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其半途而废,不如苦撑到底

与其半途而废,不如苦撑到底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位母亲花2 000元给6岁的女儿买了一架电子琴,可女儿只有三分钟热度,学了几天电子琴就不肯再学了。她所陷入的困境在逻辑学上称之为“协和谬误”。然而,他们受到协和谬误的影响,一错再错地投入资金。其实,不仅是在飞机的研制和开发上,会出现协和谬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决定是否继续做某件事时,也很容易受到协和谬误的影响。

有位母亲花2 000元给6岁的女儿买了一架电子琴,可女儿只有三分钟热度,学了几天电子琴就不肯再学了。于是,电子琴被搁置起来了,每次母亲看见电子琴,都觉得这笔钱花得不值。

一天单位的同事告诉这位母亲,说她认识一位音乐学院电子琴专业的老师,可以找过来给孩子做电子琴老师。这位母亲心想:“电子琴都买了,而且花了2 000元,一定要让这笔投资有价值。”于是,她决定聘请这位电子琴专业的老师给女儿做家教,每月支付500元的家教费,女儿坚持学了半年,最终因为兴趣不够而放弃。

为了不浪费2 000元的电子琴,这位母亲继续浪费了3 000元的家教费。她所陷入的困境在逻辑学上称之为“协和谬误”。所谓协和谬误,指的是在某件事上投入了一定成本,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发现这件事不宜再继续下去,但苦于各种原因而将错就错,越陷越深,欲罢不能。

◎一错再错的投资

20世纪60年代,英法两国政府联合投资开发一种名叫协和飞机的大型超音速客机,该飞机的特点是机身大、装饰豪华、速度快。这次投资开发可以说是一场豪赌,因为单是设计一个新引擎,成本就可能高达数亿元,企业根本无力承担这样的投资,难怪政府会被牵扯进去,竭力支持本国的企业。

项目开展不久,英法两国政府就发现:如果继续投资开发这样的机型,花费将会急剧增加,而这样的设计定位是否适应市场还不知道。但如果停止投资研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那意味着之前的巨额投资付诸东流。

随着研制工作的不断深入,英法两国政府越来越无法做出停止研制的决定,因为投入越多,放弃就意味着损失越大。最终,它们苦苦撑到研制工作结束,最终研制成功了。然而,由于飞机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比如耗油量大、噪声大、污染严重等,以及运营成本高,不适合市场竞争,所以英法两国政府在这次投资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研制的过程中,如果英法政府及早放弃,将可以大大减少损失。然而,他们受到协和谬误的影响,一错再错地投入资金。直到最后两国政府宣布协和飞机退出民航市场,才算从这个无底洞中脱身。

其实,不仅是在飞机的研制和开发上,会出现协和谬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决定是否继续做某件事时,也很容易受到协和谬误的影响。比如,买了一台电脑,使用没多久就老是出问题,于是不得不花钱去维修。随着维修次数的增多、维修成本的增加,主人就开始犯愁了:到底要不要继续维修?

(1)不维修:如果不继续维修,电脑就无法使用了,那电脑不是白买了吗?而且前期维修花了很多钱,这些岂不是都浪费了吗?

(2)继续维修:如果继续维修,能保证维修之后不出问题吗?能保证长时间使用吗?如果再坏了怎么办?到时候又会陷入两难。

面对这个问题,大多数人往往会选择继续维修,因为购买电脑已经投入了大笔资金,加上前期维修的费用,不可能让这些投入都变成泡影。这种分析看似充满逻辑性和道理,可问题是,它在无形中驱使着人陷入协和谬误的泥潭。

我们把购买电脑的费用和前期维修的费用合称“沉没成本”,它指的是在正式完成一件事之前投入的成本,既包括金钱,也包括时间、精力。如果这件事完不成,那就会白白损失。但如果对沉没成本过于留恋,就会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损失。那么,在沉没成本面前,该何去何从呢?

◎让沉没成本“沉没”

沉没成本是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东西,爱它的人会选择继续投入,恨它的人会选择扭头就走,将其抛弃。哪种选择更明智呢?显然是后者,即便很多时候是忍痛抛弃,是壮士断臂,是带着痛苦转身的,那也是一种明智。

有个年轻人在一家俱乐部办了一张会员卡,准备在未来一年内好好锻炼自己的身体。可是办卡后不久,他被查出患了一种病,医生告诫他:在治病期间,不能剧烈活动。由于这个病是慢性病,彻底治愈要一年时间,这就代表这一年他都不适合去健身俱乐部锻炼。

怎么办呢?年轻人首先想到去俱乐部退卡,可是被告知不能退卡;年轻人想到转让该会员卡,但是被俱乐部告知不能转让。没办法,这个卡只能他自己用,如果他不去健身,一年之后就成一张废卡。为了不浪费这张卡,年轻人居然不听医生的忠告,毅然决然地去俱乐部健身。

家人很不理解,认为他是在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但问题在于,他忍受着身体的痛苦去健身锻炼,可以使自己避免白白浪费这笔会员费。然而,健身带来的痛苦和对健康的损害,很可能远远大于这笔会员费的损失。

办卡的会员费是一笔沉没成本,作为一个理性的决策者,应该选择让其“沉没”,为了身体健康而停止健身。在健康的问题上,很多人也许可以清醒地以健康为重,但在其他很多类似的事情上,恐怕很多人做不到让沉没成本永远“沉没”。

对于沉没成本,有过炒股经验的人觉得很容易理解。因为炒股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由浅入深被套的经历,其原因就在于最初的“不甘心”。然而,当手持的股票出现长期被套,发生重大亏损后,大多数股民都会选择毫不犹豫地抛售,以最大限度地止损。同样的道理,在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上,大家也应该像股民一样果断地选择止损。

当然,如果不止损,而是继续投入,可能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但这种可能性太小了。你以为人世间有多少个人像爱迪生那样,为了寻找灯丝失败了999次,但依然“不止损”、不放弃,最终熬过黑夜迎来光明呢?

◎认赔服输的智慧

不知你是否见过赌红了眼的赌徒,输了钱还继续赌下去,希望可以翻本。然而,每一次选择继续赌下去,都是一次骑虎难下的博弈。事实上,这种博弈从赌徒走进赌场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而且注定是以输告终的。因为赌场从概率上来讲,肯定是输少赢多。从理论上来讲,赌徒与赌场之间的博弈次数越多,赌徒肯定会输。因为赌徒的资源与赌场的资源相比,实在少得可怜。可是,有多少赌徒认识到这一点、拥有自知之明呢?又有多少赌徒在输了几次之后认赔服输呢?

其实,认赔服输也是智慧,尤其是在沉没成本面前,在骑虎难下的困境下,这种智慧显得尤为难得。这不但是在经济上给自己止损,更是对自我能耐的一种清醒认识,显示的是输得起、放得下的心态和胸襟,展现出来的是敢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善于改正错误的强大内心。

生活中,有些人做错了一件事,明知道自己是错的,明知道自己有问题,但就是不肯承认错误,反而加倍地为自己找借口。比如,撒谎者撒了一个谎之后,往往要编造很多个谎言圆之前的谎,如此不但让自己身心疲惫,遭人怀疑;而且一旦穿帮,更会让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其实,这些都是对沉没成本的一种眷恋,都是协和谬误的一种表现。

还有一些人,被人骂了一句之后,会花很多时间去生气;为一件事发火,不惜用损人不利己的方式去宣泄;被人欺负之后,不惜血本、不计后果地报复,例如,很多犯罪事件的起因都源于小事上的不冷静。这些冲动的行为与前文投资研发飞机、花钱聘请家教有什么不同呢?不都是在继续投资、继续制造沉没成本吗?不都是在协和谬误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吗?

所以说,有些时候人需要敢于认赔服输、敢于示弱退让、敢于从之前的沉没成本中抽身而出的智慧,这样才能避免陷在协和谬误的泥潭里苦苦挣扎,才能享受清静自在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