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弗洛伊德带来的偏见

弗洛伊德带来的偏见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初期,弗洛伊德、阿尔弗雷德和荣格在一起工作,并注意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现在的内向性格的人有诸多的不自信,可以说,跟弗洛伊德提出的内向说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弗洛伊德是位内向性格的人,那么他也很可能将外向性格视为一种消极的概念,而让外向性格的人遭遇此时内向者的尴尬和误解。想一想,在弗洛伊德之前,人类世界根本就不存在内向与外向之争。

20世纪初期,弗洛伊德、阿尔弗雷德和荣格在一起工作,并注意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当弗洛伊德与阿尔弗雷德讨论同一个病例的时候,两个人的出发点和关注点却完全不同,由此他们各自发展出了几乎完全相反的理论。荣格比较了他们的工作成果,并加以思考之后,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弗洛伊德是性格外向的人,他关注的是外部世界的人物、地点和事物,相信心理发展的目标是在外部世界中发现满意的事物。弗洛伊德的许多理论都是从与同事的交流讨论中发展而来的。这是典型的外向者的性格。而阿尔弗雷德是性格内向的人,因此他的理论和研究重点指向的是个体内部的思想活动和情感发生的曲线。“自卑情结”就是阿尔弗雷德提出来的,它影响了后来的很多心理学家。

这三位大师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理论也有了明显的分歧,最终竟然达到交恶的地步,三个人停止了交往并开始自立门户。就是在那时,弗洛伊德开始将内向用作消极的概念,使得内向这一概念由健康转为不健康,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观念,并一直保持到今天。现在的内向性格的人有诸多的不自信,可以说,跟弗洛伊德提出的内向说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他是一个外向性格的人,才把内向性格的人定义为中性词乃至贬义词。

其实,荣格的理论可能更为合理一些。荣格首先从理论出发,提出“内向性”和“外向性”的概念。他根据人们对待外界刺激的觉察或反应的倾向,将其归结为内向和外向两种对立的态度。内向指精神活动的能量指向个人内在的思考和感受;外向指精神活动的能量指向他人以及外部世界。

在荣格看来,人类天生就具有某种个性,使人类位于非常内向和非常外向之间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但只有一种会成为主导,并指导个体的行为和意识,而非主导性的另一态度则通过无意识影响个体的行为。也就是说,每个人其实都有内向、外向两种性格,只是外向性格的人是外向性占主导地位,内向性格的人是内向性占主导地位,两者都可以在内向与外向的连接体上自由移动。他认识到,如果人类在必要时能在内向和外向这一连续体上自由地移动,就能最好地适应这个社会。这个理论后来得到了证实,人类确实会表现出“外向内倾”和“内向外倾”两种特质,而这两种特质的人更能适应社会。

如果弗洛伊德是位内向性格的人,那么他也很可能将外向性格视为一种消极的概念,而让外向性格的人遭遇此时内向者的尴尬和误解。或者如果阿尔弗雷德能够获得更大的名声,也一样会让外向性格的人处于窘迫的境地。想一想,在弗洛伊德之前,人类世界根本就不存在内向与外向之争。也许,现在很多人认为内向性格的人是有缺陷的原因是受弗洛伊德的观念的影响,现在是时候将这个观点抛弃了,内向性格的人也可以放下心不用再忍受其他人异样的眼光了。内向确实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是内向者有自己的优势和魅力。我们应该以公平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人,当性格外向的人得到了无数的赞誉时,也应该让性格内向的人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独特和充满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