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乔布斯最后一款手机

乔布斯最后一款手机

时间:2022-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米的成功,既是创新的成功,也是模仿的成功。直白地说,是懂得借力发力的太极法则的成功;哲学地讲,是雷军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不过在离开金山之后,雷军很快从人生的低谷中走出,成为天使投资人,最后创办了小米科技。虽然雷军不是开拓者,但他正在努力让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相契合,让小米具备独特的思想支撑。

小米的成功,既是创新的成功,也是模仿的成功。直白地说,是懂得借力发力的太极法则的成功;哲学地讲,是雷军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这个巨人就是乔布斯。

不光是雷军,很多人都崇拜乔布斯,那么乔神信奉谁呢?当然是他自己。所以,要想成为乔布斯,就必须要成就你自己。从这个角度看,任何模仿乔布斯的行为,其实都是一种形式上的模仿,实际上却远远背离了乔布斯的成功哲学。

显然,雷军对乔布斯绝对不是单纯的模仿,他在无数场合也很忌讳将小米和苹果并列,事实上大家也能看到,小米走的路线和苹果并不一样。我们可以说雷军是站在乔布斯的肩膀上去认识世界,但不能说雷军在扮演乔布斯——什么发布会、体恤衫这些皮毛的模仿根本算不上模仿。正是因为雷军想明白了不能盲目模仿乔布斯,才有了小米的今天。

雷军说过,乔布斯是这个时代的伟人,他的光芒罩住了所有明星……但乔布斯有一天也会死,所以我们还有机会,我们生存的意义就是等着他挂掉。这句话说出之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很难想象这是出自雷布斯之口。然而,在细细咂摸雷军的履历,不难发现雷军其实很想成为一个中国的乔布斯,但是一个不是乔布斯的“类乔布斯”。只是,雷军不想让自己沾染太多乔布斯的印记。乔布斯对他来说是一座大山,一座想超越却暂时难以逾越的山。

可就是这座大山,让雷军在攀爬的时候看到了另一番风景。

在20多年前,雷军在大学里就看过一本名为《硅谷之火》的书,由此对乔布斯产生了莫大的崇拜之心,从那以后,雷军发誓要做一家世界顶级的IT企业。2007年,金山在香港上市后,雷军意识到了前途渺茫,15年的苦心经营让他除了得到钱之外,似乎什么也没留下。如果说当年在卖掉卓越网时,至少有金山支撑着他的希望。然而那一年则不同,雷军即将走入不惑之年,他的梦想彻底破碎了。不过在离开金山之后,雷军很快从人生的低谷中走出,成为天使投资人,最后创办了小米科技。这时,他才真正拥有去学习乔布斯的机会。总的来看,雷布斯从乔布斯身上至少学到了四样法宝。

一、树立信念

乔布斯教会雷军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成功的渴望,以及对自己想要做一番事业的激情。当乔布斯的iPhone席卷全球之际,身为乔粉的雷军就对做手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意识到能够将软件、硬件和互联网相结合,是一种伟大的尝试,他希望能够在这条路上有所建树。而乔布斯的成功,坚定了雷军积极了解和研究移动互联网的热情。

由此,雷军找到了一根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他从苹果的风靡全球,看到了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的显著优势。有了这样的观点支撑,多年身为“打工仔”的雷军,终于有了创业的想法和驱动力。

二、开阔思维

一部手机看似小巧,然而其中承载的东西并不少。苹果公司的成长史、设计理念及商业思路,让雷军对移动互联网和手机行业产生了越来越清晰的思路和看法。乔布斯不仅给他注入了信念,更是为雷军描绘了一张虽然模糊但正确的前进蓝图:整合资源,组建一个包括谷歌、微软、金山等优秀成员的专业团队;先做软件和操作系统,然后再做手机;培植粉丝群体,打造品牌形象;坚定地做最优配置;移植互联网思维指导生产和销售;以服务和互联网应用作为盈利点。

有了这些认识上的升华,雷军借助自己天使投资人的优势,吸取了大量而充足的资金,终于在2010年成立了小米公司。得益于乔布斯的指引,雷军亲力亲为,参与了小米科技创办和运营的整个过程,小米也自然成为雷军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忧患意识

在小米手机的发布会上,现场欢声雷动的气氛,的确震撼人心,然而在闭幕之后,雷军的感受是复杂的,他既目睹了多年来苦苦追寻的梦想近在咫尺,又看到了前路的坎坷和磨难。

乔帮主一生大起大落,所以他身上凝练了一种忧患意识,而这一优点也深深影响了雷军。他很清楚,小米对苹果的复制还并不深入,目前只能算作一个类苹果的硬件、软件加服务的产业链的综合体,其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另外,小米不像苹果那样有着广泛的目标群体,它定位于“发烧友”这样的窄众上,所以很难在短期内迅速扩大用户群体。这样一来,受目标群体限制的小米,一旦缺失大量的用户基础,任何美好的构想都将成为一纸空谈。不管怎样,小米目前还没有给大众消费者以十分具有冲击力的亮点,雷军一直提到的CSP(芯片尺寸封装)的概念似乎也未成为焦点。

尽管小米存在着问题,但是雷军既然有意识地去改变,小米就会不断完善,整合数字播放机、高性能处理器、多点触控等功能,制造出性价比卓越的智能手机,逐步缩小和苹果之间的差距。

四、经管哲学

苹果对乔布斯来说,是一种向内的需求,他问道于自己,一如他信奉禅宗一般,而禅宗的思想精髓,就是强调通悟本性,修心养性。所以,乔布斯有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哲学观,基于此才打造出了苹果,既充满魅力又富有个性,而正是这种独立性引起了大众的共鸣和追随。从人类需求层次这个角度来看,个性化代表着越来越多的人从外界寻找存在意义,向着探寻自我逐渐演变的趋向。简而言之,就是从“e”时代过渡到“i”时代的发展轨迹。

雷军看到了乔布斯的独特性,因此在小米发展路线的规划上,处处从外到内都强调标新立异,想方设法让自己处于不断的思考状态中,所以雷军看到了移动互联网这个新热点,也尝试进行了“米聊+MIUI+小米”的产业模式,也力求打造双核、四核处理器的手机。虽然雷军不是开拓者,但他正在努力让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相契合,让小米具备独特的思想支撑。

乔布斯说过: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将它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雷军想必也看过这句话,所以他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忽略了小米独一无二的事实,更不要让乔布斯成为他心中难以跨越的山峰。

小米,只有变得具有灵魂,才能清除雷军在创业道路上的迷茫。

雷军对乔布斯的感情,恐怕是一个混沌的矛盾体,他既崇拜乔神,又不想沦为乔帮主“第二”。乔布斯对他而言,是一个创业道路上的启明星,却也是遮蔽他创造另一个电子帝国梦想的阴影。

记得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沃兹造访中国时,曾经与雷军见了面,两个人展开了一场富有极客精神的对话。雷军认为,乔布斯和沃兹的成就,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沃兹打造出了闻名全球的苹果1和苹果2……除了这个重要的点评之外,雷军再次重申,自己不喜欢“雷布斯”这个称号。

雷军曾经说过,如果他在20岁时候被称为“中国的乔布斯”会感到很激动,可对一个40岁的人而言,他不想成为一个跟风者、效仿者。

其实,雷军说的很有道理。只要认真剖析一下,不难发现,他和乔布斯相比,很多地方都是有着意欲超过对方的信念,这并不是对乔帮主的藐视,恰恰是一种尊重——不和一个奇才刻意比肩,而是要创造自我。那么,雷军究竟有哪些地方和乔帮主不同呢?

一、不一样的发烧

试问:苹果配置高吗?不低;运行速度快吗?不慢。但是,你似乎不能用发烧来形容它,因为苹果从硬件到系统,注重的是稳定和安全。小米则不同,在兼容稳定和安全的前提下,它还追求手机的卓越性能——于是被雷军贴上了发烧的标签。毕竟,雷军本人就是一个数码发烧友。乔布斯则不同,他是一个极端的完美主义者,连家里都只有寥寥几件家具——他认为其他的都不完美。因此,雷军不会将自己的思维偏执到对产品的某个点上,而是能采用开放性的心态去接纳改造甚至升华。

所以,小米走上了一条发烧之路,它大胆地舍弃了做精品的点状定位,而是采取了线状定位——让人可以无限地改造和升级,DIY属于自己的智能终端。相比之下,苹果虽然被封为经典神作,却像一本高高在上的圣经,不能僭越,只能服从——当然,它的确足够完美。

二、更广阔的发展方向

和苹果的专注相比,小米似乎显得有些“不务正业”,它不仅生产手机、电视、路由器,有网友还调侃小米未来可能会生产空调甚至汽车。虽然这都是玩笑,但是对小米来说,这并非是恶意的戏谑,而是因为小米的成长史就是有种大而全的特色,而不是小而精。

尽管小米的视野广阔得让人有些担心,但这并非是好高骛远。毕竟,数码产品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联想才会既有电脑又有手机,对于小米这种超前的互联网思维,一旦将手机吃透,为什么不可以在其他电子产品领域一试身手呢?当然,纵观小米快速发展的三年,虽然产品很多,但雷军还是明确了三条主线:手机、电视盒子和路由器。这种决策的逻辑在于:手机会替代电脑成为电子消费产品的中心,所以第一个推出手机;为了解决手机的输入问题,小米推出了电视盒子,方便大屏幕有用武之地;当上网性能成为最关键的因素时,路由器也由此诞生了。

准确地说,雷军比乔布斯有更不着边际的野心,他想让所有设备都走向智能化,这是未来很重要的领域和发展方向。

三、顺势而为的态度

乔布斯的一生充满坎坷,他善于在逆境中生存,善于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利为有利。然而雷军则不同,他说过自己不太适合在逆境中生存,他更推崇的是“顺势而为”的态度。雷军能够敏锐地嗅到时代潮流变化的趋向,是一个善于发现“势”的人。创立小米科技,就是他察觉到移动互联网存在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着手开发MIUI系统,并由此推出一系列的衍生品。

或许是因为雷军太聪明,所以他不需要乔布斯那样的耐力和拼搏精神,他只需要抓住一个机会,就能够创造奇迹;他也不需要走过多的弯路,待到想法成熟之时就是计划实现之日。所以雷军在本质上是“回避逆境”的,他更懂得顺流直下,借力打力。

四、入世之心做事

乔布斯是一个在媒体面前高调、强势的人,然而他并没有多少功利之心,他每年只领1美元的年薪,也不要奖金和津贴,他甚至表示,他的目标不是打败竞争对手或者赚钱,而是要做不平凡的、伟大的事情。显然,乔布斯的这种心境跟他早年去印度朝圣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他才对自我和名利,保持着一种平淡的心态。

当然,雷军也并非是一切向“钱”看的人,否则他也不会在40岁的时候选择创业,毕竟他手中握有金山的股份,还有天使投资人的财权,完全可以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不过,雷军还是被乔布斯的精神鼓舞,以强大的进取心,走上了一条带有先验色彩的创业之路。为此,他讲出了“我要用未来十年和微软来一场豪赌”的豪言,也说出了“要做世界上最好的手机”的壮语。虽然这些目标暂时没有实现,但是他对成功的渴望以及带动手下追求财富的劲头,多少来自于乔布斯对“不凡”的火热激情。

无论雷军和乔布斯有多大的距离,他始终都是站在这位巨人的肩膀上,证明自己是最优秀的追随者。雷军对小米寄予的厚望,同样也是一种难以治愈的偏执,只不过这种相对温和的偏执,让雷军走上了一条“类乔布斯”的创业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