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出格”才有出路

“出格”才有出路

时间:2022-08-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出格,才能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格”之者,就是人们划定的界限。超过了界限,便被人不理解,也就叫做“出格”。人们往往把“出格”想成坏事,其实不然,人类的历史往往是由“出格”的人创造出来的。如果我们不敢打破常规,不敢“出格”,其实就是自己给自己出难题,因为我们一方面要想成功,另一方面又陷于固有的思维模式不愿跳出来。

我们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出格,才能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什么是“出格”?《礼记》上说: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格”之者,就是人们划定的界限。超过了界限,便被人不理解,也就叫做“出格”。人们往往把“出格”想成坏事,其实不然,人类的历史往往是由“出格”的人创造出来的。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习惯用常规思维来思考问题,因为这样可以为我们在思考同类或相似的问题上省去许多摸索和试探的步骤,能不走或少走弯路,从而可以缩短思考的时间,减少精力的消耗,提高质量和成功思考效率。但是,常规的思维,会束缚人们的手脚,使人陷在旧思维的无形框架中,难以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因此,我们应当敢于打破常规的想法,摆脱束缚思维的固有模式。只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就会出现另一番景象。

如果我们不敢打破常规,不敢“出格”,其实就是自己给自己出难题,因为我们一方面要想成功,另一方面又陷于固有的思维模式不愿跳出来。

法国科学家法伯做过一个有名的“毛毛虫实验”。他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他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与此同时,在离花盆周围6英寸远的地方撒了一些他们最喜欢吃的松针。由于这些虫子天生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因此他们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边一圈一圈地行走。时间慢慢地过去,一分钟、一小时、一天……毛毛虫就这样固执地兜着圈子,一走到底。后来,法伯把其中一个毛毛虫拿开,使其原来的环出现一个缺口。结果,在缺口头一个的毛毛虫自动地离开花盆边缘,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松针。

其实,在现实中,我们就像这些毛毛虫,大多时候我们都是追随别人的脚步,因此大多数人都不能够取得成功。只有那些敢于打破常规,有自己思维想法的人,才会获得成功。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其新颖性、独特性和实用性被认为是创造力的重要特征。

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而且可能运用普通方法无法解决的。但是,只要你稍微动一下脑筋,发挥一下创造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某建筑工地上,有几个工人要为一栋新修的大楼安装电梯。他们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要把电线穿过一根长10米但直径只有3厘米的管道。这根管道是砌在墙里面的,而且还转了几个弯。怎么办呢?大家一时都束手无策。

在这个时候有个喜欢动脑筋的小伙子想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了一雄一雌两只小老鼠,把电线绑在雄性小老鼠身上,而把雌性小老鼠放在管道的另一边,并用力捏,使它发出“吱吱”的叫声。管道这头的雄性小老鼠一听雌性小老鼠的叫声,就奋不顾身地向管道的那一边爬过去,绑在它身上的电线也就跟着老鼠过去了。

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敢于出格、打破常规的创造性例子。宋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但人们更多的评价却是他的机智,而忽略他此时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试想,如果司马光陷人常规思想的枷锁,那在缸里的那个孩子极有可能淹死。在此时似乎凭己之力难以解决的当儿,只有敢于出格,打破常规,才有可能化险为夷,扭转乾坤。

在近代,进化论的创始者达尔文也是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在当时,教会占统治地位,人们深信上帝。他敢于创新,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尽管在当时不能为人所接受,然而如今终为生物界发展的主流,他的名字也名垂千古。

艺术大师毕加索指出:“创造之前必须先破坏。”破坏什么?破坏传统观念和传统规则。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只有敢于挑战规则,打破常规,才能有所作为。我们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出格,才能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