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分散投资,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分散投资,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最成功的保险法则。于是,在收购了香港一些企业特别是英资企业之后,李嘉诚开始了大规模的跨国投资。

“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最成功的保险法则。经商需要冒险,但是更需要保险。

李嘉诚是一个坚持“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精明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特别是80年代,国界是一个重要的界限,事业的发展,一般还是以本土较为稳妥,远渡重洋把资金投到国外,尤其是大规模投资,即使不是一件“期期以为不可”的事,也须“一看二慢三通过”。况且开拓海外市场与投资不同,前者只是把产品销售到国外罢了,生产乃至整个事业的根基还在国内,还牢牢地控制在手中,而后者的风险就大得多了。

但是李嘉诚不这样想。这除了他生活在香港这个全面开放的港口城市之外,还由于他充分看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在他的心目中,由于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球已经越变越小,成了所谓的“地球村”,一个有志于大事业的投资家,要有包容天地,并吞八荒的气魄,而不应该为国界所限制。

于是,在收购了香港一些企业特别是英资企业之后,李嘉诚开始了大规模的跨国投资。

1987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写道:

“在太平洋上空的一班航机上,坐在阁下旁边那位风尘仆仆的华人绅士可能正赶赴纽约或伦敦收购你的公司。由香港到雅加达,这些精明的华籍企业家近年赚得盘满钵满,东南亚已不再能容纳这些非池中之物了。在有家族联系的中国,他们已成为最大的海外投资者。时至今日,这些名列世界首富榜的亿万富豪为了分散风险而投资在西方国家。

“58岁的李嘉诚先生是最具野心的收购者。在50年代初期,他以制造塑胶花开始他的事业。现今,他准备了20亿美元(约折港元120亿)收购他认为是超值的西方公司。”

李嘉诚正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举进军海外的。在大规模行动前,李嘉诚已在海外投资小试牛刀。1977年,首次在加拿大温哥华购置物业;1981年,李嘉诚在美国休斯敦,斥资2亿多港元收购商业大厦;同年,他再次斥资6亿多港元,收购加拿大多伦多希尔顿酒店。在短短数年中,李嘉诚个人或公司,在北美拥有的物业有28幢之多。

马世民充当了李嘉诚的“西域”大使。他是力主海外扩张调门唱得最高者。李嘉诚早就萌生缔造跨国大集团的宏志,现在和黄、港灯相继到手,现金储备充裕,自然可以显身手。

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的确是一条重要的投资法则,其作用主要是防止不利的情况。再用一句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世界经济史证明,一家公司发展到相当规模,就会突破原有的日益显得狭小的区域,向外界寻求发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到相当的水平,自然会为剩余资本寻找出路。

二战以后,最具扩张性的资本是美国本土资本,其后是欧洲共同体资本、中东石油资本、日本资本。它们各领风骚,相继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大出风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世界华人资本崛起,日益引起世界经济的瞩目,且大有压倒日本资本的势头。据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1994年报道:

国际基金会、世界银行、《美国学人》杂志、《日本经济新闻》、《纽约时报》等权威机构和学者评论,当前全球华人是世界经济最大活力之一。迄今,海外华人约5500万,每年总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拥有总资产2万亿美元,接近日本(人口1.23亿)总资产的2/3,是世界最富的群体。华人中富豪的人数,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和加拿大(三国总人口1.4l亿)富豪的总和。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葛得坚认为:“华人现时是世界上最具流动性的投资集团,已取代日本成为主要投资者。”

可见,作为世界华人首富的李嘉诚,以及他所控的全球最大华资财团,走跨国化道路参与国际竞争,不可避免且名正言顺。如果固守弹丸之地香港,不进行境外投资,反而令人奇怪。

不过,从资本运营的角度看,更能引起人们兴趣的与其说是李嘉诚跨国投资这件事本身,不如说是他向国外投资的宏大气魄,而这一点,正是“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法则的具体体现,是一切商家所应该着重学习的。

有句古训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那是一种破釜沉舟的悲壮,是没有退路时候的选择。在生意场上,当你选择了孤注一掷,你就只有听天由命了。当出现任何一点小问题,你都可能一败涂地。所以,在做生意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分散投资,用这种方式来规避可能到来的风险,这才是一个聪明的商人应该做到的。

李氏箴言:

分散投资,就是分散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