第七职业技能鉴定站和空工西航机械厂共建航空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并开展了飞机铆装钳工、飞机钣金工、航空电气调试工、航空发动机装配钳工等七个航空特有工种的培训和技能鉴定。

(二)实施国际化战略,推进工学结合深化发展

按照鲁部长的要求,我们要能够站在全球或更广阔的视角上观察经济社会的运行,要努力对接国际平台、开阔国际视野、瞄准国际目标,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服务。要在国际视野之下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每一项工作开展之前要充分调研国际上相类似国家或者地区的情况,是否有值得借鉴的经验或者吸取的教训,这样才能够避免我们的工作走弯路,能够使学校的发展不落后于时代的需求、落后于产业的需求。工学结合本身是一个开放系统,开放办学、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也是推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必然选择。我们学院早在2006年起就开始了国际化办学的探索,先后建立“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与新加坡明康宇航公司培训中心合作建立“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定制班”,牵头举办了由中国、美国、英国、荷兰、新加坡等国航空职教机构、企业以及有关专家参加的国际航空职业教育论坛,与新加坡理工学院合作举办航空维修专业合作教育项目(该项目先后四批接受了100余名新加坡理工学院留学生,开创了陕西高等职业院校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先河,也是我院对外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重要体现。)这些探索使学院在国际合作办学的理念、机制、方法等方面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将引导我们进一步推进开放办学,提高国际化办学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推动我国航空高职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并走向世界。

(三)多方合作育人,共创长效机制

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国际比较的结果来看,政府的鼓励和推动对于激发企业和行业的参与热情是至关重要的。校企合作办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企业的参与程度,行业、企业与教育机构之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办学的质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其企业或行业的参与积极性不一。其原因,一方面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成熟水平有关;另一方面,是政府是否通过多元方式,如宣传鼓动、政策优惠、专项投入、行政指令、税收减免等促进企业和行业参与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十一五”期间,学院按照教育部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文件精神,积极凝练和强化办学特色,根据学院50年来与航空产业共命运的历史积淀,结合学院举办高职教育后的探索实践,把工学结合的经验凝练为“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简称“工学四合”系统模式,形成了我院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使学院在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当工学四合提炼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之际,学院发展的思路豁然开朗。在示范建设过程中,“工学四合”模式创新作为一大子项目获得了重要进展,2007年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工学四合”的纵深研究项目获批为2010年度国家科学项目,开创了高职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被列为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先河。2010年4月,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对学院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中,专家组对“工学四合”系统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学院积极推进校企校政合作,创新了‘工学四合’系统模式,走出一条与航空产业紧密关联、与航空企业深度融合、与航空生产和服务无缝对接的航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子,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具有鲜明的特色,示范带动作用强”。“工学四合”作为学院特色,不仅成为我院重要的发展理念,而且深深地渗透在学院的各项工作中,成为了促进学院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2011年初,我们制订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发展、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院发展、用“创先争优”推动学院发展。坚持“工学四合”的核心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深化高职专业链与航空产业链的对接,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深度融入航空产业,真正构建一套切实可行、高效运转的高职院校多方合作育人的长效发展机制。

附: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区域——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亚洲最大航空工业基地简介

阎良——中国的西雅图

西安阎良是“亚洲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国航空城,被誉为“中国的西雅图”。经过40多年的发展,阎良已成为我国唯一、亚洲最大的集飞机设计研究、生产制造、试飞鉴定和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体系最为完整的重要航空工业基地,区内有全国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国唯一的大中型飞机设计研究院——中航一集团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全国唯一的飞行试验研究鉴定中心——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和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区内有各类航空工业科研机构100多个,航空科技人才2. 6万人,中高级科技人才8400多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00多人。此外,区内有航空科技人员2. 5万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00多名,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城区人口的1/ 2,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陈一坚)。先后涌现出王昂、黄炳新、李中华三代试飞英雄,培养出10余名试飞专家。“轰六”“运七”“飞豹”“新舟60”“新舟600”、预警机、小鹰系列等30多种军民用型号飞机在这里研制生产。由阎良航空企业承担60%研制和生产任务的ARJ21支线客机,已于2007年12月29日正式在上海下线,随后成功实现了首飞,现在,ARJ21支线客机正在阎良的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进行试飞,为其适航取证做最后的冲刺。阎良在我国航空史上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近几年,阎良经济发展较快,城市服务功能比较完备,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自1966年8月1日建区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阎良飞机城的发展,邓小平、李先念、李富春、江泽民、刘华清、乔石、李鹏、李瑞环、李岚清、胡锦涛、温家宝等先后亲临阎良视察,检查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阎良人民,经过40多年的风风雨雨,40多年的励精图治,使阎良从一个古镇变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卫星城市。“十二五”期间,为了适应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阎良被定位为军用民用融合发展的航空产业基地、渭北地区商贸服务中心、西安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最终建成名副其实的“亚洲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国航空城!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西安阎良航空基地”)是国家发改委2004年8月批复设立,2005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的国内首家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2006年11月,航空基地被首批认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2007年10月,《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2010 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安阎良航空基地升级为国家级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成为全国唯一以航空为特色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成立后,与阎良区践行“阎良就是基地,基地就是阎良”的协同发展理念,整合优质航空工业资源,使阎良这一航空产业的核心区拥有全国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全国唯一的大中型飞机设计研究院、全国唯一的飞行试验研究鉴定中心和全国唯一的国际级航空科技企业孵化器;“轰六”“运七”“飞豹”“新舟60”“新舟600”、预警机等30多种军、民用飞机在这里诞生;张立同、卢秉恒、曹春晓等院士领衔的重点产业项目在这里聚集,使阎良形成了集飞机设计研究、生产制造、试飞鉴定、教学培训为一体的产业体系,拥有居全国之首的飞机研发制造能力、航空产业配套能力和航空产品国际转包生产能力。

阎良航空基地依托省市雄厚的航空产业基础,始终坚持“产业链构建,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大力整合省内航空资源,构建“一基地四园区”的空间发展格局,打造特色鲜明、内容丰富、配套完善、功能互补、四区联动的新型航空产业带,推动产业领域从航空装备制造向面向航空零部件、维修改装、航空新材料、飞行培训、航空旅游等方面延伸。截至2011年上半年,航空基地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2. 37亿元,产业总投资超过300亿元,注册企业近350余家。陶瓷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化基地、中国飞机强度试验基地、大型航空模锻液压机、高性能碳纤维、通用飞机、飞行模拟器、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已建成投产或开工建设,产业聚集效应初显,一条完善的特色航空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园区发展势头前所未有,发展前景令人振奋。

一基地四园区。一基地指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四个园区分别是:阎良航空核心制造园,规划4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整机制造、大部件制造和零部件加工;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依托蒲城通用机场和低空空域资源,规划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通用飞机的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飞行员培训、航空俱乐部等通用航空产业项目;咸阳空港产业园,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规划1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民用飞机维修、定检、大修、客改货、公务机托管、零部件支援、航空物流等项目;宝鸡凤翔飞行培训园,主要从事飞行员训练及航空相关的业务培训活动。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及其航空科技馆位于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核心区。航空科技馆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是目前西北最大的航空科技馆,整体外观设计为充满动感的飞机造型,体现出现代航空产业和航空教育事业展翅腾飞的态势。航空科技馆以“放飞梦想航空报国”为主题,集航空科技普及、航空教学实训、航空产业宣传介绍和航空旅游等功能为一体,成为航空城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航空科技馆以“放飞梦想航空报国”为主题,主要面向社会公众传播航空精神、航空文化,普及航空知识,是一所集航空教学、产业宣传、航空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航空科技馆。航空科技馆分为世界航空发展史和中国航空发展史两个专题馆。观众可以在这里看到歼5、运5等珍贵的实物飞机,以及多个中外著名机型的飞机模型和发动机。2011年10月20日,占地约1300亩、紧邻学院航空科技馆、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投资50亿元的航空大世界项目正式开工。它是航空领域著名的“迪斯尼”,是以航空为主题的城市商住旅游综合体,填补了国内航空旅游文化市场空白。航空大世界项目的成功实施进一步为学院及其航空科技馆融入航空产业基地和航空产业体系提供了重大机遇。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飞集团公司)是科研、生产一体化的特大型航空工业企业,是我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基地,国家一级企业。公司占地面积300多万平方米,现有职工20000多名。

西飞集团公司1958年创建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以军民用飞机研制生产为主,以科技进步求发展,大力开发非航空产品,现已形成集飞机、汽车、建材、电子、进出口贸易等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集团。西飞集团公司在40多年的发展中,先后研制、生产了20余种型号的军民用飞机。军用飞机主要有“中国飞豹”、轰六系列飞机等。其中5个机型30架飞机参加了国庆50周年阅兵式。民用飞机主要有运七系列飞机和新舟60飞机等。其中新舟60飞机是我国首次严格按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CCAR25部进行设计、生产和试飞验证的飞机。它在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经济性、维护性等方面已达到或接近当代世界同类先进支线客机的水平。1980年西飞集团公司率先走出国门,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德国等世界著名航空公司进行航空产品合作生产。由西飞集团公司承担生产的国外航空零部件主要有美国波音737 -700垂直尾翼、747组合件,法航空客门、翼盒,加航CL415组合件,意航ATR72飞机16段等。非航空民用产品主要有“西沃牌”豪华大客车,“西飞牌”铝型材、金属挂板,铝门窗系列产品,VCM覆塑板,变频模糊控制器及密集书架、抗静电地板等。西飞集团公司已形成了以资产为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其中,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西飞国际)系上市公司,西安西沃客车有限公司系中外合资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西飞铝业)、西安飞机工业装饰装修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西飞装饰)、陕西西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系控股子公司,其他全资或参股子公司、分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有30多个,并设有集团财务公司和集团进出口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