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误区

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误区

时间:2022-08-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平衡心理使得一部分人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虑、矛盾、嫉恨之中,使他们牢骚满腹,不思进取。虽然失去了一次当面向康德讨教的机会,但费希特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而是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由看不惯而心理不平衡,由不平衡而心生嫉妒,从而产生不利于自己成长的消极情绪和心理。心理不平衡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障碍。心理不平衡会导致人生创伤,而心底无私则是治愈心理不平衡的良药。

不平衡心理使得一部分人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虑、矛盾、嫉恨之中,使他们牢骚满腹,不思进取。而生活中那些懂得平衡自己心态的人烦恼总比别人少,收获总比别人多。

不平衡是一种心理误区。要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误区,首先就要学会优势比较。比如,受挫后有时难找到倾诉的对象,需要自己设法平衡心理。优势比较法要求去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通过挫折程度比较,将自己的失控情绪逐步转化为平心静气。少抱怨他人,多反省自己,就能慢慢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在遭遇挫折时,要先检讨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找到原因后再改正,切忌一开始就怨天尤人;否则,心理不平衡,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一个因窃取和倒卖公司商业机密而被警方缉捕的犯罪嫌疑人说:“一些人因公司给他们的股票期权成为百万富翁,可是我没有,还时时面临着被解雇的境况,所以心理很不平衡。本来我也是有希望得到公司股权的,可经济衰退使我做富翁的美梦变成泡影。我为公司做出了贡献,快要得到享受的时候却出现了经济滑坡,大裁员,太不幸了。我认为,我是拿走我应该得到的东西。做这种事的不止我一个,大家的心态是一样的。”

通过对比所产生的心理不平衡驱使着人们去追求一种新的平衡。如果在追求的过程中,不昧良知、不损害别人,自觉接受道德约束和规则限制,通过正当的努力、奋斗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倒也是值得称道和庆幸的;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不择手段,毫无廉耻,那就必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由此,你的人生必将陷入难以回旋的败局之中。

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切忌因为心里不平衡而怠慢手里的工作,也不必因为暂时的挫折而烦恼,而是要心态平和,要继续努力,这样幸运女神才有可能把成功的桂冠戴在你头上。

年轻时,深受康德哲学思想影响的费希特曾拜访过大名鼎鼎的哲学大师康德,并且希望能向康德讨教。不料,康德却十分冷漠地拒绝了他。

虽然失去了一次当面向康德讨教的机会,但费希特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而是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他意识到像自己这样一个无名小辈凭什么去打搅大哲学家,为什么自己不先拿出一些成果来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埋头苦学,费希特终于完成了一篇《天启的批判》的论文呈献给康德,并附上一封信,信中说:我是为了拜见自己最崇拜的大哲学家而来的。但仔细一想,对本身是否有这种资格都未审慎考虑,感到万分抱歉!虽然我也可以索求其他名人的信函介绍,但我决心毛遂自荐,这篇论文就是我自己的介绍信。

康德细读了费希特的论文后,不禁拍案叫绝。他为其才华和独特的求学方式所震动,便决定“录取”费希特,并亲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邀请费希特来一起探讨哲理。由此,费希特获得了成功的机会,后来成为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心理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具有强烈的嫉妒心理,一些人不能科学、正确地看待他人取得的成绩,不愿意承认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在他人取得成绩的时候,他会无端地猜疑,无理由地嫉妒,不是把他人的成绩作为激励自己不断赶超的起点,而是把他人的成绩当成自己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成功的障碍。由看不惯而心理不平衡,由不平衡而心生嫉妒,从而产生不利于自己成长的消极情绪和心理。

心理不平衡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障碍。如果一个人不能理智地评价自身,也就不能客观公正地去评价别人,所以难以赢得别人的理解和信任。而如果一个人总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势必会造成别人的心理反感,从而在工作上造成一种不满情绪,在人际交往上产生一种“心理对抗”。由于心理不平衡,一些人甚至难以避免与人发生争执,从而影响与他人的思想交流和融洽相处。所以,不平衡而过于固执就无法与人沟通,会使一个人处于孤立无援、举目无友的境地,最终导致连自己都怀疑自己的能力,动摇甚至丧失自信。

不平衡心理源于比较,源于比较方式的不当,源于比较“参照系”选择的失误。心理不平衡会导致人生创伤,而心底无私则是治愈心理不平衡的良药。只要我们多和别人比成绩、比贡献,而不是一味地和别人比获取、比享受、比奢侈,我们的心灵必然会多一分平静豁达,免去了许多嫉妒心理的折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