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靠小伎俩做生意,终究靠不住

靠小伎俩做生意,终究靠不住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诚为本,才能做大生意,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得到的。面对这场关系香港塑胶业生死存亡的危机,身为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主动挂帅拯救塑胶业。李嘉诚在这次救业大行动中,还有一个惊人之举。在危难之中,受李嘉诚帮助的厂家多达数百家。

以诚为本,才能做大生意,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得到的。而李嘉诚一直是这样做的,无论李嘉诚的事业发展到如何庞大,获得的盛誉有多少,他永远也忘不了从事塑料花生产的岁月。是塑料花把他引入辉煌事业的大门,坚定他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塑料花使他获得磨炼,积累经验;更使他感悟到诚信才是成功做人与经商的基石。

由于李嘉诚在塑胶业内声誉日隆,实力也日渐强盛,因而被大家推举为香港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潮籍塑胶商在香港可以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潮商的塑胶热中,李嘉诚起到了一定的表率作用,他的成功激励更多的潮商加入这一行业。李嘉诚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也不忘给予潮商同行一定的帮助。

此时的李嘉诚越来越热衷于经商,对担任政府或社团公职已没有多大兴趣。不过,他在担任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期间,仍尽力而为,尤其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至今仍被传为佳话的好事。

1973年,中东战争引发全球性石油危机,香港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尤其对塑胶行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石油危机引发原料价格暴涨,从年初的每磅6角5分,一路直线上升,到秋后竟高达每磅4至5港元。塑胶制造业一片恐慌,如临末日。有原料储备的厂家日子还相对好过一些。不少厂家因原料储备不足,一时“无米下锅”,被迫停产,濒临倒闭。

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被进口商垄断。

其实,价格暴涨的根本原因,并不在石油危机本身,因为国外塑胶原料的出口离岸价只是略有上涨。原料价格急速上涨的真正原因,主要在于香港的进口商利用生产厂家因石油危机产生的恐慌心理,垄断价格,一致提价,再加上炒家的介入,使价格节节攀升,最终到了厂家难以接受的超高价位。

面对这场关系香港塑胶业生死存亡的危机,身为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主动挂帅拯救塑胶业。

其实,此时的李嘉诚已经把经营重点转移到了地产上,而且也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效益。因此这次塑胶原料危机,对长江的整个事业来讲,影响不会太大。况且,长江公司本身就有充足的原料库存。李嘉诚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公德心。他不能眼看着潮籍塑胶商们就这样毁于一旦,更不愿整个香港塑胶业就此走向衰落。在李嘉诚的倡议下,数百家塑胶厂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甚至有不少非潮籍塑胶商也主动加入进来。

要打破进口商的垄断,就只有厂家自己直接从国外进口原料。但单个塑胶厂家由于购货量太小,国外原料商不愿意进行交易。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向国外原料商进货,需求量比进口商还大,因此很快便达成了交易,从国外购进了相对便宜的塑料原料。

购进原料后,再由商会出面协调,按实价分配给各股东厂家。在厂家联盟面前,进口商对原料的垄断不攻自破,不得不自动将价格降了下来。

这样,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在李嘉诚的鼎力相助之下,终于烟消云散了。

李嘉诚在这次救业大行动中,还有一个惊人之举。他将长江公司的库存原料匀出了1243万磅,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在直接购入国外厂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以购入价格转让给了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厂家。

在危难之中,受李嘉诚帮助的厂家多达数百家。李嘉诚此举真可谓雨中送伞、雪中送炭。他因此也被人们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

李嘉诚扶危济困的义举,为他树立起了崇高的商业形象,他的义薄云天信誉和声望声名远驰。而这种信誉和声望又回馈了他无穷无尽的生意和财富

我们且不论李嘉诚是否有更高层次的思想意识,我们只以商论商,李嘉诚此举,无疑已是经商的上乘之作。像李嘉诚这样,救人于危难之中,不但能赢得人缘、信誉及声望,也会为日后创大业赚大钱埋下伏笔。

其实做人就如同经商一样。做人切不可为一己私利,切断他人的退路,不时还应帮人一把。人生活在社会上,与他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要认为没有了他人,自己能活得更好。人有时是需要些肚量和精神的。因为风水轮流转,万一哪天灾难落到自己身上呢?

李氏箴言:

信誉、诚实也是生命,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