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丈夫能屈能伸,谓之厚

大丈夫能屈能伸,谓之厚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大丈夫能屈能伸,谓之厚厚黑救国,古代有人这样做,越王勾践就是例子。韩信胯下受辱,是心有远大抱负,能屈才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由于燕王忍怒而委曲求全,能屈能伸,所以才保全了国家,为后来在济水一带战胜齐国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但他却凭着能屈能伸之术,制伏了鳌拜,巩固了政权。在生活中,能屈能伸的人才能称得上是智者。

5.大丈夫能屈能伸,谓之厚

厚黑救国,古代有人这样做,越王勾践就是例子。会稽一仗失败后,勾践亲自请求做吴王的臣子,妻子进入吴宫当妾……后来勾践带兵攻破吴国,吴王夫差派人痛哭求情,甘愿自己当臣子,妻子当妾,但勾践毫不松手,非把夫差置于死地不可……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此处之“屈”并不是盲目地屈服,而是一种长远的策略,是为了伸得更远,拳头缩回来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弹弓拉得越长是为了打得更远。韩信胯下受辱,是心有远大抱负,能屈才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生在世,要生存要发展,仅凭一腔热血是完全不够的,有时委曲求全比执著行动更重要。因为,在遇到对己不利的形势时,执著只会让自己越走越远,越来越偏离自己的目标,而适时地屈服则可以为找到新的出路提供机会,正所谓“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屈,是“水往低处流”的谦恭,是黑暗中渴求的光明,是负辱中进行抗争的忍耐。伸,是以屈为前提的进攻,是以弱胜强的气概,是不战而胜的上善兵法。

齐国攻打宋国,燕王派大将张魁作为使臣,率领燕国士兵去帮助齐国攻打宋国,但是齐王似乎并不领情,而是杀死了张魁。听到这个消息的燕王甚是悲伤,同时也非常气愤,于是便召来有关官员说:“此仇不报难解我心头之恨,我要立即派兵去攻打齐国,给张魁报仇。”

大臣凡繇听说燕王的决定后谒见燕王,劝谏说:“以前我总以为您是最贤德的君主,所以我心甘情愿做您的臣子。但是现在我却发现您不是一个贤明的君主,所以我要辞官不再做您的臣子。”

燕昭王说:“此话怎讲?到底是为什么呢?”

凡繇回答说:“松下之乱的时候,我们的先君不得安宁而被俘,您对此深感痛苦,但却依旧侍奉齐国,这是因为您力量不足。而今张魁被杀死,您却要攻打齐国,这是您把张魁看得比先君还贤德。”

燕王沉默片刻,说:“你认为我应该怎么办呢?”

凡繇回答说:“请您穿上丧服离开宫室住到郊外,派遣使臣到齐国,以客人的身份去谢罪。一定要这样说‘这都是我的罪过。大王您是贤德的君主,怎么会杀死诸侯们的使臣呢?但是燕王的使臣确实被杀死了,这不是您的错,而是我国选择人不慎重,没有选择合适的人才,希望您能让我改换使臣以表请罪’。”

使臣到了齐国,齐王正在举行盛大宴会,参加宴会的近臣、官员、侍从很多,齐人让燕王派来的使臣进来禀告,使臣说:“燕王非常恐惧,因而派我来请罪。”使臣说完后,齐王又让他重复一遍,以此来向官员、侍从炫耀。于是齐王派出地位低微的使臣去告诉燕王,让燕王返回宫室居住。由于燕王忍怒而委曲求全,能屈能伸,所以才保全了国家,为后来在济水一带战胜齐国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假如燕王不听凡繇的劝谏,不肯低下他那高傲的头,而是逞一时之怒,匆忙去攻打齐国,那么,他以及他的燕国恐怕已成为齐国刀俎下的鱼肉了。正是因为燕王的屈,才为他日后伸得更远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为燕国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可能。

从燕王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屈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难得的品格,是有涵养有修养的一种表现。从古至今,屈就被看做是成大事者必备的心理素质,也是成大事者都在实践着的最根本的品质。

康熙,即爱新觉罗炫烨,清世祖的第三个儿子,8岁登基。但是,他登基后的大权却落入了鳌拜之手。鳌拜专权擅政,根本不把小小的康熙放在眼里。

鳌拜利用手中大权遍植党羽,排除异己,“相好者荐拔之,不相好者则害之”,于是出现了“文武各官,尽出伊门”的情况,从中央到地方几乎都遍布了他的心腹。那时的鳌拜恣意妄为,独断专行,俨然成了太上皇。

康熙六年,康熙帝亲政。按理,这时辅政大臣应该将权力全部移交给皇帝了。但是鳌拜仍把持朝政,不愿归政还,企图把年轻的皇帝变成任凭自己摆布的傀儡。

康熙虽然年幼,但他从小就才华出众,能够看透很多世事。那时他觉得鳌拜处处与自己作对,是个心腹大患,他痛恨鳌拜的专权跋扈等倒行逆施行为,很想除掉他,但鉴于条件尚不成熟,因此不能鲁莽行事,只是默默地忍受,屈了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真的屈服,而是在默默行动,最后经过长期的考虑以及与其他大臣的商议,一个周密的计划便酝酿而生。

康熙陆续在自己的身边安排一些亲信,提拔其他亲信到一些重要部门,还派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这样一个新的与鳌拜对抗的集团正悄悄在年轻的皇帝周围形成。不仅如此,他还故意装出贪玩而胸无大志的样子,以此迷惑鳌拜,使鳌拜逐渐对其失掉戒心。

康熙八年,康熙亲自挑选了一些伶俐的贵族少年,在宫中摔跤、练把式,他自己有时也混在其中为戏以掩人耳目。尽管鳌拜常被召入宫中议事,见到他们练习也只当是小皇帝贪玩,并不在意,而康熙自有他的主意。

一天,鳌拜被召,他仍旧同往常一样大摇大摆地进宫,孰料,康熙一声喝令,十几名少年一拥而上,尽管鳌拜功夫超群,但是却敌不过这群阳气十足的青年,转眼间被捆翻在地。然后康熙历数了他的罪状,将他永远监禁,同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这一年,康熙只有16岁。但他却凭着能屈能伸之术,制伏了鳌拜,巩固了政权。

其实,康熙制服鳌拜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经过长期酝酿和逐步实施才实现的,这和康熙年轻有为却深知能屈能伸,蓄积能量,寻求机会展开反击是分不开的。

在生活中,能屈能伸的人才能称得上是智者。当然,一个人如果只伸不屈,遇到一点小事,承受一点“侮辱”就不顾后果,迎“难”而上,反而更容易遭到挫折。与之相反,一个人如果太过于柔弱,遇到事情优柔寡断,就很容易错失良机,这样的人也难成大事。因此,做事做人的大智慧就是当刚则刚,当柔则柔,能屈能伸,屈伸有度。在“进”的同时,暂且退让一下,或许会让自己前进的脚步变得更快。

人生中,很多人都认为屈与伸代表着退与进,屈意味着失意,伸意味着得意。其实,人生中的屈伸远远不是这么简单。《后汉书·班固传》中曾说:“虽屈伸无常,所因时异。”因此,人生当屈、当退的时候,不妨先屈、先退一下,这样可能会换来更大的进步。

遇到问题,不要害怕低头,低头并不是永远地服输,而是让自己安静下来审视思考问题,只有静心才能养性,才能发现问题的真实性,才能找个更加稳妥的处理问题的办法。

有人曾说,成功靠什么?成功要靠能屈,屈以理性,屈以方法,我们就能够伸得更远,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功。因此,我们可以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忍一时之屈,终得出头之日,“忍人之所不忍之事,成人之所不成之业”。

能屈能伸,是人生大智大勇的一种表现,是人生的一种美德,更是人生的一种崇高修养。在条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在与己不利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辱骂所怒,不争强,不上当,不激动,能够以忍对待危机,以忍来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智者。这也是厚黑智慧中较为经典的一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