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草莓大王的创业哲学

草莓大王的创业哲学

时间:2022-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草莓大王的创业哲学文/郑 洁创业者档案张春田,男,于1975年2月出生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三龙镇杨家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了挑起家里重担,初中毕业后,年仅16岁的张春田便踏上了异乡打工之路。勇于创新:创业之路的永恒哲学2010年1月26日上午,在三龙镇政府人员的陪同下,一行人前往杨家村草莓种植大王张春田的草莓种植基地。下面,让我们走进草莓大王的创业人生。

草莓大王的创业哲学

文/郑 洁

img44

创业者档案

张春田,男,于1975年2月出生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三龙镇杨家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了挑起家里重担,初中毕业后,年仅16岁的张春田便踏上了异乡打工之路。在外出打工的十几年里,张春田尝尽了打工的劳累与艰辛,同时也目睹了他人发家致富的成功与喜悦。“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就是抱着这样一个不愿屈服于命运的决心,张春田毅然决定“返乡创业”,他到异乡四处拜访并学习大棚种植草莓的技术,凭着一颗“我要成功”的决心和“踏实肯干”的传统农民品质,张春田成功将大棚种植草莓技术引入三龙镇,成为将大棚草莓、西瓜引入三龙镇的第一人,为推动三龙镇特色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三龙镇已被人们赋予除“吊瓜之镇”以外的第二美誉——“草莓之镇”。

所在地情况

三龙镇位于江西景德镇浮梁县西南部,系景德镇市和浮梁县城郊区,镇政府所在地三龙街距景德镇市区10公里,距浮梁县城7公里,境内属丘陵山地,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北部丘陵起伏,中部为河谷地带。三龙镇有2400余农户,总人口1080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87人。域内总面积96平方公里,主要盛产优质稻、草莓、茶油、木材等。境内有206国道、龙港公路和“三大”公路三条主干道,206国道纵贯南北,龙港公路与“三大”公路横亘东西。21世纪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优化,大棚草莓、西瓜、吊瓜等特色农业种植成为全县乃至全市一大新亮点,三龙镇已成为闻名瓷都内外的“草莓、吊瓜之镇”。

创业项目

三龙镇大棚草莓种植

创业感言

不断开拓创新,才是创业之路永恒的哲学。

创业故事

冬末春初,正当采摘草莓的好季节!当人们驾车行驶在206国道,进入三龙镇境内时,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在国道的两侧,一路上都布满了为卖草莓而搭建的小棚,三龙镇的农民们把自己种植的新鲜草莓摆在摊位前,放眼望去,一片红彤彤、水灵灵的大草莓成了三龙镇境内206国道旁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若仔细观看,在国道两旁的稻田地里,大片种植的就是这三龙镇独具特色的大棚草莓,每天在国道上来来往往的人都会忍不住从这里拎上几箱草莓,因为人们都说:“三龙镇的草莓口感最好,最新鲜!”

这便是以三龙镇杨家村为中心辐射全镇的大棚丰香草莓,是三龙镇特色农业之一。近年来,三龙镇在发展特色农业中成效显著,按照“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多元化”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新思路,“一村一品”、“一村一业”逐步形成规模,亮出特色。仅仅几年时间,兴龙牌草莓已成为三龙镇特色产业之一,种植基地面积逾1200亩,并享誉瓷都内外。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棚草莓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成为三龙镇的特色产业,让家家户户农民都种起草莓,发家致富?又是什么原因能让兴龙牌草莓在瓷都内外家喻户晓?带着这些疑问,我于2010年1月26日拜访了三龙镇杨家村的草莓种植大王——张春田。

勇于创新:创业之路的永恒哲学

2010年1月26日上午,在三龙镇政府人员的陪同下,一行人前往杨家村草莓种植大王张春田的草莓种植基地。一路上,村里的人都在向我介绍这位传奇人物,之所以称其为种植大王,并不是因为他种植的面积大,挣钱多,而是因为他是三龙镇种植草莓的第一人,他大胆、创新的精神受到村里每个人的钦佩,而且,他种的草莓是三龙镇口感最好,最特别的。

当我第一眼见到张春田,就感觉他很年轻,大约三十出头,不像是积累了多年草莓种植经验的行家,而这反而愈加激起了我探究他创业成功秘诀的好奇心

在我介绍完自己此行的目的后,他并没有说话,只是腼腆地对我们微笑。随后便立即把我领向了他的大棚草莓种植基地,提着篮子开始在各个大棚里熟练采摘起来,并让我们当场品尝。现在,他已经没有了刚才初次见面时的腼腆,像位专家一样自信而又熟练地向我们介绍起自己种植的草莓。张春田把自己种植的大棚分成了实验大棚和种植大棚,种植大棚又根据不同的口感、形状、色泽分成不同的品种,有品种1、品种2……当我们问及为什么还有一个实验大棚时,张春田言简意赅地回答了两个字“创新”。“现在事事讲究创新,不创新就会落后,想要创业成功,也只能靠创新,只有不断追求创新,才会有机遇。”这是我们对话中他反复强调的。建立实验大棚的目的,是尝试培育新品种,除去每年向周边省份草莓种植专家求学的时间,剩下来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自己学习新技术,培育各种不同口感和味道的草莓。“要种出大家真正喜欢吃,又和别人不一样的草莓,实验工作是关键!”当我问到,既然你已经有了知名度,为何不扩大种植?他回答我说,不着急扩大种植的原因,是因为他还没有培育出自己心中的好品种,也就是独具特色的草莓品种,现在仍然是实验阶段。在他看来,创业成功与否,不在于你种植面积的多少,而在于你种的东西是否有特色,用他的原话说:“如果实验成功了,大家都爱吃,又只有我这儿有的卖,他们肯定排着队买,等到那时候再扩大种植才划算。”

img45

三龙镇杨家村,几乎家家都种草莓,但多数都只种已有的单一品种,因为临近国道,大家不愁卖不出去,而真正投入实验品种研发的却不多,具有长期创业远见的就更少。对于一个年仅35岁,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普通农民来说,为何张春田能具有“只有不断追求创新,才会有机遇”的思想,并且投入大量时间进行技术学习和创新实践呢?

下面,让我们走进草莓大王的创业人生。

艰辛打工:创业之路的奠基石

当被问及为何当初会把种植草莓的技术引入家乡,创业的想法是如何而来的时候,张春田说这都要从当初那段离乡打工的经历说起……

几十年前,三龙镇还是个穷镇,家家户户除了务农,就是外出打工挣钱。从小家庭条件不好的张春田和同龄农村的孩子一样,初中毕业后便选择了离家外出打工。回忆起那段日子的艰辛,张春田的情绪显得有些复杂,那时候的他什么零活、零工都干过,在他看来,只要能挣钱,不论多苦多累,他都能扛下来。于是无论是在哪个地方打工,他都主动要求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没人愿意干的活他也干,如果用三个词来描述自己,那就是“踏实”、“实在”、“肯干”。并且,每次在一个地方打工,他都用心在和周围的人交朋友,而他交朋友的原则是“真诚、实在”。张春田就是这样在异乡度过了他十几年的打工生涯,而这些生活中他所经历的点滴和辛酸,虽然饱含泪水,却也铸就了他如今的成熟和坚强。但是,不论他如何有精力、如何努力和肯干,对于只有初中文化,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他来说,一个月最多也只能挣700块钱,除去每年给家里的补贴,这点钱对于张春田来说远远不够。他知道自己不是个会屈服于命运的人,也深知仅靠出门打工是很难赚到钱的。他开始寻找各种致富的机会,走过每一个地方,踏过每一块土地,他看到许许多多原本贫穷的人,通过创业都发家致富了,这让张春田非常触动。“为什么我不可以?”就是这样一个念头,改变了他今后的人生道路。

在之后的几年里,张春田一边打工一边向那些发家致富的农民学习致富技术,其中,最让他心动的就是浙江省的大棚草莓种植。由于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都在提高,对于水果的质量要求也在提高,与一般水果相比,大棚草莓绿色无公害,冬末春初,个大均匀、色泽红艳、芳香浓郁,这些在大棚种植出来的草莓在市场上能卖到十多块钱一斤。尽管价格偏高,但是草莓香甜的口感和诱人的味道仍然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在浙江,由大棚草莓引发出来的各种产业也已十分成熟,农民不仅种植草莓去卖,以“体验田园生活,亲自采摘草莓”的旅游观光业也备受人们欢迎。而在三龙镇,别说旅游观光,连大棚草莓都还未有一个人种植,而这对于当时想发家致富的张春田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因此,在仔细对草莓大棚种植所需的各种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进行学习后,张春田对江西三龙镇的各种地理环境因素和浙江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开始向浙江种植大棚草莓技术好、经验丰富的行家讨教技术和经验。几年后,凭着自己在十几年打工过程中培养出的实在和吃苦的精神,张春田成功将大棚草莓种植技术带回了家乡——三龙镇。

区域优势:创业之路的大契机

作为第一个在三龙镇种植大棚草莓的人,这件事情吸引了村镇里人们极大的关注,大家对张春田纷纷投以了怀疑和不解的目光。“人总要去尝试新的东西,也需要有人迈出第一步,我就是要做三龙镇第一个种大棚草莓的人。”就凭着这样的信念,张春田一边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一边开始为购买大棚设施、采购种苗、用地等筹集资金,令他欣慰的是,家人都给予了他精神和物质上最大的支持,纷纷拿出积蓄支持他创业,而镇政府对于农民创业,培育特色农业也给予了很大帮助。另外,基于村里人对其忠厚、踏实品格的认同,信用社也拨助了贷款,给予他资金上的支持。谈到这,张春田又一次露出了淳朴的笑容。他说,自己创业能有今天的成绩和他那“实在”、“肯干”的为人处世是分不开的。从自己跑遍浙江向各地草莓种植大户讨教技术经验,到返乡后筹集资金,朋友、乡亲的确帮助了自己许多,而大家都愿意帮他的原因,张春田概括为一句话:“交朋友就是交心!”就这样,张春田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

由于已有几年学习大棚草莓种植的经历,再加上定期和种植专家讨教遇到的各种种植问题,大棚草莓在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对于张春田来说并没有构成太大的阻碍,而对于产品销售问题,对于张春田来说就更没有什么障碍了。由于目前产品种植规模不大,部分草莓在附近乡镇的农贸市场、超市就能够销售,而大部分的销量还是集中在每天在国道上穿梭的消费群体上。由于大棚草莓的大部分种植基地位于206国道两侧,能够保证来往的人们买到最新鲜的大棚草莓,而且不需要物流、运输费,比在市场上购买到的便宜不少钱。因此,无论对于张春田,还是对于国道上的过路人,双方都是受益的。因此,不比其他种植草莓的农户,张春田在销路上完全能够靠自销解决,并且国道每日车流量大,每天的草莓销量也大大超出了张春田原来的预期。可喜的成绩引起了村民们的极大关注,而三龙镇政府当时也处于大力培育三龙镇特色农业的黄金时期,于是,大棚草莓种植便被纳为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规划之中。随后,三龙镇政府对该产业的发展投入大力支持,从浙江聘请大棚草莓种植技术专家对三龙镇杨家村的农户们进行技术培训,就这样,三龙镇杨家村的农户们纷纷加入了大棚草莓种植队伍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难遇的黄金发展契机使得大棚草莓迅速成为三龙镇的特色农业和特色产业之一,享誉瓷都内外的兴龙草莓品牌就此打响!

知识+经验:创业之路的新希望

在访谈即将结束之际,张春田告诉我,他特别羡慕现在有机会在学校念书的大学生们,“多念点书好”,他感慨道。无论是在过去十几年离乡打工的日子,还是现在在家乡创业的生活,他都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一项新的技术,我们农民要花一个月,你们大学生一个星期就学会了”。在草莓种植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他只能凭借平日里积累的经验来判断和解决。至于为什么那么做,他也不知道,如果连经验也解决不了的,只能请教相关专家。他说,如果自己真正懂得这些知识就好了。所以张春田现在每天除了研发新的草莓品种,就是花大量的时间在专业知识学习上,对知识的获取是他现在最迫切需要的。而对于他,一个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凭自己的力量学到的知识又是极其有限的。所以临别前,张春田坦诚地告诉我说,他现在最大的希望是有更多的大学生们能够走进农村,去农村创业,把更好的技术、有用的知识带给农民,大学生的“知识”加农民的“经验”就是农村未来的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