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不愉快到被接受

从不愉快到被接受

时间:2022-08-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决定到金风之前,还有一家上海的在控制领域有名的企业诚心诚意找上门来,70多岁的总裁50年代留学苏联,他希望我能替他顶起那一摊子。这也是金风这样一个企业,需要面临的阵痛。而金风当时的规定是任何部门不配副手,认为会增加矛盾。

在决定到金风之前,还有一家上海的在控制领域有名的企业诚心诚意找上门来,70多岁的总裁50年代留学苏联,他希望我能替他顶起那一摊子。妻还跑到上海看过,8000元一个月的房子都租好了。但我还是决定加盟金风。因为在我倒霉的时候,他们那几句仗义执言和盲目的信任,让我觉得必须报答。

当时,金风在北京除了前一年办的一家风电服务型公司——天源科创,只有2006年初在北京亦庄一处刚刚开建的60亩地的基建工地。武钢告诉我说,金风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走出新疆,要把这里建成生产基地、研发基地、人才招聘的窗口以及未来出口的桥头堡。我意识到,也许有一天金风总部会搬到北京来。金风也许会从这里走向更远的地方。

进入金风时我还是提过条件的。希望进入董事会,人家没有答应;我提到不低于利德华福的工资标准,也没有被接受;配一名司机一开始也没有同意;只有不到新疆工作的要求被接受了。由于这一切要求都是通过中间人魏炜教授转达的,挺费劲,后来不好意思,不再提要求的反而是我。

金风交给我的工作基本是我从没有干过的,基建、质控、电控、事故处理、风力发电、信息化,当这些都被一一做过之后,我发现即使在这样的年龄,我还有潜力可挖,我的工作激情仍然可以燃烧,尽管已大不如前。

而正在走出新疆的金风将面临三大考验:即将来临的兆瓦机时代对原有体系和工作方式的冲击,工作重心逐步从自己熟悉的家乡移到基本陌生的北京必然遇到困难,以及企业从单一主体派生为一个子公司众多、地域跨度辽阔、业务复杂的企业集团之后,管理模式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调整。这也是金风这样一个企业,需要面临的阵痛。

正如老话儿说的,好事多磨,开始的一切并不都那么习惯,也不是那么令人愉快的……

金风只任命了我一个小小的“基地建设主任”,做一件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最基础的工作。我没有太想自己是不是被大材小用了一类的问题,仍然干得十分起劲。当时除了管北京基地的建设,还陆续启动了包头基地的建设、新疆二期基地的建设,东跑西颠,权当一种调节和放松,因此也就不那么枯燥。加之基建办公室还有非常得力的胡英等一干人马以及在各个工地很负责任的施工员们的协助,真正要我操心的地方并不多。

操心多的是其他一些事情。记得北京的厂房都封顶了,董事长武钢来了,里里外外一看,立即指出车间怎么没有窗户?像监狱似的,不行,必须扒出窗户来。于是,基建办要求施工队重新扒窗户。我看在眼里,很心疼这种浪费。此前我也问到过胡英为何车间没有窗户?胡英告诉我,这是无尘车间,就是这样设计的。当时我对风电产品需要的车间不了解,因此无话好说。武钢的突然指示,让我奇怪的同时,也觉得似乎是对我主持这项工作的一种批评,感到一丝懊恼。

过了几天总经理(2008年改为总裁)郭健来了,里里外外看过一遍,对电机试验平台的基础坑放在车间中间位置提出异议。说放在车间中间使周边地面不好用,太浪费了,建议放到一端。我在旁边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基建办通知施工队把已经做完的、绑了钢筋、打了半米厚混凝土的地坑打掉,重新在车间的西南角安排了一个地方。我震惊不已,对于设计图纸是否请领导们审过表示怀疑。再问胡英,说真的汇报过,图纸也留下给他们。至于他们是不是认真地审过了就不得而知了。

这么大的工程项目,事先没有认真评审,建设开始了说变就变,说改就改,让我大开眼界。

这样的事情还在继续。10月份办公楼基本盖完了,外墙体也都装修完成。突然告知基建办,办公楼西北角外墙要修一个直达四层楼顶的攀岩,我惊呆了。一个攀岩要再花二三十万,好端端的玻化外墙体也要被破坏掉,这是多大的浪费?且不说这样做美观与否,修了攀岩到底会有多少人去爬,什么时间去爬,有多大的实用价值?领导人的这种浪漫与任性,也是第一次见识。

其后发现在一期、二期基地的规划设计中格外重视体育设施的建设,这对我倒是一个惊喜。在北京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建有足球场、篮球馆、网球馆、羽毛球馆、游泳馆等,后来还专门设立文体部,组织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这是我经历过的很多企业都没有做到的。

刚刚进入金风,一切都不便多言。尽管只工作几个月,金风的领导风格、行事方法给了我十分深刻的印象。

2006年底的时候,北京基地注册的公司——北京金风科创成立了,我被任命为公司的总经理。不久,金风将在天源科创的董事长王进调来给我做副手。而金风当时的规定是任何部门不配副手,认为会增加矛盾。当时听到这个说法和解释,曾经很不理解。

记得北京总装厂第一批招聘了27名工人,由同样应聘而来的王植柄牵头,到新疆基地实习了三个多月。来应聘财务部长的董连才也接受了,却被安排到天源科创去工作。我当时是北京金风科创的总经理,我招聘的财务人员至少应当与我商量一下再做其他安排,结果没有做任何商量,也不做任何解释。我和董连才立即明白了事情可能的、但又不便说明的原因。

到金风之前我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给配一个专车司机。自己年龄大了,有心脏病,家离公司70公里,北京又比较堵车,上了一天班,没有一个开车的司机恐怕受不了。董事长在新疆为此专门跟我谈过一次话,说金风还比较小(前一年收入10亿元),公司领导都是自己开车,问我配车不配司机行不行?我说不行,乌鲁木齐与北京没法比,希望理解。

后来车倒是买了一辆,限价18万元以内。与我住得很近、给我开车多年那个司机尽管应聘了,终于还是没让进来。无论在四通、华为、利德华福,还是仅仅工作四个月的合康亿盛,我都是有专车司机的——我从不自己开车,不仅因为开车水平“二把刀”,还因为我路上爱想事,开车容易走神。

后来打开人事记录才知道,我曾经有过五个月的试用期,2007年1月1日才转正为金风正式员工的。嗨,在四通,在华为,在利德华福,在合康,我从未被试用过。金风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狠狠地试用了我一回。他们要是一开始告诉我需要试用之后才能转正,也许我会转身而去,与金风也就无缘了。

就像当初他们盲目相信我一样,我也无条件地信任他们。但是进入后经历的一系列做法,几乎与我的认识背道而驰。实事求是地说,我心里觉得这个公司怪怪的,做事挺别扭,这里那里飘散着一丝丝不大信任的空气。我把这些都看作进入一个陌生公司暂时性的不适应。

但既然已经进入了,轻易言退恐怕也不合适,尤其对于一个58岁的职业经理人,尽量适应的同时,应当改造自己面对的一切,这才是价值所在。

那时候金风在中国风一枝独秀,除了外国厂家,国内无出其右者。发展顺利,资金充裕。2006年的收入达到15亿元。

在加入金风的时候,武钢倒是对我有一个约定,要求每个月到新疆工作一周到十天,这要求有它的合理性,当时金风的总部毕竟还在新疆。要求我这样做,显然是要让我融入金风。这件事我一直坚持着,有事没事每个月飞新疆一趟,直到2009年底金风的总部彻底迁到北京亦庄。

在最初半年多到新疆的时候,经常参加金风每个周一上午的高层工作例会。

这里的会议也大都缺乏事先的准备,谁想说啥就说啥,没有讨论的主题。会议议论最多、最挠头的事情,大都是产品的质量问题。

那时候公司销售的主力产品是750千瓦矢速风力发电机组,为其配套的厂家遍布全国各地。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是不断发生的各类质量问题。主管质量的干部换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始终未得解决。

2007年初,我被聘为副总裁的同时兼任质控中心的主任。这样一件麻烦事居然落在我这样一个对风电毫不了解的人头上,是考验也是挑战。

第一,尽管进入公司半年,但一直在抓基建,对风力发电机组基本没有太多的认识,更不要说对产品技术和质量方面的了解。至少在高层干部里,最外行的就是我,怎么会想到让我来管质量呢?第二,我下海办企业二十几年,从没有抓过质量管理这样具体的工作。主持企业的全面工作或者指挥别人抓这项工作,倒是有些经验。金风那么多人都没有做好,我有可能做好吗?

董事长武钢对我说,过不了质量这个关,金风进一步发展将不可能,因此拜托了。高帽一戴,我也认为这项工作很关键,于是毫不犹豫接受了。

后来的实践证明,金风在这件事情上做对了。

那一年质控中心得到加强,主管两大部门。一大部门是质量体系管理部,新成立的,负责ISO9001质量体系建设的,由原计划部门负责人郑成江主管;另一大部门是质量管理部,负责产品全面质量控制的,由副总工程师刘河主管。这是两个得力的干部。

记得我请刘河回来主持质量管理部时说过这样的话:刘河,你懂技术,又管过一年的质量工作,听说你干得很辛苦,但干了一年就下台了。知道为何没干好吗?没有抓大放小。做工作不能就事论事,不分主次。一定事先想清楚,哪些问题是最常发生的、最主要、最严重的问题,然后一抓到底,直到彻底解决。这叫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其他的事情下放权力,让其他人去做。

那时候,我的办公室被安排在新疆一期的生产车间二楼,房间很大,有一个小会议桌。我叫刘河把他的办公桌搬到我这里来,他不干,说那是副总裁的办公室,他进来不合适。我告诉他,我经常出差(包括回北京,仍然兼任北京金风科创的总经理),大多数时间是空的,请他替我看家,同时可以利用会议桌开会。刘河被我说服了。其实我想的是,和他在一起办公,既可以随时向他请教技术问题,又可以随时掌握质量工作中的情况,商量工作也方便。当然也有带一带他的意思。

那一年,对我来说,改变人们对于风电产品质量工作特殊性的认识,改变不见效的工作思路和做法十分关键。如果继续按过去的老办法行事,质量工作永远是被动的,没有出路的。

首先要改变质控中心内部的认识。结合过去几年质量工作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向大家提出这样一些工作思路:

1.关注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而不能只关注产品的质量结果;

2.依靠质控中心的集体作战,不能靠个人能力的单兵独斗;

3.我们主要是质量工作的管理者、组织者、推动者,不是纯粹的质量检验人员;

4.选择和认证供应商是质量控制的源头;

5.质控要从产品的入口抓起,一是开发,二是采购;

6.质量工作必须以预防为主,不能把出了问题再去解决作为主要手段。

这些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思路,在大会小会上讲,走到哪里讲到哪里,不仅对自己人讲,到供应商那里也进行宣传。

那一年,我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外面跑,不是到发生问题的风电现场、总装厂,就是到主要零部件的供应厂家去拜访、讲课。我向他们的干部们宣讲风电产品质量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并以各个厂家出过问题的案例教育他们。

记得在重齿讲课时一开始人不多,后来机关的人都主动跑来听,会议室都挤不下了。负责那里监造工作的赵全生回京后高兴地说:李总,你的这番讲话让我在重齿的工作好做多了。

在西安振邦讲课还差点儿引起误解。那一次,我带着刘河和总裁办主任李彩云一起去的,从西安回到新疆,公司总裁郭健把我叫去了,劈头便问:李总,听说你在西安振邦讲话说,他们的质量问题都是我包庇的结果。

我大吃一惊:郭总你想想这怎么可能?我再不识数也不会如此愚蠢,更何况这不是事实。我是这样说的,振邦与金风多年合作,与武总、郭健也都有很好的关系,即便如此,零部件发生质量问题也绝不能通融。

郭健冰雪聪明,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也因此知道,金风内看来也有挑事之人。

那一年6月,南京的齿轮箱供应商发生过一次紧急性召回事故。已经装机的70台齿轮箱卸下,连同待装的70台一同返厂,影响严重。我立即赶到南京,南高齿总经理向我道歉,我说:出问题都难免,你们主动发现,主动召回已经很负责任。现在我更关心的,是问题出在哪里?根源找到了没有?措施落实的如何?

曾经当过总工的总经理向我详细介绍了问题发生的原因。原来,齿轮箱产量增加后,他们启用了一台老的加热炉,由于零件摆放位置、加热温度控制和时间的把握问题,造成淬火温度不够,淬火后的齿轮硬度达不到要求。然后,他讲了改善措施。我们听了非常有道理,同意他们按新的工艺和措施继续生产。

过去发生过那么多质量问题,公司内部很少召开比较有效的质量分析会,因此质量问题也常常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我上任后改了,每到一两个月,问题攒得差不多了,质控中心就通知研发部门、生产部门、服务部门一起开会,通报近期的质量事故、问题处理情况,同时共同分析没有解决的难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并有部门专门负责问题追踪,监督落实情况。到了年底,安排质量管理部将一年中发生的主要质量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总结为案例手册,发给大家。

通过质量体系的建设,督促公司内各个业务环节理顺流程,规范作业,打牢基础。同时推动供应链管理部门按ISO9001的要求认证合格供应商,从源头把住关。那一年质控中心还在西安振邦公司建立了金风自己的机械强度与仪表精度实验室。

那年的9、10月份,发生了这样两件事:一天供应链管理部的负责人陪我去天津一个厂家,路上闲聊,我问他:供应商管理部的工作今年有何进展?他说:李总真对不起,我只不过是一个采购员,公司把这项工作交给我,也没有说职责是什么,该怎样开展工作。因此,工作开展得有限。

我听后一路无话,回到北京我立即找到主管生产系统工作的副总裁曹志刚,建议他立即撤换这名干了好几个月连该做什么都不知道的干部。

有一次,质量管理部负责华北片区零部件监造的人员向我汇报,有一个做1.5兆瓦电机转子样机的厂家不允许我们到加工车间查看。我听后感到不正常,觉得他们十有八九把活儿转包出去了,亲自打电话过去询问,对方说:对不起,我们总经理规定,加工车间不允许外人进入。我说,你给金风加工产品,却不允许金风的监造人员入厂。我告诉你,我也要对你说一声对不起,金风有规定,凡是不让我们进厂监造的供应商一律不与其合作。

他们后来打听到说话这么强硬的人是主管副总裁,慌了,打来电话说情,我依然拒绝再合作。有人偷偷告诉我,那个厂家是公司某领导引荐的。我回答:任何人都可以介绍、引荐合作厂家,但无论哪个领导都不可能会同意与看都不让看的厂家继续合作下去。

经过了那一年一系列的工作开展,金风产品的质量工作上了一个台阶。我这个完全的外行变成了质量管理的内行。武钢夸我的学习能力强。副总工刘河感慨地说:过去穷于应付各种问题,越干问题越多,越干越被动。这一年不同,工作思路清晰了,工作主动了,各方面的资源也被调动、利用起来了。质控中心过去老挨骂,好像质量问题都是我们造成的,现在我们终于挺起腰杆了。工作虽然累,但很有成就感。

那一年我还把自己对质量工作的认识写成一篇篇文章发给大家看:《金风产品质量工作刍议》《几次质量问题引起的思考》《昌图风场行》《三个企业的考察报告》《为何说选厂如选妻?》《被批评之后》《磁钢为何弹起1、2、3》《关于电机绝缘问题处理的提醒》《关于出厂检验问题》《关于评审点的选择》等,边工作边思考边总结,把想到的写下来,随时教育大家,这是在利德华福时就养成的好习惯。

一年下来,750千瓦机组的质量状况大为改观,高层开会的主要话题再也不是让人头疼的质量问题了。

2008年初,有一件事搞得我心里很不痛快。

几乎与我同时加盟金风的董连才,在天源科创担任副总经理一年后居然被莫名其妙地免职了。我很震惊。与董连才共事多年,无论在北方华为,还是在利德华福,他都是我手下很得力的干部。说他不称职,甚至达到被免职的地步,我不大相信。

董连才的爱人把电话打到金风新疆总部,向负责人力资源的领导申诉,没有得到进一步调查的答复。我得知情况,直接打电话给天源科创的一把手询问。我只是想了解一下解职的原因,犯了什么错误,完全没有说情的意思。对方一口否认此事:李总,您说的事没有啊。我听了转告董,搞错了吧?人家说没有这事。不想两天后却免职成真,我被骗了。这件事对我刺激比较大,该不该撤职且不论,天源科创的总经理为何要骗我呢?如果处理的理由充分,为何不可以对我实话实说?人家向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申诉,为何不予理睬?“以人为本”“尊重人”是公司的企业文化,怎么可以说一套做一套?

刚刚成立不久的总裁办也传出对我不利的议论:你们看过李总的那本书(指《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吗?他是个一有权就搞独立的人。在任何地方,一个人不被议论、不被冤枉似乎不大可能。但我进入公司不过一年多,还没有怎么样,就有个别人散布这样一些言论,不知道想干什么?

那一年,国内以华锐为代表的厂家推出了双馈的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机型,引进国外的技术。与他们的技术路线不同,金风与德国的Vensys合作推出刚刚研发完成的永磁直驱的1.5兆瓦机组,五台样机从立在达坂城风电场开始,就一直毛病不断,可利用率连80%都不到,金风陷于新产品不成熟的被动境地。

此时五大电力厂家采用兆瓦机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显,可是金风兆瓦机组还没有准备好。那一年金风收入的30亿元主要是750千瓦机组。

2007年12月26日,金风凭借前几年的优良业绩和成长性在深圳证交所成功上市。我参加过它的路演工作,记得深圳的路演大会的宣讲还是由我做的。

2007年年终大会,在奖励环节即将结束的时候,主持人突然宣布还有一个神秘的奖项。只见质控中心的主要干部、我的两位副手刘河、郑成江等走上台来,将一个白色的纸板交给我,上面画着一个手持羽毛球拍戴眼镜的人,一行题词是:祝愿李总在2008年率领新的团队攀登新的高峰!然后是很多人的签名,董事长武钢、总裁郭健及其他所有的副总裁都在上面签了名字。后来工作变动了,我才注意到,纸板上的那段祝词已经写明了。显然,关于我在新一年的工作变动,在我还不知道的时候,其他人早已知道了。

此时,金风人大都沉浸在成功上市的喜悦中,不知几个人意识到,兆瓦机时代正在到来,中国风电大发展的高潮正在到来,金风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金风的一年多,尽管做的都不是我熟悉的工作,但做下来之后,想不到还可以。金风的上上下下给予我的尊敬和配合,也让我感觉到温暖。

进入之初,我隐约感到,总裁郭健也许还以为我是被武钢搞来争夺他的权力的,到了2008年初我们几乎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告诉我,你刚来的时候有人以为我们两个搞不好团结,处一处知道了,你和我一样都是有话直说的“二杆子”。副总裁王相明在公司年会上与我坐在一起,他也说,李总,原以为你来自大公司,会摆一些架子,想不到你干起工作来还挺玩儿命的,算认识你了。

一个人在一年多之后能被一个新的团队接受,应当说是一个很大的成绩。

一年多的工作,除了让我认识了金风人,也让我对风电行业的前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事业。而金风作为中国人在这一领域的代表,那种顽强的坚持、美好的追求以及不懈进取的精神也都大大吸引了我。

一些有过的不愉快很快被巨大的前景和汹涌的潮流所淹没。

公司总结表彰大会之前,组织者对我说,希望公司领导能出个节目。我说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算了。他说要找一首诗让我读。我连忙说,不必了,我自己来写吧。

一年多了,在金风的确有一些认识和感慨需要抒发。年会上,在上千干部员工的面前读《金色的梦》,拿着诗稿的右手不知为什么竟一直在抖,发出的声音满含深情:

我已经很少做梦,
因我已不再年轻。
五彩斑斓的美梦,
常与年轻的头脑共生。
但今天的我,也还有梦,
不在我的睡梦里,
而在我的追求中。

很久以前,和你们一样年轻,
一个声音常常折磨我的神经:
人生一次,我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什么才是人生的使命?
这个简单而非凡的命题,
从此占据我的心灵。

无论处在哪一个年龄,
无论命运将我抛向何种情境,
为了心中的那份渴望,
我放飞思想之鸟,
翱翔在自由的天空。
经受电闪雷鸣,
也享受风雨彩虹。
让每一息生命充满活力,
让生命之火永远燃烧激情。

思在于行。
只要目标锁定,
就竭尽所能,顽强攀登。
结果固然重要,
风景皆在过程。

现在的我,早已不再年轻,
理想的惯性和追求的冲动,
让我随着四面来风,
开始新的旅程。
为人类奉献白云蓝天,
给子孙创造更多资源。
这是一个多么真诚而神圣的梦!

我们用生命的旋律,
汇成钢铁的行动。
在漫无边际的戈壁,
在辽阔苍茫的荒原,
在连绵起伏的丘陵,
在万里海疆的波谷浪峰,
在一切人迹罕至的地方,
活跃我们橙色(1)的身影。
在风神掠过的地方,
播种白桦林般的风景。

在清澄无垠的蓝天,
在人类共生的大地,
在大自然的风霜雨雪中,
我们将理想的风帆高擎。

年轻的朋友啊,
与你们同行,
我老而年轻。
与你们比肩,
我感到无上光荣。
我们代表觉醒的人类,
向大自然寻梦。
这是一个金色的梦。
为此奋斗的人们,
定将不虚此生!

————————————————————

(1) 金风的工作服为橙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