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里东旋回

加里东旋回

时间:2022-0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晚加里东运动使江南古陆东南的华南洋盆区全面回返,下古生界褶皱变形。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和盆地中部硬性基底隆起带有相同的构造走向,在平面位置上也与之大体符合,具有延伸范围广、幅度大的特点。加里东运动在龙门山一带表现强烈。在这种构造演化进程中,扬子板块的北边缘继续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沉积了中奥陶-下志留统。
加里东旋回_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阶段_龙门山-米仓山褶

二、加里东旋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阶段

寒武纪-志留纪为加里东期(如表2-1所示)。震旦纪-早奥陶世(Z-O1)板块扩张裂解,扬子地块北缘古秦岭洋继承性进一步扩张打开,使之出现在刚统一的扬子板块内部发育裂陷、裂谷型充填与垒堑式构造,并迅速发展形成了秦岭洋(如图2-4所示),在扬子地区形成从扩张裂陷到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

主要运动有三期:第一期在震旦纪末(桐湾运动),表现为大规模抬升,灯影组上部广遭剥蚀,与寒武系间为假整合接触;第二期在中晚奥陶世之间,但在四川盆地表现不明显;第三期在志留纪末(晚加里东运动),是一次涉及范围广而且影响深远的地壳运动(如图2-4所示)。晚加里东运动使江南古陆东南的华南洋盆区全面回返,下古生界褶皱变形。加里东时期华夏陆块是主要的古陆蚀源区,扬子陆块则是碳酸盐台地,形成了中国南方的两大沉积域:以陆屑浊积岩为特征的华夏沉积域和以碳酸盐-硅灰泥为特征的扬子沉积域。在扬子准地台内部虽然没有见到明显的褶皱运动,但是大型的隆起和坳陷以及断块的升降活动比较突出,如贵州黔中隆起和四川乐山-龙女寺隆起。

四川乐山-龙女寺(川中)隆起是加里东运动在地台内部形成的、影响范围最广的一个大型隆起(如图2-4所示),隆起自西而东从盆地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基本上代表了北东东向的一组构造,它的形成可能和基底隆起有关,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得非常清晰。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和盆地中部硬性基底隆起带有相同的构造走向,在平面位置上也与之大体符合,具有延伸范围广、幅度大的特点。由于升降差异,常常导致下古生界不同时期地层缺失、超覆和岩性发生剧烈变化。加里东运动在龙门山一带表现强烈(图2-4(a)所示)。除龙门山深断裂对地台和造山带的地质构造发展起着直接的控制作用以外,在其东侧还有一条与之相伴而生的彭灌大断裂,它在加里东运动中表现为强烈的上升活动,志留系、奥陶系、甚至一部分下寒武统全被剥掉,形成天井山加里东期线形隆起(如图2-4(b)所示)。其东侧与乐山-龙女寺隆起带间隔着一个狭长坳陷,西侧则呈斜坡向地槽区过渡。断块活动不仅对下古生界的地层分布有控制作用,而且对后来的构造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例如,泥盆-石炭纪的海盆边界就和这类断裂的分布关系密切。

早古生代中晚期(O2-D2)扬子板块周边发生汇聚消减,北缘秦岭洋于中奥陶世开始扬子板块向北沿秦岭商丹一线俯冲,至S3-D2开始洋壳消减将尽,仅剩残留洋盆,陆-陆开始点接触碰撞(如图2-4(a)所示)。在这种构造演化进程中,扬子板块的北边缘(包括松潘-阿坝)继续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沉积了中奥陶-下志留统。

img8

图2-4 中国南方加里东期盆地分布及岩相古地理

∗ 张国伟,董云鹏,程顺有. 昆仑-秦岭-大别造山系两侧逆冲推覆带构造与盆地演化研究. 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内部科研报告,200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