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追寻生命的意义

追寻生命的意义

时间:2022-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追寻生命的意义关于“动机”的讨论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说非常普遍,另一方面又非常个体化。这种疗法的基础理念就是,努力寻找人生的意义是人类最有力的动机。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中,维克多·弗兰克尔讲述了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时,他是如何帮助几个狱友去发现自己生命意义的故事,比如这意义可以是互相帮助,即使是只有微弱的瞬间,都能给他们力量和意志继续坚持下去。

追寻生命的意义

关于“动机”的讨论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说非常普遍,另一方面又非常个体化。说它普遍,是因为无论你是谁,无论你从哪里来,要想提高成绩,渴望和激情都绝对是必需的。说它个体化,是因为对一个人来说可以创造并保持渴望和激情的事情,对其他人未见得一样有用。因此,要讨论所谓“对的动机”和“错的动机”,是有风险的。

1946年,奥地利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出版了《追寻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一书,这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十本书之一。弗兰克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集中营待过三年时间,包括特莱西恩施塔特、奥斯威辛和达豪集中营,就是在这些地方,他形成了自己的关键理念。他的书讲述了自己在犹太人大屠杀期间的亲身经历,也阐述了他开创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意义疗法。这种疗法的基础理念就是,努力寻找人生的意义是人类最有力的动机。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母亲、父亲、兄弟和怀孕的妻子都在集中营里丧生,作为一个监狱里的囚犯,他失去了一切可以失去的,除了一件事——“对人类自由的渴望,对既定环境的态度,以及面对方式的选择”。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中,维克多·弗兰克尔讲述了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时,他是如何帮助几个狱友去发现自己生命意义的故事,比如这意义可以是互相帮助,即使是只有微弱的瞬间,都能给他们力量和意志继续坚持下去。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也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他不断帮助他的狱友们重新恢复心理健康。他写道:“我们必须为自己而学习,然后,我们要把学到的东西教给那些绝望的人。我们如何期待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如何期待我们。我们不要再问自己生活的意义,而要想生活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难题,它每一天、每一小时都在给我们提什么样的问题。”

弗兰克尔提出这一观念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开始检验并拓展这一理论。比如说,许多人试图在商业世界中测试意义的重要性,结果可想而知:只要人们认为这个工作是有意义的,而且他们的贡献能被认可,即使是最卑微的工作,即使没有报酬,他们也愿意去做。

杜克大学教授丹·阿雷利(Dan Ariely)也作了一项研究——“追寻生命的意义:乐高积木案例”,他试图发现“感知意义”是如何影响人们工作的动机和意愿的。阿雷利让两组人分别搭建乐高积木,其中一组人搭建的乐高积木是有意义的,而且这组人搭完的积木可以累积放在前面的桌子上,以便自己欣赏,场上的督导会不断给他们一盒新的乐高积木,以搭建更多的形状。当所有的程序完成后,这组人员搭建好的乐高积木都会呈现在桌子上。

而无意义搭建的那组,每个造型一完成,很快就会被移走。督导会把这个造型拆开,把积木块放回盒子里。也就是说,这一组搭建的造型不允许累积,成员重复用同样的积木块。

结果令人惊讶,特别是对于经济学家而言。虽然,两组任务的物理条件和报酬完全相同,但两组之间人均搭建的造型数有很大不同,主题有意义的那组人搭建的造型数比另一组多30%。阿雷利总结道:“这个实验清晰地表明,我们在凭借直觉感知事情。有意义的工作本身就是报酬,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某种意义,那么,无论它多么微小,无论报酬是否更低,我们都愿意做更多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