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晏子不争大难不死

晏子不争大难不死

时间:2022-07-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晏子不争大难不死齐庄公时,晏子任相国。晏子的预料很正确。不久,齐庄公被专权的大臣崔杼所杀害。崔杼虽想让晏子死,却找不到杀晏子的任何借口。晏子愤怒地斥责崔杼,并坚持说“君子不以邪道求福。”晏子便不慌不忙,从容离开。马车平稳地行驶到晏子家中,晏子最终也没有遭到什么迫害。在动乱之时,晏子的表现可谓难能可贵,亦足可为后世之楷模。

晏子不争大难不死

齐庄公时,晏子任相国。每次晏子入见,齐庄公不是赏赐爵位,就是给他增加封地。但后来,突然又不信任他,不是除爵位,就是减少封地。这种信任与疏远的变化,使晏子很警惕,他干脆把爵位统统辞掉,把封地全部退回。在上朝路上,晏子长声叹息起来,但叹息之后,自己又笑了。

仆人觉得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一会儿叹气,一会儿又发笑呢?”晏子说:“我叹气,是因为国君将要遭到灾难;我笑,是因为我高兴自己不会丧命了。”

晏子是深知福祸依存的道理的。不过,在晏子,得宠与疏远,实在对他无多大的影响,他所注重的是社稷江山的存亡。晏子的预料很正确。不久,齐庄公被专权的大臣崔杼所杀害。晏子去齐庄公被杀死的地方,崔杼见了,恶狠狠地说:“你为什么还不死?你为什么还不死?”

崔杼虽想让晏子死,却找不到杀晏子的任何借口。晏子说:“事变开始时我不在,事变发生以后我又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死?我又不是国君的奴仆,难道他吊死了,我也跟着他去上吊!”

崔杼杀了齐庄公,立齐庄公的儿子为君,为巩固其势力,就让文武大臣到祖庙发誓。不少大臣都按照崔杼的话发了誓。晏子愤怒地斥责崔杼,并坚持说“君子不以邪道求福。”崔杼虽然恼火,但想了想,说:“这是个贤德的人,我不能杀死他。”于是放过了晏子。

晏子便不慌不忙,从容离开。车夫见他坐上车,就要赶马快跑,他按住车夫的手说:“安稳点,不要失去常态!跑快了不一定就能活命,走慢些也不见得就会死。鹿生长在山上,可他的命却掌握在厨师手里。如今我的命也像鹿一样啊!”马车平稳地行驶到晏子家中,晏子最终也没有遭到什么迫害。

在历代的政治中,权谋和纷争常常占了重要位置。对于为政者,一切从社稷民生出发,不介入权谋之争,超然于其外,坚守节操,是必需的素质。老子说:“以其不争,所以天下莫能与之争。”晏子在齐庄公被杀后,得以幸免,这里有晏子平素的威望所在,但很大程度亦在于他并未介入君臣之间的纷争械斗。对于为政者而言,如果仅从地位、名誉、一己的利益出发,得宠时忘却提防祸患,那么,祸患真的到来时,也就无可挽回了。

身居乱世,为君不易,为臣相则更难。上有君王,下有面对权力角逐的争斗,为保全性命,进而求取社稷民生的发展,对有作为的政治家来说,所做的选择实乃至关重要。晏子真可谓是知天命之人,他以其为国的浩然正气,保全了他的政治生命。他告诉我们,无论得宠还是失宠,首先注重的应该是正直无私的心性品格。如此,得和失就不会与政宦的沉浮相连接。应该说,晏子此举,是为臣的真正智慧。晏子之安然若素,是出于心底无私的品格。只有素有为社稷而存亡的抱负,才会有晏子的豪气。在动乱之时,晏子的表现可谓难能可贵,亦足可为后世之楷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