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知识学习转换模式

知识学习转换模式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知识学习转换模式(一)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学习是对知识的学习,学习中的知识主要分成两种类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二)学习中知识的转换模式有研究认为,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分类来看,组织学习就是这两种知识的创造和转换,为此提出了知识学习和转换的四种模式:1.组织学习是从个人间共享隐性知识开始的。

三、知识学习转换模式

(一)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学习是对知识的学习,学习中的知识主要分成两种类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一般是指科技知识、或通用抽象的理论知识,其特点是能够被编码、度量、传播;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组织个人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经验性知识,或情景特定的实际知识,它依赖于个人的不同体验且难以被度量、编码和传播。

由于隐性知识自身的特点,因而对企业核心能力有重要作用,现在也受到了人们的很大关注。V.Ambrosini和C.Bowman认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Polanyi所提出。[2]Polanyi将隐性知识描述为:“一个事实是,我们知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更多,由此出发,我重新考虑了人类的知识”;我们有“一种能力,使我们知道的比能说出的更多”。隐性知识的特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隐性知识难以清晰地表达

通常,隐性知识难以写下来,难以准确地给予叙述。拥有隐性知识的人往往不能明确解释支持他们行为的决定性规律。特别是技能性行为的目标是通过遵守一组规律而达到的,人们能够遵循这些规律,但却难以表述这些规律。

2.隐性知识是个人的知识

隐性知识是个人的知识,和个人的体验有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隐性知识构成了一种智力模式,使个人能在确定环境下遵循这种模式,或者说这种模式是深深嵌入个人行为中的。隐性知识逐渐嵌入个人行为的过程是在实践中逐渐无意识形成的,因此它难以理解而且只附属于所知者个人。

3.隐性知识是实践的知识

隐性知识是实践的,是对某一过程的描述或概括。有些作者认为,如果我们打算区分资源(即输入到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力(即资源被利用的过程),而不是使用一般的“资源”一词(两者意义都有),那么在涉及隐性知识时,使用“能力”一词而不是“资源”将是适宜的。在这方面,隐性知识有些类似于know-how。有作者认为,know-how可被用作隐性知识的一个同义词,因为隐性知识部分是由技术技能所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难以约束的而由know-how一词所表达的实践技能。

4.隐性知识是情景特定的知识

隐性知识是一种典型的在工作中或在其应用的环境中获得的知识。简言之,隐性知识植根于特定的行动中,如需要个体对特定情景进行投入的行业、或需要专门技能的职业,一种特别的技术和产品市场,或工作群体、小组的活动。离开了这些情境和活动、或投入不够,隐性知识都难以形成和积累。

(二)学习中知识的转换模式

有研究认为,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分类来看,组织学习就是这两种知识的创造和转换,为此提出了知识学习和转换的四种模式:

1.组织学习是从个人间共享隐性知识开始的(称为社会化)。隐性知识在团队内共享后经整理被转化为显性知识(称作外在化)。

2.团队成员共同将各种显性知识系统地整理为新的知识或概念(称为合并)。

3.组织内的成员通过学习组织的新知识和新概念,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完成了知识在组织内的扩散(称作内在化)。

4.拥有不同隐性知识的组织成员互相影响,又完成了新一轮的社会化过程,并且开始了新的组织学习。

这四种模式的基本含义如表9.3所示。

表9.3 知识学习的转换模式

img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