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上,“100-1”等于99;而在企业经营上,“100-1”却等于0。
水温升到99℃,还不是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基础上再升高1℃,就会使水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气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100件事情,如果99件事情做好了,1件事情未做好,而这1件事就有可能对某一公司、单位及个人产生100%的影响:
100次决策,有1次失败了,就可能让企业关门;100件产品,有1件不合格,就可能失去整个市场;100个员工,有1个背叛公司,就可能让公司蒙受无法承受的损失;100次经济预测,有1次失误,就可能让企业破产……
巴林银行是伦敦一家著名的金融企业。它成立于1763年,在其200多年的历史中,有一批又一批业务员为它效力,它也经营过无数笔业务。然而,因为一个小职员在新加坡疯狂投机,给公司带来了8.6亿英镑的损失,并直接导致了巴林集团的历史宣告结束。这是“100-1=0”的真实写照。
一位企业经营者说过:“如今的消费者都拿着‘显微镜’来审视每一件产品和提供产品的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较宽松生存空间的企业,不是‘合格’的企业,也不是‘优秀’的企业,而是‘非常优秀’的企业。所以,自我限定的标准,必须远远高于市场对你要求的标准,你才可能被市场认可。”
同理,作为一名员工,只有以高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你才能赢得老板的信任和器重,获得机会和提升。
如果我们留心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是不相上下的。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不够尽责、轻率马虎这一点上。无数人因为养成了糊弄工作、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而导致了自己一生不能出人头地。
很多人工作没有做到位,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做到了99%,就差1%,但就是这点儿细微的差距使他们在事业上很难取得突破和成功。
一位管理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手中溜走1%的不合格,到用户手中就是100%的不合格。为此,我们要赢得成功,就应当自觉戒除糊弄工作的错误态度,为自己的工作树立严格的标准。要自觉地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工作,让规章制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鲍勃是一家外资企业的副总经理。他是一个非常热爱工作的人,他说他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找到乐趣。因为对工作认真,他每天都有成堆的事情要做,这个要思考,那个要琢磨。他有一句口头禅:由我负责的事就必须做好,不准出差错。
他的朋友吉米劝他,有些事完全可以分派给下属去做,不必事事亲力亲为。鲍勃也想这么做,让自己放松放松,但是一到工作时就忘了。他说如果完全把事情交给下属去做,他总是担心下属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最后把事情做砸了,或者结果达不到他想要的程度。所以即使是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了,鲍勃仍要不停地督促。
在鲍勃看来,标准是工作的最低要求,他在从事每一项工作之前都要为自己定下一个标准,只要自己经手的事情,都要达到这个标准,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差错。这种心态促使他每个行为都要达到一个标准,甚至要求下属也要达到这一标准。
由此看来,一个人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在他心目中必须有一个很高的标准,而不能是一般的标准。在决定事情之前,要进行周密的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尽量把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进去,以尽可能避免出现哪怕1%的漏洞,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标准是做任何事情的最低要求,一个认真工作的员工应当始终坚持自己或公司的做事标准,时刻要求自己遵循公司的信条和做事准则,始终不渝。
按标准做事是做好工作的最起码要求,如果你一贯都不能坚持标准和质量,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去做事,做得一般就自认为可以了。放松标准后,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我们的客户就会感觉越来越不好,他们或者有怨言,或者离我们而去。失去了衣食父母,我们也就失去了事业的土壤,到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我们自己。
坚持标准和质量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对于销售人员而言,坚持标准和质量可以增加销售、降低成本。以生海鲜为例,同一种产品,保质期3天和1天是大有区别的——假若保质期为3天,员工会在第1天采购很多产品,卖得不好也不着急,因为第1天卖不出去,第2天、第3天可以继续卖;而保质期若为1天,员工在采购材料时就会花心思计算合理的销售额,控制成本,在产品不好卖时他会主动站在货柜前向顾客推销,以免到关店时还卖不出去,变成弃货和损耗。
由此看来,标准可以激发个人的智慧和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海尔集团在创业之初,张瑞敏当着全厂员工的面砸掉76台劣质冰箱,砸出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砸出了海尔集团发展的根本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