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弗里德里希尼采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弗里德里希尼采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曾有人说:“所有通向哲学之路的人都要经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叫伊曼纽尔·康德,这座桥通向了古典哲学。所有通向哲学之路的人还要翻过一座山,这座山的名字叫弗里德里希·尼采。翻过这座山,就会邂逅现代主义或者后现代主义哲学。”1849年,尼采的父亲因病去世,数月后他的弟弟又夭折。1889年,尼采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

曾有人说:“所有通向哲学之路的人都要经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叫伊曼纽尔·康德,这座桥通向了古典哲学。所有通向哲学之路的人还要翻过一座山,这座山的名字叫弗里德里希·尼采。翻过这座山,就会邂逅现代主义或者后现代主义哲学。”

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出生在德国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父亲曾是威廉四世的宫廷教师。1849年,尼采的父亲因病去世,数月后他的弟弟又夭折。5岁的尼采,接连遭遇亲人的离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刺激,使得他变得内向忧郁。他曾在回忆录里说:“在我早年的生涯里,我已经见过许多悲痛和苦难,所以全然不像孩子那样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父亲去世后,尼采随母亲迁居瑙姆堡,但他从未忘记父亲,并希望将来也成为一名牧师。成长在一个完全女性的家庭里,尼采被惯得脆弱敏感,时常会感觉人生无常。他10岁进入瑙姆堡文科中学,14岁进入普夫达中学,此时音乐和诗歌是他的精神寄托。20岁那年,他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后跟随古典语言老师一起去了莱比锡大学。

在莱比锡期间,尼采接触到了叔本华的著作,并沉浸其中。他觉得,叔本华就是自己的“知己”。24岁时,尼采被瑞士巴塞尔大学聘为古典语言学教授。此后的十年,是尼采生命中比较快乐的时期,他结识了许多朋友,并获得了瑞士国籍。因为在巴塞尔大学的一篇就职演说,他成了巴塞尔学术界的翘楚,并被聘为正教授。

普法战争爆发后,尼采要求上前线,由此体会到了“生命意志”。1872年,他发表了《悲剧的诞生》,接下来的几年,他又先后发表了四篇长文。1879年,他辞去巴塞尔大学教授一职,开始游历生涯,并进入创作的黄金期,无奈许多思想并未被人理解。

1889年,尼采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数日后,他的朋友把他带回了柏林。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先是住在耶拿的精神病院,后跟随母亲生活;待母亲去世后,又与妹妹一同生活。家庭始终是他的避风港,家里的几位女性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但是,为了自己崇高的理想,尼采放弃了这一切,他像一个苦行僧般在动荡的世界里漂泊着,沉思冥想。

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天才在魏玛与世长辞,享年56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