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得理也让人

得理也让人

时间:2022-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茅于轼在美国,一次我的亲戚开车到旅馆来接我。我想,这就是“宽容高于合理”,也就是“得理也让人”。多数人会“得理不让人”,因为一般总认为“理”是很清楚明确的。“得理也让人”是一种个人修养。得理也让人,是一种符合道德的原则,体现的是宽容精神,而不是当无原则的老好人,或者对坏事视若无睹。百姓之间如果“得理不让人”,就会引起没完没了的争吵。

◎文/茅于轼

在美国,一次我的亲戚开车到旅馆来接我。由于停车困难,他把车停在了马路对面。我们要过马路去上车。按理说我们应该走到马路有红绿灯的地方过人行横道,那样的话我们要走很不短的一段路。正在犹豫时,马路上过往的车主动停下来让我们过去。对这样一件小事我非常感慨。我们违规过马路竟然能得到素不相识的人的理解和谦让。“理”不在我们这边,但是开车的人谅解我们,让我们没“理”的人也能获得同情。开车的人都是最普通的美国人,不是挑选出来做表演的人,由这样的人构成的社会是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

再一个体会是坐火车买票的规定。我们坐火车从费城去纽约。在Poali小站的售票口看到一条规定,说如果你没买票上车,可以在车上补票,也不会被罚款,并且不用交手续费。对比在中国的铁路上,无票上车算违规,补票要多收费。这两种不同的规定哪种更合理?完全从“理”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规定是合理的。但是为什么美国有一些铁路有这样不同的规矩,他们出于什么逻辑?我想,这就是“宽容高于合理”,也就是“得理也让人”。(不过Poali车站这样的规定也不是普遍的,也有要罚款的,看情况而定)。

为什么得理也让人?就是从善意去体谅别人的“没理”。无票上车可能是因为来不及买票,或没找到售票口。未必是有什么恶意。从善意去体谅别人未必得体的做法,就有了原谅别人的出发点。从恶意去猜测别人,无票上车有可能是想逃票,那就要罚你一点。这就是对待无票上车的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原因。一个人一辈子做错一些事也难免,如果能得到原谅,事情就过去了。反之,如果“得理不让人”,事情就没完,就会吵个不停,就没有和谐社会。

多数人会“得理不让人”,因为一般总认为“理”是很清楚明确的。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没有必要有理还让别人。殊不知世界上大多数的理绝不是那么是非分明,一些人认为对的另一些人认为错。所以会有不断的争论。如果存在公认的是非,而且界限分明,就连打官司都不会发生了。打官司就是双方在法庭上讲理。如果“理”真的那么是非分明,理屈的一方会自动让步,官司就不用去打了,世界也就太平无事了。不要说对在理不在理的看法会有不同,连对一件事实的认识都会有巨大的差别。有些人认为确有其事,另一些人认为全是造谣。人的主观认识的确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如果能够做到宽容,做到“有理也让人”,这个社会才会和谐。和谐社会的目标不是争取得来的,恰好是宽容得来的。

“得理也让人”是一种个人修养。它很类似于孔子所说的“以德报怨”。别人做错了事,该如何对待?孔子说,要用符合道德的方法对待。既不是以怨报德,也不是以怨报怨。因为这样未必符合道德,符合原则。只有始终坚持道德原则,不管是对什么人、什么事,永远不可违反的是道德原则。得理也让人,是一种符合道德的原则,体现的是宽容精神,而不是当无原则的老好人,或者对坏事视若无睹。这种态度是从善意去体谅别人。同样一件事如果是出于恶意,会遭到激烈反对;如果是出于好意,人们就不会去计较。比如前面提到的坐火车没买票的事,就有两种猜测。再如开会迟到,从恶意方面去猜测,会认为自以为了不起,摆架子;或者故意蔑视这个会议,这就会引起强烈反感;如果认为是堵车造成的,就会原谅他。对同样一件事的猜测是从善意或从恶意出发,对待的方法会完全不同。

百姓之间如果“得理不让人”,就会引起没完没了的争吵。这样做离和谐社会很远。当官的如果“得理不让人”,缺乏宽容,喜欢较真,百姓就要遭殃。这更可怕。因为当官的有权在手,再加上他很有理,不从善意去体谅别人,对管辖下的百姓态度严厉,百姓就会非常难受。一个社会能不能和谐,和当官的能不能“得理也让人”十分相关。衡量一个干部好坏固然要看他是不是坚持原则,但同样重要的是能不能体谅百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