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力资源类

人力资源类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对转行进入人力资源部门的人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学习HR的业务知识、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将会事半功倍。他还必须掌握其他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符合新时期对一个合格的HR人员的要求,那就是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技术专家。

(六)人力资源类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全球一体化、高度整合、激烈竞争的时代,人才和科技是竞争的重点。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人又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第一资源因素”。保证企业有一支具有开拓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队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重大责任。“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估算,物力投资增加4.5倍,利润相应增加3.5倍;而人力投资增加3.5倍,利润将增加17.5倍。”人力投资是一种具有长期性、间接性、高效益特点的投资项目,它产生的效益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认可,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把它看做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媒体根据职位的压力水平、工作弹性、工作环境、创造力、晋升难易程度等综合因素,评出50个最佳职业,人力资源经理名列第四。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转行到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行业中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前景虽好,但一定要考虑自身所处的层次和经验,寻找最佳位置。比如,有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只负责基础人事工作;而有的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属于中高级管理;有些大公司,人力资源就是高层管理,从事人力资源整合,参与企业决策等重大工作。其实具体到人力资源部门内部人员来说,并不是所有的HR人员都是招聘经理、培训经理、人力资源总监等,很多人都还只是普通的部门职员,做着大量简单的基础性的工作。所以对转行进入人力资源部门的人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学习HR的业务知识、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将会事半功倍。

1.职业要求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定义可以看出其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素养。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是指从事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激励、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其职业能力特征是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与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需要“专”,更需要“杂”。一名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经理需要熟悉员工招聘、绩效考核、劳动关系、薪酬管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等知识,不仅要将优秀的人才补充到合适的岗位,更要为企业制订完善的员工管理规则,及时向企业提出人力管理修改方案等。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总趋势是以人为本,本着认识人、尊重人、开发人、激励人的观念,把人看成是一种重要资源来管理,当做一种资本来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主管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是人力资源决策信息的提供者,人力资源管理的这种变化与角色的扮演对人力资源主管的基本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人力资源主管必须有过硬的人格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基本的工作能力,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一定的人事工作经验。企业在选择HR时,一般比较注重对候选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的考察,但是,HR要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要与CEO和其他业务部门沟通,仅仅具备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知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必须掌握其他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符合新时期对一个合格的HR人员的要求,那就是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技术专家。相关知识包括:组织行为学、心理学、项目管理、经济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学、生产管理学、战略学、法律,等等。

2.直面竞争

事实上,目前人力资源高层职位还是有很多转行过来的,科班出身的并不多,要进入人力资源部门,丰富的行业经验就是核心的竞争力,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知识可以在后面的工作中学习。人力资源工作分为两大类:专业工作和管理工作。专业工作指那些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制定具体的薪酬福利体系、对员工进行培训等工作,这些工作一般需要具备HR专门知识的员工去做,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一般难以胜任。而管理工作也被称为事务性工作或一般性工作,担任这些工作的人则需要对公司的核心业务和组织情况有较深的了解,而不仅仅是对HR工作的了解。由于对公司核心业务和组织情况的了解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HR工作的“进入壁垒”则相对较低,所以一些公司常常选择具有很强业务经验的经理来做HR管理工作,有些甚至做到比较高级的HR经理职位。

3.收入组成

(1)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已经成为国际大公司高层人物必经的职业发展阶梯。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地位近几年一直是水涨船高。从普通的人事助理到人力资源总监,其间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根据行业、企业规模、效益的不同,他们的薪水也不同。在一般的民营企业,人事助理年薪可能2万~3万元,HR总监年薪可能10万~15万元。而在较好的外企,一般人事助理年薪有3万~5万元,主管经理级别大概6万~10万元,HR总监的年薪能达到10万~40万元,多的甚至可以拿到80万元。

(2)人事经理。企业不同,人事经理的薪水也大不相同,在外企人事经理的薪水会比较高,年薪会达到10万~30万元不等,而在一般的国企,人事经理的年薪可能只有6万~8万元。有些人想拿高薪,一般都是通过跳槽来实现的,也有些是主动和老板谈判,要求加薪。

(3)人事专员。大学毕业刚从事人事工作,一般都要从人事专员干起,其薪水也属于最低层的,年薪一般1万~2万元之间。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薪水会有所升高,工作一到两年后,年薪会升到3万元左右。在一些好的外资企业,人事专员实习期的月薪可能就会达到2500元左右,过了实习期月薪会达到近4000元。

4.培训打造

人力资源专业性强,入行和提升都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既懂政策又熟业务的持证人才备受企业青睐。目前市场上最权威的人力证书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人力资源职业资格证,该项目全国统考,每年有两次考试机会。在2006年的十大热门职业资格证书考证中,人力资源职业资格证热度最高、最具影响力。其中上半年考试的报名人数已达5万人,仅人力资源管理师的报考人数就达到近两万人。据劳动保障部人力资源职业资格项目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人力资源职业资格考证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十分强烈,在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中掀起了一个学习专业的热潮,形成专业交流的良好风气,而且一些企业借此进行人力资源队伍素质建设。如一些行业和大型企业集团,要求今后三到五年内,在本行业或企业做到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网络资源:

www.hr.com.cn/中国人力资源网

www.hronline.cn/人力资源在线

www.hrblog.net/中国Hr博客

www.hr66.com/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网

5.转行榜样:从计算机到人力资源总监  (李建波 亚信公司副总裁)

李建波是做副总裁级别的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的地位在一家大型公司如此突出并不常见。与大多数HR经理人的经历类似,李建波做HR也是“半路出家”。今年已近40岁的李建波,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87年加入IBM之前,留校做了两年老师。1993年转行做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李建波已经在IBM做了6年的销售。当时,人力资源这个概念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名词。1993年之前,外资企业在国内还没有完全的人事管理权,1993年以后,这个情况发生了变化:外资企业可以不通过外企服务公司来管理自己的人力资源,可以建立自己的相关部门。李建波就是在IBM建立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时,被从销售战线上调过来的。“刚开始,什么都不懂。”李建波当时的职位是项目经理,他说:“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经理。在IBM,经理是必须管人的一定得有下属职员,项目经理只是一个技术性的工作职务。”在一个来自香港的专业HR经理的帮助下,李建波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做HR比做sales更出色。李建波坦言,当年的销售经历对自己从事HR工作很有裨益。一年以后,李建波被提升为真正的manager,他当时的职位是HR项目经理;两年以后,他又被提升为IBM中国公司的HR经理——仅仅两年时间,李建波就由一个“单练”了6年的销售专员提升为一个管理十一二个人的部门经理。此后,李建波的职业生涯开始了“腾飞阶段”: 1996年年底到2000年3月,在朗讯公司任人力资源总监; 2000年3月至今,在亚信公司担任主管人力资源和行政工作的副总裁。

科班HR也要懂业务,自从做销售的孙逢举做了HP的HR总监又进而被提升为公司副总裁之后,好像做业务出身的“非专业”HR总监在业界渐渐多了起来。这在别人眼里是个很奇怪的现象,而李建波则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征兆,它一方面表明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些企业管理者的逐渐成熟。谈到销售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区别时,李建波认为两者很相似:“都是做服务的”,都是通过被服务对象的成功而获得相应的成功。他认为:“只有买自己产品和服务的客户成功了,做销售的才能够算是成功;只有员工成功了,做人力资源管理的才能算得上成功。”

金牌链接:

财富》中文版就300家在中国经营较为成功的大企业,在3000位中国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中进行了调查,评选出20家最受人力资源部经理青睐的公司:

①摩托罗拉(天津)有限公司  ②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③广州宝洁有限公司     ④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⑤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

⑦上海贝尔有限公司     ⑧戴尔计算机(中国)有限公司

⑨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⑩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img22联合利华股份有限公司   img23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img24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   img25深圳华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mg26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  img27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img28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img29安利(中国)有限公司

img30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img31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