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跨国公司的使命

跨国公司的使命

时间:2022-08-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结束以来,全球竞争最显著的转折就是跨国公司的纵横捭阖代替了以往的多国大兵团作战。他们两人于1974年开始专题研究,13年后写出了《跨国公司使命》一书。同样,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在新世纪初《跨国公司使命》中译本的出版可谓适逢其时。

二战结束以来,全球竞争最显著的转折就是跨国公司的纵横捭阖代替了以往的多国大兵团作战。20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开始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及至20世纪末,全球资本主义危机所引发的跨国、跨行业并购使得跨国公司热再度升温。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淡化了民族情绪,甚至模糊了国家利益。可以说,世界已经进入了跨国公司时代。

C. K.帕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伊夫·多茨(YvesDoz)两位教授是较早对跨国公司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他们早年均获得过哈佛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他们两人于1974年开始专题研究,13年后写出了《跨国公司使命》一书。该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国际商学界的关注。各大跨国公司的最高管理层更是将其视为必读之书,因为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基本观点、理论框架和实际对策使这些局中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一部开创性的著作往往能起到雾中引路、大海导航的作用,中国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跨国公司使命》一书对如何分析辨别竞争的机会和威胁、如何重新配置公司的资源、如何激励组织内部员工等重大而棘手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作者通过对跨国公司的组成骨架——经营领域的分析,令人信服地论述了从战略形成到战略实施的全过程。全书资料详实,结构清晰,读来惊心动魄。它创造性地运用“全球一体化——经营当地化之均衡”作为分析框架,理性地提出了在全球动态竞争的形势下跨国公司面临的是变化无常的不完全竞争态势,因此跨国企业除了时刻关注各种经济约束外,还应当随时对政治约束和组织约束保持警惕。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作者进一步辩证地指出,无论那种约束,如加以合理把握,负面的限制有时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该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提出了建立基础设施的概念和方法,认为竞争优势是一系列行动的结果,战略与行动密切相关,最高管理者对组织内各种决策程序和资源配置负责。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作者详细阐述了战略意图这个概念,认为战略基础设施是跨国公司进行全球竞争的前提条件,但对大多数的公司而言,它们不是没有系统地建立这种基础设施,就是在建立之后未能加以有效的利用。换句话说,与基础设施一样,公司的战略意图对于我们理解全球的竞争动态是十分必要的。不同竞争者的战略意图或者说它们的长期目标,可能比各自军火库的规模和武器的质量更为重要。作者进一步指出,我们应该把战略意图和战略本身区分开来。意图是指长期的目标和方向,而不是具体的计划。比如日本的一家推土机制造商——小松制作所,就把自己的战略意图确定为“包围卡特彼勒”,卡特彼勒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推土机制造商。这就是小松制作所1965年时的战略意图,尽管那时公司的规模很小,甚至在日本、国外都没有任何市场。公司的技术也相当落后,产品范围和设计式样都还很少,它根本不可能制定出1965-1980年超过卡特彼勒的具体计划。但是小松制作所当时的目标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成为行业中的老大。战略意图使得公司不断构建层层的竞争优势,以期实现长期目标。本田公司是另一个例子,它在1950年就企图占领全球市场,其时它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修理铺,仅有50名员工。公司的战略意图使得它可以超越常规地考虑其资源和竞争优势,从而最富有创造性地考虑资源配置、业务重组和机构调整。

根据战略意图的不同,作者把企业分为三种类型:全球主导型企业,国内防御型企业,当地化企业。为什么日本的彩电生产厂商现在成为了全球同行的龙头老大,而欧美的却不能?根本的原因就是家用电器行业内的日本企业一开始就把谋取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作为其战略意图。日本企业首先把低价位产品市场当作一个打入欧美市场的“一个薄薄的楔子”,从1970年到1985年,在短短的15年内,公司的战略意图使得它们成功地实现了竞争优势的三级跳远:低成本的资源优势-低成本和高质量的技术优势-分销渠道和品牌优势。这是毛泽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游击战战略在经济领域的成功运用。

除了缜密的理论分析外,作者还提出了相应的可操作的克敌制胜的实际对策,强调市场份额比利润更重要,因为关键市场的份额实际上是一份保险,可以使公司在必要时发动全球价格战,逼迫国内防御型和当地化企业就范,甚至将其驱逐出局。日本人采用分割包围的围棋战术,从不动声色的渗透开始,到明目张胆地“交换人质”,终于低三下四而又咄咄逼人地实现了从蚕食到鲸吞的全球战略。

在该书的后半部分,作者把视线转移到了企业内部,集中分析了如何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自身能在全球市场上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跨国公司的发展正主导着世界经济的走向。同样,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在新世纪初《跨国公司使命》中译本的出版可谓适逢其时。当然,该书原著成书于1987年,其中有些内容和个案已经显得衣衫褴褛,比如,工会和劳工组织的作用和地位已经大不如前。另外,该书行文过于严谨滞重,偶有不必要的重复,这是西方学术专著的一个通病。译者和编辑的专业和语言功底也不够扎实,甚至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如将Product line误认为Production line,译作生产线(正确的译法为产品系列或产品线),将GE译为通用电器(应为通用电气),Caterpillar译作卡特匹勒(正确的译法为卡特彼勒)。但是,瑕不掩瑜,译著在总体上仍不失为一个可信的读本,而英文原著目前仍然是这一领域无可替代的经典之作。

2000年4月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