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王祉光平凡中彰显非凡

王祉光平凡中彰显非凡

时间:2022-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泥瓦匠到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创业路上,风雨兼程,他白手起家,历经艰辛与磨难,创立了宁波华丰建设集团;他以企业为家,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以“质量兴业”的创业之路;这就是王祉光,一个平凡而又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强者,一个不甘心依循他人足迹爬行的智者,一个敢于追求卓越和大胆创新的建筑家。

从泥瓦匠到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创业路上,风雨兼程,他白手起家,历经艰辛与磨难,创立了宁波华丰建设集团;他以企业为家,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以“质量兴业”的创业之路;这就是王祉光,一个平凡而又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强者,一个不甘心依循他人足迹爬行的智者,一个敢于追求卓越和大胆创新的建筑家。他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不仅亲历了改革开放,也亲历了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的影响下发生的从农民到工人到企业家的蜕变,这不仅仅是一个人,一批人的蜕变,而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蜕变……

艰苦奋斗永恒的旋律

他17岁就开始做泥瓦匠,这一行,一干就是43年。在工地上,戴着红色的安全帽,汗流浃背,忙碌地工作着……这就是四十几年来他在工地上的身影。王祉光说:“我没有节假日,也没什么爱好。”四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地演绎着他与建筑业的无尽缘分,也诠释了在改革开放春风下,一代宁波商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世纪华丰控股有限公司前身系“象山县珠溪人民公社建筑工程队”,成立于1968年7月。在王祉光加入这个工程队以前,他是珠溪当地一名普通的泥瓦匠,业务仅是简单的修房、补漏,农闲务工,农忙务农。1976年,他应工程队长王善良的邀请加盟工程队,这是他建筑人生真正意义上的开始。王祉光凭借着他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在工程队中崭露头角,与队友一起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1980年,王祉光纳入象山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设立的宁波办事处,他带领工程队,以牢靠的质量、务实的作风,获得业主的一致好评,成为宁波办事处的主力军,扬名甬城。

王祉光自谦华丰是“李向阳进城”。华丰集团生于农村,成长于市场,艰苦奋斗是企业的本色。初时由几十人组成的农村工程队,如今已是一家拥有四万多名员工,以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海外经营和多元投资为一体的大型实体企业。看似简单的创业历程,其实走的一点都不简单。从一个只有数千元家底的工程队,蜕变为如今身家数亿元的集团公司,其中的酸辛不是我们能想象的。回顾往事,王祉光总裁感慨万千。用王祉光总裁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建筑工人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1981年,王祉光承接了宁波无线电一厂金工车间项目。该项目面积1800平方米,造价20万元。由于当时请一个中专生都很难,所以很多事情都得亲力亲为,边搞施工边复核施工图纸。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存有两大失误,经过对原施工图纸的反复核对,方知是车间门楼大梁的设计荷载与基础荷载均少算了1/3,六楼大梁的设计也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于是,他当即会同设计单位重新计算,作出精确修改,达到施工规范要求,从而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后来,主体完工了,粉刷好了,他们也仍请来宁波地区建工科专家莅临指导,专家评价乡镇企业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和国企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这激发了王祉光的斗志,他暗下决心要更努力学习。工程完成后,厂方十分感谢,不仅郑重其事地向象山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写了一封盖有公章的感谢信,还给王祉光2000元的现金奖励。

在无尽的艰辛与坎坷中,在王祉光的带领下,华丰人坚持不懈,团结一致,克服重重困难,磨炼成为一支优秀的队伍,从而创造了华丰的辉煌。

知识人才恒久的追求

初见王祉光是在2008年9月的《甬商》特刊上,黑西装加粉红色的衬衣,一条淡色的带星点的领带,很清爽的装束,而一副眼镜更增添了几分儒雅与温和。采访的那天,晚上7点半在南苑大酒店一楼大厅里,在昏暗的灯光下,第一次见到了王祉光先生,从他的举止投足间依稀可以感觉到他的温文儒雅。站在面前的这位就是自称是“一辈子的泥瓦匠”的世纪华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祉光先生吗?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仅表现在衣着上,外表上,更表现出了是一种内在气质的转变。

他虽然只是初中毕业,但在成长过程中,他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上完中学工作后,通过上电大获得大专学历,又通过不断地学习,获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职称,2004年到清华大学进修学习,2005年到美国哈佛大学深造,多年来还著有《人才、企业振兴之本》、《论建筑产品的优质优价》等论文,对深化建筑业改革和实行建筑产品优质优价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公司创建之初,全部管理人员坐在一起也不到一桌,施工人员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没有受到过专业知识培训。为解决人才缺乏问题,公司不惜投入,花大力气进行“内培外引”。在王祉光的带动下,公司几位老总也都积极跟着抓业余、挤时间学知识,通过刻苦自学,都达到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被评为中、高级职称。许多原来土生土长的施工员经过培训学习,都成为各个岗位上的管理技术骨干,有的成为业务高手。

王祉光说:“人的一生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磨炼才会进步。培养专业人才是我们公司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公司的特色。”在人才培养上,他不惜投入,定期选送一批文化素质好、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同志去有关院校充电。1984年,该公司与省电大宁波分校合作,投入20万元资金在本公司内率先开办起一个土建专业电大班,挑选了17名年轻有为、具有一定施工实践经验的同志去电大班读书,这在当时同行中是首例的;1993年与宁波大学合作,专门投入30多万元资金,选送了23名社会高考落榜生去宁波大学代培深造,毕业后全部回到本公司工作。

在人才引进方面,王祉光广开渠道,不惜重金招聘引进各类人才,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教授级高工等学历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他们的加盟,对增强公司综合实力、加快企业规模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公司累计受培训达14000人次,有1250人获得了学历、岗位和各特种专业证书。

由于王祉光重视企业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集团已有一级项目经理资质40人,二级项目经理资质74人。管理层员工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数的85%以上,其中具有硕士生、博士生学历的人才有10人,有2人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同时,该公司还形成了一套比较灵活的育人、引人和用人机制,坚持引进与输送相结合,内培与挖掘相结合,同时拓宽用人渠道,创造宽松环境。据了解,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项目经理郭文军同志,原是一位计划员,但通过培养磨炼现成为公司栋梁之才,他承建的省外经贸大楼等2项工程获省优质工程“钱江杯奖”,他还被评为“优秀项目经理”。人才需要挖掘,才会释放出他的能量,像郭文军一样的人才也被挖出了不少。

创新科技发展的动力

王祉光说:“搞企业,要讲诚信。”

“质量第一,品牌为先,信誉至上”是公司一贯坚持的经营宗旨。优良的工程质量打响了华丰的名号。在今天这个越来越讲求品牌的时代里,品牌已成为企业多项指标的综合反映,是实力的体现,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以优取胜,以质量拓市场,以信誉树品牌”是华丰多年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保证。自华丰创建以来,全部工程质量一次性合格率达100%,优良率为80%以上,创出了一大批国家和省、市级优质工程。

企业的发展要有质量的保证,也得依靠科技创新。王祉光说:“我们常常出国考察,学习借鉴他国建筑的美,然后进行创新,造出我们自己觉得美的建筑。科技与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华丰集团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积极提倡并鼓励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引进,不断吸收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机具和各类适用技术,让科学技术在施工中充分发挥作用,既解决了实际问题,保证了工程质量,依靠科技创出更好更多的精品工程,又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可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统计,迄今公司已累计获得“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QC成果奖”以及工法等科技成果奖300余项。

千禧年建造的黄龙体育中心是王祉光最满意的一个项目,因为它对华丰而言是一项大突破、大成功。谈到当初是如何承建黄龙体育中心的时候,王祉光仿佛回到了当初竞标之时,激动地说,“当初我打算去竞标的时候,省计委主任就委婉地告诉我,这个项目我们做不了,就因为我们不是国有企业,就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建造过体育馆。当时我就很气愤,没做过不代表做不了!我们做不来,可以把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专家请来指导我们做。最后还是我们华丰以工期短、造价低、标准高、质量好而一举中标。黄龙体育中心采用国内独创、国外罕见的双塔斜拉索网壳结构建造的,其施工难度就更加难以想象了。工程在做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地上,和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一起突破一个个施工难题,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抢时间、赶进度,按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终于在首届中国‘西博会’举办前建成启动。”

2000年9月底,主体育场童工竣工验收时,时任省委书记张德江亲临现场视察,他站在圆形跑道上,仰望着两幢高高的索拉塔楼和圆圈钢结构网架,连连称赞:真了不起,前所未有,雄伟壮观,浙江一绝。2001年1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来视察时,赞扬该工程“结构安全、工艺精细、气势雄伟,在国内外也少有”。

该工程采用了16项高新技术,在施工技术也打破了国内四个独创:国内外独一无二的双塔斜拉索网壳挑篷,国内最长的圆弧形外环梁结构,国内独创无伸缩缝的混凝土施工,国内独创跨度达50多米的无视觉障碍挑篷结构。该工程新技术应用综合效益折合资金达601.5万元,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银质奖”。

近年来,为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目前公司在高层建筑设计与建造技术、高耸塔类设施建造技术、复杂深基坑与深基础处理技术等多个方面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这些优秀的科技成果、研发机构以及先进技术构成了华丰建设强大的核心技术优势。机械设备是现代化生产的最重要的工具。作为白手起家的华丰,在设备投入方面也是不惜血本的。多年来,本着从实际出发,从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添置,先后购置了大型塔吊、大型商品混凝土成套设备以及数量众多的钢筋加工机械及混凝土加工运输、浇筑机械等各类施工设备,能适应独立承建各类高、大、难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

华丰,在建筑这个平凡的行业中演绎着非凡;王祉光,在华丰上演了他人生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