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商界到教育界

从商界到教育界

时间:2022-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各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战略部署、管理系统也随之成为热门词汇,这一点在高速发展中的亚洲更为显著。冯灏权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美罗的一个华人家庭,在家中八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尽管忙碌营生,但冯灏权的父母从未在教育子女方面节省时间。从华文小学到华文中学再到马来西亚大学,他始终名列前茅。

随着各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战略部署、管理系统也随之成为热门词汇,这一点在高速发展中的亚洲更为显著。

新加坡是亚洲创新重镇,在企业战略转型方面,新加坡拥有领先亚洲的经验,而冯灏权则是这类经验的最丰富持有者。更进一步说,兼具西方制度化与东方处世风格的冯灏权,有着最贴合亚洲企业的管理理念。这些理念,孕育自他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

冯灏权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美罗的一个华人家庭,在家中八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冯灏权的父母是家中的第一代海外华人,奋斗于逆水行舟的环境之中,以勤奋和踏实自力更生。

冯灏权的父亲冯其发是一位出色的杂货商人,他可以同时做好三件事:与客户谈生意,两手同时分头写字和打算盘。在冯灏权的记忆中,父亲并不以传统的方式来经营自己的店铺,而是像照顾家庭般管理业务。冯其发经常关注顾客家中的经济问题,如遇对方有经济困难,他往往建议顾客们先拿走货品,等稳定了之后,再偿还货品的钱。这种经营人心的方法,为他营造了非常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顾客的亲戚乃至后人,都成了他的忠实客户。在两位亲戚合股伙伴去世后,冯其发一人承担起了公司的全部事务,并且照顾三个家庭的工作和经济问题,直到这些家庭的第二代都能自力更生,才辞职隐退。

父亲的责任感和管理风格对冯灏权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之后的经商历程中,冯灏权始终本着先利人后利己的原则,从创办咨询公司起,他的理念便是“您的商业就是我们的商业”,力求无缝衔接客户的业务,如经营自己的事业般为客户出谋划策。

尽管忙碌营生,但冯灏权的父母从未在教育子女方面节省时间。父亲常用古典的寓言故事、经典子集教导他和兄妹们待人处世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以人”“未雨绸缪”“饮水思源”“量入为出”等中国传统精髓,熟记之余,也渐渐成了冯灏权的生活与经商原则。相较言传,母亲则更喜欢身教。在冯灏权的心目中,母亲向来与人为善,通情达理、热心助邻,对周围的人广施恩惠,有求必应。“母亲是个地道的活佛,直到今天,她依旧是我学习的楷模。”冯灏权说。这种以善为核心的博爱世界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冯灏权的职业选择,在学习与经商的过程中,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研发成果与他人分享,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助他人铸就非凡。

理念上遵循传统文化,实施上,冯灏权则喜欢创新。自幼起,他就喜欢用自己的或是非传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遇到事情总是自己先尝试。每到假期,冯灏权都亲自设计陀螺、风筝和灯笼等物件,将创意实施到玩具上,而非像同龄人般去商店里购买这些玩具。这类小物件,成了冯灏权创新创意的开端。

冯灏权近照

学业上,善于思考的冯灏权始终保持优异。从华文小学到华文中学再到马来西亚大学,他始终名列前茅。1971年,冯灏权以特优的成绩从马来西亚大学毕业,并且获得了机械工程学士荣誉学位。

毕业后,理工科背景的冯灏权于工商业经营多年,不断培养并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逐渐掌权于各个不同的工程、营销及高层管理部门。作为一家工程公司的总经理及母集团的执行董事,冯灏权参与了集团附属公司有关房地产开发、住宅建设、贸易和出口的管理工作。这段经历,提高了其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全面的管理经验以及宏观规划能力与决策技巧。

冯灏权与家人合影

管理的过程中,冯灏权愈发意识到,越是大规模的企业与机构,对于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要求越高。如何制定整体的战略,又如何细分到个体,让不同的部门之间有机结合,往往决定了一个工程甚至公司的成败。更重要的是,在制定战略规划后,还要保证有效的执行度,如果规划不能落实并转化为成果,那么再好的研究方案也只是一纸空谈。

在研究企业管理的同时,冯灏权也开始从事一些投资事务,主要是房地产项目。刚开始,他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买了一所房屋,后因地点不合适转让给了别人,并因此意外赚得了个人投资的第一桶金。分析后,冯灏权认识到,在把握大经济环境的前提下,缜密考察后的投资,可以带来不错的经济回报。在之后的时间里,他开始有意识地增多房地产投资项目,不断积累自己的资本。

1984年,已经成家的冯灏权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更好的双语教育环境,带着家人移居到了新加坡,成了一所高校的全职首席讲师。

冯灏权所研究并施教的,是如何利用合理规划,提高生产力与质量,继而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与经济效益。生产力是人的思维与可用资源的组合,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长期以来,人们都在致力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在企业等机构中,如何从宏观的角度统筹全局,整合各部门的资源来提升生产力,经常被忽略。对此,冯灏权说:“‘生产力和质量学’易懂难精,而且很容易被误解。你要从宏观角度去了解它,才能够领会到,它对企业效能和运作效率有巨大的影响和贡献。”

在推广生产力和质量的理念到学府与政府部门期间,冯灏权发现有不少类似项目的效果很不理想,问题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项目的目标与机构的战略目标脱钩,导致实施起来不彻底;其二是改进的方法和技术选取不当。这些发现给了冯灏权重要提示,在资源限定的条件下,创新的生产力和质量管理系统,将是机构快速成长的强劲动力。

在冯灏权研究之初,新加坡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对于生产力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并不全面,这一类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改进的方法也只专注于解决个体或部门的质量问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国际标准组织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1987第一版,是为工程制造业制定的。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后, ISO9001:2001 版本才开始改良为全面性的质量管理系统。

当时,起步中的新加坡非常注重生产力运动,冯灏权的研究成果很快引起关注,为了支持他的工作,新加坡生产力与标准协会授予他奖学金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冯灏权则以特优成绩回报了协会对于他的期望。同时,为了完善自己的教育和咨询工作,冯灏权还攻读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工业工程硕士学位。

这一段时间里,冯灏权异常忙碌,有时候,他需要同时兼顾5项工作:白天去高校授课,晚上研习两个硕士学位的课程,最后,他还得抽空经营自己的咨询工作,并且管理投资产业。

作为研究资源投入与成果收益的大师,冯灏权的投入很快收到了回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