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克尔凯郭尔人生墓志铭

克尔凯郭尔人生墓志铭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样的阴暗氛围中成长,克尔凯郭尔也不免受到了影响。在这种状态下,克尔凯郭尔潜心研究哲学和文学,以此来排解苦闷的愁绪。他拒绝教会牧师的圣餐,于数周后离世,年仅42岁。克尔凯郭尔一生几乎没有朋友,他对外界永远持敌对的姿态。

一百多年前,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只有一个朋友,那就是回音。为什么它是我的朋友?因为我爱自己的悲哀,回音不会把它从我这里夺走。我只有一个知己,那就是黑夜的宁静。为什么它是我的知己?因为它保持着沉默。”

把回音当朋友,把宁静当知己,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忧郁而神秘的味道。这是一个哲学家的心声,也是一个诗人的感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孤独的沉思者——索伦·克尔凯郭尔。

克尔凯郭尔(1813—1855)出生在童话之国丹麦,全家笃信基督教。父亲出身贫寒,后靠经营羊毛生意发家,歇业在家。他因早年诅咒过上帝和强暴过家中的女佣而自认有罪,终日惶恐不安。后来,他的妻子及五个子女都先他而逝,他更坚信这是报应,是上帝使他领受痛苦与孤独。在这样的阴暗氛围中成长,克尔凯郭尔也不免受到了影响。他生下来驼背跛足,体弱多病,尽管天资聪慧,但他依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孤独的“例外”,因此性格孤僻,与其父亲一样都为有罪和受罚的宗教情感所支配。他坚信自己有两个原罪,死后会下地狱,因此他的整个生活都是悲观的。为了掩饰内心深处的忧郁,他故意以一副轻浮放荡的形象示人。

1830年,克尔凯郭尔进入哥本哈根大学,攻读神学。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哲学和文学作品,对戏剧和音乐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是,那恐惧和忧郁的影子始终纠缠着他,并没有让他摆脱悲观颓废的状态。1838年,他的父亲去世了,原本他可以开始新的生活,并感受爱情的甜蜜。可当他与对方订婚后不久,又被悲观情绪支配了,他认为在上帝与婚姻之间只能选择其一。就这样,他解除了婚姻,从此变得更加孤僻,心理状态也愈发不正常,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

又是那句话:不疯魔,不哲学。在这种状态下,克尔凯郭尔潜心研究哲学和文学,以此来排解苦闷的愁绪。1841年,他完成了硕士论文,并去柏林上学,听过谢林和黑格尔的讲座。德国观念论的课程,把一切都推向了真善美的境界,却没有谈及人性以及具体人生的所有苦闷和痛苦的问题,而这些才是克尔凯郭尔真正想知道的东西。

1842年,克尔凯郭尔回到哥本哈根,开始探求现实世界的人生哲学。他没有谋求任何工作,好在父亲给他留下了巨额的遗产,足以支撑他的生活。到1846年为止,他完成了人生中最主要的哲学著作:《非此即彼》《畏惧与战栗》《恐惧的概念》等等。

再后来,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转向宗教领域,写下了众多关于宗教的论著。他在自己创办的期刊上公开发表反抗丹麦的官方教的文章,与丹麦政府水火不容。当他带着杂志最后一期去复印时,他昏倒在街头,后被送往医院。他拒绝教会牧师的圣餐,于数周后离世,年仅42岁。

克尔凯郭尔一生几乎没有朋友,他对外界永远持敌对的姿态。他一个人默默地品味着孤独,并把孤独视为一种选择、一种享受。正是这种特殊的性格,让他更多地去思考个体的存在,因而发展出了自己的创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