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中国企业共进步

与中国企业共进步

时间:2022-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于北京获奖,不仅因为冯灏权是业内的华人先行者,更因为他和FHK集团与中国的关系日益密切。发展中国的业务,不仅契合FHK集团的发展需求,更是冯灏权的人生夙愿。冯灏权在北京与企业界人士分享关于企业转型的经验和建议冯灏权和FHK集团已经开始规划中国蓝图,集团在中国的人力资源培训、高校合作计划及本地伙伴方案上都已部署妥当。

于北京获奖,不仅因为冯灏权是业内的华人先行者,更因为他和FHK集团与中国的关系日益密切。

发展中国的业务,不仅契合FHK集团的发展需求,更是冯灏权的人生夙愿。自幼起,他便于家人处学习孔孟之道,并以此作为处世准则。因此很多年前,冯灏权就希望能够回到祖籍国,发挥自己的特长,分享研究的成果。

如今,随着诸多行业集约化发展,企业转型已经成了国内的热门词汇,转型期间的问题也纷至沓来。业务扩大、生产方式转变、员工不断增多,企业家们需要掌控的事情越来越多,很难像初期那样亲力亲为,因此迫切需要合适的战略策划与管理系统来减轻压力、规避风险。

在此需求下,麦肯锡、毕马威等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量蒸蒸日上,但在咨询结果上,咨询顾问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企业家们经常抱怨损耗的不仅是咨询费,更是转型期间宝贵的机遇和时间。

谈到这一现象,冯灏权认为,很多西方成名已久的咨询公司,他们的措施和系统不缺经验与成功例证,但“智勇多困于所溺”,很多咨询公司迷信于自己过往的一套方法,经常委派很有学问、但缺少因地制宜经验的职员来探讨,最后交一本厚厚的报告书作为结束。这样照本宣科的结果显然不会理想

实际上,尽管企业发展的脉络看似相同,但中西方的管理哲学并不一致。西方管理哲学认为,企业的兴衰取决于管理高层的能力,他们的考虑是基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高的回报。所以,企业的战略规划是短期的,职员的优先重点是短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救火性的。长期发展下去,不仅可能走弯路,还难免出现或大或小的漏洞

而东方管理哲学则认为,企业的兴衰不仅取决于管理高层的能力,全体职员的贡献也一样重要。“我们注重随才器使。”冯灏权说:“所以企业的战略规划要大中见小,先有长期的,再有短期的,更重要的是,每个职员的责任都应该重视,才能进一步讨论使命远景,解决改进中的问题。”

冯灏权熟知西方管理系统中的严谨措施,也深谙东方人的行为习惯,他曾帮助很多外资企业在亚洲制定、修正战略规划与管理系统,有着充足的经验。

这些辉煌履历,让冯灏权成了中国企业峰会的常客,多次受邀在经济论坛上演讲,总结国内企业转型期的主要问题,并且介绍HIMS®的优越效果。最近几次于北京参加企业论坛,给冯灏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HIMS®系统收到了热烈的反响,很多企业家都在会后约他探讨具体实施时的要领。

这一现象让冯灏权感慨且欣慰。1997年他初到中国时,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对于战略规划和管理系统还很懵懂,一些上规模的企业要么全盘照搬国外的方案,要么摸石头过河,自己掌控企业转型。经过十几年发展,再次回到中国,冯灏权发现已经有不少企业和机构拿到了ISO(国际标准组织)一系列管理系统的认证,也逐渐从个体改进方法和技术,上升为使用管理系统的技巧来提高运作效率。

市场有大量需求,而自己有应对这些需求的最佳方案,这让冯灏权颇为激动:“现在每次来(中国),通过交流,我意识到自己到中国发展的人生夙愿,贡献我在培训和咨询方面一生经验想法,很可能会落实了。”

冯灏权在北京与企业界人士分享关于企业转型的经验和建议

冯灏权和FHK集团已经开始规划中国蓝图,集团在中国的人力资源培训、高校合作计划及本地伙伴方案上都已部署妥当。为了让HIMS®入乡随俗,冯灏权考察了很多企业,给HIMS®注入了一些中国式的特色。

基于HIMS®系统以往的成绩,冯灏权对于集团在中国的前景非常自信,他说:“我希望HIMS®在三年内能在中国成功立足,协助中国企业提高生产力,实现企业转型和实现卓越优秀机构水平。之后便是携手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市场。”

在竞争激烈的咨询培训行业,冯灏权的愿望看似不易。但在此之前,他已经用事实证明,东方人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来创新管理系统,以更优越的规划方案来打破西方系统的垄断。他和HIMS®不缺研究成果,更不缺实践成绩,需要的只是熟知、扎根并执行于中国市场——幸运的是,因地制宜、有效执行,一直是HIMS®的重要标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