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解决好政策指向的问题

解决好政策指向的问题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解决好政策指向的问题本书对创新体系的分类模型是“1+2”结构,即创新体系由创造财富和创造知识的两大部分构成,在创造知识的那一部分中,又可以分为基础科学体系和技术储备体系。这些政策的初衷都是针对创造财富的创新体系而发布的,但是由于对基本规律认识不准,所以政策的针对性不够。

四、解决好政策指向的问题

本书对创新体系的分类模型是“1+2”结构,即创新体系由创造财富和创造知识的两大部分构成,在创造知识的那一部分中,又可以分为基础科学体系和技术储备体系。假如我们把企业增加值率作为创造财富的创新体系的产出指标,把专利授权数作为技术储备体系的产出指标,把论文发表数作为基础研究体系的产出指标[16],按照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17]的报告,中国的科技论文数量已经高居世界第二位(当然,论文的篇均引用次数排名靠后,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名也靠后),仅次于美国;而论文所涉及领域的专利授权数,排在第20位;而同期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4%,在做比较的国家和地区范围内是垫底。

图7-11揭示了中国创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人“制造”论文数量的能力最强,积极性最高,大概是因为写论文是创新体系中最接近于中国知识分子传统优势的工作,虽然在细究质量以后,优势不突出,但是在世界上还是排得上号。专利指标大致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中国人就谈不上有任何优势。其中,有政策的问题,有制度的问题,有机制的问题,但是笔者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相关人员素质问题。既然有如此之多的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作为经费管理部门为什么还要继续拨付研究经费呢?经费管理部门的人员为什么不能搞开门评估,然后调整经费的拨付方向呢?接受经费的研究人员为什么要做无用的工作呢?固然有许多成果在客观上是无法转化的,但是不能转化的研究成果要以取得国际学术声望为目标,为什么要用极其宝贵的时间、宝贵的经费去做既不能转化、又不能取得国际学术声望的研究呢?难道说就是因为在中国论文数量可以决定国内地位,取得职称和学术职务?这样的研究究竟有什么价值?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一定有深层次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在人的素质上。如果不在这个层面上用功夫,仅靠机制体制的改革是无济于事的,仅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也是于事无补的。

img32

图7-11 衡量创新体系能力协调性示意图

最令人汗颜的是高科技企业的利润率。这大体相当于产业化环节,是中国创新体系中最薄弱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加得还是比较快的,从1995年的4097.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74 708.9亿元。然而,高科技企业的利润率太低,许多高科技产业中企业的利润率甚至比不上一般产业的利润率。

中国从1986年起搞高科技产业,至今25年过去了,既没有像美国一样,在本已殷实的财富底子上,拉出以高科技为主基调的新经济的阳线,出现一批富可敌国的公司;也没有像日本一样,出现成批的世界级公司,以科技为灵魂来创造巨额的财富。

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为中国找准航向奠定了思想基础。时至今日,中国走上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的长征之旅,在思维层面上认识创新和转型的发展规律,需要来一次类似于“真理标准”式的大讨论,以解放思想,找准航向。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战略高度上是非常正确的,然而,各地方、各部门在实施创新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以“技术决定论”为导向,企业主体和财富创造在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没有被摆上应有的地位,致使中国的创新体系建设“赚够了吆喝,赚足了眼球”,但是在财富创造上交不出令人满意的答卷,与美国、日本、韩国的反差极大。这需要权威部门、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进行反思。遗憾的是,这个反思还没有成为主流舆论的声音。没有反思,就很难令人相信会有明智的政策调整。

创新体系建设中,要把政策资源聚焦配置于促进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创造财富的能力上,而不是越俎代庖地替企业操心技术研发上。政府、市场和社会要为企业的发展和财富创造来构建友善的环境,技术研发是企业实现竞争战略的一个自觉行动,这才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也就是财富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国家对科技改革和政策、投入不可谓不重视。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1985年以来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发布了五次重大的决定,包括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95年《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6年《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99年《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业界称为“国发60条”)。全国人大还颁布并修订了《科学技术进步法》,1999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原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个科研机构转制,2000年建设部等11个部门所属的134个科研机构转制;在产业技术政策方面,中央政府部门组织了13种高技术产业科技计划,列表如下:

表7-1 高技术产业领域国家相关计划

续表

img34

资料来源:http://shijixinhua.blog.163.com/blog/static/10929082008/067212337。

在优惠政策方面,除了税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以外,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包含了大量的优惠和支持措施。各地政府在经费支持和土地资源供应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笔者不得不说,高科技企业的产出水平,与所获得的支持是不对称的。究其原因,笔者也不得不说和政策制定者对创新体系的运行规律认识不透有直接关系。这些政策的初衷都是针对创造财富的创新体系而发布的,但是由于对基本规律认识不准,所以政策的针对性不够。这个体系的基本规律是,所有的资源要围绕企业的成长性这个核心目标来配置。企业的成长性是财富创新的根本,企业的成长性可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一是企业增加值率的水平,二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水平。技术是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商业模式,没有杰出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技术就是无本之木。当前几乎所有的科技政策都是以技术为导向、而不是以企业成长潜力为导向的,这不能不说是政府资源配置的一个重大误区。

此外,同样是由于对财富创新体系的认识障碍,政策的针对性也欠准确。政府把经费和资源用来支持技术开发是不明智的,应该用政府的资源来支持企业的成长性。企业不一定是所谓的“高新技术企业”,只要是成长性好,增加值率高的企业都应该支持。支持的方向主要是两个:一是企业家素质提升,要通过继续教育商学院培训等手段,提升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通过创新领导力培训,使企业家逐步具备宽广的眼界、理性的思维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二是帮企业打通筹融资渠道,使企业的成长能够得到筹融资体系的支持。只要企业有了成长性,有了利润率,解决技术问题所需的经费主要由企业自筹。当然,这不排除国家在若干特定的领域投入经费进行技术攻关。

只要企业家的素质提升到一定的水平,只要筹融资渠道是通畅的,企业的成长性就基本有了保证。企业的成长性,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规模和企业增加值率两个维度。企业成长的过程,企业的发展实力是内因,企业的发展环境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需要纠正的一个观念是,企业有困难找政府。政府应该提供合理的帮助,但是,企业经营者克服发展困难的能力,是企业发展所不可缺少和不能替代的。在市场浪潮中,乘风破浪走向成功者是英雄,在竞争浪潮中被淘汰也是正常的,优胜劣汰的机制也是企业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环境。对于这一轮发展中的不成功者,要积极地调整心态、改善素质、吸取经验教训,走向下一轮的竞争。在大批的企业取得成功以后,创造财富的创新体系就会取得良好的绩效。笔者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能够尽快调整思路,让创造财富的创新体系早日惠及人民。

【注释】

[1]《十年来我国重点行业运行情况——有色金色》,《国际商报》2011年9月14日。

[2]《中国奇迹即将结束?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令人堪忧》,《财经文摘》2005年3月30日。

[3]《中国奇迹即将结束?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令人堪忧》,《财经文摘》2005年3月30日。

[4]高菁:《中国服装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困境》,《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第11期。

[5]《中国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中国设备网http://www.cnsb.cn,2011-07-28。

[6]腾讯财经:《2010年世界品牌500强揭晓,中国内地17家入选》,[EB/OL],2010-12-24,http://fi-nance.qq.com/a/20101224/001779.htm。

[7]《中国纺织服装业亟待“创牌”》,中国服装网,http://www.efu.com.cn/data/2006/2006-02-14/137428.shtml。

[8]胡俊:《关于“中国制造”模式亟待转型的思考》,《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0期。

[9]江小涓:《理解科技全球化资源重组优势集成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管理世界》2004年第6期。

[10]胡晓鹏:《中国学界关于自主创新问题的观点论争与启示》,《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6期。

[11]胡晓鹏:《中国学界关于自主创新问题的观点论争与启示》,《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6期。

[12]郭熙保、文礼朋:《WTO规则与大国开放竞争的后发优势战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8期。

[13]《科技日报》2011年7月5日第一版,记者宋莉,于家豪。

[14]中新网2010年10月25日电。

[15]福布斯的调研范围:2009年销售额在500万元至10亿元人民币之间、主营业务在中国大陆的中小型企业。调研方法:数据研究与实地拜访相结合,在对所有入选企业2007年至2009年的财务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之后,对数据表现优异的非上市企业及部分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与拜访。排名依据:根据企业的增长性指标(销售增长率及利润增长率)、回报率指标(总资产回报率及净资产回报率)、盈利性指标(净利率)和规模指标(销售收入总额及净利润额)进行加权计算,并根据企业2010年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整,从而得出本排名。

[16]这三个指标并不全面,只是用来定性说明三者的相对关系。

[17]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8——中国科技改革与开放30年》,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