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选择与取舍

选择与取舍

时间:2022-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智能手机虽没有电脑那样的体积,却是一个集合了高科技、美学、人文性以及各种体验的电子产品。有选择注定就要有放弃,取舍之间,反应的不仅仅是竞争者的经营智慧,更是一种敢于在市场拼杀的顽强勇气。显然,小米看到了这种趋势,所以坚定地选择了走硬件之路。关于售价,小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在低价和高价之间的黄金定位——“1999”,当然这是以小米1和小米2的主流机型为例。

智能手机虽没有电脑那样的体积,却是一个集合了高科技、美学、人文性以及各种体验的电子产品。同样,手机市场由于进入门槛较低,也充斥着各种后来者和搅局者,一个不知名的品牌可以在几天之内冒出来,也可能转瞬即逝……种种混乱,让消费者在选择手机时更容易患上“选择困难症”。

其实,“选择困难”的不仅是消费者,手机厂商也容易患上这种流行病,比如怎样合理地定位目标人群,怎样巧妙地突出产品卖点,怎样和那么多叫不出名字的对手相抗衡等等。有选择注定就要有放弃,取舍之间,反应的不仅仅是竞争者的经营智慧,更是一种敢于在市场拼杀的顽强勇气。

雷军率领的小米军团,在没有行业基础和从业经验的前提下,依靠“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总算趟出了一条安全的渡河之路。回头看看,小米一路走来,究竟扔掉了什么,又捡起了什么呢?

有人说小米在模仿苹果,但雷军却认为他们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还有人说小米模仿魅族,然而实际情况是他们走的路线也不同。其实,小米并没有跟定谁一门心思地模仿,它只是在若大的手机市场中,不断截取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吃的是百家饭,练的是万能功。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米在哪些方面作出了重要的抉择。

一、硬件配置

毋庸置疑,小米的硬件是它的王牌优势,也是目前安卓厂商比较重视的发展方向。几乎所有的安卓厂商除了谷歌之外,都没有什么核心的竞争力,因此一线厂商在大力推广安卓手机的同时,只能将重心放在提升硬件配置和外观设计方面。简单来说,这是只要花钱就能够完成的成本竞争模式。

显然,小米看到了这种趋势,所以坚定地选择了走硬件之路。为此,小米不介意其他厂商也紧跟过来,因为它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很有经验,也很有想法,特别是发烧友们的簇拥,让小米在比拼硬件方面更有前进的动力。当然,有人会说,我也能像小米那样弄出高性价比的硬件。话虽如此,但是小米的硬件优势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历经了两三年的造势之后才被贴上标签的,所以单纯地用参数去压迫小米,是难以将其打掉的。

二、MIUI系统

MIUI是小米在硬件之外的另一张王牌,它是基于安卓系统的二次开发,具有本地支持和界面华丽的优势,在一些程序执行方面效率较高。小米选择主攻MIUI,也是为了弥补自己不能生产硬件的不足,更是为了通过聚集粉丝来扩大知名度的必然选择。当然,选择深度开发,MIUI就不可避免地要在稳定性和兼容性上出现些许问题。不过这不要紧,MIUI每个星期都会更新,可以及时地解决用户在使用中遇到的各种bug。

虽然MIUI并不是小米自己开发的系统,但是它能够以走捷径的方式占领市场,助推手机硬件的销售,这是小米最终锁定以软件带动硬件策略的根本原因。自然,MIUI也存在着被其他竞争对手复制和抄袭的风险,甚至可能会被谷歌封杀。尽管如此,小米也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因为优化系统就是在优化用户的使用感知,这是获得广大粉丝好感的不二法门。

三、通话质量

如今智能机比拼的往往是处理器、屏幕、相机像素等参数,事实上与手机最需要的功能——通话质量相距甚远。所以,如果有厂商能拿出诺基亚的那种精神去改善通话质量,相信也会征服一部分消费者的心。虽然小米不是硬件厂商,但是它已经在这方面有所动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虽然遇到了技术瓶颈,不过小米有志于在这方面进行突破。

如果小米攻克通话质量,势必会影响到它对其他方面的关注,不过小米也愿意为此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研究,毕竟一部说话都听不清的手机是会被用户痛骂的。小米愿意为此付出一些代价,哪怕仅仅是微小的改善,也会多赢得一部分消费者的好感和信赖。

四、售价

低售价自然是低利润,虽然可以薄利多销,但问题就在于如果不能多销,低价就会变成手机厂商的噩梦。毕竟,谁都想像苹果那样,价格高还一拥而上,赚得盆满钵满,岂不快哉?不过话说回来,苹果毕竟是独一无二的,如何能合理定价而又不流失客户,是大多数厂家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于售价,小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在低价和高价之间的黄金定位——“1999”,当然这是以小米1和小米2的主流机型为例。小米之所以选择这个价格,是因为1999是年轻人都能消费的起的价格,也是一个“不算丢人”的价格。另外,手机在这个价位区间上,往往是中低端和高端的分水岭,既能让囊中羞涩的人看到希望,也让那些好面子的人坦然接受,所以一上市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很容易就创造出强烈的宣传效果。

为了在价格上占有,小米承担了亏损的风险,也敢于直面被其他对手以更低的价格回敬的客观存在。但是,小米终于在这种不稳定的优势下脱颖而出,凭借对品牌的解读和延展,让年轻人接受了这个国产手机品牌。

五、市场定位

手机用户千千万,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那么,如何准确定位人群才能让品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呢?小米经过一番考量,最后选择了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手机发烧友,这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定位。因为只有这些发烧友,才更有理由去购买一款硬件性能好但品牌不够亮的手机,而那些不爱捅咕手机还好点面子的人,恐怕是不会选择小米的。

雷军的精明之处在于,他不仅寻找到了一群发烧友,更是主动划定了一群发烧友。其实,真正热衷于折腾手机的人,终归是少数,恐怕也不会看上小米,反倒是那些对手机半懂不通、热情胜过能力的人数量更多,也最能在小米身上找到“爽点”,毕竟他们对性价比的关注超过了品牌本身,所以小米是他们的不二选择。

手机市场是一个变化快、规模大、成分复杂的市场,一些大品牌站住了脚跟,也有一些品牌迷失了方向,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盲目地跟风,而没有从实际出发,从自身出发。小米能够很好地存活下来并且成为人人侧目的“搅局者”,有赖于它的正确决策,而这个决策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小米知道自己是谁,知道它可以玩什么不可以碰什么。

在智能机的操作系统领域中,安卓和IOS的较劲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关于谁能笑到最后,有不少专业人士进行过深入的分析和点评。我们无法验证这些推论最终靠不靠谱,但是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小米依靠的安卓虽然外表美丽,实质上却隐藏着一定的风险。

从目前来看,安卓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然而它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并不是从苹果手中抢来,而是从诺基亚这个退位的皇帝手中“分家”分来的,利润并不高。为什么安卓没有IOS赚钱,一方面因为IOS是通过应用本身赚钱,而安卓依靠的是应用的广告来获利,因此安卓厂商难以从IOS那里抢到数量可观的优质用户。

另外,IOS在收费软件供应商那里,已经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它的用户也表现出极其强大的产品黏度。还要注意的是,安卓厂商都是两线作战,要和自己的战友分享IOS留下的少量低产出的客户。另外在谷歌掌握核心技术之后,他们不得不凭借原始、粗暴的烧钱竞争,如外观设计、硬件配置等方式来弥补不足。自然,手机行业逐渐演变成谷歌和苹果之间的对决。

目前,很多厂商看到了安卓存在的这些问题,因此都在积极开发着自己的系统,而小米正是其中一员。那么,小米不是一直在开发MIUI吗?它们自己的系统在哪儿?

2013年,在小米3正式发布之后,很快就有小米的内部员工爆料:小米已经立项,自主研发miOS智能操作系统,有可能应用在小米4中。所谓的miOS,是一个以linux内核为主体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它以浏览器的虚拟操作系统为基础,让用户通过浏览器就能够在miOS操作。虽然这条消息还无法验证真假,但是根据小米之前的作风来看,这并非是空穴来风。毕竟小米拥有MIUI这样坚实的软件基础,生态链也充分打通。所以小米完全有可能做miOS。

实际上,小米虽然开发MIUI玩得不亦乐乎,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小米是不可能一直甘心屈于安卓之下的,而是面对苹果制定的游戏规则的一种无奈选择。过去,手机厂商都是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着不同的活动,各有所长,尽管存在着竞争但激烈程度要小很多。现在则不同了,苹果模式已经被它自己独占,其他厂商只能选择类苹果的模式——安卓,确保自己还能够留在这个赛场中和对手较量。

雷军是乔布斯的粉丝,所以他十分了解苹果的强大之处,也不会天真地相信凭借安卓就能将IOS打败,因为苹果实在拥有太多的优势,虽然不至于将安卓秒杀但是打个半死也未尝不能做到,只要他敢于将苹果打对折,估计会有一大半的安卓厂商跳楼。

小米想必是看清了这种现状,所以他将目光盯在了MIUI上,所谓的二次开发,其实是小米想要深度了解和研究手机操作系统的绝好机会。毕竟雷军在互联网混了那么久,能够认清小米未来所要面对的形势,他要好好利用安卓这个平台,时刻提防着被谷歌封杀。更重要的是,小米也不会去深度优化IOS,即使苹果同意。原因很简单,凡是模仿苹果的人容易走火入魔。

小米的优势在于有雷军,雷军的优势在于他有丰富的人脉,他可以通过这种资源整合,将小米定位为手机服务终端。

未来,手机将朝着智能服务终端的方向发展。到那时,手机的大部分软硬件都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电话是语音服务,游戏就是娱乐服务,聊天是沟通服务……只要用服务的眼光来看小米,它就能够提供无穷无尽的服务。在这个阶段,小米相对同质的手机品牌将有极大的竞争力,因为雷军可以发挥雷军系的全部能量,争夺用户黏性和品牌效应

雷军选择MIUI作为小米的突破口,这是于万千种的舍弃进行的选择;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雷军将会让MIUI走的更远,绕过问题多多的安卓,对现实生活中的服务整合加进手机,挖掘并发挥更多的功能。这时候,小米就是从选择优化安卓而变成升级MIUI,当小米将手机视作服务终端时。它会选择更实用的系统,从而依靠全新的手机平台享受更优质的一条龙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关于米聊,小米之前虽然表示不放弃米聊,但是从现在的推广力度来看,的确下降了不少,因为小米在即时通讯领域不可能拼得过腾讯,即使它的手机销量达到一亿台也远远不够。所以,米聊无法复制腾讯的成功而变为小米QQ。但是小米却依然在坚持,这种坚持中体现的是对腾讯模式的放弃和对移动互联网的选择。

放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小米不会刻意向推荐米聊,也不会将目标锁定在“替代腾讯”上,因为这些都十分消耗精力。选择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小米看到了微信的成功,它将以米聊为蓝本,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去打造全新的即时通讯模式。

不要说小米一定做不到,新浪微博胜过腾讯微博就是例子,而米聊则有可能是下一个微信,小米只要懂得这其中的规则,终能笑傲江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