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宫中斋醮以宫女充女冠

宫中斋醮以宫女充女冠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宫中斋醮以宫女充女冠经过千余年漫长的发展,到明清时期道教逐渐走向衰落。道教由盛转衰,基本的原因并不是统治者不尊崇、不重视,而是封建制度本身衰落了。万历时宫内建醮,僧道以太监充之,尼、女冠以宫女充之,事毕仍换上内臣服色。明代皇帝如此对待道教,对道士道姑队伍的膨胀自然起了推动作用,不过由于道教陷入斋醮、方术的泥淖中,到明末已成强弩之末。

宫中斋醮以宫女充女冠

经过千余年漫长的发展,到明清时期道教逐渐走向衰落。道教由盛转衰,基本的原因并不是统治者不尊崇、不重视,而是封建制度本身衰落了。明初,皇帝在崇信道教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对道教教团的严格管理。洪武五年(1372年)十二月,给僧道度牒;六年(1373年)八月,度僧道96000余人;十二月诏曰:“府州县止存大寺观一所,并其徒而处之”(《太祖实录》卷86),非有戒行通经典者不得请给度牒。此后还规定“道凡二等:曰全真,曰正一。设官不给俸,隶礼部……凡各州府县寺观,但存宽大者一所,并居之。凡僧道,府不得过四十人、州三十人、县二十人。民年非四十以上,女年非五十以上者,不得出家。二十八年(1395年)令天下僧道赴京考试给牒,不通经典者黜之”(《明史》卷74)。但是这种情形很快就改变了。成祖以后的明室诸帝对道教的信奉大多局限在较低层次上,因此要求道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已基本没有可能。尤其到了世宗朱厚熜、神宗朱翊钧、熹宗朱由校主政时,宫中斋醮已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当时,事无大小,系请于神,不验则请之再三,有验则行大醮以谢神佑,“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据时人记载,世宗宠信的道士邵元节、陶仲文“倡率道众,时举清醮,以为祈天永命之事,上亦躬服其衣冠,后妃宫嫔皆羽衣黄冠,诵法符咒,无间昼夜寒暑”(《松窗梦语》卷5)。万历时宫内建醮,僧道以太监充之,尼、女冠以宫女充之,事毕仍换上内臣服色。天启四年(1624年),“吴地大水,上命道经厂内官教宫女数十人演元教,建醮禳灾,氅服云璈,与羽流无异”(《天启宫词》)。

明代皇帝如此对待道教,对道士道姑队伍的膨胀自然起了推动作用,不过由于道教陷入斋醮、方术的泥淖中,到明末已成强弩之末。入清以后,道教被统治者看作名山胜景的点缀品,已完全失去了对政治的影响力。

明清时期,道教的日益衰落已成定势,但作为一种传统信仰,在民间却有着很深的影响。黄天教、红阳教等多种民间宗教在当时社会上的崛起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