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的第一个现场会
一个企业真正的能量蕴藏在广大员工的身上,管理者的责任不仅仅是调动员工单一的或低层次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适应时代赋予管理新的思路和方式,去调动正能量,开发员工的潜能量。
黑松林的锅炉房是企业的一道风景线,近几年先后接待了几百个单位、几千人次的参观,得到了诸多国内外管理专家的关注和肯定,锅炉房的孙石军成了全厂的“安全、环保现场管理标兵”。2012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红彤彤的太阳当头照,大家互致新年问候后,我在锅炉房召开了新年的第一个现场会,学身边的人,做好每一件事,放大自身效应。会上,大家看现场、挑刺儿、找问题,看着烧煤的锅炉房,打理得像厨房,无不赞赏佩服,大家为孙石军那样的敬业爱岗、奉献精神所折服,敬意油然而生,纷纷表决心:像孙石军那样擦亮每一个岗位,把小事做好,将细节做亮,争做标兵,为企业稳步、健康、持续发展奉献力量。
人之为人,其重要的标志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一个人做事有三重境界:一是用力做,二是用脑做,三是用心做。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人心工程,人心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潜能,关键是如何将它激发出来。一个企业的真正存在,并非仅仅凸显在资产的积累、规模的扩张上,更重要的是其文化、精神的体现,是员工队伍自觉行为习惯的体现。借助新春现场会,向身边的管理标兵学习,而不舍近求远走形式,动员全体员工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兢兢业业,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是一种更好的修正,更好的“提速”、“冲刺”。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管理员工的方法,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员工的成长、企业的发展。有一个“鸟笼效应”,说的是哈佛大学的詹姆斯和好友卡尔森同时退休后的一天,两人打赌。詹姆斯对卡尔森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信地说:“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给卡尔森送上一只精致的鸟笼作为生日礼物。卡尔森把鸟笼作为一件漂亮的工艺品放在了书桌的一边。从此以后,大凡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奏效了。这个故事给我带来启示,管理中有时正需要放上这样一只精美的鸟笼,需要因势利导。
琢磨管理就是琢磨人心。春节后的第一个现场会,像一场纷纷扬扬的冬雪,覆盖在初生的麦苗上,瑞雪兆丰年啊!放大自身效应,调动一切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扎实前行,为企业的明天而战,是需要我们用心给力的啊!
▶张德点评: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管理中讲究道、法、术、势,道指思路和价值观,法指制度和法规,术指方法和策略,势指环境和氛围。其中道、法、术谈得较多,对势的重视有些不够。鸟笼效应,讲的就是管理中的“造势”,詹姆斯给卡尔森送上一只精致的鸟笼,就给卡尔森造了一个不养鸟不成的氛围,这种环境压力最终迫使他买了一只鸟。刘鹏凯春节后在锅炉房召开现场会,就是为日后的管理提升“造势”,使孙石军的榜样作用放大、升华,激发大家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情,造成一个不学不成的环境压力和文化氛围,这是值得称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