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孟获有没有出兵帮助诸葛亮北伐

孟获有没有出兵帮助诸葛亮北伐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北伐曹魏,实现统一,是诸葛亮早在“隆中决策”中定下的奋斗目标。孔明对孟获的这场攻心战,真乃好事多磨。孔明七擒孟获的策略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其一,企业也好,人也好,其生存、发展必须以巩固的后方做后盾,一旦后院失火,必然殃及前方。孔明的七擒孟获,显示了胸怀和耐心的巨大力量。俗话说,好事多磨,许多好事并非成于实力,而是成于耐力。

北伐曹魏,实现统一,是诸葛亮早在“隆中决策”中定下的奋斗目标。荆州被关羽丢掉以后,虽然两路出兵北伐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了,但诸葛亮始终没有因此而放弃北伐的计划。出师北伐,西蜀政权必须拥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所以,在改革政治、安定内部的同时,孔明又东和孙吴、南抚夷越,以使北伐无后顾之忧。

刘备死后,西蜀政权的南方发生武装叛乱,武侯安居平五路中的一路就是南方的孟获。北伐之前,孔明决定亲自南征。孔明率军出发前,接受了参军马谡的建议,即:“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当时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在南方很有威信和影响。孔明为了使蜀汉政权和少数民族有和谐的人和关系。采用了“攻心”战术,下令军队在同孟获作战时不能伤害他,只能生擒。

经过一次交战,孟获岂是对手,果然被活捉了。孔明对他不杀不辱,为了使他心服,还有意在他面前显示自己士兵的战斗力,命令军队列阵,亲自把他领在阵前问:这样的军队你能打赢吗?孟获并不服气,回答说:以前我不知你军的虚实,被你用计打败,现在看了你军的阵势,只不过如此。如果给我机会再战,我是能够取胜的。孔明见孟获没有心服,就把他放了。孟获回去集合部队,又来挑战,结果仍兵败被擒。他还不服气,孔明又把他放了回去。就这样,一捉一放前后有七次,即“抗天兵蛮王初受执”“渡泸水再缚番王”“识诈降三擒孟获”“武乡侯四番用计”“南蛮王五次遭擒”“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七擒孟获后,孔明又要放他,孟获确实感到诸葛亮智谋高强,又不是存心与自己为敌,便诚服地投降了。他对诸葛亮说:“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孔明对孟获的这场攻心战,真乃好事多磨。

孔明七擒孟获的策略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

其一,企业也好,人也好,其生存、发展必须以巩固的后方做后盾,一旦后院失火,必然殃及前方。孔明如果不恢复吴蜀联盟,不平定南方叛乱,那边北伐大军刚刚出发,这边就可能出现成都危机的险情,非但北伐不能成功,可能连大本营都保不住。一个人如果家庭不和,夫妻冷战,直接会影响他的事业;一个企业如果缺乏“人和”的环境,其任何显赫的成绩都无法持久。

其二,孔明对孟获的七擒七纵,完全是心理战术的胜利。孔明与孟获二者的实力本不在同一档次,孔明若力服孟获当易如反掌。可是心若不服,就会如马谡所言:“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王;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对人的管理,压服往往压而不服,心若不服,岂会有积极性。

其三,好事多磨。孔明的七擒孟获,显示了胸怀和耐心的巨大力量。俗话说,事不过三,但是孔明对孟获的宽容早就超过了“三”的界限,倘若孟获在七擒之后还不服气,那么必然会出现八擒、九擒的史话,因为孔明相信耐心的力量可以攻心。孔明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能耐的人杰。何为能耐,民国时期的蔡锷将军曾剖析过“能耐”的内涵,他认为“能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能”,即能力、智慧、本领;二是“耐”,即耐心、恒心、韧性、胸怀。只有“能”而无“耐”.称不上有能耐。

俗话说,好事多磨,许多好事并非成于实力,而是成于耐力。耐力是一种力量,滴水可以穿石,铁杵可以磨成针,可见耐力之威。任何好事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不懈的努力。

许多重大的谈判,不是一两轮就能完成的,有时会拖很长时间。如果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忍耐持久的恒心,是难以坐到底的。缺乏耐心的人只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谈判经常会出现拉锯式的僵局,最难忍的时候往往就是最有希望的时候,转机往往取决于“最后5分钟”。弗朗西斯·培根在《谈判论》一文中指出:“一切艰难的谈判之中,不可存在一蹴而就之想。惟徐而图之,以待瓜熟蒂落。”思想和观念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采取强硬、强制、强压的办法,则可能适得其反,谈判的技巧是将谈判互利的原则一点一点、方方面面都渗进对方的头脑中去。做到这些当然需要时间,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忍耐力弱的谈判者不是被对方激怒而失言失态,就是被对方磨来磨去放弃了自己的初衷。

太阿、龙泉、干将、莫邪,所有的名剑均是经千锤百炼而成的,没有侥幸,没有捷径。鲁迅的文学成就至今无人可以比肩。有人来请教“弄文学”的门道,他老老实实地告诉说:“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忍,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说到底就是不要怕用力气,不要怕磨,要准备长期去“磨”。

大凡巨制都有时间的厚度,几乎是一种通例。达·芬奇画《蒙娜丽莎》花了4年时间;列宾画《伏尔加河纤夫》用了14年;曹雪芹的《红楼梦》成稿之后,三易其名,又“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达尔文历时5年环球旅行考察,23年后出版《物种起源》;蒲松龄之作《聊斋志异》,“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从他年轻时做起,直至暮年、耗费一生心血。以上诸君,均“十年磨一剑”,先别说才气,光这份耐性,就与成就齐名。

在最艰难,也是最难以忍受的时刻,坚持下去,磨下去,好事就来了。黎明前的一段时间最黑暗,能挺过去,便会迎来曙光。古人云“行百里路半九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行百里路,走到五十里不是一半,走到九十才算一半。因为到了差十到百的时候,人最容易犹豫、害怕、胆怯,会想到放弃。所以,这最后一段路最难走,它虽然距离不长,但因已筋疲力尽,要想走过去,非咬牙坚持不可。

诸葛亮二放孟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