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阿凡提戏弄阿訇的故事

阿凡提戏弄阿訇的故事

时间:2023-07-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无法说是或不是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含糊语言来搪塞过去。但有些时候这样往往不够,于是就要使用“含糊语言”之法。

3.该含糊时就含糊

或许大家还记得2002年春晚小品《卖车》中这样一段经典的台词:“赵本山:你家的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范伟:因为我们家小狗讲究卫生。赵本山:错。高秀敏:因为狗只能生狗,生不出别的玩意来。”

这里就有一个模糊语言,那就是“生”。因为“生”在这句话里意思不明,到底是因不卫生而产生跳蚤呢,还是生育跳蚤的意思呢?所以,范伟在没弄明白具体意思的时候贸然作答,结果上了赵本山的圈套。在这个小品里,范伟多次被赵本山忽悠,就是因为他没能弄清楚某个字的具体意思。

现在,流行打折销售。商贩们往往进行模糊标价,比如某些商贩用两种意思标价,类似“原价二百元,大降价八十元”这样的话就有两种意思:一是降价后八十元,二是降价八十元,卖一百二十元。所以您在购买类似商品时要留个心眼,把价钱问清楚再买不迟。

当然,上面说这些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个人或商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利用含糊语言设下的陷阱。而生活中,我们能恰当地使用含糊语言,通常会使自己避免尴尬的场面,力避被动,争取主动。

《阿凡提的故事》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的是有一大阿訇理发总不给钱。

一次,阿凡提给他刮脸时问:“你要眉毛吗?”“要,当然要!这还用问!”嗖嗖几刀,阿凡提把眉毛刮下来递到大阿訇手中,阿訇哭笑不得——谁叫他说“要”呢。“你要胡子吗?”阿凡提又发问了。有了上一次的教训,大阿訇赶紧说:“不要,不要!”又是嗖嗖几刀,阿凡提将胡子刮下来扔到地上。大阿訇火了,阿凡提却说:“我不都是照您的吩咐做的吗?”

故事中的几个“要”和“不要”,可以作不同的解释。“你要眉毛吗?”这里的“要”,大阿訇理解为“要保留”。而阿凡提却执意“要剃掉”。胡子呢?大阿訇说的“不要”,指的是“不要刮掉”,而阿凡提却依“不要保留”的语义来处置。聪明的阿凡提,正是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达到了捉弄大阿訇的目的。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无法说是或不是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含糊语言来搪塞过去。比如你正在认真准备一个策划,你的好友打电话找你一起去吃大餐,你不好意思拒绝,又不想去。这时你就可以说:好吧,你们先去,我把策划弄好就去。这也是个含糊的回答,什么时候弄好自己都不清楚,更何况他们呢?

对本来已经清楚的事实或想法,出于某种策略的考虑,故意使用含义广泛的模糊语言,可以使你的话具有某种弹性,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作为上级的你,在开班会时要总结一周的情况,为了纠正某种不良倾向,又不至于使矛盾激化,为以后自己工作方便,就可以使用模糊语言:“刚过去的一周,我们公司的纪律状况总的来看是好的,绝大多数员工都比较自觉,但也有极个别人员表现较差……”这里,使用了一系列的模糊语言:“最近”“绝大多数”“极个别”。既起到揭露事实警戒个别员工的作用,又为自己将来工作的顺利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当然,对于他人的一些两难的话题,正面回答和反面回答都不好,可以保持沉默,可以转移话题。这样可以避免因失言而被动挨打。但有些时候这样往往不够,于是就要使用“含糊语言”之法。

厚黑智慧

含糊法是运用不确定的或不精确的语言进行交际的方法。会使“坏”的女人在与人交际中常常会运用适当的含糊语言,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