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厚而硬,黑而亮

厚而硬,黑而亮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有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这就是厚黑学的第二境界:厚而硬,黑而亮。

2.厚而硬,黑而亮

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有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这就是退光漆的亮招牌,可以招到很多的买主。人能够做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着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刘的本事我们一着眼就看出来了。

“厚而硬,黑而亮”,是厚黑学的第二境界,比起第一境界“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而言,它有了更高一步的要求,即要求厚得“硬”,即使炮轰,也不能攻破;还要求“黑”得亮,使“黑”的颜色看起来更容易使人接近一些。事实上,所谓的“硬”和“亮”,不过是一层虚情假意的仁义道德而已。这正符合李宗吾先生在论述厚黑学中的一句要旨之言:“厚黑上面,要糊上一层仁义道德。”

其实,这种“仁义道德”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适应社会的结果。没有人愿意与赤裸裸的“面厚心黑”的人打交道,因为一味的脸厚,就会让人讨厌,而一味的心黑,又会让人恐惧。

就好像是化妆,真正能够达到一定境界的人所化出的妆是自然的,是纯粹的,外人即使仔细看,也根本看不出来,但是被化过妆的人的确漂亮、精神很多。而化妆的第二种境界是,乍看被化过妆的人,比素颜好看许多,但是化妆还是留下了一些痕迹,即使经过了遮掩,还是不难发现。而化妆的最低级的境界就是,手法太卑劣,粉擦得太厚,眉化得过浓,眼影涂得过重;如此一来,反倒把原来的美貌遮住了。这三种境界与厚黑学的三种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在化妆方面多能够达到第二种境界,他们粉擦了,眉化了,眼影涂了,但又都不重不浓,却又不能够达到极致自然的状态。不令人讨厌,反而会使人愿意与之亲近。

同理,能够修炼到厚黑学第二种境界的人,不但“厚如城墙”,还厚得“硬”,不但“黑如煤炭”,还黑得“亮”。如此一来,即使你厌恶他的心黑,但拿他却又没有一点办法;你惧怕他的心黑,但却又心甘情愿地被其吸引。这就是厚黑学的第二境界:厚而硬,黑而亮。如果能够修炼到这种境界,就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掌握了一定的厚黑精髓,但还不足够厚黑。这种人或许能够成就一定的事业,但可能不会长久。

历史上有很多处于这一阶段的厚黑之士,王安石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

王安石生活在北宋年间,是北宋非常有名的改革家。当时的北宋,内有沉重的债务负担,外有西夏和金的侵扰,因此朝廷一度委靡不振。看到这种糟糕的状况之后,王安石就多次寻找机会向皇帝建议,要求变法,以图民富国强。励精图治、胸怀远大的禅宗再即位后的第二年,就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翌年又升其为宰相,允许其推行变法。

在当时的状况之下,宋禅宗和王安石都急切地想要改变国家的这种状况,都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却没有想到在变法的过程中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因为在变法过程中损害了一些官僚贵族和人民大众的利益,因此招致人们普遍的抵触。通常,在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变法、改革者们都会在坚持自己看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

但是,王安石却不是这样的普通改革者,他认为只要自己的动机正确,并坚持不懈,最后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结果。在面对众人诘难和非议的时候,王安石提出了著名的“三不主义”,即“自然界的灾异不比畏惧,人们的议论可以不予考虑,祖宗定下的规矩可以不遵从。同时,王安石还说:“尽管今天的人可以不理解我,但是后世人一定会感谢我所做的事情。”在这种坚定的信念的支撑下,他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理直气壮,我行我素。

变法过程中,只要是反对变法的,王安石都将其归结为敌人一类。包括他的朋友,例如司马光、范镇等;还有的是他的领导,例如韩琦、富弼等;还有的是他的靠山,例如吕公,韩维等;也有他的推荐人,如欧阳修、文彦博等。这些人原本都是王安石变法的支持者,但后来因为看到了变法过程中的阻挠,继而变成了反对派。按常理推断,他应该再努力争取这些人的支持,但是王安石与众不同,他选择继续推行改革,而不与他们往来。最后,他就与自己最好的朋友司马光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

推行变法的第三年,有人为了逃避保甲法,竟然砍掉了自己的手指,甚至还切断了手腕。毫无疑问,这件事情足以说明变法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宋禅宗为此惶惶不已,就这件事与王安石商量,但王安石不屑一顾地说:“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士大夫们尚不能理解新法,更何况是老百姓呢?”禅宗听了他的话,委婉地说:“人民的话如果真的是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也应该听从啊!”但执拗的王安石仍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遗憾的是,因为王安石的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使得新法取得的效果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王安石变法的本意是强国富民,结果却导致民怨沸腾。其中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王安石亲手提拔的看守城门的小官,在变法的第六年向皇上呈上了一副《流民图》,还附了一道奏疏,声称自己在城门前,天天看到为变法所苦的平民百姓相互搀扶,卖妻卖子,毁田拆屋,横死街头,自己看了实在是于心不忍。为此,他特意请求皇上罢免这些危害人民的法令,避免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为了说服皇上,甚至还发毒誓说如果废除新法之后十天不下雨,自己宁愿被斩首示众。

据说,宋禅宗看了他所呈交的流民图之后,体会到了百姓们的痛苦,继而心如刀绞,十分痛苦,彻夜难眠。后来,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都知道了这件事情,声泪俱下地在皇上面前说:“安石使天下大乱矣!”再者,当时的人们都极为迷信,正好天下大旱,已经有整整十个月了,众人都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天怒人怨。”在这种状况之下,原来一心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禅宗也终于痛下决心,废除新实施的法令。如此一来,实施了五六年的王安石变法也以失败告终。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人都和王安石一样,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去改革,但却意识不到变通的重要性,对人对事都摆出一副根本不可能通融的厚黑模样;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办事途中的最大的阻碍。著名的商鞅也是如此,他和王安石都是厚黑学上的重要人物,都决心变法,为了变法,甚至到了一意孤行的地步。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得罪所有阻碍他们变法的同僚。从这个角度而言,他们的确脸够厚,心够黑。不可否认,他们的新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自己却也因此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我们可以仔细思考一下,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其实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他对当时各种复杂的情势把握不够,而且不懂变通,得罪不少很有分量的人们。所以,我们据此可以认定,王安石并不是真正的厚黑高手,充其量也只是达到了厚黑学的第二种境界而已。

就好像是妆化到了第二种境界,还是会被人发觉出来。因此说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而如果想要避免这种失败,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地在“化妆”上下工夫,努力使自己的妆容达到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状态,在不知不觉中把握厚黑学的精髓,并将其发挥到极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