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南党建积累经验

西南党建积累经验

时间:2022-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南党建积累经验早在湖南常德时,邓小平就对即将进军大西南的部队和地方县团以上干部敲响了警钟,以李自成为镜子对党员干部进行入城教育。在他的垂范下,西南局还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对蜕化、腐朽思想及行为,邓小平予以严厉批评。邓小平十分重视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西南党建积累经验

早在湖南常德时,邓小平就对即将进军大西南的部队和地方县团以上干部敲响了警钟,以李自成为镜子对党员干部进行入城教育。他告诫说:进城后一定要发扬革命传统,纪律严明,爱护群众,要万分警惕李自成入北京后的享乐思想,决不可居功自傲,贪图享受,李自成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进城后不久,邓小平进一步指出:要克服西南党内现在滋长的享乐思想,应由高级领导以身作则,不设私人公馆,房子挤着住,集体办伙食,严防铺张浪费。高级干部住房窗子破了可以用纸糊,顶棚漏雨的可修,家具可以调整,不必要买的一律不买。

当时西南的党员干部有两部戏必须看,一部是《闯王进京》(又名《北京四十天》),一部是《霓虹灯下的哨兵》(又叫《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两部戏对干部的思想触动都很大,大家看过以后结合自己的思想,纷纷座谈讨论,提高了思想觉悟。重庆市委把机关搬进原国民党四川省主席王陵基的私人公馆——王园,市政府把原国民党政府重庆市市长杨森的花园式公馆——渝舍作为办公地,邓小平严厉批评这是脱离群众,忽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缺少群众观点官僚主义。在他的督促下,市委、市政府从王园、渝舍迁出,并把这两处地方建为枇杷山公园和重庆市少年宫。在他的垂范下,西南局还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

邓小平抓住重庆某厂军代表犯官僚主义错误这一典型事例,指示重庆市委、西南工业部和西南工会办事处,坚决一查到底,使西南各地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受到教育。重庆市委、西南工业部和西南工会办事处的负责人到该厂发动工人,工人群众批评了军代表,也作了自我批评,提了100多条意见。厂里召开了临时职工代表会,军代表作了两次检讨,使职工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人们说:过去是当牛当马,没有说话的权利,现在才真正当家做主人。当宣布给军代表撤职处分时,许多工人哭了,纷纷挽留军代表,并检讨自己的缺点和对国家财产不负责任的态度。通过对这次事件的处理,干部受到了教育,工人提高了政治觉悟,加强了生产管理和劳动纪律,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对蜕化、腐朽思想及行为,邓小平予以严厉批评。他强调:任何一个革命阶段总有一些渣滓要沉下来的,但我们绝大多数同志本质是好的,沾染不良作风的人绝大多数是能够转变思想,纠正错误,继续前进的;要使每个共产党员明白,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困难还很多,我们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应当贪图享受,我们的生活不能脱离社会的生活水准。他抓住已有妻室的贵州绥阳县县长李民采取欺骗手段,与一位青年女学生结婚的反面典型,开除李民党籍、公职,判处一年半的有期徒刑,对党员干部起到警示作用,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生活作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

在干部使用上,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排除了把资格摆在第一位的错误做法。进入西南以后,干部缺乏是当时存在的一个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邓小平强调指出:眼睛不要望着上面派来或别区调来干部,要坚决地从群众中放手提拔。他说:对于干部标准,从来主张“德”“才”兼备。把“资”排在头一位,这是非常错误的。“德”就是政治上的品德,“才”就是做革命工作的才能,这种品德和才能,都是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锻炼和培养出来的。他还提出:无论在地方工作或军队工作,都要时时注意培养青年一代。邓小平关于干部“德”“才”兼备标准的讲话和大力提拔年轻干部的思想,加速了西南地区干部培养的进程。到1950年底西南地区就有干部20万人,到1953年已发展到80万人。

邓小平十分重视党的制度建设,坚持每两月的汇报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1949年12月11日,邓小平在西南局常委第一次办公会议上指出:进入大西南以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各种工作政策性都很强,必须坚持重大事情及时汇报,综合情况两月汇报的制度。建立健全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作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必须开办支部书记、支委委员、小组长及一般党员、新党员的训练班,加强对他们的党性基本教育和业务教育。健全支部,严格党的支部生活,认真建立学习制度,经常吸收新的营养,以加强党的战斗力。

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最终目的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了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目标,西南局响亮地提出了“建设人民的生产的重庆”的目标,邓小平从西南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执行中央的决议,强调:必须农村、城市一齐前进;在一定时期,把农村放在重要地位。邓小平还比较早地注意到要推动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共同发展,并且在实践中比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他在第一次重庆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指出:“人民政府在考虑国营经济事业的时候,必须兼顾到私营经济事业”,“私营经济事业在考虑自己的业务时,也应兼顾到公的方面”,除有利可图外,还要设法使自己的事业“有利于国计民生”。邓小平的这些论述,是后来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十分重视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他强调:“共产党如果能给人民做好事情,就有存在的必要,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共产党脱离了人民,人民为什么还要拥护共产党?”“只要群众不跟你走,你就会一事无成”。这深刻阐明了执政党首先要解决的“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是人民政府最广大和最可靠的基础,人民政府离开了最广大和最可靠的基础,革命的胜利就好似建立在沙滩上,会垮台的。”“要紧紧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少数民族和其他爱国分子,紧紧地团结群众和依靠群众,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稳步地建设新西南。”依靠这些基本力量,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群众基础。

邓小平主政大西南期间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为他在1956年“八大”后担任党的总书记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