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思维的类型及其训练

创新思维的类型及其训练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 联想思维案例讨论9-1深山藏古寺相传, 古时候有一位皇帝曾以 “深山藏古寺” 为题, 召集天下画师作画。但是联想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比如, 目前世界上第一流的爆破技术, 已能将一幢建筑物炸成粉末, 而且不影响旁边的建筑。苏公妙计, 一举多得, 可谓高明。

(一) 联想思维

案例讨论9-1

深山藏古寺

相传, 古时候有一位皇帝曾以 “深山藏古寺” 为题, 召集天下画师作画。 最后选出了三幅画: 第一幅画在万木丛中显露出古寺的一角; 第二幅画在景色秀丽的半山腰伸出一根幡; 第三幅画只见一个老和尚从山下溪边挑水, 沿着山路缓缓而上, 而远处只见一片山林, 根本无从寻觅寺庙的踪迹。

请你猜猜: 最后皇帝选中了哪幅画? 为什么?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联想思维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 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 主要思维形式包括幻想、 空想、 玄想。 其中, 幻想,尤其是科学幻想, 在人们的创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联想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可以不断开拓人们的思路, 升华人们的思想。 但是联想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 它需要以知识和生活经验、 工作经验为基础。 那么, 我们该如何提高联想思维能力呢?

1. 把握联想思维的一些基本规则

1) 相似规则

指在人们的头脑可以根据事物之间在形状、 结构、 性质或作用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相似进行联想, 从而引发出某种新设想来。

比如, 目前世界上第一流的爆破技术, 已能将一幢建筑物炸成粉末, 而且不影响旁边的建筑。 一些聪明的医生由此联想到人体内的多种结石都需要摧毁, 在这一点上, 它们是相似的, 能不能也用 “爆破” 的办法将病人体内的结石炸碎呢? 他们经过精确计算和实验终于获得成功, 医学上叫微爆破技术。

2) 相关规则

指在思考问题时, 尽量根据事物之间在时间或空间等方面的彼此接近进行联想。 由于世上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空间或时间上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因此灵活运用相关规则联想, 常常也能打开思路, 进行创新

案例讨论9-2

苏东坡建苏堤

苏东坡当年在杭州任地方官的时候, 西湖的很多地段都已被泥沙淤积起来, 成了当时所谓的 “葑田”。 苏东坡多次巡视西湖, 反复考虑如何疏浚, 再现西湖的秀美风景。 他感到最难办的是从湖里挖出的淤泥无处堆放。 有一天, 他想到西湖有30里[1]长,要环湖走一圈, 一天都走不过来。 如果能把从湖里挖上来的淤泥堆成一条贯通南北的长堤, 那不是很好吗? “则葑田去而行者便矣。”这时他又联想到: “吴人种麦, 春辄芟除, 不遗寸草。” 也就是联想到挖掉葑田之后可以招募农人来种麦, 种麦获得的收益, 便可以作为整治西湖的资金。 这样一来, 疏浚西湖有了钱; 挖掘出来的淤泥有了去处; 西湖附近的农人增加了收益; 西湖还有了一条贯穿南北的通道, 既便利来往的游客, 又能增添西湖的景点和秀美。苏公妙计, 一举多得, 可谓高明。

该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3) 因果规则

客观事物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人们可以由因到果, 或由果到因进行联想, 古诗云: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些是运用因果联想的例子。 因果联想作用很大, 牛顿的万有引力可谓因果联想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2. 对自己进行强迫联想训练

一般人受习惯思维的影响, 思想僵化, 联想力极为有限。 而一个经过强迫联想训练的人, 则能激发想象力, 触类旁通。 拿碗的例子来说, 碗—饭—饭桶—水桶—水—水库—风景……旅游。 从碗很快就能联想到旅游。 进行联想思维训练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 需要具有一个引起联想的依据

这个依据可以是具体的事物, 或者是某段文字、 音乐, 或是某一个偶然的场景。 它是联想思维活动的 “一端”。 由此而想到的相关事物, 或者其他的东西, 就是思维活动的“另一端”。

2) 运用联想要合理、 自然

关键在于准确而巧妙地捕捉两端之间的联系点。 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斯和斯塔林茨曾用实验证明, 一个经过强迫联想思维训练并对联想思维技巧已经娴熟的人, 任何两个概念词语都可以在他的头脑里经过四五个步骤建立起关系。

比如, 高山和镜子, 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 但联想思维可以使它们之间发生联系, 高山—平地—平面—镜面—镜子。 进行强迫联想训练, 其过程一定要有强制性, 也就是在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硬性思考, 非要想出一个名堂不可。 无关的事物究竟能形成一种什么关系, 强行联想下去才能思考出结果。 可见, 强迫联想态度一定要坚决, 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课堂练习

1. 初夏在田野中漫步, 看见麦浪, 你联想到了什么?

2. 看见密集的雨丝, 你联想到了什么?

3. 天气预报上的台风气旋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4. 用下面词语组织成一段文字, 字数不得少于400字, 要求必须包含所有的词语。

词语: 神经 错乱 科学 月刊 稀少 聪明 天空 消息 手语 树木 符号 卵石 太阳 模式 间谍 玻璃 池水 橱窗 暴风雨 波状 曲线 细胞

(二) 灵感思维

案例讨论9-3

联合国的由来

由于德、 意、 日在世界范围内的侵略十分猖獗,1942年, 美、 苏、 英、 中等国开始着手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为了名正言顺, 决定起草一份宣言, 但大家不知道应该给这份宣言起个什么名字。 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一起研究了多次, 也想过不少的名字, 都因不恰如其分而放弃。

有一天大清早, 突然, 罗斯福从美、 苏、 英、 中等国联合抗击世界法西斯的行动得到启示, 刚起床便不顾身份地大叫: “上帝! 我终于想起来了!” 他急匆匆去找邱吉儿, 邱吉儿正在洗澡, 罗斯福迫不及待地跨到浴室门前, 高声喊道: “亲爱的温斯顿, 我想起来了,你看叫联合国怎么样?” 邱吉儿从满是肥皂泡的浴缸里钻出来, 孩子般地拍着白白胖胖的肚皮回答道: “啊, 太好了!”

这样, 罗斯福的灵感解决了宣言命名的难题, 这份宣言最后被定名为 《联合国宣言》, 1945联合国成立时, 也沿用这一名称, 这就是联合国的由来。

该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1. 灵感思维及其特点

灵感思维是指人脑在某种刺激的触发下, 有意或无意地突然出现某种新的形象、 新的思想, 使一些长期思考、 长久未能解决的问题突然得到启发或得以解决的一种思维方法。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灵感是大脑的一种特殊技能, 是思维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是人脑的一种高级感知能力。

灵感思维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瞬间闪现, 一下子便消失, 永不再来的, 这种灵感不可捉摸, 难以用人类现有的知识加以理解; 另一种是由于长期致力于某种研究或某类工作,在这之后突然产生的, 这种灵感虽不能完全解释清楚, 但至少可以察知它与此前的艰苦思考密切相关。 从调查分析来看, 后一种灵感思维出现的情况居多。 灵感思维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它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比,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 突发性

灵感往往是在出其不意的刹那间出现的, 使长期冥思苦想的问题突然得到解决。 在时间上, 它不期而至, 突如其来;在效果上, 突然领悟, 意想不到。 这是灵感思维最突出的特征。

2) 偶然性

灵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或在哪种条件下可以出现, 都使人难以预测且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往往给人以 “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意插柳柳成荫” 之感。

3) 模糊性

灵感的产生往往是闪现式的, 而且稍纵即逝, 它所产生的新线索、 新结果或新结论使人感到模糊不清。 要精确, 还必须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辅佐。

灵感思维所表现出的这些特征, 从根本上说都是来自它的无意识。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都是有意识地进行的, 而灵感思维则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 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所在。

2. 引发灵感时常用的基本方法

1) 观察分析

在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观察分析。 观察, 不是一般地观看, 而是有目的、 有计划、 有步骤、 有选择地去观看和考察所要了解的事物。 通过深入观察, 可以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 可以从表面上貌似无关的东西中发现其联系。 在观察的同时必须进行分析, 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才能引发灵感, 形成创造性的认识。

2) 启发联想

新认识是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旧与新或已知与未知的连接是产生新认识的关键。 因此, 要创新, 就需要联想, 以便从联想中受到启发, 引发灵感, 形成创造性的认识。

3) 实践激发

实践是创造的阵地, 是灵感产生的源泉。 在实践激发中, 既包括现实实践的激发, 又包括过去实践体会的升华。 各项科技成果的获得, 都离不开实践的推动。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迫切解决问题的需要, 就促使人们去积极地思考问题, 废寝忘食地去钻研探索。 科学探索的逻辑起点是问题, 因此, 在实践中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是引发灵感的一种好方法。

4) 激情冲动

激情能够调动全身心的巨大潜力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激情冲动的情况下, 可以增强注意力、 丰富想象力、 提高记忆力、 加深理解力。 从而使人产生出一股强烈的、 不可遏止的创造冲动, 并且表现为自动地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行事。 这种自动性, 是建立在准备阶段里经过反复探索的基础之上的。 这就是说, 激情冲动, 也可以引发灵感。

5) 判断推理

判断与推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联系表现为推理由判断组成, 而判断的形成又依赖于推理。 推理是从现有判断中获得新判断的过程。 因此,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 对于新发现或新产生的物质的判断, 也是引发灵感、 形成创造性认识的过程。 所以, 判断推理也是引发灵感的一种方法。

(三) 梦境思维

案例讨论9-4

元素周期表的诞生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自1865年担任彼得堡大学的化学工程学代理教授以后, 便开始着手撰写一本新的无机化学教材。 他充分、 仔细地研究了各种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在一段时间里, 对各种元素的次序排列,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找了几张厚纸, 在上面打上格子, 分别写上化学元素的名称、 原子量、 化学性质等, 并将他们剪成小卡片。 他把这些卡片一会儿这样排列, 一会儿那样排列, 希望通过排列它们的顺序体现出元素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

如此紧张地工作了三天三夜, 仍然毫无结果。 由于过度疲劳, 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在梦中, 他竟见到了一张他日思夜想的元素表: 每一横行都是按化学元素原子量的逐步增大而排列, 同时又按照它们性质的相似性对应着排成几个纵列。

门捷列夫猛然醒来, 立即记下了梦中出现的那张表。 经过反复核算, 他发现只有一处需要修改。 门捷列夫兴奋地拿起铅笔在纸上写下了这样的标题: 根据元素的原子及其化学近似性排列的元素表。

就这样, 化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元素周期表诞生了。

该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思维科学上, 心理学家把通过梦境启发, 进而思考解决人们在白天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的思考方式称为梦境思维。

1. 科学史上四个著名的梦

(1) 1845年, 美国人埃利亚斯豪发明的工业缝纫针;

(2) 1864年,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的苯环结构的发现;

(3) 1865年, 门捷列夫的 “化学元素周期表”;

(4) 1921年, 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伊发现的 “神经冲动化学传递” 获诺贝尔奖。

以色列神经专家阿维·卡尼证实: 做梦能使学过的知识更容易记住。 他甚至主张对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先做梦, 明天再说。” 梦境思维就像一座蕴藏大量宝藏的金矿, 等待人们去开发。

2. 开发梦境思维的方法

(1) 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有待解决的问题中去。

(2) 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入睡。

(3) 做好梦中发现的记录。

(四) 直觉思维

爱因斯坦的名句: “我相信直觉和灵感。” 这早已为世人所熟悉。 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其面前的新事物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的识别, 是对事物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活动。 直觉思维的特征是: 整体性、 突发性、 跨越性和局限性。 没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深邃的洞察力与判断力, 就不可能产生正确的直觉判断。

(五)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问题 (信息) 出发, 突破原有的知识圈, 充分发挥想象力, 经不同途径、 以不同角度去探索, 重组眼前信息和记忆中的信息并产生新的信息, 而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最基本形式, 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最重要、 最起码的看家本领。

发散思维亦称扩散思维、 辐射思维、 求异思维, 表现方式为逆向思维、 横向思维和颠倒思维。 这是一种从不同角度、 不同途径去设想, 探求多种答案, 最终力图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就像从一点向四面八方作射线, 作出的线越多越好, 以产生尽可能多的创造性设想。

许多人可能知道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 谁能把煮熟的鸡蛋竖起来呢? 众人的求同思维——不打破蛋壳限制了他们。 哥伦布实际上运用了求异思维——打破蛋壳, 这不就很容易竖起来了吗?

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面、 多角度、 多层次的思维过程, 具有大胆创新、 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局限和束缚的特征, 很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 获得创造成果。 发散思维的多方向性使研究过程能够适时转变研究方向, 孕育出新的发明和创造。

案例讨论9-5

青霉素的发现

1928年9月15日, 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 这使他在全世界获得了25个名誉学位、15个城市的荣誉市民称号以及其他140多项荣誉, 其中包括诺贝尔医学奖。 美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青霉素, 至少使全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0年。 他从培养葡萄球菌转向杀死葡萄球菌的氯霉菌, 运用发散思维, 最终成功提炼出青霉素。

该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发散思维的多角度性, 使人们从惯常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根本转变。 发散思维有流畅、 变通、 独特三个特性。

流畅性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在短时间内较快地变换或选择较多的概念。 变通性使发散思维不局限于单一方面; 独特性使人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 新观点去认识事物, 提出超乎寻常的新观念, 在创造性思维中起着本质飞跃的作用。

(六) 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 (集中、 辐合、 求同、 聚敛) 指人们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条件去寻找唯一答案的思维过程。 收敛思维的特征是封闭性 (集中性)、 连续性(程序性)、 比较性。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各有优缺点, 在创新思维中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只有发散, 没有收敛, 必然导致混乱; 只有收敛, 没有发散, 必然导致呆板僵化, 抑制思维的创新。 因此, 创新思维一般是先发散而后集中, 在解决问题时要抓住问题的重点, 即它的聚焦点。

收敛思维是成功者不可缺少的一种必备思维, 不管你的思维放开到何种程度, 也不能离开主题, 最终都得有个思维的收敛点, 才有助于我们为信息归类, 树立一个个明确的“靶子”, 才能成功地到达目的地。

案例讨论9-6

阵地上的一只猫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法国和德国交战时, 法军的一个司令部在前线构筑了一座极其隐蔽的地下指挥部。 指挥部的人员深居简出, 十分诡秘。 不幸的是, 他们只注意了人员的隐蔽, 而忽略了长官养的一只小猫。

德军的侦察人员在观察战场时发现, 每天早上八九点钟左右, 都有一只小猫在法军阵地后方的一座土包上晒太阳, 德军依此判断:

1. 这只猫不是野猫, 野猫白天不出来, 更不会在炮火隆隆的阵地上出没;

2. 猫的栖身处就在土包附近, 这很可能是一个地下指挥部, 因为周围没有人家;

2根据仔细观察, 这只猫是相当名贵的波斯品种, 在打仗时还有兴趣玩这种猫的, 绝不会是普通的下级军官。

据此, 他们判定那个土包一定是法军的高级指挥所。 随后, 德军集中六个炮兵营的火力, 对那里实施猛烈袭击。 事后查明, 他们的判断完全正确, 法军地下指挥所的人员全部阵亡。

该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七) 变通思维

变通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时, 当一条路走不通或者付出的机会成本太大时, 不妨改变一下思路, 从原有的思维框框中跳出来, 进入一个新的思维框架中去思考的一种思维方法。

变通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新的思考路径与原有的思考路径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 是一种另起炉灶、 因角度转换而形成的新思路。 一般来说, 变通思维用好了, 就会起到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奇妙作用。

变通思维, 关键就是要学会变, 路走不通时要变, 路不好走时也要变。

案例讨论9-7

创新有时很简单

故事一: 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园林。 每到周末, 总会有人到她的园林里去摘花、 采蘑菇, 有的甚至搭起帐篷, 在草地上野营、 野餐, 弄得园林一片狼藉, 脏乱不堪。

管家曾让人在园林四周安上篱笆, 并竖起 “私人园林, 禁止入内” 的木牌, 但均无济无事, 园林依然不断遭到践踏和破坏。 于是, 管家只得向主人请示。 迪梅普莱听了管家的汇报后, 让管家做了几个大牌子立在各个路口, 上面醒目地写明: 如果在园林中被毒蛇咬伤, 最近的医院距此15千米, 驾车约半个小时才能到达。 自此以后, 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园林了。

园林还是那个园林, 只是变了一个思路, 保护园林的难题就这样解决了。

故事二: 高露洁牙膏当年投产上市后, 一直销售不畅, 惨淡经营。 该公司的老板在绞尽脑汁仍无灵丹妙药后, 不得不公开登报征求推销术。 他刊登的征求广告内容大意如下:谁若能使高露洁牙膏的销路大增, 即重酬10万美元。

这则广告连续登出一个月后, 高露洁公司收到了成千上万张应征书。 但绝大多数来信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牙膏的质量、 加强营销、 增加广告等传统方法, 提出如何增加销量的建议。 高露洁公司的人看了觉得作用不大, 均没有采纳。 而在数千封来信中, 有一封信很特别, 他的思维方法与众不同, 其提出的增加销量的建议仅仅两行字: 只要把高露洁牙膏的管口放大50%, 那么消费者每天在匆忙中所挤出的牙膏, 自然会多出一半, 牙膏的销路自然会激增。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 但很实用。 看到这封来信的人都拍手称好。 于是此人中选了, 得了10万美元奖金。

高露洁公司对牙膏的管口作了改变后, 果然销售量大增。 该公司顺着这个势头, 大张旗鼓地进行广告宣传, 使其销售市场的覆盖率也迅速扩大。 不久, 高露洁牙膏就成了世界名牌产品。

两则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八) 逻辑思维

1. 认识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 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其特点是以抽象的概念、 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 以分析、 综合、 比较、 抽象、 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 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

计算机是逻辑思考的一个典型例子, 程序先定义问题, 而在定义的过程中, 已经暗含了考察这一问题的路径。 然后, 计算机运用无与伦比的逻辑和数字运算迅速地解答出问题。

运用逻辑的力量能由个别的道理推出一般的道理, 人们的认识过程, 总是从认识个别事物开始的, 从个别中概括、 推理出一般。

逻辑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 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 运用概念进行判断, 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从而产生新的认识。 逻辑思维具有规范、 严密、 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

同形象思维不同, 它以抽象为特征, 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思考, 通过事物的具体形象和个别属性, 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来概括地、间接地反映现实。 社会实践是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实践的需要决定人们从哪个方面来把握事物的本质, 确定逻辑思维的任务和方向。 实践的发展有利于感性经验的增加, 也使逻辑思维逐步深化和发展。 逻辑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它凭借科学的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具有自觉性、 过程性、 间接性和必然性的特点。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 判断、 推理。 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 分析和综合以及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等。

2. 逻辑思维的方法

1) 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因素, 分别加以考察的逻辑方法。

综合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因素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加以考察的逻辑方法。

2) 分类与比较

根据事物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可以给事物分类, 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归入一类, 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归入不同的类。

比较就是比较两个或两类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通过比较, 就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分类是比较的后继过程, 重要的是分类标准的选择, 选择的好还可导致重要规律的发现。

3) 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

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的结论, 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

4) 抽象与概括

抽象就是运用思维的力量, 从对象中抽取它本质的属性, 抛开其他非本质的东西。

概括是在思维中从单独对象的属性推广到这一类事物的全体的思维方法。

抽象与概括的关系和分析与综合的关系一样, 也是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的。

(九) 辩证逻辑思维

所谓辩证逻辑思维, 就是从看似对立、 无法调和的两个事物之间, 深刻认识它们的相互关系, 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显然, 这种思维方法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从对立中寻求转机或方案的辩证逻辑思维, 其思维轨迹往往穿行于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 形成一条循环往复、 螺旋上升的曲线。 对立因素之间的联系, 也是十分复杂的。对立双方的转化, 往往是有条件的, 只有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 对立双方确实具备转化的条件时, 才可能促使其向着对立方向转化。 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转机。 在这一思维过程中, 关键在于能否把握对立双方的转化规律, 及时捕捉转化时机, 积极创造转化条件。

案例讨论9-8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公共汽车司机因不满公司的待遇, 与资方谈判不成, 要举行罢工, 但又担心影响民众的正常出行, 引起民愤, 一旦造成这种局面, 资方的态度反而会更强硬, 不但争取不到利益, 还极有可能弄个里外不是人。 工会的领导者们运用了辩证逻辑思维的方法, 做到了既罢工又不罢工, 从而取得了胜利。 原来工会发明了一种与通常相反的 “积极罢工” 方式, 他们照常出车, 对乘客热情服务, 笑脸相迎, 笑脸相送, 而且坚决不收乘客的车费。 高兴得乘客奔走相告, 司机们既在罢工, 又在工作岗位上, 哭都来不及的却是资方, 运营成本一分不少, 车钱一分也收不上来, 不得不退让求和。 当然, 民众不会永远那么开心, 等工会赢了以后, 车费自然便会涨上去。 这是运用辩证逻辑思维创新方法的绝妙案例。

该案例对你有哪些启发?

研究辩证思维, 你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 变化和发展, 认识事物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发展变化, 矛盾的对立统一, 认识事物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等。 这些哲学原理, 会让你知道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何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揭示规律; 在人生道路上, 该如何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无限趋近成功的目标。

案例讨论9-9

1. 英雄的选择

从前, 有个国家的英雄不小心犯了法, 定罪之后, 关在一个特别设计的囚房里。 这个囚房有两个门, 都没有上锁。 一个门是活门, 如果他打开这个门, 走出去, 不但自由了,外边还有美女等他; 另外一个门是死门, 如果他打开这个门, 走出去, 他便完蛋了, 因为, 门外等他的是一群饥饿的狮子。 囚房里有两个守卫: 一个十分诚实, 从不说假话; 另一个则从不说实话。 他们两个人, 都知道哪一道门是活门, 哪一道门是死门。

依据他们国家的法律规定, 这位英雄囚犯在执刑之前, 可以问这两个卫士每人一个问题。

如果你是那一位英雄囚犯, 你需要问几个问题? 如何问才能获得自由?

2. 12个乒乓球, 形状一样, 其中有一个不标准, 但不知是轻是重, 请你用天平称三次找出它。

[1] 1里=500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