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心理效应与职业生涯

心理效应与职业生涯

时间:2022-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效应与职业生涯丁 洁现为上海职业介绍徐汇分中心职业指导师,应用心理学学士,东方讲坛特聘讲师。长期深入社区从事职业指导工作,擅长青年的心理疏导与集体培训。主要内容有职业定位、职场适应、职业发展等贯穿整个职业生涯中的心理效应分析及运用。我说是学心理学的。有没有人觉得心理医生可能跟精神科医生是一样的?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一些心理现象和规律。

心理效应与职业生涯

丁 洁

img34

现为上海职业介绍徐汇分中心职业指导师,应用心理学学士,东方讲坛特聘讲师。长期深入社区从事职业指导工作,擅长青年的心理疏导与集体培训。主要内容有职业定位、职场适应、职业发展等贯穿整个职业生涯中的心理效应分析及运用。

今天,我讲的主题:“心理效应与职业生涯”。大家一看到这9个字首先会对其中哪两个字特别有兴趣?有说心理的,有说职业的,但是刚才我听到说“心理”的更多一些。那我猜想可能70%到80%的人会对“心理”这两个字比较有兴趣,为什么?一方面,心理学现在可以说是非常的红火,像我们打开电视,很多知名的栏目像《相约星期六》,或者《百里挑一》这样婚恋类的一些明星节目,它们都会请一些有心理背景的专家来为大家做分析、做解读。并且像心理测验、心理咨询这些词,我们平时一直能够听到。

那么,我们还对它感兴趣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什么?我们虽然经常听到心理学,但是,究竟什么是心理学呢?在座各位有谁可以举手告诉大家什么是心理学?有没有呢?我相信肯定有人可以说得出来,只是可能觉得今天场面比较大,比较紧张,不愿意上来,不要紧。那我想问大家,有没有人觉得一个学心理学的人,一个心理学学得非常好的人,他可以去预测别人的过去和未来?我这样一个说法大家同意吗?不同意,对,这是不可能的。能够预测过去和未来的那不是心理学,那是算命。

在过去我们对心理学还有一种误解,就是觉得学心理学的人,他可以通过和别人的交流或者是沟通,就能够马上知道别人心里面在想些什么。因为我是学心理学的,我每次在外面去交一些新朋友大家要做自我介绍嘛!问着问着,你学什么专业的?我说是学心理学的。然后,有时候就碰到有些人很有劲的,他马上就会神秘兮兮也跟我说,那你是不是知道我现在想什么啊?那我就会告诉他,我没有办法知道。心理学学得再好,再资深的心理学专家,他都没有办法马上就知道别人心里的所思所想,如果他知道,那他一定不是学心理学的,他是有特异功能的。大家同意吗?

听众:同意。

丁洁:我们平时在看一些电视节目的时候,我们经常都会看到一些表演,或者是电视节目里面有一个催眠,好像经过催眠以后,我就能让这个人做一些我让他做的事情,然后他醒过来以后什么都不知道的。那很多人就会把心理学和催眠去联系在一起。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催眠确实是心理学其中的一种治疗技术,但它不是心理学的全部。而且,我们日常看到的一些催眠的表演,它其实带有很多的夸张成分在里面,催眠其实并不是这么夸张的一件事情。

心理学是什么?有没有人觉得心理医生可能跟精神科医生是一样的?可以给病人开药。我看到有一位穿紫衣服的同学在那边摇头了,不可能,对吗?所以说,其实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他们做的事情和精神科的医生还是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并不能在他们之间画上一个等号。

肯定大家很迷茫、很困惑,老师你说了这么多,其实我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心理学。如果今天我跟大家具体地去讲什么是心理学,可能这1个小时都不够,那么,我们首先从概念上去认识我们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范畴是非常广的,包括我们的性格、情绪、人格、碰到事情的一种应付方式。其中当然包括我们今天主题当中所提到的,我用红字标出来了“心理效应”。

那作为心理学研究其中的一部分,什么是心理效应呢?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一些心理现象和规律。具体而言,它就是某个人或某种事物,它的行为或者作用,引起了别的人或者事物产生相应的变化当中的这种因果反应,它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意义。那正因为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去学习一些心理效应方面的知识,并且加以掌握,并且在我们的工作或者生活当中去应用它的话,应该说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大家看,我在这边罗列了几种,我们等一下会讲到心理效应。好多啊!看上去好难啊!对不对?如果这些概念都要我背出来、要考试的话,我相信在座的很多青年朋友肯定就觉得头上有小圈圈在转了。不要紧、不要怕,因为等一下我会给大家讲故事,在一个一个故事当中我们来认识这些心理效应。

带入我们今天主题的另外一个部分——职业生涯。我们说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非常的漫长,可以说从他做职业定位开始一直到他退休,他的职业生涯一直是在持续的。那如果我们要面面俱到地讲职业生涯,我估计要讲三天三夜,所以,我自己通过我日常工作当中的一些积累,我在职业生涯当中取了四个时间节点,我自己认为这四个节点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接下来我就要开始讲故事了,在每一个故事当中,看看我们怎么样去运用我们的心理效应,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加分。

先看有关于职业定位的一个故事。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姓王,我们叫他小王,他是一个大三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小王应该可以说是我的学弟,因为他也是学应用心理专业的。我们应用心理专业在大三的时候会面临一个很难的选择,是什么?就是我要选我将来的一个主修方向。当时小王他有三个选择,而这三个选择选好了以后,很有可能就决定了你将来的一个修业的大致方向。他当时面临的选择,一个是学校心理教育。如果选择学校心理教育的话,他毕业了以后从事的工作可能是学校的心理老师,或者是一些心理咨询方面的研究工作。心理学另外一个主修方向是市场营销,如果读了这个,那我将来毕业了以后做的可能是销售,或者是一些销售渠道的开发、维护以及广告这些方面的工作会比较多。还有一个方向其实也挺不错的——人力资源管理,可能毕业了以后会做人事,可以到企业里面做一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

那小王,我说他性格开朗、善于沟通,而且,他在校的时候经常谈到社会实践,当时做的是一个信用卡的推销,并且做出一些成绩。所以,他觉得自己其实挺适合做市场营销的。他回去就跟自己的父母说了打算从事市场营销这个行业,那大家可以想象小王的父母马上就跳起来了,啥?你能选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不好的,以后做销售很苦的、很累的、很不稳定的,而且你要到处去求别人,这个工作很不好的。他就问父母,那我选什么?父母说:你选学校心理教育吧!为什么?学校心理教育将来做老师多好啊!受人尊重,工资也挺多的,好像还挺舒服的,我看看某某某他们家谁谁谁做老师的,我看他挺舒服的,成天没什么事。

小王有点迷茫,他觉得父母的话也不能全信,他去学校问了他们的一个教授。这个教授应该说在他们学校里面是非常的资深,那教授其实对小王的情况并不是非常了解。因为,大学的老师可能每次上完课以后就走了,很少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但是,这个教授对小王说:我可以提供给你一个信息,这个信息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在将来的发展会非常好,而且从以往的几届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情况来看,一般来说做人力资源管理现在都已经有一些成就了,你可以考虑一下看看。

小王一听如获至宝,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好啊!那我选人力资源管理,他就决定了。本来还很开心的一个事,到了寝室里面,然后跟同学一商量,完了!又变卦了。为什么?他发现他周围有80%的同学选的都是学校心理教育。那大家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小王,你会怎么选择呢?或者说我们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师,就是你们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是小王,你会让他怎么样来做选择?选什么?

听众:人力资源管理。

丁洁:人力资源管理呀?为什么?因为教授说好,对吗?有没有选学校心理教育的人吗?没有,我觉得这边可能更多地倾向于听教授的话。我举这个例子,其实我的目的并不是让大家帮助小王去做选择,我的目的是想说明一个事情。就是我们在做职业定位的时候,究竟受了哪些心理效应的影响?

首先,大家看第一个,刻板印象。先从概念上来看,刻板印象是指我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的固定看法,而我们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出于自己的亲身实践,可能只是道听途说,所以,它常常就是造成我们认知偏差或是偏见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且刻板印象一经形成是非常难以改变的。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今天要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但是,我告诉大家他以前犯过一些错误,坐过3年牢。那大家在脑子里会对他形成一个什么印象?他很不好,他有些不良行为,他会不会小偷小摸?他可能脾气很暴躁,他可能思想品德也不太好,总而言之都是一些负面的。那么,相信在座各位很少有人愿意跟他成为好朋友,这其实就是一种刻板印象。因为,一说到罪犯,我们马上就会往负面去想,而事实上你的这些想法能代表他这个人吗?不能。你可能跟他沟通交流下来,发现他这个人其实还是不错的,他只是由于一时冲动可能犯了一些错误,他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的品质,他也很乐于助人。所以说,我们很容易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对人或事物有所偏见。那么,小王的父母其实他们就对职业有一种刻板印象,一说到销售马上就联想到很苦的、很累的、很不稳定的,而且要求人的。但是,实际上销售它也有很多的优点,它是非常锻炼人的,而且做销售的话,其实能够体现一个原则,就是多劳多得,而且做销售做得好,也是很容易取得职业的一个高速发展的。他这点就没有去了解到,没有去想到,而一说到老师,稳定啊!事业单位啊!福利好啊!但其实我们在座也有老师,其实做老师的艰辛,自己是深有体会的,做老师是非常辛苦的。

我们现在很多青年,他在择业的时候很多都受刻板印象的影响。想要做白领、坐办公室,因为觉得做白领出来很有面子,衣服穿得很漂亮,而且工作应该也不会太辛苦吧!收入应该也挺高。而不愿意去做一些技术方面的工作,觉得做技术工人会怎么样?做技术工人很苦、很累,很难取得发展。会有这样的想法,但实际上面这都是刻板印象造成的。你仔细去了解的话就会发现,白领其实也很艰辛的,而如果技术做得好的话,做得精的话,其实它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所以,我们在择业以前了解一个岗位,不要去道听途说,也不要去凭着自己的刻板印象对某一个岗位下判断,而是应该多渠道地收集一些信息,然后再做决定。

刚才我听了下面很多青年说要选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其实主要的原因是听教授的、听老师的。实际上这是受了什么影响?权威效应。权威效应指的是如果说话的人,他地位高,有名望,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那么他说的话别人就会更加重视,并相信他说的是正确的。

为什么我们很多广告喜欢找一些明星来代言?因为,明星一说,我们就觉得他说得有道理,这个产品一定好。还有一些广告喜欢找一些演员来穿上白大褂,来扮演某个权威人士,或者是扮演某一个专家,因为,他觉得这样的话会有更多的人相信他的产品是好的,这就是一个权威暗示效应。

而权威说的话一定是对的吗?不一定,有些专家说的是对的,有些是不对的。而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不能说教授说错了,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它确实有很好的一个发展前景。但是,教授他指的只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他并没有讲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是适合小王的。所以,小王与其盲目地听信权威,他更应该先好好地考虑一下自己,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是什么,是不是适合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然后,还有一个心理效应在影响着小王的选择,就是从众。从众说的是什么?就在群体的作用下,一个人调节和改变自己,使他变得和其他的人更加的相似,我们管这种现象叫从众。

举个例子,前一阵子日本发生了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核辐射污染。有很多人都同时做过同一样事情,干吗?抢盐。你现在问他为什么要抢盐,他其实也说不清楚的,只是因为别人都抢,我不顺道抢两包回去,感觉心里不踏实,这就是受到从众的影响。在我们择业的过程当中,大家想如果全部都去从众了会造成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姑且不论别人的选择是不是适合你,大家都去往同样一个地方选择,就会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加大我们现在的就业压力。我们很多学生在参加高考的时候,只是因为权威部门发布一个报告说金融行业非常的热门,然后,就会有很多学生都去填金融专业,所以当年金融专业的考分就会特别的高。而你说这些填金融行业的人,将来他必定会好吗?那也不一定的。所以,择业是非常个性化的,职业定位也是非常个性化的,不能人云亦云跟着大部队就这么一竿子走到底。

心理效应刚才说的三种:从众、权威效应,以及刻板印象。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就是在职业定位当中必须要在充分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和现在就业形势的前提下进行,而不能人云亦云,或是闭门造车。

在我们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以后,要找到一份工作就必须付诸行动。首先投简历,然后参加面试。有一类人我们管他叫“投霸”,指的是那些到处投简历,不放过任何机会的一些求职者。还有一类叫“面霸”,指的是经常去参加面试的求职者。对于“投霸”和“面霸”们来讲,他们最好的归宿当然是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合适自己的工作。那么,他们最大的烦恼是成为“巨无霸”,指的是经常投简历,经常参加面试,却总是没有办法走上工作岗位。

我们说在职业定位没有明显偏差的情况下,要想不做“投霸”、“面霸”,必须在两个环节下功夫:简历和面试。你们如果打开我们的网站去搜索一下,你会搜索到很多简历制作方面的技巧,以及会搜索到很多面试方面的技巧。今天我想说的是怎么样运用心理效应的一些小知识、小技巧,来为自己的简历和面试加分。

首先,简历应该避免的一点就是从众。特别对我们青年朋友来讲,在做简历的时候喜欢从网上直接下载一个模板,然后把自己的一些内容简单地填进去就成为了一份简历。还有一类更懒的,他连下载都不高兴做,直接把同学的简历拿过来把名字改成自己的,好像觉得都一样,可以了就这样了。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青年,他到我这边来做职业指导,他把他的简历给我,我感觉这个人是非常的内向。因为,他坐在我对面的时候头一直是低着的,而且是不声不响,你问他问题他才回答。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简历的自我描述栏里面写着“本人性格开朗、善于沟通和交流”。我就问他了,我说我跟你接触下来,我觉得你的性格还是比较偏内向的,为什么你的简历里面会这样写呢?他告诉我说因为同学都是这么写的。我们说简历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东西,应突出你个人的,而不应该是别人怎么写你也怎么写,这样的一份简历首先它的真实性是有问题的,然后你一面试马上就会穿帮的。所以说,简历千万不要从众,要多花一些心思,突出一下自己的特点。

为什么说要突出特点,或者说突出自己的优点在简历里面?因为,我们有一种心理效应叫晕轮效应,也就是我们说的光环效应。大家通常抬头去看看太阳的时候,会觉得太阳边上有一圈光环,太过刺眼了,造成了太阳上的黑子,你还看得到吗?肯定看不到。这就是晕轮效应的体现,指的是某个人或者某件事由于它有些突出的特征或品质,给别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忽视了它的其他方面。

我们举个例子来讲,我们有一句俗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其实就是晕轮效应的作用。因为我喜欢这个人,所以他身上的缺点我都视而不见,觉得他是个完美的人。其实在我们招聘过程当中,在给企业人事做培训的时候就强调在招聘过程当中一定要避免晕轮效应,因为晕轮效应会造成你招进来的人,可能他的很多特征跟你的目标岗位并不契合。

那企业人事需要避免的恰恰是我们求职者可以利用的,我看到有一些青年找工作很聪明,他的学校非常好,他们可是名校毕业,你看这一类人在做简历的时候,他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把自己学校的抬头打得好大。那人家一眼看过去,还没看到你这个人姓甚名谁,首先看到你是哪个学校的。这样做有一个好处是什么?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晕轮效应,让企业人事认为这个学校毕业的人,一定是各方面都是不错的,从而忽视了他身上可能存在一些缺点,比方说,他可能社会实践不是非常丰富,可能学习成绩并不是非常好,这些缺点就会被名校的光环所掩盖。

所以大家首先要想一想,自己最大的竞争力是在什么地方。有的青年他平时很注重社会实践,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那在简历里面,我建议就要把社会实践这一内容放大,多写一点。那么,人事在看简历的时候,可能就会觉得这人虽然学校一般,但是有这么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应该是个不错的学生,可以给他一个面试机会。

有些学生认为自己也没有参加过多少社会实践,但是有特长,证书特别多。比如说,面试一些机械类岗位的,有些学生机械类的证书特别多,就要着重写一下,把这些证书放在简历的一个显要位置,让别人一目了然。

讲完简历,我们讲面试。由于首印效应的作用,人和人在第一次交往当中第一印象很重要的。曾经有一个人事告诉我,他在招聘一些基层岗位的时候,就是当求职者踏进这个面试室,他其实在5分钟里面已经大致决定了是否录用这个求职者。他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第一印象。那我们身上哪一些特征,容易给别人形成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呢? 总结下来有三方面,一个是仪容仪表。一个邋邋遢遢的人,给人的第一眼感觉肯定不会太好。二是礼仪。他是不是一个重礼仪的人。三是对面试来讲这个人的自我介绍。

首先讲仪容仪表。面试前你一定要先做好准备的是什么?注意自己的着装以及打扮。我看男孩子的话一般注意自己的发型,不要把头发留得太长,不要佩戴一些不经济的饰品,然后服装尽量保持整洁,穿着最好是一些有领子的衣服,比较正式的衣服会让对方感到尊重。

走进面试室以前不论门是开着,还是关着,一定要先敲门。进去以后不可以直接一屁股坐下,一般人事都会做一个示意动作,看到了以后你可以坐下。坐下以后,如果对方问你要一些材料的,你要用双手递送给对方,以示尊重。让对方感觉到你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这样对你的印象就会非常的好。

自我介绍。我建议大家在面试以前,最好能够做一下准备。一分钟到两分钟就可以了,不要到自我介绍的时候说得磕磕巴巴的,或者就说两句话,我叫某某某,毕业于哪个学校,我曾经做过什么工作就结束了。准备好一段自我介绍,会为你在整个面试当中加分很多,相反,如果这三点里面有哪一点出现了问题,造成第一印象不好了,那你在接下去的面试当中很难去弥补的,可能你说再多,最后还是不录用。所以,首印效应就是我们讲的这样一个道理。

名片效应。名片效应是指在交往过程当中,如果你表示自己和对方有相同的态度和价值观,那对方就会更加乐于和你相处,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举个例子,我们说有ABC三个人,他们互相之间都不认识,然后就坐在一起聊天。聊天的过程当中,A说他很喜欢看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名字叫《步步惊心》。然后,B对A说,我也很喜欢看这部电视剧,里面某某演员长得非常的帅,某某某我非常喜欢。然后,C说:我从来不看清宫剧,我觉得这些剧非常的没有意思。那么,大家来判断一下,可能情况是半小时的聊天以后,哪两个人成为朋友的可能性会比较高?A和B,对吗?而C就很难插到他们当中去。因为,A和B他们有相同的兴趣,对某一样事物有相同的价值取向。

有一个例子,说有一个求职者他经常求职失败,他也有点心灰意冷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他又投递了一家公司,在得到面试通知以后他很开心,他就去网上查阅一些资料,然后通过多方的了解,他打听到一个很关键的信息。那家公司的老板以前也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就是也是常常在求职当中处处碰壁、处处受挫折的一个人。他很开心,然后这个人运气也非常好,他在面试的当天正好就是这个老板给他做的面试。那么,他在跟他交流的过程当中,他就对这个老板抒发了很多的感慨,我怀才不遇,我经常受到挫折。那么,这样一说就引起了对方的共鸣,谈了好多,最后他被这家公司录用了。

当然,我举这个例子给大家,是希望大家在面试任何一家企业以前,花一点心思先去网上或者是通过别的一些渠道,收集一些关于这个企业的信息,特别是企业文化、企业价值方面的一些信息。那么,在你面试的过程中,如果你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在人事面前表示你对这种文化的认同,对这种价值体系的认同,那么肯定会给你的面试加一些分,更容易获得一个工作机会。

“詹森效应”。詹森是一个速滑运动员,他平时的速滑成绩非常好,但是每到重大比赛的时候,都是因为自己的心理素质不过关造成了比赛的失误。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在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我们就称为“詹森效应”。那么应对“詹森效应”的最好方法就是强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放松。

大家面试以前如果很紧张的话,我建议大家多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脑子里不要总想着“这次我要失败了失败了”。而是多想一些美好的事情,想象面前有碧绿的草原,潺潺的小溪,有美丽的鲜花,让自己处于一个平静的状态。另外不要有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要知道一次面试的失败,并不代表整个人生的失败,将来还会有非常多的机会。所以,以平常心去看待面试,然后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企业、展现给人事,这样的话面试的成功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总之,在简历的制作及面试环节要尽量突出我们身上的优点;在面试前也要精心地做好准备,利用心理效应给面试官留下好的印象;还要强化我们的心理素质,避免过分紧张而影响面试的发挥。

刚才讲了定位、讲了求职,我踏上工作岗位了,我的职业生涯就结束了吗?没有,它只是职业生涯的一个节点,也可以说是另外一个重新的开始。我认识一个企业的招聘专员,姓张,叫他小张。小张到这家企业其实做的时间并不长,半年多一点。他年纪也比较轻,我年纪也比较轻,大家比较谈得来就成为了朋友,我在MSN上也把他加为好友。

然后,前一阵子他把MSN上的状态改成了“现在亚历山大”。我看了以后表示羡慕和嫉妒,在招聘这么繁忙的时候,你居然还有空到埃及去旅游,我表示很不理解。其实事情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后来我跟小张当面交流他告诉我,他哪有去旅游啊!他指的是现在,大家看PPT上的四个字“压力山大”,压力非常大。他说他们最近业务部门特别给力,同时接了好几个大项目,所以,领导让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招聘200个人,而且对这些人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不能随便拉200个人。然后,他就没日没夜地工作,加班加点看简历,到处去参加招聘会,开发各种各样的招聘渠道,但是发现这个任务还是非常地难以完成,压力很大。

他说他最近身体上也产生了一些不适应,晚上睡不着觉,眼睛一闭就出现一份一份的简历,偶然打个小盹就会梦见在帮别人面试。他来咨询我,说现在应该怎么办?他觉得他可能不适合这个工作,他是不是可以放弃,重新去找一份工作?作为小张来说其实这份工作只做了半年的时间,如果放弃,对他将来的职业发展应该说不是非常有利的,我说其实你现在正受一个“齐加尼克效应”的影响。

“齐加尼克效应”听上去挺专业的,那齐加尼克其实是一个法国的心理学家。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找了一些实验者把他们分成两组,同时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任务。其中一组他让他们很容易地就把这20项工作任务完成了,然后还有一组就比较不幸,他在他们完成任务的时候给他施加了很多的障碍,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里完不成任务。然后他就开始研究,看看这两组实验对象,在做这项任务的时候都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那组完成了任务的实验者,在实验结束后,紧张状态就消失了;而那组没有完成任务的实验者,他们的紧张状态却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我们把它称作为“齐加尼克效应”。

“齐加尼克效应”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为,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激发我们的潜力,让我们做得更好。但是压力过大,又没有办法及时地排解它,积极地应对它,就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或生理上的一些不适应,像小张一样。

因此,我对小张说:你现在面临这样一个职业困境,我觉得你可以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你要放松。平时工作再忙,也要抽一点时间做做冥想,然后做做肌肉放松训练,可能会花你二三分钟的时间,但是,绝对会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就是要为自己制定一张时间表,上面要明确工作的时间节点,以及保证自己的作息时间,不要让压力影响你的生理状态。

第二件要做的事情,要自信。小张他现在面临一个什么问题?他因为压力太大了,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他觉得可能自己不适合这个工作。如果,他一直处于这样一个状态,这样一个自我暗示的状态的话,那他的这份工作可能真的做不长了。所以,自信很重要。

讲到自信,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皮克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皮克马利翁他不是科学家,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是一位雕塑家。他雕刻了一个雕像,并且爱上了这个雕像,他就天天祈祷这个雕像能够变成一个真的人。果然最后就感动了神灵,这个雕像就真的变成了一个人,而且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最终成为了他的妻子。当然这是希腊神话。

一个心理学家叫罗森塔尔,他为此做了一个实验,去验证了这种期待和自信的力量。他去了一个学校,并且从那里随机抽取了一些学生。大家注意,他是随机抽取了一些学生。抽取完了以后,他对这个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说:这些学生是我经过研究、测验、精挑细选选择出来的,他们的智商比一般的学生要高,比一般的学生要聪明,比一般的学生要出色。他说完这些话以后就离开了这个学校。一年以后他又回到这个学校,大家可以预见那时候有什么结果?果然被他抽出来的这些学生都变成这个学校里面最优秀的学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样的奇迹呢?就是一个期待和自信。他其实给校长和老师下了一个暗示,那么,老师和家长就会对这些学生抱有一些期待,学生感受到了这些期待他会有信心,觉得我确实是优秀的,所以,我每件事情都是能够做好的,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所以,我对小张说,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克服目前的困境。

第三件事情,要找出自己面临压力的原因和源头,自己究竟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弥补。不知在座的是否见过木桶?木桶由一块板一块板拼起来,然后用一个圈将木板固定而成。一个木桶里面能装多少水,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

那么,对于小张来说,他要找到的就是自己这块最短的板在哪里。哪方面有问题,自己跟用户的衔接有问题,还是自己在招聘的时候标准没有把握好,或者是自己在渠道开发方面的力度不够。究竟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需要小张去找到它、改善它,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完全走出目前工作上的困境。所以说,我们在工作当中碰到不顺心的事情,碰到了压力,碰到了困难,第一要强化心理素质,学会放松,不要对过去的失败总是耿耿于怀。要建立自信,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胜任目前的工作,还要主动地去排除压力源,寻找自己能力上的短板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适应新的工作。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位周小姐是做财务的,工作非常刻苦、认真,而且非常严肃,不苟言笑。她平时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工作上从来没有出过任何的差错。周小姐为人率直,如果她工作当中出错,她会比较乐意接受别人当面指出,所以,她也用这种方法去对待别人。当别的同事如果在工作当中出现了一些差错,甚至她的上司可能下达的一些指示不是非常合理的时候,她就会当面指出。她认为这样是对公司好。

久而久之,就出问题了,同事们开始疏远她,老板也找她谈话,对她的工作表示质疑。为此,她非常想不通,为什么我把一切都做到最好了,却还是要受到这样一个对待呢?那么大家认为周小姐的问题出在哪里?是她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职场的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

我们说跟同事相处,并不像跟父母相处或者是跟同学相处这么的随便轻松,也是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的。首先职场人际关系中最忌讳的就是投射效应。所谓投射效应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形成对别人的印象的时候总是会假设他和我有相同的倾向,就是我们通常有句话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对于周小姐来讲,她自己是一个严肃、认真、严谨的人,所以,她就把自己的这种特质投射到同事身上。她觉得别人也应该是这样的,我自己从来不迟到早退,我自己从来就是非常注意,所以,别人也应该跟她一样也要非常注意。我自己喜欢别人直截了当地跟我提出问题,或者指出我的缺陷,所以别人应该也是这样的。但事实上个体之间都是有差异的,适合你的未必适合别人,所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价值观,直接强加到别人身上。在职场人际沟通当中,我们更加需要注意的是一种方式和方法。

有个寓言,说的是南风和北风比赛,它们比谁能让行人把大衣脱下来。北风觉得自己非常有优势,它风力够大,呼呼呼呼地吹。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行人感到了寒冷,寒冷了以后要干吗?把衣服再裹紧一点。而南风它很聪明,它徐徐地吹动,把天上的乌云吹走,然后太阳就出来了。风和日丽,那行人感到了温暖,他出汗了觉得热了,最后把衣服脱掉了。所以,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还是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俗话说得好“一句话可以让人笑,一句话也可以让人跳”。关键是看这个人说这句话的场合、态度、语气以及表达。我们就以周小姐为例:她是做财务的,可能发现他们单位的出纳,把报表中的一个数字写错了,那周小姐有两种方式指出这个出纳的问题:第一种方式,在办公室大庭广众之下,领导可能也在,她就直接走过去对这个出纳说你这个地方做错了,赶紧拿去改;第二种方式,在没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她过去对这个出纳说你这个地方好像有一些问题,你再看看是不是需要改一下。大家如果是这个出纳的话,你更能接受哪种方式?

听众:第二种。

丁洁:对,第二种。所以讲话的方式、方法以及场合是非常重要的。这点在职场人际关系当中需要特别注意。

周小姐很郁闷,她说:我已经给别人形成了这样一个印象,我现在改变还来得及吗?我跟她说,你其实现在改变还不晚,因为我们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近因效应。就是在熟人交往的过程当中,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讲,如果有一个朋友,你跟他很久都没有见面了,那你再回想到这个朋友的时候,大多数都能够想到你和他在分别时候的一个情景,这就是受近因效应的影响。那么,对周小姐来讲首印效应已经不可能改变了,所以,她从现在开始能够尽量地去注意自己讲话的方式方法,就能够避免投射效应的影响,重新给别人建立一个友善的形象。所以,在职场人际关系上要避免以己度人,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强加给别人。另外要注意沟通的方法,特别是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建议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对方的感受,尽量给别人留下一个友善、宽容、合群的印象。

刚才讲的两个故事,其实都是关于职场适应方面的一些内容。

接下来要讲一个神话,为什么说是一个神话?因为,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这个杨小姐,她只有高中学历,她却在一个本科生和研究生云集的大公司里面,用了三年的时间从前台接待一直做到了部门主管,非常的不可思议。那么,我们说杨小姐这个不可思议,这个神话是怎么样去创造的?其实,她在刚刚进入这个公司的时候连前台接待都不是,她是以实习生的身份去的。进入公司以后,她第一份工作是分到了人力资源部做档案扫描,就是把档案扫描好以后归纳好。

她只工作了一天就得到一个坏消息,这家公司因为财务方面的原因,今年不会招任何新人,今年不会留用任何的实习生。然后,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很多实习生就离开了,因为觉得做下去没什么意思。但是,杨小姐她不是这样想的,她还是在自己的档案室埋头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大家都觉得她有点傻,所以,在下班的时候他们部门主管就找她谈话了。跟她说其实我也不想浪费你的时间,我们今年真的是没有名额留人,这样吧!你明天就不用再来了。杨小姐当时是这样对部门主管说的,她说:这样吧!我今天的工作因为只做了一半,还没有做好,明天如果你直接换人做的话,可能一下子也不知道接下去应该怎么进行,我一定做得好,我明天还是先来,我看看能不能把手头的工作结束,如果不能结束的话,我跟接手这个工作的人做一个交接,看看这样是不是好。那大家可以想象结果是什么?本来不留人的公司把杨小姐给留下了。

那留下了以后,她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前台。我们印象里前台接待应该说,在一个公司里面是地位比较低的,而且很少有人会去重视这样一个工作。杨小姐她不是这样想的,她觉得我做了前台我就要把前台做好。她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原来那张破破烂烂的访客登记表给扔了,她自己做了一个16K的大本子,清清楚楚,并且装订了一个封面,那么有访客来登记的时候,就会感觉这家公司是非常有条理的;第二件事情,她连续三天晚上都到12点钟才睡觉,干什么?一家大公司1000多个人,她把这1000多个人所在的部门,以及他们的分机号码都记在自己的脑子里面。因为,她觉得作为一个前台,就应该百问不倒,别人要找哪个人,她应该马上就能够帮他给联系到;第三件事情,了解这家公司各个部门它们的职责是什么,这家公司的业绩怎么样,发展前景怎么样,以及最近接了哪些项目。那么,在平时接待一些陌生客户时,她总能非常有条理地向来客做介绍。而客户对她都是赞不绝口,当然这些东西也传到了部门经理的耳朵里面,所以,当年的优秀员工就非杨小姐莫属了。杨小姐可以说是他们公司里面第一个在前台这个岗位上成为优秀员工的。

到了年终的时候大家要写述职报告,别的同事跟她说:述职报告这个东西1000多份,老板是没有时间看的,前辈传授点经验给你,你去网上下载一个,然后把名字改成你的,把公司的名字改一下就可以了。前辈是这么说的,但是杨小姐她不是这么做的,她回家花了很长的时间,把自己这一年内在公司里的所见所闻全部都整理好,并且对公司的一些希望、意见都逐条地罗列好,且装订得整整齐齐。当她把这份述职报告交到领导手上的时候,领导眼前一亮。不久就找她谈话了,把她调到了行政部门,从此以后杨小姐踏上了一个职业发展的高速公路。三年之内就从一个前台做到了部门主管。

大家从这个神话里面有没有得到一些启示呢?有没有从中悟出一些什么道理呢?杨小姐发展得这么快,或者说她升得这么快,是因为她运气好吗?显然不是因为运气的因素,而是她把别人不在意的小事情做到了最好,从而不断地累积自己的一个口碑,累积自己在职场上的一个优势,实现了一个事业的飞速发展。

“混沌学”这样一个概念大家听说过没有?一些报刊杂志或者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里面会经常出现一个“混沌学”的概念。“蝴蝶效应”听说过没有?蝴蝶效应可能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蝴蝶效应它其实本来是混沌学里的一个概念,是一个气象专家提出来的,说在巴西的热带雨林里面有一只蝴蝶,它扇动一下它的左翅膀,可能就会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引发一场飓风。他指的是在一个动力系统当中,在初始状态下一点点微小的变化,也会引起长期巨大的一个连锁反应。

心理学也将“混沌学”这个效应引入到心理效应当中,揭示了“蝴蝶效应”的本质是指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都有可能会引起巨大的变化。我们从杨小姐身上就能够看到“蝴蝶效应”产生的这种变化,所以说,我们在职场上要重视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因为,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会对你的职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就拿杨小姐来说,如果,她一开始和所有的实习生一样,直接就离开这家公司的话,那么,她后来的发展可能就完全跟现在不一样了。所以,重视每一件小事,一点点微小的进步积累起来也会成为巨大的成就。

说到积累,我们要说一下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它反映的是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赢家通吃。说白了,就是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这样一个现象。比如有一个企业,要推选一个人参加评选市里面的先进。现在有两名候选人,其中一名候选人,曾经获得过企业先进工作者称号,也曾经获得区级的先进工作者称号。第二个人,平时在工作当中也是非常优秀,但没有获得任何荣誉,那么,在选先进的时候,我们可能更倾向于第一个人选,这就是马太效应的影响。是什么让他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呢?就是他以前的一些优势的积累。所以说,我们在踏上工作岗位以后,如果你要想取得一个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注意积累。为自己积累好一点的口碑,为自己积累多一些的人脉,为自己争取多一些荣誉。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都会为你争取到更多的机会,成就更大的一个事业。

所以说,在职业发展上我们要知道成功在于这样一个点滴的积累,工作当中不能忽视细节,要努力地工作,从小小的成功开始为自己积累优势,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最后,我想用一个自己编的顺口溜来结束今天的交流。大家如果愿意可以跟着我一块念:找工作、忌盲目,客观分析明定位;做简历、显特点,面试之前勤准备;业务难、压力大,充电自信巧应对;同事间、多沟通,讲究方法好氛围;求发展、重细节,脚踏实地慢积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