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理念差异致夫妻创业分歧

理念差异致夫妻创业分歧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分家之后的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共同注册了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离开万通后的潘石屹与妻子开始创业,但是由于二人观念的差异,导致夫妻之间矛盾重重。理念的差异,不仅使得潘石屹的再次创业几经波折,更是近乎把他们的婚姻推向破裂的边缘。潘石屹和张欣的磨合似乎只能以失败告终了,两人理念的差异使得二人在经营公司上分歧巨大。潘石屹对于妻子的这一决定感到十分惊讶,却无

分家之后的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共同注册了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潘石屹和张欣的婚姻,被媒体戏称为“土鳖”和“海龟”的结合。大家对他们的感情都不看好,而他们却在一片质疑声中选择了“闪婚”。

离开万通后的潘石屹与妻子开始创业,但是由于二人观念的差异,导致夫妻之间矛盾重重。理念的差异,不仅使得潘石屹的再次创业几经波折,更是近乎把他们的婚姻推向破裂的边缘。面对这样的困境,潘石屹又该如何处理呢?

坎里那些事儿

潘石屹,出生并成长于甘肃天水麦积山附近的一个贫困村子里,说话带着浓重的西北口音,工作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很少有机会到国外去看看。而张欣却与潘石屹有着迥然不同的经历。张欣的父母是北京一家政府机构的翻译。张欣不到15岁时父母离婚,她随母亲迁居香港,先是在香港很多条件极差的工厂流水线上干了5年,1985年,20岁的张欣带着她打工攒下来的3000英镑辗转来到英国求学。几年后,她拿到剑桥大学的经济硕士学位前往美国,成为华尔街年薪六位数的高级白领。

不过,华尔街的高薪并没有带给张欣事业上的成就感。崇尚自由的张欣一直不满意朝九晚五的刻板生活,因此开始寻求机会回国发展。张欣的好朋友,时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张维迎向她介绍了一些中国企业的朋友。张维迎当时给了张欣一篇文章——《披荆斩棘,共赴未来》,张欣觉得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看了之后特别激动,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潘石屹以及万通的其他几位兄弟。张维迎介绍了张欣与万通六君子认识,并且安排了见面。

第一次见面,潘石屹穿着紫红色的西装,配花领带、白皮鞋,一句英语不会,人非常瘦小。但是,潘石屹还是给张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个人原创、自成体系的思维让张欣另眼相看。回忆起当时对潘石屹的印象,张欣认为潘石屹是一个厚实淳朴、非常可爱的人。而潘石屹对张欣却是一见钟情。潘石屹回忆道:“一见到张欣,我就觉得眼前一亮。她不仅模样端庄、气质优雅,而且思想新潮,言谈间,一下子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我当时就想:这个女孩应该就是我老婆吧。”

这次见面后,张欣就回到了香港,几天之后,潘石屹就因为项目的原因来到香港出差。来到香港之后,潘石屹以人生地不熟、想找个人引导为由,约张欣单独见面。不过,张欣似乎看出了潘石屹的心思,觉得有点儿尴尬,所以委婉地拒绝了潘石屹的要求。潘石屹并没有放弃,两天之后,终于创造了和张欣单独见面的机会。潘石屹回忆说:“为了赢得张欣的好感,这回我把西北男人的淳厚和幽默发挥到了极致。张欣问我出生在哪里,我说甘肃天水,这可是中国第50大城市呢,她因此被逗得前仰后合。”就这样两个人彼此间就有了好感。就在这时,潘石屹居然出人意料地向张欣求婚,说:“我爱你,请你嫁给我吧。”张欣只是考虑了几秒,就痛快地答应了。两人就这样奇迹般地结合在一起了,从认识到结婚不过两个星期。

两个人的婚姻充满了浪漫和传奇色彩,在万通分家之后,张欣与潘石屹注册了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开始激情澎湃地一起创业。从表面看,两人是完美的结合,但是,现实中,差异才是两人的真实注脚。

创业初期,潘石屹坚持“小快灵、边卖边开发”的滚动模式,然而张欣对此却大力反对。潘石屹回忆说:“张欣接受过西方正规教育,崇尚理性、民主和人文关怀,她做事要求像华尔街投行那样,凡事开会讨论,但是我很不适应这种风格。另外,我幼年时挨过饿,对金钱比较敏感,谁愿意投资,我都会和他合作。而张欣事事要求总体规划,还要和国际大资本合作,说我太低级。”由于矛盾的存在,两人总是处在一种争吵的状态之中。后来,北京现代城的项目全部由张欣找的新加坡公司投资,但是刚签完合同,亚洲金融危机就爆发了,这家新加坡公司的投资也宣告破产,至此,潘石屹更加不相信她所崇尚的华尔街那套东西了。

潘石屹和张欣的矛盾体现在方方面面:潘石屹曾经有一个项目要和德国一个公司谈判。德方讲英语,于是张欣直接撇开潘石屹,和德国公司用英语谈判。潘石屹的员工们都听傻了,于是公司员工一起炮轰张欣,说她特立独行、不顾别人的感受,给中国人丢脸,等等。另外,张欣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特别追求细节,对部下要求近乎苛刻。部下完成的工作,她总说不够理想,大家对此非常不满,说张欣是“不懂中国国情”。张欣在公司里处于一种非常孤立的状态,而潘石屹又不想给员工留下一个护着老婆的印象,只能和张欣不断理论、争吵。

潘石屹和张欣的磨合似乎只能以失败告终了,两人理念的差异使得二人在经营公司上分歧巨大。这种分歧,不但使夫妻感情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一度到了要离婚的边缘,也使得初创的公司运作非常混乱。如何协调和张欣的关系成为潘石屹最棘手的难题。

潘石屹的战术

1.各自旅行,冷静思考

无休止的争吵让潘石屹和张欣都十分疲惫。为了让这种局面暂时停息,张欣决定单独去欧洲旅行,张欣离开之后,潘石屹也决定去日本走走。在送张欣去机场的路上,潘石屹还与她吵了起来,结果张欣让潘石屹停车,拿了行李之后头也不回地打车走了。

旅行给了双方一个独立的空间去思考两人之间的感情和近两年发生的各种事情。一开始,面对冷冷清清的家,潘石屹以为自己的这次婚姻彻底结束了。潘石屹开始独自拼命地工作,希望用工作的充实忘记张欣,但是,潘石屹却发现自己对张欣的思念一天天增加。而且,和张欣磨合了两年,虽然过程很痛苦,但眼看就要磨得差不多了却选择分开,再去找另外一个人磨合,岂不更是费时费力。虽然这么想,但是潘石屹还是不好意思拉下脸来联络张欣。

很显然,张欣对潘石屹也有同样的考虑,两年多的磨合已经让两人之间的感情变得十分深厚,张欣也不想放弃这段难得的婚姻。就在潘石屹对她思念不已,但又纠结不定的时候,张欣主动给潘石屹打了电话。电话中,张欣说了很多让人十分感动的话,潘石屹哽咽不已,并表示愿意为婚姻、为张欣做出让步。半个月后,张欣回到了北京,潘石屹和张欣在首都机场像初恋情人一样相拥而泣,两人的婚姻起死回生。

2.让妻子下岗生孩子

两人和好后开始理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潘石屹和张欣商量两人的关系分工,这时张欣主动提出:“咱俩一起做主,最终会两败俱伤。干脆你单独干吧,我下岗回家生孩子。”潘石屹对于妻子的这一决定感到十分惊讶,却无比支持。

下岗之后,张欣很快怀孕。由于张欣是香港居民,所以,他们选择了在香港把孩子生下来。在香港,女人生孩子是一定要让丈夫在旁边的。为了照料妻子,潘石屹在张欣临产前的两个星期来到了香港。不过,由于妻子产期的推迟,潘石屹一共在香港待了一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潘石屹完全脱离公司工作,全身心地伺候老婆生育。

这次经历,潘石屹的变化是巨大的,他与妻子有了更加深入的交流。潘石屹亲自为孩子剪断了脐带,那种哭声与鲜血混杂的场景,给了他无比大的触动。他感受到了父亲的压力,同时他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做母亲的不易和伟大。孩子的存在,让潘石屹和张欣回到了原始而纯洁的状态,他们开始相互体谅对方的不易。不管工作多忙,他们都会跟孩子多多相处,因此他们也多了很多在一起心平气和地交流的机会。随着公司运作的越来越顺利,潘石屹也邀张欣重新出山,但这时他们有了明确的分工:张欣负责内部管理、设计、工程;潘石屹主管市场、资金和对外宣传。

坎外真经

1.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一种变化往往要求先退一步,才能再进两步。潘石屹与张欣夫妻之间的矛盾能得以解决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两人为了维护感情都愿意退一步。正是这退一步为两人的感情赢得了空间,也赢得了相互之间的信任,赢得了更加了解对方的机会。如果当初两人都选择固执己见,不愿意退让半步,婚姻将没有挽回的余地。以退为进是一种艺术,古语有云:“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拳头只有收回来,打出去才更有力量。不管是商业经营,还是日常生活,以退为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艺术。

2.磨合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彼此相互理解

人与人相处,要达到默契的状态需要一个磨合期。磨合期大多是充满分歧与痛苦的。比如职业经理人与公司老板的磨合就是如此。

职业经理人刚加入公司,与老板有一个磨合期,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老板都可能对经理人不是非常信任。这种不信任可能关乎能力,也有可能是关乎品质。有些老板在表面上会表现得比较慷慨,而内心会流露出来吝啬,这会让职业经理人困惑不已。在合作初期,职业经理人很容易形成心理疲劳或者受到精神上的打击,甚至对工作产生抗拒心理,从而形成裂痕。

要度过这个磨合期,要求职业经理人承受很多精神上、思想上的压力,要求职业经理人从内心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拥有坚定的信仰。

潘石屹与张欣的关系,不仅是职业经理人与公司老板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比这种关系更加复杂。他们是一对经历、性格、理念迥异的夫妻,要实现完美的合作状态,磨合期必定要比别人漫长和痛苦。他们最终顺利地度过了磨合期,关键在于懂得了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

3.冷静处事,别让情绪左右自己

细细回味潘石屹与张欣的这次婚姻危机,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当初两人不能冷静下来,而是由着自己的情绪去处理两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就不会有今天中国地产界的“神雕侠侣”了。张欣后来回忆说:“人冲动的时候第一个想法都是,拉倒了,别跟他在一起了,所以就各自走了。但当你稍微冷静一点儿再想的话,我不跟他怎么办呢?我当时就觉得还得回去解决我们两个人的问题。我现在更理解婚姻的状态,实际上婚姻从一开始就要把后路给断掉,就不要说什么我们要分开、离婚。为什么很多婚姻会解散,都是因为太早把后路打开了,说我们离了吧。如果把这个封死,总是想着我能够通过这个考验的话,可能绝大部分婚姻都能走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