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借鉴国外经验,加强上海农业基础建设

借鉴国外经验,加强上海农业基础建设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借鉴国外经验,加强上海农业基础建设钱 玮[摘 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切中了“三农”问题要害。2国外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基础建设状况与其农业和农村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基础、发展阶段等因素密切相关。重视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推广和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借鉴国外经验,加强上海农业基础建设

钱 玮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上海200003)

[摘 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切中了“三农”问题要害。本文认为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意在突破农业发展的瓶颈,农业基础建设绝不能简单等同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它包括了更广泛的含义。国外农业基础建设的丰富经验,对于上海市现阶段促进农业基础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农业基础建设

1农业基础建设的意义和含义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农产品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上升,来自国际市场的影响明显加大,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新的就业门路不多,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适应农民需求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切中了“三农”问题要害,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是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

农业基础建设是属于国家公共产品的范畴。从农业的功能来看,除了过去保证食品供给的基本功能,又出现一些新的功能,比如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等。因此,农业基础建设包括了更广泛的含义。本文认为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意在突破农业发展的瓶颈,农业基础建设绝不能简单等同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它包括有四层含义:一是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二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如农业的水利、交通、生态等等,加快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与创新体系以及农村人力资本建设;四是强化农村基本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农村的公共服务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只有逐步形成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长效机制,农村建设和发展才有保障。

2国外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经验

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基础建设状况与其农业和农村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基础、发展阶段等因素密切相关。国外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2.1重视和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保护力度,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稳定提高

日本的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和保护程度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高的。2003年日本用于农业的预算为23667亿日元,约折合人民币1690.5亿元,而当年日本耕地面积为476万公顷,农户298万户,若预算折摊到耕地和农户,则每亩达2368元,每户达56728元。日本农业政策本身的含金量高,国家每推行一项政策必然配备一定量的资金。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农业补贴直接降低了美国农产品的出口价格,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进一步操纵和控制世界农产品市场作了很好的铺垫。此外,美国农业补贴在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农民收入稳定提高,保障社会安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法国政府提供的农业贷款总额高达900亿法郎。德国也从20世纪50年代起对落后的农业区采取投资补贴、拨款、农产品价格支持、低息贷款等措施,加快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2.2根据本国农业资源特点和农业发展需要,确定合理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日本政府根据本国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确定了以土地改良和水利化为先导、以资金投放作保证的方针进行重点建设,迅速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水利化,极大地提高了水稻单产和总产量。巴西政府根据本国地大物博的特点,将公路、灌溉和仓储作为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的重点,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埃及、以色列等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小,且干旱少雨、气温较高,这种自然条件使其形成了灌溉农业的特点,因而兴修水利、垦殖荒漠、扩大耕地面积、改良土壤、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等成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印度制定了旱地农业发展战略,根据雨量分布的特点,把全国分为15个不同的气候区并依其土壤与生态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灌溉潜力。

2.3注重农业科技人员技能培训和科技推广,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本的支撑作用

从美国、日本、德国和新西兰四个国家来看,农业科技服务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高,基本上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博士所占比例也很高。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政府普遍重视农业科技人员的技能培训、知识更新,确保从业人员愿意服务并且能够服务。以美国为例,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素质高,早在20世纪70年代,州级服务人员57%有博士学位,37.3%有硕士学位,9%有学士学位。县级服务人员1.3%有博士学位,43.3%有硕士学位,54.5%有学士学位。与农业发展相适应,日本科技服务人员不仅在农业技术、经济方面为农民提供服务和指导,而且还在农村生活改善、青年教育、开发妇女能力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服务。近年来,服务领域已经延伸到农业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信息收集、农村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再如以色列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高度发达和集约化的农业得益于强大的农业科研、开发和推广。其科研力量雄厚、经费充足、设备先进、科研项目专细,在灌溉技术、沙漠改造、良种培育、绿色农药等方面成果卓著,一些成果在世界上居于领先水平,农机、灌溉设备、农药等输出国外。先进的科技和有效的推广体系,成为生产条件并不占优势的以色列农业的支柱。科学技术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在以色列得到了极好的印证。

重视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推广和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例如,韩国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走完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韩国人自己认为原因就在于他们高度重视教育。新村教育是韩国“新村运动”的核心。日本通过各种力量,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法国也推行农业教育。1960年,法国颁布了《农业教育指导法案》,建立农业教育培训体系。教育和培训使农民具有了操作现代化设备的技术,掌握了现代农业的经营治理方式,极大改善了农民的人力资本状况。

2.4增强环保意识和强化生态工程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

日本注重生态农业的推广和应用。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由于人口零增长导致对粮食需求的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引发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无公害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此,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利用农业科技、生物技术,发展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实现“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环境”三位一体的目标。美国十分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不仅明确了政府机构和公民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而且有效地保证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色列十分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制定了关于森林、土地、水、水井、水计量、河溪规划与建筑等方面的法规,把水和土地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严格按计划使用,并且把水资源作为以色列的战略资源,将科学用水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5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农业生产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现代生产要素

农业服务体系一般包括农产品流通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健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利于减少流通成本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如日本大型批发市场便于实现农产品的快速流通、迅速结算,可及时传达各类供求信息和价格。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可以为农户提供贷款、票据贴现、债务担保和国内汇兑交易等金融服务,日本农协为农户办理国家对农业发放的补助金和长期低息贷款业务,利用“政策金融”导入国家资金,实现国家通过金融来推动农业发展的政策意图。另外,还有不少国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及时提供产品信息,使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与都市居民一样的利用信息的便利,以及一些技术院免费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等。

3上海市加快农业基础建设的措施

国外农业基础建设的丰富经验,对于上海现阶段促进农业基础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我们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切实解决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农村农民民生问题。

3.1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要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做到县级以上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200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2007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2007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2007年。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维护建设税政策,在上海市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中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坚持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不断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完善能繁母猪、优质后备母牛、动物防疫、渔民减船转产等补贴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增加农业保险险种,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民参加农业保险。进一步将支农资金向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对粮食、油料、蔬菜、生猪、奶牛生产大区县实行奖励补助。对为全市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的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纯农业地区和远郊地区加大扶持力度。

3.2根据上海市农业资源的特点和农业发展现状,把兴修水利、推进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等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以解决排灌设施年久失修问题为重点,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崇明、长兴、横沙三岛为重点,加快水系改造,提高调蓄和排涝能力。以青松大控制片为重点,实施低洼地改造,提高防洪防潮除涝能力。加强基本农田排灌设施和外围水利配套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通过持续建设,有效增强农田水利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农业生产设施建设,积极建设设施粮田、设施菜田、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和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提升农业装备水平,着力推进水稻生产基本作业全程机械化;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切实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林地。加强生态建设,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立健全森林、草原和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3.3着力培育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着力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基本支撑

培育充满活力的服务组织是构建高效率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关键。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深化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改革,明确职能定位。大力培育各类农村专业经济技术合作组织,鼓励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科技服务,创新与其他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合作机制。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队伍,加强科研联合、协同攻关,力争在花卉、蔬菜、食用菌、设施装备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切实增加农业科研投入,推进产学研密切结合,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大重大技术推广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大市场、大流通。

3.4优先发展农业教育,特别是农业职业教育以及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和文化素质

理论和经验表明,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家统计局,2001;Komives,Whittington,Wu,2000;ADB,1999;Whittington,1994;African Development Bank,1999)。而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户的影响往往因农户的人力资本状况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投资的作用,改善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状况有着重要意义。(刘晓昀、辛贤、毛学峰.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户收入和支出的影响.中国农村观察.2003(1))。因此,农业基础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必须要以农民人力资本状况改善为前提。必须把农业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优先给予财力和人力上的大力支持,着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科学和文化素质,为农业发展培养和造就农用人才。要继续组织实施上海市专业农民“百千万”培训项目,免费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重点培育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3.5推进和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深化农村改革是强化农业基础、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包括逐步扩大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区县统筹机制,积极探索“镇财区管”改革模式。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制定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杠杆作用,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三农”的信贷规模,改善为农金融服务环境。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努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多种组织形式互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信用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定工作,扩大信用担保的范围和比例,探索建立农户小额贷款联保机制,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参考文献

[1]石爱虎.国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中国软科学1997(6).

[2]宋洪远.不能片面理解农业基础建设.人民论坛(2008-05-01).

[3]刘晓昀、辛贤、毛学峰.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户收入和支出的影响.中国农村观察.2003(1).

[4]王红玲、柏振忠.世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比较与借鉴.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2).

[5]郭久荣.以色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保障机制.国外农业.2007(3).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7]徐祥临.农业基础建设切中了“三农”问题要害.中国老区建设.2008(2).

[8]关注以色列农业发展.2007(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