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动荡的夏天

动荡的夏天

时间:2022-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动荡的夏天从1996年交运局转制到1997年暑假,一年的时间里,新华路校区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整体搬迁的决定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个住房补贴方案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学校的骨干、住房困难者进行了倾斜,凡是符合条件的教职员工,参考其家庭住房条件,都可享受住房补贴的待遇,目的在于鼓励教师通过购买或房屋置换的方式,将住房搬到离呼兰路较近的地区。

(二)动荡的夏天

从1996年交运局转制到1997年暑假,一年的时间里,新华路校区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整体搬迁的决定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虽然大多数教职员工能理解集团公司的苦衷,理解学校领导班子的苦衷,但是仍有一部分教职员工表示不能理解,他们似乎对学校失去了信心,对领导班子失去了信心。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联名信”之后选择了离开学校,有的则寻找各种理由请了长假。学校领导班子每周都要开一次校务会议,几乎每次开会都会有关于人员离职的议题。在校园里、食堂里,常常可以看到教职工三五成群、议论纷纷,不时会听到说这个调走了,那个辞职了。一下子走了二三十人,学校的办学还怎么继续下去?

与此同时,就搬迁本身来说,学校里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甚至在领导班子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有人认为整体搬迁这样大的事情,需要首先拿出呼兰路建设的整体规划方案,等所有建设都完成后再搬。这种想法显然不切实际,因为交运集团已经就新华路地块开发事宜同开发商接触了,搬迁不可能拖,也没有转圜的余地。于是我提出一边搬迁、一边规划、一边改造的方案。对此,有人提出呼兰路安置不下这么多人。事实也是如此,当时呼兰路校区有上海交通技工学校和福赐驾培中心两块牌子,属企业性质,办学条件很不充分,校园内仅有一幢教学楼和一块用于驾驶培训的场地,没有标准的运动场,其他各项设施也很简陋,改造的难度较大。但事在人为,班子最后讨论决定,一边搬迁,一边规划改造,同时向集团申请资金,在呼兰路校区附近再购买一块地,作为一种补充。

搬迁方案确定以后,具体实施还有不少问题,诸如各部门怎么搬、谁先搬,搬迁后教育教学方面怎么管理,呼兰路校区怎么改造,教室的缺口还很大怎么办,还有搬迁的预算经费、交通补贴费用等一系列费用的测算问题,最重要的是怎么进一步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因为人心不稳,对领导班子而言很受煎熬,但这也是在磨心,熬过去了,前面就会是一片新的天地。

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暑假,学校领导班子坚持分头做思想工作,力求稳定人心。我骑着助动车到处跑,到我对口的几位教职工家里做工作,宣传体制改革和搬迁的意义,引导教师们放眼长远和大局,理解集团公司的用意,理解这一决策是学校谋求更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并把教职工所反应的实际生活困难一一记在心上。

作为领导,我知道,光讲大道理是没有用的,还是要为群众多办点实事。因为我们做每一项工作,人总是决定性的因素,能不能实现顺利搬迁,能不能把学校领上向前发展的快车道,完全取决于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是否被充分调动起来。我们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依然存在,确实有许多骨干教师面临路线远、上下班不方便的状况,人才流失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要保证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拿出实际的激励措施来留住人。

我担任常务副校长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一笔钱来,解决教职员工的住房困难。

1998年春节一过,学校关于教职工住房补贴的方案获得了班子的通过。1998年4月,学校下发了《关于对骨干教师及优秀员工试行住房补贴办法的通知》(沪交教[1998]13号)。这个住房补贴方案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学校的骨干、住房困难者进行了倾斜,凡是符合条件的教职员工,参考其家庭住房条件,都可享受住房补贴的待遇,目的在于鼓励教师通过购买或房屋置换的方式,将住房搬到离呼兰路较近的地区。为此,学校一次拨出250余万元资金,改善了56户教职员工的住房困难。获得分房补贴的教职员工人均获得3万元到5万元的补贴,按照当时呼兰路附近地区的房价,6万元可以买到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这样一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部分骨干教师的需要,充分团结凝聚了人心。为了解决教职工上下班的交通问题,学校开出了7条线路的交通班车。

一系列惠民措施的出台,使“联名信”风波终于渐渐平息,教职工的情绪也慢慢稳定下来,思想逐步统一到确保搬迁成功、确保新学期平稳开学上来。

今天回过头来看当年,搬迁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学校发展进程中的一道绕不过的坎,假如没有这道坎,我们的人生又何谓精彩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