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就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劳动者要从事生产劳动,先决条件是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据知情者说,王小林讲起时事政治来头头是道,象棋比赛,村上鲜有敌手,不可能是精神病患者。假设王小林不要上大学,中学毕业后就去建筑工地,抱瓦砌砖,也许他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

就业就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在计划经济时代,大中专学生、技校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只要学习期满,成绩合格,毕业后不用为职业操心。虽然在这种体制下,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无后顾之忧,考上某所学校,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但是却存在好多弊端,不能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自从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变成大众教育以来,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进入市场,实行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向选择的格局,中等职业学校更不例外。而且,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面向生产第一线就业。

虽然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实行了多年,但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仍然有着强烈的“铁饭碗情结”。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单位已经打破了铁饭碗、终身制、只能进不能出的用人机制;事业单位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吃大锅饭”的用人机制,但是从理论上讲,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实行了聘任制,而且,很快就会从形式上的聘任制步入到实质上的聘任制。被人们称为“铁饭碗”的行政单位,虽然,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人们追求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的诉求造成了每年的考公务员热,但是,公务员实行聘任制的试点工作正在全国各地展开,它预示着体制改革的深水区也将被突破。各行各业都打碎了铁饭碗,如果社会失业救济保险等保障措施到位的话,行业之间的特权、优势将不复存在,如果说到时还有什么“铁饭碗”的话,那就是个人素质、能力。

初出校门的学生,步入社会常常碰了一个又一个的钉子。为了保证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各学校都设立专门的就业安置办公室,选配专门的教师负责,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或企业,推荐学生顶岗实习或就业。如果愿意去企业的话,就业基本上是有保障的。在没有其他就业渠道的话,去学校联系的沿海、外地企业就业,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这是因为:

1.可以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在实际中融会贯通为职业能力

几年的在校时间内我们学习了专业知识,通过见习等活动,了解了自己所学专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但基本上都是属于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一种操作运用能力,就要到生产实践中去。只有在生产实践中,我们的职业兴趣才有可能发展,职业性格才有可能改变,职业能力才有可能提高,职业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2.要确立“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的就业观

为了我们的学习,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生活补助,每个家庭也尽其所能提供了帮助,我们的年龄即将进入或已进入公民的年龄,不能躺在父母身上,一味“啃老”,或一味的依靠国家的补助过日子,“啃国家”。在企业就业,现阶段的劳动工资虽说不高,但解决生存问题还是可以的。有些同学在就业期间勤劳肯干,节衣缩食,几年下来,也积累了一定数目的资金,作为下一步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的第一桶金。在人们的习惯上,把现在这种在企业上班的形式叫“打工”,今日打工就是为了明日的不打工。

从自己的素质、能力、学历等实际条件出发,首先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先找到岗位,融入社会,服从社会需要是就业的前提条件。劳动者要从事生产劳动,先决条件是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只有社会上客观存在着劳动就业的可能性,才谈得上就业。眼高手低,必然会导致失去一些就业机会。应当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形势,社会发展走向,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对待就业机会。当然也不能把问题看得太严重,失去就业的积极性。

王小林,湖北十堰郧县杨溪铺镇人。小学时的王小林非常聪明,成绩一直很好,曾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三名,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当班长,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94年,王小林从郧阳师专毕业后又到荆州师范学院读本科,是村子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郧县一所中专教书,由于不满学校的安排,没过多久,就回了家。回到家的王小林很少帮助母亲干农活,甚至,曾经因为干活与母亲发生争吵,将母亲打成骨折。看着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母亲的眼里布满失望的泪水。是母亲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将他从小学供到大学,就在王小林读大二时,父亲去世,姐姐为了他的学习辍学在家帮母亲干活。王小林大学毕了业,苦日子总算熬出了头,该做母亲的歇一口气了,谁知他好端端的工作不去干,却在家使气。绝望的母亲住到了女儿家,一住就是14年。无人管束的王小林更加懒惰,整日在村里闲逛,母亲留下的东西吃光了,就用亲友接济的一点钱买方便面度日,手头的钱也用光了,就吃树上未成熟的果子,吃地里的花生、玉米棒子,到了冬季,地里没有可吃的东西,就生吃蔬菜,实在没有东西可吃时,就大把大把地采着吃干枯在地里的红薯叶子。王小林像野人一样生存着,不在厨房做饭,只在堂屋用三个石头支着一个铁锅烧水。到后来,夏天索性睡在一块木板上,冬天睡在大衣柜里。2012年3月的一天,邻居们发觉王小林的家里没有动静,走到窗户前看望,只见他趴在床上,四肢僵硬,不知何时已经死去。

一个在小学老师眼里的三好学生,一个在乡亲眼里很听话,学习很用功的第一个大学生,一个取得专科学历后,还要获取本科学历,身体健全没有什么不良嗜好的年轻人,竟然在乡村游手好闲14年,穷困潦倒到靠生吃蔬菜和红薯叶度日,最后竟然被活活饿死的地步,这到底是为什么?据知情者说,王小林讲起时事政治来头头是道,象棋比赛,村上鲜有敌手,不可能是精神病患者。这是一个悲剧!社会将王小林培养到了大学毕业,但是他却空受教育一场,没有为社会做出丝毫的贡献,甚至连维持自己生存的能力都没有。假设王小林不要上大学,中学毕业后就去建筑工地,抱瓦砌砖,也许他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很多人上大学的目标是改变命运,出人头地,甚至错误的将大学文凭和财富、地位等同看待,殊不知获取文凭不等于获取财富、地位。不管什么人,获取什么文凭,只有在通过劳动保证自己生存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理想和事业。如果连自己的温饱都不能保证,还谈得上什么事业和前途?王小林之所以“不满中专学校的安排”,一怒之下“不干了”,就是因为他心里有自己的理想,而把实现理想的希望寄托在上大学上,一门心思花在所谓的学业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思想意识修养、生活能力差到了极点。但是当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很大时,一不能正确面对,二缺乏生存能力,以至于活活饿死。

3.乘船出海,寻找发展的机会与空间

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可塑性还很大,虽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职业生涯设计,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初步选择了专业,但是,计划不如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更替、空间的拓展,你的职业道德、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有可能改变,从而引起职业理想的改变,或者职业理想虽然没有改变,但是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有可能改变。你的职业生涯规划还需进一步完善甚至有可能发生变化。

因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现代化程度高,所提供的岗位多,对从业者的素质的要求也相应要高,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用武之地,也许我们接触到的原来连名字都没有听过的职业更适合你的发展。各学校所开设的学前教育、护理、汽车维修与运用、工业与民用建筑、酒店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在本地虽有就业市场,但是本地的企业或事业单位资金少、规模小,待遇低,锻炼空间小。以学前教育为例,本地公办幼儿园数量较少,准入条件较高,私立幼儿园数量不少,但因资金限制,办学条件较差,办学设施简陋,人数少,难以谈及教学质量,更谈不上教学理念等深层次的问题。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上世纪大量劳动力进入,他们的子女目前到了上学的年龄,公办学校数量少,难以满足需要,催生了大量的私立幼儿园。大多数办学人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办学条件较好,吸引了一批专门人才,办学理念也比较先进。在这里实习,除了待遇略高以外,可以得到比较严格的职业训练,有助于个人能力的提高。而其他专业像电子技术类、电子计算机类、动漫类、机电类、数控机床类等在本地没有就业市场,要从事与所学相一致的专业,必须到外地去。

4.为家乡的发展积聚能量

到大企业去让自己的职业理想得到淬火,职业能力得到锤炼,寻找立业的创意,接受开放城市的生活理念,体验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为家乡的发展积聚能量。熟悉我国改革开放历程的人一定知道,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浪潮首先是从珠江三角洲(深圳、广州为代表)开始的,以后又波及长江三角洲(上海、江浙地区为代表)、黄河三角洲(京、津、唐地区为代表),从沿海城市逐步向内陆地区扩展。虽然我们西部地区发展比较缓慢,但是我们有辽阔的土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比较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不久的将来,人们就会将投资的目光聚焦西部地区,大量的企业就会迁到内陆地区寻求发展。届时,我们就能以先进的生活理念和企业管理方法,强占天时地利人和的先机,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