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要把工夫用在平时

要把工夫用在平时

时间:2022-08-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要想自己的生命之树绽放美丽的花朵,就要随时充实自己,把工夫用在平时,随时学习,随时提高自己。因此,人随时要有忧患意识,随时需要为自己准备好必要的“盘缠”。曾国藩就是一个随时为自己准备“盘缠”的人。曾国藩在青少年时代就酷爱学习。学习他工夫花在平时,而且从不间断,一生如此。

我们要想自己的生命之树绽放美丽的花朵,就要随时充实自己,把工夫用在平时,随时学习,随时提高自己。

不管干什么事,都要把工夫用在平时。只有平时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就不会造成“临时抱佛脚”的尴尬局面。有的人就是这样,等到了紧要关头,才发现自己才疏学浅,白白地浪费了大好机会,到那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因此,人随时要有忧患意识,随时需要为自己准备好必要的“盘缠”。

曾国藩就是一个随时为自己准备“盘缠”的人。

曾国藩9岁时已经读完了五经,15岁时,受教读《周礼》、《礼仪》,直至能够背诵。还读了《史记》和《文选》,这些恐怕就是曾国藩一生的学问基础。曾国藩在14岁时因一首诗而得了一门亲事。他之所以少年能早早显达,推究其根源,实在是靠家学的传授。但是,从根本上说来,曾国藩一生的学问功业,还是基于他自己的发愤苦读,不断为自己增加“盘缠”上。

曾国藩在青少年时代就酷爱学习。1836年的那次会试落第后,他自知功力欠深,便立即收拾行装,怅然赋归,搭乘运河的粮船南旋。虽然会试落榜,但却使这个生长在深山的“寒门”士子大开眼界,他决定利用这次回家的机会,作一次江南游,实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宏愿。这时,曾国藩身边所剩的盘缠已经没有多少了。路过唯宁时,遇到了知县易作梅。这个人与曾国藩的祖父、父亲非常熟悉,与曾国藩也相识。

他乡遇故人,易知县自然要留这位老乡在他所任的县上玩上几天。在交谈中得知这位湘乡举人会试未中,但从其家教以及曾国藩的言谈举止中,便知这位老乡是个非凡之人,前程自然无量。他见曾国藩留京一年多,一想其所带银两肯定所剩无几,有心帮助曾国藩。当曾国藩开口向易作梅知县借钱作路费时,易作梅慷慨应允,借与曾国藩一百两银子,临别还给了他几两散银。经过金陵时,他见金陵书肆十分发达,流连忘返,十分喜爱这块地方。在书肆中曾国藩看见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爱不忍释,自己太需要这么一部史书了。一问价格,使曾国藩大吃一惊,恰好与他身边所有的钱相当。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部史书买下来,但书商似乎猜透了这位年轻人的心理,一点价都不肯让,开价一百两银子一钱也不能少。于是,曾国藩把一时不穿的衣物,全部送进了当铺,毅然把那部心爱的《二十三史》买了回来,此时,他如获至宝,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回家以后,父亲见他花了上百两银子买回的一堆书,非但没有责备,反而鼓励他说:“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还债,但能细心读之,斯不负耳。”父亲的话对曾国藩起了很大作用,从此他闭门不出,发愤读书,并立下誓言:“以后每日点十页,间断就是不孝。”

曾国藩发愤攻读一年,这部《二十三史》全部阅读完毕,此后便形成了每天点史书十页的习惯,一生从未间断,一部《二十三史》烂熟于胸。曾国藩读书极专,他认为治学贵专,不专则广览而不精,博阅而不深,只能得其皮毛而失却其本质,知其形丽忽其实,懂其表而不识其内涵。读书是曾国藩坚持了一辈子的事情,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日日读书,乃至日日写作。在翰林院,曾国藩已经是一个做了高官的人,许多人到了他这样的地位,早巳觉得功成名就,可以放下书本了。他却为自己制定了十二条读书的规矩。

1871年,曾国藩的身体每况愈下,可以说一天不如一天。作为理学修养甚深的他,在1月17日写了几句箴言,警示和鞭策自己读书不要放松。这凡句话语是,“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他认为,暮年疾病、事变,人人不免,而读书则贵在坚持。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并详细地制订了日课:“读书读熟十页,看书应看十页,习字一百,数息百人,记过隙影(即日记),记茶余介谈一则,右每日课,连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古文一艺,右月课;熟读书:《易经》、《诗经》、《史记》、《明史》、《屈子》、《庄子》、《杜诗》、《韩文》。应看书不具载。”

1872年3月2日,曾国藩的老病之躯已如风中残烛了。这一天,他“病肝风,右足麻木,良久乃愈”。3月5日,前河道总督苏廷魁过金陵,曾国藩出城迎候,出发之前阅《二程全书》,迎接途中,“舆中背诵《四书》,忽手指戈什哈,欲有所言,口噤不能出声。”身体差到如此地步,他还是坚持每日阅读《二程全书》。但他接连在日记中发出感叹:“近年或作诗文,亦觉心中恍惚不能自主。故眩晕、目疾、肝风等症皆心肝血虚之所致也。不能溘先朝露,速归于尽;又不能振作精神,稍治应尽之职。苟活人间,惭惊何极!”他自知油尽灯祜,将不久于人世,便抓住生命最后时光做自己最喜爱的事——读书。他每天读的书就是《二程全书》,希望在理学的探究和修养上,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曾国藩的为人处世,在现在人的眼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最能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和楷模,是他的治学精神。他的一生,手不离书,经史子集,无不精通。“做人要学曾国藩”。要学习他什么?学习他工夫花在平时,而且从不间断,一生如此。正是他随时充实自己,因而成为了晚清最有名的重臣。所以,我们要想自己的生命之树绽放美丽的花朵,就要随时充实自己,把工夫用在平时,随时学习,随时提高自己,随时为自己的锦绣前程准备“盘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