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直话也要有度

直话也要有度

时间:2022-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直话也要有度“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为人过于直率,说话过于直爽,就显得粗俗野蛮。难得糊涂糊涂并非真糊涂,而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明白”就是对人和事的看法其实很清楚,有着自己的看法。这种“揣着明白装糊涂”也有着消极的心理,但不能概之为善恶,只是一种无害的行为罢了。有时候,话说得过于明白、真实,反而不会达到好的效果。

直话也要有度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为人过于直率,说话过于直爽,就显得粗俗野蛮。

在一家店铺里发生了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位长得略胖的妇人一进服装店,售货小姐就对她说:“大娘,你太肥了,我们没有您可以穿的衣服。”

这位太太正想反驳,小姐又加了一句:“其实老了还是胖一点好。”

这位妇人气得不知如何发作才好,此时老板娘从后面走出来,这位太太马上告状:“我今天是招谁惹谁了,怎么才进店,就被你们店员说我又胖又老。”

老板娘很不好意思地赶紧赔不是,却是二度伤害,因为她说:“我们这店员是从乡下来的,说话直,您别介意哈。”

现实生活中,口快心直的人没有城府,做事从不拐弯抹角。有时候这样的人会很受欢迎,因为人们觉得他率直,交往起来很轻松,可是有时候这样的人却很让人头疼,因为他总是无意中伤害别人,常常把人弄得下不来台却毫无察觉,要是责怪,可他无意啊;这样的人真是让人头疼。而在现实生活中,你会犯这样的错误吗?

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哪怕一件小事都能让你和对方的关系变好,也可能变坏,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度。千万不要因为说话像把利剑而伤人伤己了。

也许你会说,我本来就性格直爽,实在讨厌拐着弯说话。那么在开口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真的假的?这是善意的吗?一定非要这样吗?

这三个问题叫“开口的三扇门”,也是佛教的经典语句。这三个问题至少能在开口之前给自己一点暂停的时间,而这短暂的时间足以给你省掉很多麻烦。

真的假的?这个问题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很大的深思空间。比如说,“真实”仅仅是指字面上的真实吗?当你蓄意扭曲或否认事实的时候当然知道自己在撒谎。那么,轻微的夸张也是撒谎吗?如果你省去了虚构的一部分,那么这还真实吗?

如果在你好朋友的眼中,他的女友是个聪明、风趣的女生;而在你眼中,她却是个自命不凡、骄傲自大的人。为何即便是对同一件事情,两个人也能产生根本不同的想法呢?这就是个人评判带来的虚构空间。

一个人无法跟自己撒谎。但是你在用一种豪言的语气说话时,一定要试着问自己:“我对这件事情肯定吗?”通常,你会不得不承认自己经常是不确定的。

这是善意的吗?当善意与真相发生冲突的时候该怎么办呢?难道因为有些真相令人难以承受就不应该说出来吗?难道掩盖一个你知道会引起痛苦的真相就是怯懦的表现吗?如果你的语言会毁掉一段友谊、破坏一段婚姻、毁灭一个人的生活,你还会说出来吗?

一定非要这样吗?一位朋友说他经常让一些话语停留在口里不说,他的理论是:当真相和善意相冲突的时候,最好的选择是闭口不言。但有时候,即使我们知道自己的话语会造成不好的结果,也必须将真相和盘托出。比如你知道公司的会计在做假账,即便会计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作为职员也有义务向老板报告。

说话是一项艺术,向大家表现了你的人文修养和学识,大到一言可以兴邦,小到会把周围的人都得罪。说话的诚意与文饰并重才不至于太离谱,才称得上文明的人。个中道理,也须仔细斟酌。

难得糊涂

糊涂并非真糊涂,而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明白”就是对人和事的看法其实很清楚,有着自己的看法。“揣”是隐藏,“揣着明白”是把自己的真正看法隐藏起来。“糊涂”是对人和事的态度,表现为不了解,“装”是假扮,“装糊涂”是留给别人的印象是对人和事的了解不清楚。“揣着明白装糊涂”,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让自己的真正想法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让别人觉得你很笨。

自己既然心里很清楚,那他为什么要装糊涂呢?

第一种情况是小事不计较,大事有原则,宁愿吃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包含了人生的感悟,表面上看有消极的成分,而实际上是积极的做事。可以忍受别人的非议,在别人回避的时候,能够担当起维护社会正义的责任。在官场能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不重于荣华富贵与名誉,在有必要之时还会慷慨解囊;在民间不与人争利,乐善好施;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宽以待人。己不欺人人不忍欺之,虽然别人不能理解,但会真心的尊重,事业也会红红火火,可以说是“吃小亏占大便宜”。

第二种情况是把“名利”看得很轻,“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郑板桥笔下的“难得糊涂”。有这样感悟的人,总能体会到人世间的尔虞我诈,自己也会主动退出这名利舞台,过着清新淡雅的生活。他们的行为,既是为了保全自我,也是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愿与尔虞我诈的宵小之辈为伍。这种“揣着明白装糊涂”也有着消极的心理,但不能概之为善恶,只是一种无害的行为罢了。这种行为不提倡表扬,但值得人们尊重。

第三种情况是把“名利”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把“糊涂”当做谋取利益的手段,迷惑他人的心智。这样的人一般比较弱小,不能直接挺身而出,一旦站出来就会大伤元气。他们这种表面傻内里精明的“牛皮纸灯笼内里亮”的手段,实际上是一种麻痹对手的计谋,让别人以为自己软弱可欺,对自己放松警惕,便于耐心地寻找对手的弱点。只要自己想要达到目的,就会不顾一切地争取,甚至不顾一切颜面,忍受着别人不能忍受的苦难。当对手间竞争的你死我活胜负将决的时候,自己振臂一呼,将对手全部驱逐出局,让对手连最后反击的机会都没有。这是非常典型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手段,而采取这样手段的人往往会获得成功。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唯利是图”的人,不顾别人的利益,只求和别人共患难,但不共享荣华富贵。

这三种情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会观察,不会表现出实际的行动,让别人认为自己很傻,其实是欲擒故纵的手段。没有一个是傻子的。第一种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态度,第二种态度是一种独善其身的态度,第三种态度是一种尔虞我诈的态度。从表面上似乎大同小异,但是内里的出发点有着质的区别。

宽容大度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装糊涂是一种很好用的人际交往手段。如果发生分歧,争论一阵,无法分出高低,便不必再争论了。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何必争个清楚、明白呢?你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对方同样认为自己正确,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装糊涂,让争论的气氛尽快结束。

假糊涂并非是愚笨的想法。有时候,话说得过于明白、真实,反而不会达到好的效果。在适当的时候能够说得含糊一点,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糊涂语言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不能回答但又必须回答的问题,这时候糊涂的语言就尤为重要了,有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

阿根廷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迪戈·马拉多纳在1986年的世界杯上和英格兰球队相遇时,打入的第一球是“颇有争议的手球”。据说墨西哥一位记者曾拍下了“用手拍球”的镜头。后来,有一位记者问他,那个球是手球还是头球,他机敏地回答:“手球一半是迪戈的,头球一半是马拉多纳的。”马拉多纳故意装糊涂,但这样的回答是却颇具心计的。倘若他直言不讳地承认“确实如此”,那么无疑承认了这场比赛的不公正性。反之,如果不承认又有失足球明星的风度。这妙不可言的“一半”与“一半”,等于即承认了球是手臂撞入的,颇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大将风度,并在规则上肯定了裁判的权威,具有君子之风。

由此可见,在与人交流时,使用糊涂语言偶尔也是尤为重要的。使用糊涂语言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能够给人台阶下,使双方皆大欢喜。

一位女老师看见几位同学拿着凸透镜在太阳底下玩耍,正好当时学校丢了一面凸透镜,同学们发现老师后,表情非常的惊慌,于是老师就肯定了自己的判断。但是这位女老师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笑着说:“哟,这凸透镜找到了,谢谢你们啊!昨天我到实验室,发现少了一个凸透镜,我想大概是搬迁过程中丢失了,我沿途找了好几遍都没有找到,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这个凸透镜。这样吧,你们继续做实验,下午还给我也不迟。”几位同学松了一口气,连忙答应。下午果然这几位同学把凸透镜送来了。显然,这位女老师很聪明,故装糊涂,假装是这几位同学找到了凸透镜,于是就把责备转化成感谢了。这几位学生感到不好意思的时候,也感到了无比的羞愧。其间,老师的目的也实现了,又顾及到了同学们的自尊心。

由此可见,偶尔装糊涂、说糊涂话还是很有好处的。同样,在人生中,人们定会遇到许许多多令自己“难堪”的情境,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可以借助于“糊涂”,“忍让”一下,不过于斤斤计较,暂时“吃点小亏”。这种“糊涂”,可以为你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人生,具有“保护自己”的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说糊涂话要讲究场合,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