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个人觉得自己变得可怕

一个人觉得自己变得可怕

时间:2022-07-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开启心态之门有一则寓言说,青蛙和蝎子同时来到河边,它们望着滚滚的流水,思索着该如何顺利渡河。不久,冉求也提出了这个问题。规则是对自由和快乐的诅咒和压迫,无数天才死于规则。在这个基础,人们就会渴求尽可能地符合“规则”,得到批评者的承认。跳出传统社会的评价标准,按自己的规则生活,自己评价获得的成绩和失去的东西,活得出格一点,另类一点,有品位一点,也同样可以拥有出色的一生!

开启心态之门

有一则寓言说,青蛙和蝎子同时来到河边,它们望着滚滚的流水,思索着该如何顺利渡河。过了一会儿,蝎子开口说:“青蛙老弟,不如你背我过河吧,这样我可以在你的背上帮你指引方向,我们就能一起顺利到达对岸了。”

青蛙听后,马上回答道:“我才没那么傻呢!要是你的毒刺突然一阵乱刺,我岂不是一命呜呼了吗?”

蝎子信誓旦旦地保证道:“不会,绝对不会!如果你在河中溺水,那我不是也一命归天了吗?”

青蛙反复思考后觉得蝎子的话颇有道理,于是就背起蝎子,开始往河的对岸游去。游到河中央,青蛙突然感到背部一阵刺痛,于是便大骂蝎子:“你不是承诺我不会乱刺的吗?为什么你要背叛诺言?”

没想到蝎子此时竟然说:“没办法,这就是我的本性啊!”

这则寓言印证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都用“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个性”来掩饰自己的过失,逃避自我改变。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为什么事情,当你开始用这句话来为自己辩解时,说明你已经习惯并且相信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了,久而久之,你自然会自我定型,并且说服自己注定这一辈子都不会有更好的改变。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

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常常会想,这么好的公司不会录用我的。我和其他应聘者相差得实在是太远了。我不会成功的。我只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一个推销员在心里也会这样想:“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推销员。”一个秘书也会这样想:“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秘书。”其实,就是这“只是”、“小小的”等字眼,贬低了他们的能力,也贬低了自己。如果你一味地认为自己“不行”、“我不能”,那么你就永远都是不行,永远不会成功。要充分肯定自己,要把这类字眼从你的人生字典中删去,替换上更为确定有力的字眼,你将因此变得更加积极,并对人生充满自信。

一天,一位作家邀请一名油漆工为他油漆房子,这位油漆工对作家说:“你的家真是太漂亮了、太棒了,我也想拥有这样的房子,不过,我看还是算了吧!”作家疑惑地问道:“既然你想拥有这样的房子,为什么不认真考虑购买呢?”油漆工无奈地摇摇头说:“我已经快50岁了,还有妻子、孩子需要我一个人养活,我觉得自己买不起这样的房子。”紧接着,油漆工感慨地说:“唉!这样的房子有很高的房价,养育孩子就需要很多钱,而每月靠刷油漆赚来的收入,根本无法完全应付支出,哪还有闲钱能够存下来购买房子呢?像我这样的情形,怎敢想买房子的事呢?还是算了吧!”

作家听完后,一句话都没说,只是走回自己的书房。不久,他抱着一个糖果盒走出来。作家走到油漆工面前,问他身上是否有50元钱。油漆工心中虽然感到万分狐疑,但还是从口袋中拿出硬币交给作家。只见作家将硬币丢入糖果盒中后,再将糖果盒慎重无比地放到油漆工的手上,鼓励油漆工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办到的,这50元钱就是你为买房子做的第一步!”

几年以后,作家收到一封庆祝新居落成的宴客邀请函,署名者正是当初那位自认无法买得起房子的油漆工!

油漆工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心中有目标,就要努力朝着它迈进,要是你一直认为自己办不到,或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不断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当然你就永远无法实现它。

当你发现自己正在使用类似“我没办法”的回避话语时,你要立刻纠正自己,也就是说应该把“那就是我”改成“那是以前的我”以及把“我没办法”改成“如果我努力,就能改变”,因为只有挣脱困住自己的心理牢笼,冲出自我设限的牢笼,给自己鼓励和信心,才能成为翱翔人生天空的雄鹰,才能不断让人生有更美好的发展!

打破规则的樊篱

不要把规则当作生活中的一道樊篱,要融合它,把它变成一种方法论。

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冉求,一个性格好强上进,一个生性柔和、迟缓。

有一次,子路向孔子问:“对一件事情,是不是一想到就要去做?”孔子意味深长地说:“还有父兄师友在,怎么能一想到就做呢?”

不久,冉求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孔子马上干脆地回答“一想到就要去做,不然哪里有时间做呢?”

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会有两个答案。孔子解释说:冉求柔和近于畏缩,因此需要鼓励他;子路好强近于急躁,因此需要警醒他。

用刀切东西的时候,不会规定力度或深度的规则,因为东西的硬度和刀的利钝不同,人们的用力也就不同。

在人生问题上也是如此,人们所处的情境不同,要达到的目的不同,面对的人与事物不同,因此没必要寻找或遵守什么规则。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规定要怎么干,也没有规定不要怎么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么干。

从小学开始,我们便受这样的教育:要听话、要保持冷静、要面对现实。但这些所谓的理智只是一个刹车,让人们只会做那些大家熟悉的、被允许和正当的事,阻止人们去获得快乐的成功,赢得过人的成就。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太多的人只顾忙着从书本上学习新知识和理论,却忘记了怀疑,忘记了思考,更谈不上探索。

规则是对自由和快乐的诅咒和压迫,无数天才死于规则。保持规则就意味着要做一个平均数,将一般的水准视为自己行动的规则,但快乐者一般不遵循被普遍认可的规则,他走自己的路,舍弃普遍的外在道德规则,而且不因此有任何的负疚感。

人们眼中的好与坏,不外乎从外在的道德和伦理两方面来看。好的则嘉勉,错的则改之。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好孩子都有糖可吃!相反,有些“坏”孩子活得更甜蜜!因为,好孩子们太符合规则,太中规中矩而没有乐趣。

传统文化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人与好人,必须循规蹈矩!它的基础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人们进行管理,让人们承认一个无法达到的规则,然后就会害怕别人的批评,并对一个小小的表扬感到满足。

人们屈服于这些外来的标准,并且因为无法满足这些标准而依赖于那些来批评的人。在这个基础,人们就会渴求尽可能地符合“规则”,得到批评者的承认。

比尔·盖茨那样逃学逃出一片光明,韩寒那样弃学从文一举成名,不也同样很出色吗?老老实实接受学校教育却默默无闻,校园另类却叱咤风云,这只能是对教育方式的某种讽刺。

跳出传统社会的评价标准,按自己的规则生活,自己评价获得的成绩和失去的东西,活得出格一点,另类一点,有品位一点,也同样可以拥有出色的一生!硬要守在一棵树下等果子吃,除非像牛顿那样,由苹果落地而想到万有引力。

释放束缚心灵的枷锁

在生活的变幻莫测中,常常会不小心让自己掉入情绪的苦闷中,甚至久久不能自拔。每当这时,心灵就会套上一个重重的枷锁,它扭曲着心灵的健康成长,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以致成了生活中的桎梏和梦魇。

虽说时下心灵有问题的人已近乎普遍,社会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形式各样的心理疗所,但很多人都因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灵问题,或者由于碍于情面和更多的顾虑而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最后为自己、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可悲。

心灵的枷锁对不同的人形式各样,有的人因为自己的生活贫苦、地位低下便生自卑心理,进而刻意地把自己孤立起来,我行我素,不能很好地处理周围发生的事情,固步自封,画地为牢,以致丧失了许多适于自己发展的机会;有的人因一度争强好胜,不能正确面对扑面而来的种种挫折和打击,把生活看得暗淡无光,没有希望,严重丧失了自信心,以致出现了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因为一件事情没做好就轻易地草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给家庭蒙上了一层不可磨灭的阴影,也为他人乃至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还有一些人自尊心太强而心理素质极差,因为不能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各种竞争,出现失眠、焦虑、忧郁等心灵病态,这种不良情绪的长期压抑,使一些不能及时正确处理的人出现了人格上的缺陷,甚而有的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些都成为人们心灵上的沉重枷锁,不时扭曲着心灵的健康成长,为人们的身体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性,这些都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人们在学习、工作上常讲“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心灵枷锁,要用不同的钥匙开启,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不断为自己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灵,为自己营造一种喜乐的人生。《圣经》上说:“你们什么也不要挂虑,只要在一切事上,以恳求和祈祷,怀着感谢之心,向天主呈上你们的请求,这样天主那超乎各种意想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内固守你们的心思念虑。”许多被心灵枷锁折磨的人缺少的就是一种心灵的平安、宁静,常常被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困扰,为一些不断滋生的大大小小的欲望操纵,为一些得失而喜而悲,缺少一种平常心。倘若有了这样一种平常心,就不会轻易地为自己套上一副心灵的枷锁,也很轻易地清除掉心灵中偶尔被粘上的小污点,能够坦然地直面人生。以平常行事,一切顺其自然,反而容易有更好的表现。在乎往往失常,平常反而很容易正常。莎士比亚也说过“只有在心绪宁静时,我们的肉体才是敏锐的。”

除了让自己拥有一颗平常心外,还要不时地把封闭的心门向外界敞开,让外界的光明和温暖滋润心田,让自己的心灵之窗变得明亮、透明。开启心态之门,让心灵变得外柔而内刚,不仅能直面和接纳各种突出其来的袭击,而且能更好地将这些腐蚀心灵的东西从心灵深处清除,能以更强的信念去迎接更多、更大的挑战。

任何人都有权利、有机会去施展才华、张扬个性,重要的是有一个健康的、不被束缚的心灵,才能更好地如愿以偿。什么样的树结什么样的果,只有美好、健康的心灵才能造就出一种健康快乐的生活,拥有一颗不被束缚的心灵,就如同拥有了出色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