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个反媚俗者的告白

一个反媚俗者的告白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序一 一个反媚俗者的告白萧老师的课堂,是媚俗者的地狱,如果你的脑袋里尽是那些人云亦云的想法,包管你每次上课时生不如死。但是我发现,萧老师是一位非典型的反媚俗者,他非但不寂寞,还非常受欢迎。这实在是件让我相当受挫的事,为什么同样是“反媚俗者”,我活得如此孤独落寞,萧老师却是如此热闹风光?

序一 一个反媚俗者的告白

萧老师的课堂,是媚俗者的地狱,如果你的脑袋里尽是那些人云亦云的想法,包管你每次上课时生不如死。

因为萧老师老是把你的脑袋当毛巾,一直扭一直扭,扭到海枯石烂,扭到地老天荒,非得扭出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才行。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原来是个脑残,为什么想来想去总是那些馊梗老套?而老师总是能想出那些犀利有料的论点。

但是,如果你没有因脑残而死,没有离开萧老师的课堂(恕我直言,那你一定是个很有上进心却没有什么羞耻心的人),挺下去,在知识与智慧的枪林弹雨中一次次地挺下去了,挺到义无反顾,挺到无怨无悔,再蓦然回首,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脱胎换骨,和萧老师一样,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反媚俗者,你眼中所看到的,将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看一件事,你不会只看到表皮,还会看见那背后的脉络肌理。你开始思考生命里的每一件事,并且追根究底,然后思人所不能思,见人所不能见。因为见人所不能见,所以越来越不媚俗,因为越来越不媚俗,所以越来越孤独,这时候你终于了解,为什么先知总是寂寞的。

但是我发现,萧老师是一位非典型的反媚俗者,他非但不寂寞,还非常受欢迎。这位外表非常金城武,灵魂却非常李敖的明星级老师,无论在校园内外都人气旺到爆棚,不管他再怎么无情地批判,大家总会自动地用“打是亲,骂是爱”来解读他,人人总是一脸春风化雨的幸福。

这实在是件让我相当受挫的事,为什么同样是“反媚俗者”,我活得如此孤独落寞,萧老师却是如此热闹风光?这太不公平了,我实在太好奇他是怎么办到的,不管在教学还是在研究工作上都能这样如鱼得水,有好人缘又有好表现,更不断成功地交出一张张漂亮的创新成绩单,他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现在,我终于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这本书不只探讨创新的脉络,也分享了萧老师的宝贵心得,他和“行动研究团队”在研究各大企业的创新故事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场追寻创新之旅。

在这本书里,你会发现,每一个成功的创新故事,都具备了以下三个条件:

其一,追根究底。思考如何创新时,要先锁定使用者的“痛点”,发现市场真正的需求,不断地深入探索和思考,深入再深入,深到不能再深为止。

其二,因势利导。执行创新行动时,要时时记得“设计性思考”与“柔韧设计”这两个关键词,考虑形势与时机,小心策划,大胆行动,用最省力和有效的方式出手。

其三,打死不退。创新永无止境,不管每一次创新是成或败,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如果成功就要不断地乘胜追击,失败了更要卷土重来。

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创新也都具备了以上这三个条件吧,每一次创新,也一定是场漫长的心智灵魂旅行。如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对个人和组织来说,创新这件事永远是“天涯路”,也是“不归路”,在茫茫的创新航程里,萧老师这本书正像一个指南针。

吴仁麟

联合报系总管理处研发总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