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骞研究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处长
当前,传统的直线式商业模式正在被颠覆,以网络、生态系统和平台为关键词的新经济形态正在兴起,企业创造的价值并不简单地由上游向下游传导,而是产业链参与各方通过协作创新,组织网络化的产业生态系统,产、学、研、用、政彼此联系,充分发挥网络效应,共同创造至关重要的竞争优势。
从上海酒品质检中心由一家事业单位历经改革转制,逐步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国家级第三方权威质检评价机构的发展历程来看,快速构建以合作网络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平台,对接产业各方资源,创造形成新的商业价值,充分莫定其“业内领先、国际一流、立足上海、服务全国”竞争能力。
首先,聚焦行业前沿,打造高端服务平台,夯实网络服务基础。上海酒品质检中心无论是硬件,还是在软件上,都直接瞄准国内顶尖与国际一流水平。一是在仪器设备上,投入巨资,购置国际最先进的高、精、尖检测设备和仪器,建立现代化的分析测试技术手段,具备51个产品、102个参数检测能力。二是在管理标准上,接轨国际一流检验机构,采用国际领先独立实验室的先进管理体系,提供卓越的服务体系。三是在队伍建设上,培育创新文化,聚集高素质人才,将量化的创新目标纳入管理人员考评。由此,构建了一个软硬兼备、高能级的酒类产业服务平台,广泛覆盖产业链各环节,从而将行业的研发需求、企业的检测需求、政府的监管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构建开放性、网络化的产业生态,让利益攸关方互动,推动平台功能释放。一是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共建交流平台,在实验室建设、高新设备引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共享食品安全领域研究信息。二是与国际监测机构甚至欧盟等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共建数据库,将检测范围从销售终端逐步扩大至生产源头。三是与国内各地政府进行合作,帮助政府全面提升酒类市场兼管能力。四是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帮助企业研发新品。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上海酒品质检中心延伸了在产业链各环节上的触角,建立了一个研发机构、行业协会、行业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多方参与的服务网络,成为产业链上各主体相互信任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了各方资源和渠道互动共享,推动了各方运用外部资源弥补自身能力不足,改善了整个行业的投资营运效率,逐渐享有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及市场认可度。
最终,拓展多元服务,创新商业模式,激活价值创造功能。上海酒品质检中心依托一流的检测设备,以及CMA和CAL资质,努力延伸多样化的服务。通过集成平台的空闲资源,为各类用户提供多种服务内容,从而释放出新的价值。
(2013年10月2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