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打闹追跑

不打闹追跑

时间:2022-08-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典案例“嘘,小声点。”他们抢着告诉刘畅那边馆里的恐龙可大了,比楼房还要高。而且,由于地面不平或者车厢在动,我们自己也很容易摔倒,甚至可能发生危险。因此,在公共场合,如果交谈或者打电话,最好要保持低声,话不传3米。公交车上不喧闹在公交车上大声喧哗,不仅令其他乘客心烦,还会影响司机开车时的心情。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文明习惯,接近孩子的人应该是他们的

经典案例

“嘘,小声点。”

周末,爸爸妈妈带刘畅去自然博物馆看展览。博物馆可大了,有许多珍稀动物的标本和图片,刘畅都看得入迷了。

突然,他听到一声惊呼:“刘畅你也来了!”回头一看,原来是同班同学蒋乐和展岳。他们抢着告诉刘畅那边馆里的恐龙可大了,比楼房还要高。他们的大嗓门儿在静静的展厅里嗡嗡作响,引来其他的参观者异样的目光。

刘畅赶紧把食指竖在嘴巴前:“嘘,小声点。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咱们先安静地看展览,一会儿出去再聊吧。”

沸腾的校园

下课铃一响,一附小的校园就沸腾起来。到处都是高声喧哗、一片吵闹声,不时还传来几声怪叫、尖叫,夹杂着刺耳的笑声。那声音组合在一起不是美妙的交响乐,而是让人烦躁的噪音,令人恨不得把耳朵捂起来。

还有很多男生喜欢在楼梯、走廊追赶打闹,他们像旋风一般,一会儿冲到东一会儿冲到西。不但影响了别人的正常走路,还很有可能把别人撞得鼻青眼肿。

原本想休息的同学,只能从追逐打闹的人群中穿越回教室,在大家的噪音声中期待上课的铃声响起。

好习惯的益处/

不喧哗是一种礼貌和尊重他人的表现

法国巴黎圣母院是世界有名的建筑,每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然而,巴黎圣母院却专门制作了一个牌子,上面用中文写着“请保持安静”。

为什么牌子上没有英文,没有日文,唯独是我们的中文?这是因为在国外的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遵守公共秩序的很多是咱们中国人。

所以,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反映一个人是不是有礼貌、有素质的大事。

高声喧哗惹人烦

没有人喜欢在吵闹的地方看书学习,或者吃饭。如果我们在公共场所制造噪音就会影响其他人的学习、工作或生活。比如,看展览的时候,我们高声喧哗,别人就听不清讲解了。

上了公交车,大声说话已经影响到了别人,若还经常带一些“他×的”“我靠”等,就会让人更不舒服了。

追逐打闹不安全

在教室、楼道或者飞驰的公交车、地铁上追逐打闹,容易撞伤别人。而且,由于地面不平或者车厢在动,我们自己也很容易摔倒,甚至可能发生危险。

大声喧哗影响别人休息

有些人在公交车上打电话,使劲大声说话;爸爸妈妈有时候还会在车上一路教训我们,好似唯恐声音小了别人听不到;有时候我们会和相熟的同学大声谈笑打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这严重影响了那些想在车上休息的乘客,让人焦虑、烦恼。

吃饭说话易造成飞沫传染

吃饭时大声喧哗,易让饭粒等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特别是在吃鱼和啃骨头时,容易让鱼刺、碎骨卡在喉咙里。同时,边吃饭边说笑,唾沫横飞,既不卫生,又影响健康。

留出一片安静

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就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安静、更美好。尤其是在校园里,校园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都希望在安静的环境中静心学习。

不喧哗有礼貌易受人喜欢

在车上或者展览馆、剧场等公共场所不喧哗,能体现我们对他人的尊重,让我们获得别人的喜欢。

所以,我们要改掉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的坏习惯,努力做到安静私语。

好习惯的养成/在公共场所,要轻声细语

话不应传3米

按照现代礼仪,小于0.5米为人们的亲密距离;0.5—1.5米为交际距离;3米之外为公共距离。也就是说,假如我们在公共场合说话,3米之外的人能够听清楚,就属于大声说话。

因此,在公共场合,如果交谈或者打电话,最好要保持低声,话不传3米。否则,这就是强迫周围人“分享”我们的话,既打扰了别人,又弄得自己十分尴尬。

公交车上不喧闹

在公交车上大声喧哗,不仅令其他乘客心烦,还会影响司机开车时的心情。若是我们用手机听音乐,声音像扩音器,那就会让听的人心里窝火。

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够文明出行,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可以准备一本书安静地看。如果接打电话要尽量放低声音。

在图书馆用小字条“交谈”

进入图书馆,咨询和查找书籍都应该轻声低语,尽量不影响其他人,更不允许发出怪声,或与他人追逐吵嚷。

如果不得不和同学朋友说话,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愈简短愈好。需要走动时,一定要轻手轻脚,尽量不要让椅子发出声音。如果有手机,一定要关机或保持静音。

观看表演、电影、展览低声细语

当我们进入电影院、剧院等建筑物时,不要大声说话,甚至要安静到让人注意不到我们的存在。

当电影或表演进行时,最好不吃东西,不咳嗽、不擤鼻子,应该尽量降低声音。

会场最高品质是静悄悄

参加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或者学校的其他集会,我们要保持安静。不与周围的同学打闹或者开玩笑,甚至四处张望,全班同学必须齐心协力给大家留下一个印象——我们是个集体,我们步调一致。

提醒别人安静

当我们做得很好,而别人大声嚷嚷时,我们有义务提醒他,要做一个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文明人。最好的办法是轻轻拍一下他的肩膀,然后,把食指放在嘴边,说:“嘘,小声点。”这样对方就会明白我们的意思。

父母引导/在公共场所,让孩子做到“静”

大人应做好表率

在公交车上,一位妈妈指着儿子,大声训斥道:“说,你今天为什么被老师批评了?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老实、不惹祸……”孩子一直低着头,不敢说话。乘务员劝妈妈保持安静,妈妈却立马提高音量,转移枪口:“我教育孩子,关你什么事!”

在众人面前教训孩子本身就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这样做也会让孩子受到坏习惯的影响,以后也可能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不应纵容孩子喧闹

镜头一:一位父亲带孩子去看电影。观影中,孩子不断讲话,而且声音越来越大,让周围的人几次都想提醒。可是,孩子的爸爸却不制止儿子,还旁若无人地和孩子聊天。

镜头二:两个孩子在图书馆的书架间来回追逐吵闹,跑在前面的那一个还把书架上的书随意拿起来砸向后面的孩子。

图书馆的管理员强烈不满,耐心劝说孩子不要这么干。可是孩子的家长却说图书管理员多事,孩子没错,结果孩子更加顽皮。

在公共场合,孩子的行为明明已经破坏了他人的安宁,大人却对孩子溺爱纵容,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不会具备良好的素质。

真正爱孩子就应该告诉他这是不文明的行为,是对他人不礼貌的,应该让孩子向他人道歉。

带孩子体会安静,观察别人

孩子们之所以有高声喧哗的习惯,主要是社会的文明氛围不够。再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以训斥和责骂为主,而没有注重培养孩子本身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

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文明习惯,接近孩子的人应该是他们的榜样。如果孩子周围没有这样的环境,父母就带孩子到有这样安静氛围的环境里去。

比如,带孩子到图书馆,让他看看大家是如何做的,带孩子到安静的餐厅,观察大家是如何做的。然后和孩子讨论分辨别人行为的对与错,再让孩子分析自己。这样孩子就能意识到该怎么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