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软磨硬泡,和对方比耐心
求人办事,并不一定什么事都水到渠成,对方面露难色,态度冷淡甚至表示拒绝都是可能的,但是此时你一定不要觉得自己失去了面子,受到了侮辱,从而见难就退,如果你这样做的话,那就上了对方的当,让对方的目的达成,那么,自己也会失去求人办事的机会。相反,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耐心,是和对方比谁的耐心更大,耐心大者、能坚持到底者才能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亲自率领蜀国大军北伐曹魏,魏国大将司马懿采取了闭城休战、不予理睬的态度对付诸葛亮。他认为,蜀军远道来袭,后援补给必定不足,只要拖延时日,消耗蜀军的实力,一定能抓住良机,战胜敌人。
诸葛亮深知司马懿沉默战术的利害,几次派兵到城下骂阵,企图激怒魏兵,引诱司马懿出城决战,而司马懿采取坚壁拒守的对策,不出战,两军在五丈原相持一百多天。诸葛亮不断向司马懿挑战,但是司马懿不为所动。诸葛亮命人送给司马懿一套女人的衣服,并修书一封:“仲达不敢出战,跟妇女有什么两样。你若是个知耻的男儿,就出来和蜀军交战,若不然,你就穿上这件女人的衣服。”诸葛亮这样做,就是在嘲笑司马懿懦弱,试图激怒他出战。
“士可杀不可辱。”这封充满侮辱轻视的信,虽然激怒了司马懿,但是并没使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改变主意。但是司马懿仍不为诸葛亮所动,仍旧没有出城迎战,仍旧没有出面与蜀相谈判,求其退兵,而是强压怒火稳住军心,含笑接受,耐心等待。
相持了数月,诸葛亮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军中,蜀军群龙无首,悄悄退兵,司马懿不战而胜。
从司马懿身上我们可以总结,没有耐心,抑制不住情绪的人,往往伤人又伤己。如果司马懿不能忍耐一时之气,出城应战,那么历史或许将会重写。
无数事实证明,在与人交涉时,有耐心并能坚持自己意见的人,一般都能让事情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下去,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或许,比耐心是求人战术中技术含量最低、投资最少、手段最原始的方法,但是能够坚持这种战术不动摇的人,往往能够感动所求之人,能够让其意见发生动摇,从而做出让步,“试图”答应你的请求。
求人办事,被拒绝、碰壁是难免的,但是一时的拒绝,几次的碰壁并算不上什么,也并不等于事情从此就没有了希望,如果你能正确分析对方的心理和处境,静下心来考虑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应对,那么,你的请求就很有可能会出现转机,笑到最后的就会是有耐心的你。
厚黑智慧
求人办事时,和对方比耐心,无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把对方拖烦,让他无奈地帮你;二、用你的执著去感动对方,从而建立一定的感情,乐意帮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